- 初识概预算:从机械认知到深度理解:初学通信工程概预算时,容易认为这只是套公式、算数字的机械工作。但深入学习后会发现,每个数字背后都藏着对工程全流程的深度洞察,它颠覆了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认知。
- 定额学习:打破认知壁垒,感受实践结晶
- 定额子目的差异与复杂性:《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中有众多子目,不同类型基站(如宏基站、微基站)的天线安装定额,以及不同材质管道(如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管)的铺设定额都有很大差异,需细致区分。
- 课程实践中的深刻教训:在核算山区光缆敷设项目工程量时,若忽略山区地形的附加系数,会导致定额套用偏差。如某组因漏算山区地形系数,人工费用少算 2300 元,机械使用费少算 1500 元,整体定额套用偏差达 15%。还有组因弄混技工和普工单价,导致人工费用计算错误。这表明定额是工程实践的结晶,它考虑了施工环境、技术难度等变量,如 5G 基站安装定额因设备特点,相比 4G 基站天线,人工消耗量增加,还新增了小型吊装设备的定额子目。
- 取费标准学习:培养经济思维,理解费用逻辑
- 取费差异背后的原因:取费标准并非固定不变,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的通信管道工程,因施工条件不同,取费可能差异很大。如市政道路旁管道工程因需夜间施工,需计取夜间施工增加费,而园区内管道工程无需此项费用。
- 各项费用的具体内涵与计算:安全生产费按建筑安装工程费的 1.5% 计取,用于安全保障;基本预备费一般按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之和的 5%-10% 计取,用于应对设计变更等突发情况;价差预备费则根据设备、材料价格波动和工期计算,体现了对工程风险的预判。
- 项目成本结构的拆解实例:以小型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为例,通过 “总费用 = 工程费 + 其他费 + 预备费” 公式,可拆解出各费用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销项税额等,明确每个费用项的 “存在意义”。
- 课程收获:思维定式的突破与双重视角的形成:这门课程让人跳出 “技术至上” 的思维定式,认识到精准的概预算能避免资源浪费,合理的取费规划能控制成本。一个合格的通信工程师,既要能搭建通信网络,也要会算好 “工程经济账”,形成 “技术 + 经济” 的双重视角。
虽然文章主要侧重于通信工程预算方面,但通信工程制图与预算是紧密相关的。制图为预算提供了基础,通过图纸可以明确工程项目的规模、内容等,从而准确计算工程量,进而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就像文中提到专业人员通过阅读图纸了解工程规模、工程内容来统计工程量,编制出工程概算、预算,工程图纸被称为工程的技术语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