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发展八大原理

原理1.事物发展过程性原理

1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2 :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的更新。

3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在,又要预见它的未来。

4 :在今天,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理2.矛盾规律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2:其一,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其二,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这一原理方法论意义是:其一,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辨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其二,要反对形而上学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错误观点;其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原理3.矛盾规律二:矛盾动力原理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理4.矛盾规律三:矛盾普遍性原理

1: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存在至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它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

原理5.矛盾规律四:矛盾特殊性及不平衡性原理

1: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每一矛盾又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办法解决矛盾。

原理6.度的原理

1:质和量统一为度,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

2: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新的质量统一。

3:认识度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质,不至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然,也不能将“度”绝对化。

原理7.质量互变规律原理

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其一,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其二,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其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即一方面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局部性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有旧质量的收缩和新质量的扩张;其四,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首先,它揭示事物发展过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次,它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要把远大理想目标和科学求实精神相结合,要把敢想、敢闯革命精神与脚踏实地工作作风相结合,即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及右倾保守主义,又反对急躁、限于空想及“左”倾冒险主义。

原理8.辩证否定观原理

1: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第四,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是包含肯定的、具体的否定。

2:坚持辩证否定观,首先要反对形而上学“外在否定”、“绝对否定”的错误否定观;其次,坚持用革命批判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对待事物;最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腐朽的东西予以坚决批判。

认识实践七大原理

原理1.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3: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4: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同时要高度重视理论,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原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次,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感性因素;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辩证统一。

4:如果割裂二者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

原理3.认识过程反复性与认识发展无限性原理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过程反复性是由于在认识过程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客观上,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3: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和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4: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循环往复,在实质上前进上升。

5: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原理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

1: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绝对真理的含义是:其一,真理包含客观内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绝对真理;其二,人类可以正确认识物质世界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世界可知性也就承认绝对真理;其三,无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无限性也就承认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的含义是:真理在广度上有待于扩展;在深度上有待于深化,在进程上有待于发展。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是: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其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其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辨证转化的。

5:承认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及其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又要反对相对主义及其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6: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正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错误倾向。

原理5.真理具体性原理

1: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2:真理的具体性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

3: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原理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实践的特点是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原理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原理

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2:实践标准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其一,(唯一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决定性)凡经实践证明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具有不可推翻性质;其三,(最终性)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不能检验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加以判定。

3:实践标准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其一,(局限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其二,(过程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其三,(持续性)已被实践检验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检验。

4: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

唯物史观七大原理

原理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依赖于社会存在。

3: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4: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原理2.社会基本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基本规律。

2: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其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其二,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发展其阻碍作用。

4:最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其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还是不适合,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不能离开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孤立地、抽象地看待生产关系。

原理3.社会基本规律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大基本规律。

2: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一,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其二,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性质;其三经济基础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3: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且其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4:这一规律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理4.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与人们历史选择性关系原理

1:社会形态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一个民族做出自己的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二是取决于交往,在交往中获得“历史的启示”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实现社会跨越的必要条件;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直接制约其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3: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启示下,跨过典型资本主义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既合乎世界历史一般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抉择;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与中华民族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正确把握直接相关,这是在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所做的最佳选择,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

原理5.社会形态更替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原理

1: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从横向看表现为同类社会既有共同本质又有各自特点。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指人类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指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向前发展。

3: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并不否定人类总体历史过程;某些民族可以实现跨越,但其跨越的方向和限度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

4:社会发展过程中这种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充分显示出人类以及各个民族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及其创造性。

5:中国越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直接走向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新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

原理6.科学技术社会作用两重性原理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到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也要受到如人们观念和认识水平等一定主观条件的影响。

3: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4:“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和努力。其一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二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其三要增强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消费活动的手段和能力;其四对于造成全球问题的社会制度要进行适当变革。

原理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决定性作用。其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其二,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的结局;其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又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就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3: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