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API】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_论文分享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2024年风云气象卫星应用能力提升重点任务》,明确23项重点任务。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有力支撑了气象防灾减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结合数字地球开放平台的天气API,分享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的论文。

  1. 论文引用

[1]高浩,唐世浩,韩秀珍.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21,39(15):9-22.

2. 风云气象卫星简介

 (1)现状

风云气象卫星经过5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极轨和静止2个系列气象卫星的组网星座观测体系,成功实现了从“科研试验型”到“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和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

(2)成就

风云卫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气象卫星星座,我国与美国、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具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业务卫星的国家和地区。

世界气象组织(WMO)已将风云气象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使风云气象卫星成为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

(3)产品及应用

风云气象卫星向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00多种数据和产品,在国际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空间天气、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以及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3.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历程

 (1)风云极轨气象卫星

  • 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FY-1A)搭乘“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卫星上搭载了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传回的第一幅卫星图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
  • 1999年5月10日和2002年5月15日我国第一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FY-1C)和D星(FY-1D)发射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具有全球观测能力的国家。
  • 2008年5月27日和2010年11月5日我国第二代极轨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FY-3A)和B星(FY-3B)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具备上、下午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全球资料观测时效从12 h提高到4.5 h。
  • 2013年9月23日、2017年11月15日和2021年7月5日我国第二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风云三号C星(FY-3C)、D星(FY-3D)和E星(FY-3E)成功发射,形成了极轨气象业务卫星黎明、上午、下午星组网观测的业务布局。

 

(2)风云静止气象卫星

  • 1997年6月10日我国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星(FY-2A)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第3个同时拥有静止、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地区)。
  • 2004年10月19日和2006年12月8日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业务卫星风云二号C星(FY-2C)和D星(FY-2D)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到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 2008年12月23日、2012年01月13日和2014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业务卫星风云二号E星(FY-2E)、F星(FY-2F)和G星(FY-2G)成功发射,实现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
  •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FY-2H)成功发射,成为肩负服务国际社会使命的“一带一路”星。
  • 2016年12月11日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试验卫星风云四号A星(FY-4A)成功发射,是当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三维大气动态监测的卫星.
  • 2021年6月3日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首发业务卫星风云四号B星(FY-4B)成功发射,同FY-4A星组网,形成“双星运行、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

4. 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

 (1)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应用

  • 国内方面,FY-3D和FY-4A卫星在轨测试期间,数值预报中心近实时获取测试数据并反馈改进。
  • 国际上,FY-3D和FY-4A数据给威斯康星大学、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英国气象局(UKMO)和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国际同行应用测试并反馈,2019年初,FY-3D和FY-4A数据业务传至EUMETSAT,并由其转发欧洲用户使用。

 

(2)天气监测领域应用

  • 在台风监测中,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最主要的观测手段,云图和卫星定量观测资料用于台风分析和预报后,2000—2019年做到了登陆我国的150个台风无一漏网,大大减小了台风所造成的损失。

  • 在暴雨、沙尘、大雾、冰雹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和预报中,风云静止卫星高频次、高分辨率的观测云图动画可以监测到中小尺度天气的起源、运动和发展过程,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提供即时预报。

 

(3)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应用

  • 基于风云卫星全球观测,生产了1989—2008年总云量、植被指数、陆表温度、出射长波辐射、积雪覆盖和湖泊水体等长时间序列卫星产品,为分析冰雪变化对全球变暖、季风活动变化和降水变化等提供数据支撑。

  • 与风云极轨卫星相比,静止气象卫星产品具有的空间分辨率精细和时间观测频率密集的特点,也在气候和气候变化应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4)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应用

  • 在洪涝灾害监测方面,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可以清晰地区分地面的水体和陆地,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已开展了中国主要江河湖泊的水体监测。

  • 在森林草原火情监测中,发挥极轨气象卫星空间分辨率高和静止卫星时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开展了全国近实时的火情监测,生成反映火灾位置、面积、火灾蔓延预测等的火情监测和火情风险评估产品,为应急减灾部、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防火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 在雪灾监测方面,利用风云卫星可见光、红外遥感数据对积雪覆盖进行监测,生成积雪覆盖、积雪持续日数等产品,利用微波遥感数据实现对积雪深度、雪水当量进行监测,为灾害评估和救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在生态数据集方面,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对卫星生态参数产品的需求,基于风云气象卫星开展了卫星生态参数反演算法研究,建立了相关参数及数据集。
  • 在生态气象保障服务方面,开展了生态红线管控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等评估服务工作,利用气象卫星、高分卫星、气象观测等多源数据,实现对生态红线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

 

(5)农业遥感监测应用

  • 在农作物长势监测中,利用FY-1号卫星2个探测通道的资料合成图像的差异实现了作物的长势监测。
  • 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方面,国内学者利用FY-3卫星数据获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垂直干旱指数(PDI)和蒸散干旱指数等干旱指数已经实现对我国及全球大面积农业干旱的动态连续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图10)。

 

(6)一路”服务应用

  • 2018年发射的FY-2H西移至印度洋上空加强印度洋区域的卫星观测,使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有效覆盖我国全境、“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
  • 2018年中国气象局建立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ESM),当风云气象卫星覆盖的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时,可申请启动该机制。
  • 近年来,风云气象卫星在增强“一带一路”地区服务方面,建设了天地一体化的风云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发布卫星数据定制下载客户端软件。
  • 截至2021年8月,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120个,包括8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2个国家已建立风云卫星直收站,19个国家建立了CMACast接收站,29个国家已注册成为FY-ESM用户,为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伊朗和俄罗斯等42个国家开通了气象卫星数据绿色服务通道。

5. 总结及未来展望

(1)总结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成功发射了19颗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部分领先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2)未来展望

  • 面对气象事业发展对风云气象卫星提出的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制定了2021—2035年的发展规划。
  • 建立FY-5天气气候卫星综合观测体系
  • 发展全球大气动力、降水测量专用卫星
  • 发展气象小卫星星座
  • 发展第三代静止气象卫星FY-6

6. 推荐阅读

  • 杨军,董超华,卢乃锰,等.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J].气象学报,2009,67(04):501-509.
  • 卢乃锰,谷松岩.气象卫星发展回顾与展望[J].遥感学报,2016,20(05):832-841.
  • 许淇,李启亮,张吴平,等.风云卫星数据在中国农业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9,9(05):32-3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