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完成既定目标是生产流程的最终目标,但是这只是软件项目管理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其意义不是说越早做越好,而是阐述一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早规划。
项目开发管理,一般的流程是从PD(产品设计师)那里获取到需要去,实现的相对独立的一个大功能块,然后PM或TM评估资源、安排计划、建立分支、会同UI、DEV、QA完成功能并发布上线。如果用一个词来比喻这个模式,那就是“小步跑”。这里还有另一种项目开发管理模式,以周期的方式安排项目需求,由多方来评估项目内容的优先级,然后执行既定的项目内容,在特有的频度,安排UI、DEV和QA,完成打包的需求发布上线,用另一个妥帖的词来形容它就是“容器”。
首先,我们必需承认,存在即为合理,任何事务或方法的出现,都是在特定时候或场景下,能够满足需求而采用的技能,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适自己。这里所谈到的两种模式都是软件开发管理中常见的方法,这里只是以个人的体会分析下其使用的场景和环境以及一些体会。training.mypm.net
“小步跑”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可用资源能快速响应产品变更需求。在这个要求下、需求的范围和周期对可用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在生产力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人,在遇到更高、更紧急优先级项目需要完成时、往往需要抽调其他项目资源,跨项目组支持,又可能导致其他项目出现风险。在实际过程中,对于需求方的最终需求,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这次项目的开发计划和资源需求在前期也不确定。在项目空闲期,PM或是TM必需协调好资源的负荷。
“容器”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这个方法特点是不以需求为核心,而是以特有的频度为周期,在周期内,拥有的资源达成共识后,从而只用考虑各个需求的任务量,一个团队同时可以支持二到四个子项目,,团队内部协调资源。由于项目是按照特定的周期发布,在更大的层面下考虑项目的优先程度,而在一个团队中则统一安排,但是对于临时项目或需要紧急处理的项目、则需要从当前项目中抽调资源负责,甚至于打乱发布计划,容器内存放了很多的子项目,这样的异常会影响面也很大。
逐渐的摸索,在较稳定的以产品为目标的项目计划安排中,执行“容器”的方式较为便捷,由于产品已经比较稳定,迭代的更新大多都是有计划的、范围和时间容易估算,紧急度相对不高,更新周期可以较长,在特有的节奏下开发、发布,也可以同时为其他的可能存在问题的项目预留出任务时间,避免风险的发生。而和市场、运营相关的项目,其本身存在需求不明、快速开发、紧急发布这样的快节奏,“小步跑”似乎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但是,过于频繁的发布和过细的任务为项目,无形中也增加了项目成本,比如代码分支管理、测试资源等,这个可以以较小的“容器”管理配合紧急需求支持小组来达到目的,在高效、稳定的情况下完成商业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