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的支撑形式与设置原则

我们知道抗震支架可以在地震中给予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可靠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抗震支吊架是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的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的抗震支撑设施。那么,抗震支吊架支撑形式有哪些呢?
组合抗震支架

抗震支吊架支撑形式

抗震支吊架基本的的支撑形式主要为侧向支撑、纵向支撑、双向支撑三种基本形式。

侧向抗震支架是指抗震支架增设的斜支撑水平投影方向垂直于管道轴线。侧向支撑用以抵消地震水平荷载中关于垂直于管线方向的荷载,防止管线在地震中的侧晃运动,是整个抗震支撑系统中运用最多的支撑形式。支撑设置间距及最大设计间距可参阅《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相关内容。

侧向抗震支吊架

纵向抗震支架是指斜支撑水平投影方向平行于管道轴线。纵向支撑用于消除地震水平荷载中平行于管线方向的荷载,防止管线在地震中整体纵向位移。不同于侧向支撑,纵向支撑在系统中设置的数目较少,每个直管段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支撑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支撑间距超过设计最大间距,需要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第 8.2.3条要求间距增设纵向支架。
纵向抗震支吊架

双向抗震支架综合了侧向支撑和纵向支撑两种支撑形式特点的支撑结构即为双向支撑结构,一般适用于机电管线较多、支架承重较大的情况
双向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设置原则

1、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2、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超过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3、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超过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

4、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线槽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

5、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6、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超过150mm应设置抗震支撑。

7、所有抗震支吊架必须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

8、水平管道在安装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的两端必须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9、侧向、纵向抗震支吊架其斜撑安装垂直角度宜为45º,且不得小于30º。

11、沿墙敷设管线当设有入墙的托架且管卡能紧固管道四周时,可将其作为一个侧向抗震支撑。

抗震支吊架广泛运用于建筑机电给排水系统、建筑电气系统、燃气管道系统、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等,且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可以有效保障地震中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减小次生灾害带来的影响。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元启发式算法(如粒子群优化,PSO)优化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器加权矩阵的方法,专门针对复杂的四级倒立摆系统。传统的LQR控制器设计中,加权矩阵Q的选择往往依赖于经验和试错,而这种方法难以应对高维度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将控制器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多维空间搜索问题,并通过MATLAB代码展示了具体实施步骤。关键点包括:构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适应度函数、采用对数缩放技术避免局部最优、以及通过实验验证优化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方法,PSO优化后的LQR控制器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显著减少了最大控制力,同时缩短了稳定时间。 适合人群:控制系统研究人员、自动化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机器人控制或高级控制算法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高度动态和不确定性的机械系统,特别是在处理多自由度、强耦合特性的情况下。目标是通过引入智能化的参数寻优手段,改善现有控制策略的效果,降低人为干预的需求,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避免过拟合、考虑硬件限制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例如探索非对角Q矩阵的可能性。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如何处理高频抖动现象,以及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元启发式算法以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