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场人生系列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一:序言及找谁占卜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一篇。

时间流逝,渐渐从之前在公司里边的小弟变成大哥了,当年身边比我大的程序员们都不见了,既没有当领导也没有去创业,就这么消失了。

年轻的程序员或其他人也经常过来占卜未来,因为本人身世坎坷,所以非常不希望他们也走这么多弯路,所以特编写本系列文章。

序言将谈及在IT职场中如何占卜未来,之后的文章将包括:大学生活,找第一份工作,员工的公司观,怎样跳槽,怎样加薪,怎样写简历,技术管理业务三方向,行业与公司的选择……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见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本人的工作性质导致每年都会与大量新老IT人士交流,正面或侧面地积累了一些素材,还算是客观,希望读者能批判地接受。

本文不涉及年轻的创业者,他们的思想应该不受拘束为好。


找谁占卜未来?

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能帮我们占卜未来,但是有些灵有些不灵。

早年考大学是靠老师占卜未来的,他们推荐我去XX气象学院,或另一XX气象学院(91年是中国第一次大型洪涝灾害),而实际上本人喜欢地球之外的东西,终于在最后半个月做出自己选择:天文物理或航空航天。后来才逐渐意识到,老师还是很关心升学率的(不完全是为了学校,也是为了我们),而对我们的兴趣不太关心也不太理解。所以找他们占卜,靠谱但不合心意。

后来找工作是让父母帮忙占卜未来,他们基本上是稳重派,所以去了国营研究所。三年下来,极度地不理解父母怎么能够在国营单位干了一辈子并顺利退休,而没有吐血或者得什么后遗症。后来才逐渐意识到父母都没上过大学,还是在农村长大一点点奋斗到城市,他们的幸福成本很低。所以找他们占卜,会得到一个肯定没错(父母肯定是无私地为我们着想的),但也够呛有什么作为的结果。

后来的工作则多数是领导或上级帮忙占卜,发现他们还是很有见识的(否则何以为领导),尤其是中间有几位领导(含老师)的帮助很大,无论技术还是管理理念都是向他们学来的。领导或上级可以认为是重要的占卜者,因为他们是过来人。当然这是事后的结论,因为当年每当我和这些人谈话时,潜意识里边会觉得他完全是从工作出发思考问题,而没有从我自身的发展出发,所以对他们的话总是将信将疑(这个问题),心不诚而不灵,效果自然有限。

随着庆祝入校20周年聚会的临近,才发现自己真的走了很多弯路,也很想重走一遍,而若要让自己少走弯路,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和5~15年前的自己见面谈一下,自己说服自己。可惜这是做不到的,但我们能做到的是:让自己和5~15年的自己见面谈一下,那就是下个章节的标题。

找比自己大5~15年的人占卜

若这些人能告诉我们他们所走过的路,哪些恰当,哪些是弯路,则几乎等同于和5~15年后的自己见面谈一下。

不过由于这些人不是未来的自己,在沟通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把他变成5~15年后的自己。

怎样找到他们?

其实他们无处不在。

最经常遇到但却最容易忽视的是自己的同事,包括上下级和同级。

年轻人多数时候都是鄙视自己的上级的,感觉他们在本来竞选美国总统的年龄却在干部门经理,技术遗忘了而管理又不到位。这个评价或许是对的,但是出发点有问题。我们与这样一位“年老力衰”的上级沟通的目的,不是要复制他的经历,而是超越他的经历。我发现自己一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尝试在达到一个高度前,超越这个高度。由于这种错误是如此之容易犯,以至于我们一生都会错过很多学习机会,不断重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因此要向任何过来人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避免他们的错误。

第二种是各种专家,包括一本书,一次演讲,一次收音机广播节目(强烈推荐《冬吴相对论》,适合工作5~50年的人)。

不过,人性中有一个弱点,可能是早期雄性残酷竞争的后遗症,就是批判的冲动大于学习。这里并不是说所有书/演讲/广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而是先要以“积极的沉默”的方式尝试理解并证明对方所说的话是对的,若始终无法成功,才质疑其有问题。毕竟一本书,一次演讲,一次广播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多少地学习一些东西,我们所发表的批判性言论再多都将立即随风而去,而学到的东西再少都可能伴随自己一生。有很多人已经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这种技巧,所以同一场演讲下来,有人收获很多,而有人不知所云。

当年刚听到冬吴相对论的时候,对其中某些说法感觉不敢苟同,但强迫自己多听了几遍,终于理解了其中的奥妙。积极的沉默一词也来自于此广播节目,其核心内容就是学习要大于批判,人才会有所成就。


大致找对了人,就能帮助自己预测和发展更好的未来,下面一个章节将从最早的大学生活开始,但也将涉及在职工程硕士、工作后出国留学这些工作中人士的活动。




本文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篇。

本人本来小学至高中一帆风顺,没想到自大学以后颇多坎坷,最近家族中有位下一代来咨询考大学的事情,也算是帮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

先做个总结:大学成绩马马虎虎,但在班里也算是前5,所以就报考本校研究生,居然死在英语上(考了47分,作文题目中希望工程中的“Project”一词不认识,结果可想而知。难得自己后来居然敢做项目管理);工作到3年的时候有人拉我考GRE出国,但是想想研究生考试中的败绩,放弃了,本人一生中最大遗憾之一;工作到6年后考工程硕士研究生,终于知道学习的目的因此特别用心,毕业时英语分数88居然全班最高;工作10年后在专业国际会议和培训上做了几次翻译,和老外骑行长安街……所以,我们能确定自己认识自己吗?不能。正如序言所说,真想和15年前的那个糊涂小孩见面聊一下(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二号最后出狱前说的就是这话)。

(本段中的炫耀内容请读者自行过滤,呵呵)

下面将主要以学习成绩一般的读者为例,一帆风顺者自有自己的方法,可能是本人没领悟到的。


考了一般大学怎么办,兼谈考研

很多人把考清华北大当作理想,而一旦不成功考中了二线学校,就万念俱焚,其实不然。

第一个出路就是准备考研。唐骏老师写过自传,其中一个就是他在大学里边干什么,大致如下:“我考中大学的时候是个很一般的学生,但是考研却以全系第一名中,因为我有自己的诀窍,我提前看了考研的必考科目,并以之为重点学习。别人用几个月复习考研,而我用了大学4年。”其实几乎任何人用这种方法,都可能在考研的时候考中你心目中的名校,重续你的梦想。

第二个出路是准备考GRE出国。和唐骏老师的思路一样的,用四年而非最后一年准备,是这个策略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出路是毕业工作两年后考工程硕士,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考的,后来又推荐两个以前同事上第二期,结果都中了而且顺利毕业。感觉工程硕士是可以创造“不正当竞争”的,与在大学考工学硕士不同,大家用于复习、备考的可用时间相差很大,如果你有条件,可以轻松击败竞争者。

前文提到的第二代今年考砸了正在郁闷此事,15年后他会笑对当年的自己的。

选什么专业?

这里指国外留学、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等二次求学。

本人本来要学“软件工程”,但后来发现课程都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内容,换言之已经实践了半斤,剩下的也不过八两,非常缩水,不如自学。所以后来选择了通信专业,结果证明是正确的。后来有位同事考了“软件工程”,说“怎么还没有咱们平时聊天聊的深”。其实不是老师和课程水平问题,是因为课程要考虑那些本科学“通信专业”转过来的同学……所以要借助二次求学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能一味地考虑用擅长的东西换取学位,也不要误解学习能加深理解(与之相比,自学+工作更能)

考多少分?

很多时候大学成绩都是60分万岁的思想下考出来的,其实不然,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数非常重要:

1. 求职,一个一片60分的成绩单非常打击面试者对我们的信心

2. 出国,被申请学校一般都对分数有参考,一个同事刚告诉我,他正为此郁闷中。

在毕业后若干年为成绩后悔的人比比皆是,希望他们能提前看到本文。

什么时候学习?

上课时候学习!

尤其工程硕士,本来工作就很忙,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利用好,反正干别的也干不好的时间,就干脆用来仔细听老师讲课吧。本人本科喜欢坐最后一排,研究生则坐在第一排,成绩差异也大半来源于此。

老师喜欢看坐在前面的同学的脸,你一点头老师就会继续讲,你一皱眉老师就会多讲一点,学不好才怪。

学什么材料?

学课本!

与所有其他材料相比,课本是最精挑细选的,尤其是讲课老师自编的课本,考试题多数从中变形得出。

如果是在职生,尤其要先保证课本学好,再提之外的教材。

补充:工程硕士考试方法

工程硕士是一种在职硕士,一般只在周末或晚上上课。
工程硕士必须有工作经验,印象中当年是本科必要要三年以上才可以,专科忘了。课程偏向应用,教师的水平实际上高于工学硕士(因为学生都是有实践经验的)。
一般各大学校都招收工程硕士,可以搜索学校名称 +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内容一般相对简单,充分考虑到大家工作很久可能把内容给忘记了。考前请查询其入学考试所需科目,并积极备考,记得要购买准备考试学校的考前辅导书。备考最好到同一学校旁听所需科目的课程,因为出考试题的一般也是这个学校的老师。
工程硕士常常采取先入学后考试的方法,但千万不可大意,我们毕业的时候,50人中还有1/3没有“入学”,其实相当严格。
在考工学硕士的时候,大家都是本科毕业的起跑线,也都同时备考,算是“公平竞争”。但是工程硕士就看大家的实际情况了,一般应提前很久,就深入地学习,而不要临时抱佛脚,或期待入学后再考试,或“一次考不中,再考一次”(分析2次,考2个59分,非常不值得)。
个人感觉是外语要提前1~2年准备,具体就是多读多写,这东西不可能临时抱佛脚,但学会了也不可能明天就忘,所以一定要提前学。
数学则是另外一个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一般是最多提前6个月左右,抽出所有业余时间,稳扎稳打地学。工程硕士入学考试的数学不会太难,考前教参一般也很简单,所以不要留下疑点,要解决所有问题。本人唯一做错一题目,就是考前都自己觉得有问题但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一个问题。
其他专业课多数属于临时抱佛脚,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