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学习笔记-从0到1:API测试怎么做

这篇文章是API测试的基础,先从0到1设计一个API测试用例,通过这个测试用例,体会到最基本的API测试是如何进行的,并介绍几款常用的API测试工具。

API测试的基本步骤

通常来讲,无论采用什么API测试工具,API测试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步骤:

  1. 准备测试数据(这是可选步骤,不一定所有API测试都需要这一步);
  2. 通过API测试工具,发起对被测API的request;
  3. 验证返回结果的response。

对API的测试往往是使用API测试工具,比如常见的命令行工具cURL、图形界面工具Postman或者SoapUI、API性能测试的JMeter等。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API测试具体是怎么做的,并掌握常见API测试工具的使用,我会以基于主流Spring Boot框架开发的简单Restful API为例,分别介绍如何使用cURL和Postman对其进行最基本的功能测试,目的是让你对API测试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

基于Spring Boot构建的API

因为基于Spring Boot从0到1构建一个API,并不是本文的重点,为了不影响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我直接采用了一个预先开发好的Account API为例展开讲解。你可以从GitHub - SpectoLabs/spring-cloud-contract-blog下载完整的代码。

这个Account API的功能非常简单,就是基于你提供的ID值创建一个Account对象,并返回这个新创建Account对象。

比如,如果你的请求是“account/ID008”,那么返回的response就应该是“{“id”:“ID008”,“type”:“friends”,“email”:“robin@api.io”}”。

这个Account API的功能逻辑实现非常简单,图1和图2列出了主要的代码逻辑。

图1中,代码的第21行说明了API的endpoint以及对应的操作是GET方法,第22行明确说明了GET方法具体的业务逻辑是由accountService.getById()方法实现的。

图1 RestController的实现

图2中,代码的第8行实现了accountService.getById()方法,具体逻辑就是返回一个以传入ID为ID的Account对象。

图2 具体业务逻辑的实现

推荐使用IntelliJ打开这个下载的项目,然后直接启动其中的account-service。启动成功后,account-service会运行在本地机器的8080端口。启动成功后的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成功启动基于Spring Boot的Account API

使用cURL命令行工具进行测试

首先,你需要下载安装cURL,然后就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发起Account API的调用。调用结束后的界面如图4所示。

curl -i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X GET "http://127.0.0.1:8080/account/ID008"

图4 使用cURL测试Account API

这行命令中参数的含义如下:

  • 第一个参数“-i”,说明需要显示response的header信息;
  • 第二个参数“-H”,用于设定request中的header;
  • 第三个参数“-X”,用于指定执行的方法,这里使用了GET方法,其他常见的方法还有POST、PUT和DELETE等,如果不指定“-X”,那么默认的方法就是GET。
  • 最后“ http://127.0.0.1:8080/account/ID008 ”,指明了被测API的endpoint以及具体的ID值是“ID008”。

当使用cURL进行API测试时,常用参数还有两个:

  • “-d”:用于设定http参数,http参数可以直接加在URL的query string,也可以用“-d”带入参数。参数之间可以用“&”串接,或使用多个“-d”。
  • “-b”:当需要传递cookie时,用于指定cookie文件的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数都是大小写敏感的。

了解了这几个最常用的参数后,我再来分析一些最常用的cURL命令以及使用的场景,包括Session的场景和Cookie的场景。

第一,Session的场景

如果后端工程师使用session记录使用者登入信息,那么后端通常会传一个 session ID给前端。之后,前端在发给后端的requests的header中就需要设置此session ID,后端便会以此session ID识别出前端是属于具体哪个session,此时cURL的命令行如下所示:

curl -i -H "sessionid:XXXXXXXXXX" -X GET "http://XXX/api/demoAPI"

第二,Cookie的场景

如果是使用cookie,在认证成功后,后端会返回cookie给前端,前端可以把该cookie保存成为文件,当需要再次使用该cookie时,再用“-b cookie_File” 的方式在request中植入cookie即可正常使用。具体的cURL的命令行如下所示:

// 将cookie保存为文件
curl -i -X POST -d username=robin -d password=password123 -c ~/cookie.txt "http://XXX/auth"


// 载入cookie到request中
curl -i -H "Accept:application/json" -X GET -b ~/cookie.txt "http://XXX/api/demoAPI"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cURL只能发起API调用,而其本身并不具备结果验证能力(结果验证由人完成),所以严格意义上说cURL并不属于测试工具的范畴。但是由于cURL足够轻量级,经常被很多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使用,所以我在这里做了简单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使用目前主流的Postman完成API测试。

使用图形界面工具Postman进行测试

Postman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Http请求模拟工具之一,常常被用于Web Service API的测试。

早期的Postman,是以Chrome浏览器的插件(plugin)形式存在的,最新版本的Postman已经是独立的应用了。我猜想是因为这个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独立版本。

你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对应于Mac、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不同版本,截止文章写作完成时,最新的Mac版本是6.2.2。

接下来,我就会以Mac 6.2.2版本为例,跟你分享如何用Postman完成你的API测试。如果你使用浏览器的plugin版本,或者是基于其他操作系统的版本,这都没问题,基本的操作和步骤都是一样的。

具体的操作,主要包括:

  1. 发起API调用;
  2. 添加结果验证;
  3. 保存测试用例;
  4. 基于Postman的测试代码自动生成。

第一步,发起API调用

我们的目标是对Account API做测试,所以这里你需要选择Postmant的“Request”模块。进入相应界面后,你需要按照图5的提示依次执行以下三步操作,发起Account API的调用。

  1. 在endpoint输入框中输入“http://127.0.0.1:8080/account/ID_008”;
  2. 选择“GET”方法;
  3. 点击“Send”按钮发起API调用。

图5 Postman发起Account API的测试

完成以上步骤后,界面如图6所示。我们看到返回的response默认以JSON文件的形式显示在下面的Body中。

图6 Postman执行GET后的界面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Account API的调用,是不是非常简单。但问题是,这只是一个API调用,并没有对调用结果进行自动化验证。接下来,我们就加上结果验证的部分,一起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第二步,添加结果验证

在Postman中添加结果验证也非常方便,假定我们在Account API测试过程中有以下四个验证点:

  1. 请求的返回状态码(Status Code)应该是200;
  2. 请求的响应时间应该小于200 ms;
  3. 请求返回的response header中应该包含“Content-Type”参数;
  4. 请求返回的response body中,“type”的值应该是“friends”;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使用Postman来添加这四个验证点。

为此,我们首先打开“Tests”界面,然后在右下角的“SNIPPETS”中依次点击:

  1. “Status code: Code is 200”
  2. “Response time is less than 200 ms”
  3. “Response headers:Content-Type header check”
  4. “Response body: JSON value check”

完成以上操作后,“Tests”中会自动生成验证代码,接着只要按照具体的测试要求,对这些生成的代码进行一些小修改就可以了。

在这个例子中,你只需修改需要验证的JSON键值对即可,即代码的第15行。修改完成后我们可以再次点击“Send”按钮发起测试。测试通过的界面如图7所示,最下面的“Test Results”显示四个测试全部通过。

图7 测试通过的界面

第三步,保存测试用例

测试通过后,我们往往希望可以把这个测试request保存下来,以方便后续使用,为此Postman提供了保存测试request的功能,并提供了Collection来分类管理保存多个测试request。

Collection是用来保存测试request的一个集合,Collection内部还可以建立目录结构以方便进一步的分类和管理。

这里我们点击“Save As”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建立Collection,并且可以命名测试request并将其保存到Collection中。

我建立了“API Test Demo”的Collection,并且将刚才的测试request命名为“AccountAPI”保存到这个Collection中。

以后再要使用这个测试request时,直接在Collection中打开它,即可使用。同时你如果申请注册了一个Postman账号,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多个环境中共享这个Collection了。

第四步,基于Postman的测试代码自动生成

至此,你已经掌握了Postman最基本的使用方法,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很多时候,你希望将你的测试request作为回归测试用例集成到CI/CD的流程中,这就要求可以通过命令行的方式执行你的测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目前有两种做法:

1. 将Postman中的测试request用自动化的方式直接转换成API测试的代码。 目前Postman已经支持这个功能了,可以将保存的测试request自动化转换成常见测试框架直接支持的代码,而且支持多语言。- 比如,基于Java的“OK HTTP”和“Unirest”,基于Python的“http.client”和“Requests”,基于NodeJS的“Native”“Request”和“Unirest”,基于JavaScript的“JQuery AJAX”和“XHR”等等。你可以点击如图8所示的“Code”按钮进入代码生成界面。

图8 自动生成API测试代码

2. 利用Newman工具直接执行Postman的Collection。 你需要先将Postman中的Collection导出为JSON文件,然后执行以下命令行。

newman run examples/sample-collection.json;

如何应对复杂场景的API测试?

我在前面分享的Restful API测试案例中,只涉及到了最基本的API的测试方法,而且测试场景也很比较简单(只是单个API的调用)。

但在实际项目中,除了这种单个API的测试场景外,还有很多复杂场景的API测试。所以,为了解决你在实际项目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我再和你聊聊目前一些常见的典型复杂场景,以及相应的测试思路和方法。

测试场景一:被测业务操作是由多个API调用协作完成

很多情况下,一个单一的前端操作可能会触发后端一系列的API调用,由于前端测试的相对不稳定性,或者由于性能测试的要求,你必须直接从后端通过模拟API的顺序调用来模拟测试过程。

这时,API的测试用例就不再是简单的单个API调用了,而是一系列API的调用,并且经常存在后一个API需要使用前一个API返回结果的情况,以及需要根据前一个API的返回结果决定后面应该调用哪个API的情况。

好在,我们已经实现了API的调用和结果解析的代码化,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很灵活地直接用代码来处理这些场景了。 比如,通过代码将上个API调用返回的response中的某个值传递给下一个API,再比如根据上一个API的返回结果决定下一个应该调用哪个API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高效地获取单个前端操作所触发的API调用序列。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思路是,通过网络监控的手段,捕获单个前端操作所触发的API调用序列。比如,通过类似于Fiddler之类的网络抓包工具,获取这个调用序列;又比如,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在考虑基于用户行为日志,通过大数据手段来获取这个序列。

测试场景二:API测试过程中的第三方依赖

API之间是存在依赖关系的,比如你的被测对象是API A,但是API A的内部调用了API B,此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API B在被测环境中处于不可用状态,那么API A的测试就会受到影响。

在单体架构下,通常只会在涉及到第三方API集成的场景中才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还不算严重。但是,在微服务架构下,API间相互耦合的依赖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思路是,启用Mock Server来代替真实的API。那么,Mock Server怎么才能真实有效地模拟被替代的API呢?这个问题,我会在分享《紧跟时代步伐:微服务模式下API测试要怎么做?》这个主题时,和你详细探讨。

测试场景三:异步API的测试

异步API是指,调用后会立即返回,但是实际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而是需要稍后去查询或者回调(Callback)的API。

一直以来,异步API测试都是API测试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在我看来,对异步API的测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测试异步调用是否成功,二是,测试异步调用的业务逻辑处理是否正确。

  • 异步调用是否成功,这个还比较简单,主要检查返回值和后台工作线程是否被创建两个方面就可以了。
  • 但是,对异步调用业务逻辑的测试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异步API通常发生在一些比较慢的操作上,比如数据库I/O、消息队列I/O等,此时测试往往需要去验证数据库中的值、消息队列中的值等,这就需要测试代码具有访问和操作数据库或者消息队列的能力。-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这些能力一般会在测试框架级别提供,也就是说要求API测试框架中包含对应的工具类去访问和操作数据库或者消息队列等。

总结

通常情况下,无论你采用什么API测试工具,基本的测试步骤往往都是三步,即准备测试数据(并不是所有的API测试都需要这一步)、通过API测试工具发起对被测API的request、验证返回结果的response。

接下来,通过一个简单的Restful API测试为例,探讨了cURL和Postman这两个常用API测试工具的使用。

其中,cURL只具备发起API调用的功能,而不具备结果验证能力,所以严格地说它并不属于测试工具的范畴。Postman常常被用于Web Service API的测试具体的操作,测试流程主要包括:发起API调用、添加结果验证、保存测试用例、基于Postman的测试代码自动生成。

最后,为了应对实际工程项目中复杂的API测试场景,探讨了被测业务操作是由多个API调用协作完成、API测试过程中的第三方依赖、异步API的测试,这三个复杂场景下的测试思路和方法。

CSDN海神之光上传的代码均可运行,亲测可用,直接替换数据即可,适合小白; 1、代码压缩包内容 主函数:main.m; 调用函数:其他m文件;无需运行 运行结果效果图; 2、代码运行版本 Matlab 2019b或2023b;若运行有误,根据提示修改;若不会,私信博主; 3、运行操作步骤 步骤一:将所有文件放到Matlab的当前文件夹中; 步骤二:双击打开main.m文件; 步骤三:点击运行,等程序运行完得到结果; 4、仿真咨询 如需其他服务,可私信博主或扫描博客文章底部QQ名片; 4.1 博客或资源的完整代码提供 4.2 期刊或参考文献复现 4.3 Matlab程序定制 4.4 科研合作 功率谱估计: 故障诊断分析: 雷达通信:雷达LFM、MIMO、成像、定位、干扰、检测、信号分析、脉冲压缩 滤波估计:SOC估计 目标定位:WSN定位、滤波跟踪、目标定位 生物电信号:肌电信号EMG、脑电信号EEG、心电信号ECG 通信系统:DOA估计、编码译码、变分模态分解、管道泄漏、滤波器、数字信号处理+传输+分析+去噪(CEEMDAN)、数字信号调制、误码率、信号估计、DTMF、信号检测识别融合、LEACH协议、信号检测、水声通信 1. EMD(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2. TVF-EMD(时变滤波的经验模态分解,Time-Varying Filter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3. EEMD(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4. VMD(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5. CEEMDAN(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6. LMD(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7. RLMD(鲁棒局部均值分解, Robust 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8. ITD(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ntrinsic Time Decomposition) 9. SVMD(逐次变分模态分解,Sequenti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10. ICEEMDAN(改进的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11. FMD(特征模式分解,Feature Mode Decomposition) 12. REMD(鲁棒经验模态分解,Robust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13. SGMD(辛几何模态分解,Spectral-Grouping-based Mode Decomposition) 14. RLMD(鲁棒局部均值分解,Robust Intrinsic Time Decomposition) 15. ESMD(极点对称模态分解, 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 16. CEEMD(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17. SSA(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18. SWD(群分解,Swarm Decomposition) 19. RPSEMD(再生相移正弦辅助经验模态分解,Regenerated Phase-shifted Sinusoids assist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20. EWT(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 21. DWT(离散小波变换,Discraete wavelet transform) 22. TDD(时域分解,Time Domain Decomposition) 23. MODWT(最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Maximal Overlap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24. MEMD(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25. MVMD(多元变分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码农丁丁

你的认可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