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 k 哥。今天,咱们聊一聊Golang 切片。
当我们需要使用数组,但是又不能提前定义数组大小时,可以使用golang的动态数组结构,slice切片。在 Go 语言的众多特性里,slice 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数据结构。但您有没有想过,它在背后是怎么工作的呢?接下来,咱们就一起仔仔细细地研究研究 slice 的底层到底是咋回事。比如它的底层数据结构是咋样的,又是怎么和数组配合实现动态数组功能的。把这些弄明白了,咱们写代码不光能更高效,还能躲开不少容易出错的地方。
原理
数据结构
我们每定义一个slice变量,golang底层都会构建一个slice结构的对象。slice结构体由3个成员变量构成:
-
array表示数组指针,数组用于存储数据。
-
len表示切片长度,也就是数组index从0到len-1已存储数据。
-
cap表示切片容量,当切片长度超过最大容量时,需要扩容申请更大长度的数组。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 数组指针 len int // 切片长度 cap int // 切片容量 }
切片扩容
当我们往切片中append时,如果新添加数据会导致切片的len>cap,则会触发扩容。申请容量更大的新数组,并将旧数组数据复制到新数组。
当切片扩容时,新申请的数组长度要满足3个需求:
-
数组要能承载本次数据append进去,这是基本要求。
-
除了1中的基本要求,可以额外多申请一部分空间,防止后续append频繁扩容,引起性能问题。
-
额外申请的空间不能过大,防止内存浪费。
为了满足上述的3个要求,golang底层的扩容策略是如果需要的容量比旧容量大很多,则不申请额外的空间;如果需要的容量比旧容量并没有大很多,则可以多申请一些额外的内存空间。具体策略如下:
-
如果本次append之后,需要的容量大于旧切片容量*2,则新切片容量等于需要的容量。
-
如果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