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U网络备份大全之oracle系统冷备份

NBU网络备份大全之oracle系统冷备份


学习和掌握如何使用NBU备份文件系统,对于一个数据管理员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买来NBU主要是为了备份企业数据库的数据,保护数据库的数据安全,进而保证企业应用的安全运行。因此,从本文起,将陆续推出针对oracle、DB2和sybase的数据库备份。

Oracle备份简介:

    简单的按照备份进行的方式,可以分为逻辑备份、冷备份(脱机备份)、热备份(联机备份),其实冷备份与热备份又可以合称为物理备份。

    按照备份的工具,可以分为EXP/IMP备份和RMAN。一般来说,Exp/Imp是oracle的一个好的转储工具,特别是在小型数据库的转储,表空间的迁移,表的抽取,检测逻辑和物理冲突等中有很强的功能。但是目前主要最广泛的Oracle备份恢复工具是rman 。RMAN是Oracle提供的一个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工具,利用rman可以方便进行数据库的冷备份和热备份。此外,有一些个人用户,会使用OS拷贝,但是它的缺点是占用空间大,而且拷贝文件的内容一般与系统环境有很大关系,转移到其他机器不容易恢复,不是企业用户的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NBU和oracle的rman工具进行oracle的冷备份。

NBU备份oracle步骤简介:

    如果用户需要备份oracle数据库,那么需要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1, 按照NBU oracle代理到NBU客户端,使得NBU能够获取客户端的oracle数据库的内容;
    2, 在NBU主服务器(master server)上,创建类型为oracle备份的备份策略,使得NBU可以定时发起NBU备份;
    3, 手动运行oracle备份策略,确定备份策略配置无误;
    4, 添加增量备份,手动运行增量备份,检查无错误;
    5, 在指定oracle运行时刻检查备份作业的工作情况,确定其可以自动运行无误。

    现在,我们来依次介绍一下相关的步骤:

一, 安装NBU oracle代理
 
    首先用户需要将oracle代理软件挂载到文件系统中,然后运行install脚本,在显示界面中选择“2 NetBackup Database Agent Software”,在接着出来的界面中选择远程按照或者本地安装后,出现按照数据库代理界面,如图一所示:
 
 
图一:选择NBU数据库代理
 
    在图一的选择中,选择“4 NetBackup for Oracle”,然后选择“q”确定选择,然后oracle代理就会被安装到本地系统中了。
接着,我们需要确认NBU oracle代理的注册码是否已经安装,因为NBU的oracle代理注册码是独立于NBU程序的,所以如果没有注册码,NBU oracle代理无法正常使用。为此,在NBU客户端执行如下命令:
 
    #/usr/openv/netbackup/bin/admincmd/get_license_key
 
    在出现的界面中选择列出“F List Active License Keys”,在列出的feature中确定有如下feature:“Oracle extension”,保证oracle的注册码安装在系统中。
 
    如果注册码不存在,那么需要用户输入注册码,可以在上述命令中选择“A Add a License Key”,将oracle代理注册码装入系统中。

二, 在NBU主服务器上创建oracle备份策略

    首先,本文作者假定用户已经阅读过前作(《NBU设置备份策略》),所以与普通策略配置相同的地方,将不重复阐述。

设定备份属性页

    在设置备份策略的时候,首先需要在策略属性页中,将备份类型设置为oracle,然后指定数据保存到什么地方(需要提前设置好存储单元,详见《NBU设置存储单元》一文),如图二所示:

图二:设置oracle备份策略-属性

1. 设定备份日程表

    在备份策略的日程表设定中,有一个默认存在的备份日程表“Default-Application-Backup”,这次我们先不管它,我们去创建一个全备份日程表,如图三所示:

图三:NBU备份策略-全备份日程表属性

    由图三可知,在日程表的属性中,主要是可以修改日程表的名称,另外就是备份类型是“Automatic Full Backup”,其他的选项去普通配置相同,请参见《NBU设置备份策略》。

    注意这里要设置好NBU全备份的频率,太过频繁会导致磁盘占用的增多,如果是冷备份的话,还会导致数据库停机频繁,所以一般一周到几个月比较合适。

    接着用户需要去设定oracle 全备份的日程表,就是周几的什么时间可以执行全备份,用户可以选择周一下午到周二早晨(非工作时间),然后点击“duplicate”按钮,指定周几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是下班时间,见图四:

图四:NBU备份策略-设置启动时间

2. 设定备份客户端:

    在设定好oracle的全备份日程表之后,我们就可以设置NBU客户端列表了,这里与普通备份策略的设置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里不在累述了。

3. 设定备份选择

    在oracle备份策略的配置中,对于备份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将花费一些篇幅重点介绍它,见图五:

图五:添加备份选择

    在图五所示界面中,有两个选项:一是模板类型(Template set),其中包括RMAN方式和imp/exp方式两种,如图六所示:

图六:oracle备份的模板类型

    本文因为要做oracle的冷备份,所以在这里选择RMAN方式,接着需要添加一个运行脚本。这个是我们备份过程中的重点。

    备份脚本就是一系列命令的集合,它内部记录了系统的oracle用户、登录oracle的用户帐号、要访问的数据库等等,此外,它还能获取到NBU的参数,包括备份的类型、要备份到的目标地等等。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就可以让NBU的oracle代理帮助我们自动备份oracle数据库了。

    现在可能会有读者说,我不会写脚本啊。没有关系,NBU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备份的模板,存放在/usr/openv/netbackup/ext/db_ext/oracle/samples目录下,见图七:

图七:备份脚本模板

    由图七可见,NBU为oracle备份提供了rman、exp和imp的各种脚本。今天我们要从最基础的冷备份讲起,所以我们要去修改的脚本是cold_database_backup.sh(注:cold_duplex_database_backup_full.sh脚本是为多个拷贝而设计的,目前我们只做一个拷贝,所以不需要这个)。

    对于cold_database_backup.sh脚本来说,我们只需要修改脚本中的如下参数即可:

    ORACLE_HOME:表示oracle所在的目录,NBU需要到其目录下执行相应的rman命令;

    ORACLE_SID:指明需要冷备份的数据库;
    ORACLE_USER:oracle数据库所属的系统用户,NBU会先用该用户登录,再执行各种备份操作;
    TARGET_CONNECT_STR:登录oracle数据库的帐号,必须是系统管理员,因为冷备份需要停止oracle数据库先;
    TARGET_INIT_FILE:指定启动脚本,冷备份完毕后重启oracle时候需要;

    对于冷备份来说,修改如下项目即可,大家可以看修改后的模板,见图八:

图八:修改脚本模板实例

    在用户修改好脚本之后,就可以将其添加到oracle的备份选择中去了,见图九:

图九:添加备份选择

    在设置好上述属性之后,oracle备份策略就成功了制定了。

三, 手动运行全备份策略:

    右键点击新生成的备份策略,选择手动执行,然后在活动监控器页面观察oracle备份执行的情况,见图十:

图十:全备份oracle数据库

    由图十可见,oracle备份已经成功,在全备份过程中,oracle代理启动了一些属性为“application backup”的子任务(job id分别是128、129、130)来完成全备份。

四, 增加差分备份:

    由于全备份会占用很长的备份时间,所以用户使用备份策略时,不仅仅要设置好全备份,而且要在每两个全备份之间,设置一些差分备份,在减少备份时间的同时,增加备份的次数。

    差分备份日程表的设置很简单,仅仅需要在原先生成的全备份策略中,添加一个差分备份日程表即可,见图十一:

图十一:差分备份日程表

    此外,需要设置好差分策略启动的时间,见图十二:

图十二:差分备份执行时间表

五, 手动执行差分备份日程表:

    在设置好差分备份日程表之后,我们可以点击该备份策略,选择执行差分备份(图十三),之后在活动监控界面检查作业的执行情况(图十四):

图十三:选择差分备份

图十四:监控差分备份情况

    由图十四可知,差分备份已经顺利执行完毕了(注意图十四的schedule列,里面包括全备份和差分备份)。这样,用户就顺利执行了以后oracle数据库的冷备份。

    接着,用户需要等待NBU在备份策略设定的启动时间到达时,查看是否作业能够自动运行,如果可以,那么NBU的备份策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在后面,我们还会讲到oracle数据库的恢复和热备份,希望对大家使用NBU有所帮助。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Legal Notice Copyright © 2017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Veritas and the Veritas Logo are trademarks or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or its affiliates in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Other names may b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This product may contain third party software for which Veritas is required to provide attribution to the third party (“Third Party Programs”). Some of the Third Party Programs are available under open source or free software licenses. The License Agreement accompanying the Software does not alter any rights or obligations you may have under those open source or free software licenses. Please see the Third Party Legal Notice Appendix to this Documentation or TPIP ReadMe File accompanying this product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Third Party Programs. The product described in this document is distributed under licenses restricting its use, copying, distribution, and decompilation/reverse engineering.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authorization of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and its licensors, if any. THE DOCUMENTATION IS PROVIDED "AS IS" AND ALL EXPRESS OR IMPLIED CONDITIONS, REPRESENTATIONS AND WARRANTIES, INCLUDING ANY IMPLIED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NON-INFRINGEMENT, ARE DISCLAIMED, EXCEPT TO THE EXTENT THAT SUCH DISCLAIMERS ARE HELD TO BE LEGALLY INVALID.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SHALL NOT BE LIABLE FOR INCIDENTAL OR CONSEQUENTIAL DAMAG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URNISHING, PERFORMANCE, OR USE OF THIS DOCUMENTATIO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ATION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The Licensed Software and Documentation are deemed to be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as defined in FAR 12.212 and subject to restricted rights as defined in FAR Section 52.227-19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 Restricted Rights" and DFARS 227.7202, et seq.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Commercial Computer Software Documentation," as applicable, and any successor regulations, whether delivered by Veritas as on premises or hosted services. Any use, modification, reproduction release, performance, display or disclosure of the Licensed Software and Documentation by the U.S. Government shall be sol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this Agreemen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