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剑指何方?――威海校区软件学院扫描

“3+1”,剑指何方?――威海校区软件学院扫描

时间:2008-07-19	哈工大报讯(丛涓/文    杜宇/图)

随着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2001年7月25日下发了《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一时间,兴办软件学院的浪潮风起云涌。
据统计,全国各高校在当年共创办了36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哈工大也成为第一批“冲浪者”之一,于2001年底创办了软件学院,经过4年的运行,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于是,威海校区软件学院于2003年底应运而生,2004年就招收本科生58名。其办学模式为3+1,即前3年在学校培养,最后一年在企业培养。这种“另类”的办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吗?他们最终能成为合格的软件人才吗?
  4年光阴,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长的一段验证期。

办学方式的一场革命

“威海校区一开始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就是高开端、高起点。”威海校区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权光日回想起4年前的办学历程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介绍说,首先威海校区借鉴了国外一些大学的办学经验,像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是目前计算机教育最发达的大学之一,他们在培养计算机人才的过程中不仅教理论,还通过实验的方式加强软件工程设计能力与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校聘请的教授都具有很强的工程实验能力,他们大多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学生在这样一所优秀的大学学习,所学到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眼界的开阔都是不言而喻的。还有一些国外的大学如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学院,基本上采用3+1的培养模式,以加强软件工程实践环节,提高软件工程的设计与实现能力。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开门办学。于是威海校区软件学院确立了“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并采用先进的3+1的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面向市场需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尽快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
   为此,威海校区软件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韩国的汉城大学、日本的会津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借鉴和参考他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自己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对每一门专业课,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进行了工业化改造和设计。在院长徐晓飞的大力推动下,上述大学派出多名教授前来讲课,很多课程都是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在课余还有机会跟着导师做一些实际项目,正是因为软件学院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实践能力,所以进入企业后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国际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威海校区的工程设计具有国际水平。校本部的软件学院属于欧美特色,而威海校区则是日韩特色。威海校区软件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和软件企业大量资深工业背景的兼职教师来院讲课,使学生达到了国际同行业标准,做到与国际接轨。有许多教师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每位外籍教师每年至少要来授课4至5人次。美籍华人黎怡杭教授就是威海校区软件学院兼职教师中的一位。他于1998年底从美国贝尔实验室退休,现在北京信必优公司工作。2007年秋季学期,黎怡杭教授被威海校区软件学院聘请为授课教师,主要是给05级的学生授课,一学期上20学时的课。他把自己半生的工作心得和经验都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学们都觉得听他的课很过瘾。黎教授觉得威海校区软件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同国外相比也是很先进的,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另外威海校区软件学院还充分利用校本部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以及威海校区计算机学院的资源,如聘请战德臣教授和王宇颖教授等来院讲课。正是因为有国内外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才使得软件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但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加具备了出色的实践能力。
  软件学院在教学环节上不但注重实践,而且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很多课程上要求采用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也有很多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外语能力。为了体现日韩特色,软件学院特地请专业日语、韩语老师给学生上课,为学生出国深造和就业打下了基础。学院还举办了第二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邀请企业家比剑论坛,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为了了解国外的最新科研动态,学院先后派出孙玉山、丁建睿出访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权光日出访日本、韩国的一些大学。

如何实现工业化

从软件技术来讲,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存在于一流的大公司里而不是在学校里。这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特点有所不同。
   为此,威海校区软件学院邀请知名企业家来院作报告,报告人有摩托罗拉公司的路军博士、北京娱乐产业基地的高岩博士、广州天河软件园的邱深山博士等等。
  学院还聘请国内著名的用友、浪潮软件公司,日本瑞萨公司的工程师来校讲课,把公司的实际案例搬到课堂上来讲。我们的学生坐在课堂里也可以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动态,这样学生到了企业基本上不用进行长时间的技术培训。 
  软件学院“威软”学生俱乐部是一个科技实践类的学生社团组织。俱乐部推崇实践创新,注重团体力量,希望通过个体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进而达到个体潜能和团队力量的最大发挥。俱乐部以实际项目为依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的研究、交流、整理和推广工作,为同学们走向企业做强有力的铺垫。现已完成华盛轮胎工控监察系统、网络硬盘应用程序等16个项目。
  “FLASH大赛”和“游戏设计大赛”是学院每年要举办的两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联系实践中去。良好的学院风气和团结向上的氛围,使得学院0511102班荣获省及先进集体的称号,有2人分别获校“十佳大学生”、2人获省级三好学生称号。
  软件学院目前正式在编的专业教师共有8名。记者称之为“江湖”八剑客:权光日、孙玉山、陈彬、何清刚、徐继文、丁建睿、夏勇、辛国栋。他们100%都具有工业实践经验和在企业工作的背景。其中有的在国外诸如IBM这样的大公司工作过,有的在国内知名企业工作过。有的做过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有的担任过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总之都具备丰富的软件工程经验。
学生最后一年要放到企业里培养,8名教师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都要负责对自己名下学生的管理。他们要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还要对实习单位的导师和对学生即将从事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核。实习基地的导师必须找有资格的人来担当,学生所从事的项目也必须符合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平时,校内的这些导师要随时与在企业的学生联系、沟通,了解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和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软件学院每年至少要派人到一些实习单位现场指导4次,与企业的指导教师一起讨论,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从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企业里就已经结题了。由于软件学院的教师都有在企业工作过的背景,做起这些工作来自然是驾轻就熟。
  辅导员李光告诉记者,3+1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挑战。辅导员的工作量比以前加大了,除了完成在校生的管理和教育之外,还要随时随地跟学生在企业的校外导师联系,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校外工作和学习使得困难,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来自学生的反馈

软件专业的学生大三大四每年的学费是15000元,这对于很多家庭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由于学生的最后一年放在企业里培养,每个人在实习期间每月都可以拿到一两千元的工作补贴,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得到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觉得高学费是值得的。也正因为有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绝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就找好了工作单位。记者随机采访了2004级软件专业的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
   张中原,来自河南。“4年前,我报考这个专业时,内心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觉得中国的软件产业比较落后,需要有一批人来开拓这个领域。当时我还预感到软件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将来肯定好找工作,因为中国缺这方面的人才。实习时,我去了北京一家软件公司(韩国人办的),食宿全包,一个月还给1000多元的生活补贴。我在那里的工作主要是参与开发一个商品防伪系统,我承担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开发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该公司的人觉得我一个本科生还没出校门,可能干不了一些技术要求高的活儿,但一个月以后他们开始了解我的能力了,就放手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我去干了。我是2007年8月10日去,今年5月31日回来的。在这9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有了实际工作经验,最后一年比前3年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总和还要多。在学校里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个未成年人,但经过最后一年的实习,我找到了自信,可以凭自己的知识立足于社会了。这家公司负责人主动要求我毕业后留下工作,但我没有同意,现在已经和日本在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签约。”
   于翔斐,来自青岛的一名女孩。“4年前是我妈妈帮我报考了威海校区的软件专业。当时我对这个专业不太了解,其未来的就业前景也不是很明朗。4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它很适合自己,现在我已被保送中科院攻读研究生。实习的时候,我和另外两名女生联系了国信朗讯在上海的一家分公司实习。在公司里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团队合作精神,总之实习期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最高兴的是,我在实习期间每月可以挣到一两千元的奖励。2008年春节,我让妈妈从我的卡里提取了2000元钱,作为我送给她的新年祝福,以回报她多年对我的辛勤培养。当时就觉得我已经可以自食其力了,那种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实习结束后,我和另外两名女生都被这家公司相中,要和我们签约。但我们感觉自己的选择空间很大,一个也没有留下。”
   记者通过与软件学院权光日、孙玉山、陈彬、李光老师的交谈得知,因为最后一年在企业的培养经历,很多大的软件公司都喜欢和我们的毕业生签约,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实习单位相中,要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企业看重的是威海校区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素质,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就业压力。
   目前威海校区软件学院2004级58名本科毕业生中共有17名学生出国学习和就业,其中5名学生前往日本会津大学读研,2名学生前往韩国SUNTEX公司工作,1名学生前往韩国忠北国际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美国迈阿密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读研,1名学生前往法国读研,还有2名学生申请到了美国读研。有4名学生在国内高校读研,36名学生在国内软件公司就业,起薪平均在2600元,就业的企业有韩国的SUNTEX公司、北京NTT数据集成有限公司、济南浪潮通软有限公司、北京农行总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企业。
   至2008年7月1日,软件学院第一届8名本科毕业生全部顺利毕业,一次就业率达到了100%。(其中1名本科生在大二时赴国外学习)。可以说是被一抢而光。
   3+1仅仅只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它所体现的深刻内涵是,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让象牙塔里的师生随时关注软件领域的最新技术变革。它使得我们的师生与社会和企业保持着零距离。

“老外”在讲课
“老外”在讲课
实验室
实验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