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你要的结果,而不要在意别人的态度

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平和从容。曾经和一个同事开玩笑,建议她修炼“他人表扬自己不激动,他人冷淡自己不愤怒”的本领。其实,我也一直在修炼中。不过,我自己想了想,如果说我还有一点控制情绪的能力,那得说要感谢家庭从小给予的教育,搞数学的父母都是理性较强的人,他们绝少有自怜自伤的情绪,也不大可能自赏,倒还比较喜欢自嘲。长大后知道,真能自嘲的,才是心智成熟的人。自怜、自赏,都是一种不成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的自怜自伤自赏的情绪了,那玩意儿,怪害人的,不健康。也还记得一个大学同学对我说:别去读席慕容的诗,读了会得心脏病的。席慕容的诗深受纳兰容若和李商隐的影响,感伤的东西太多,和须兰的小说一样,都算是剑走偏锋一类。我喜欢席慕容的散文,那要敦厚温暖的多,体现了较多西方教育给她的影响(她曾在比利时求学)。

 

在原来的出版社,我的人际关系平平,幸好我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人,我总是会牢牢盯住我要的结果而去努力,至于毁誉,我是真的不大在意。事情做成功后,我也不大喜欢回顾以往的光荣,因为我觉得那没多大意思。我觉得没事干的老人才喜欢不停地回忆,回忆会带来一些惆怅、伤感,等等,感伤似水年华等等,我不喜欢回忆,我喜欢向前看。那些写回忆录的老人不同,因为写回忆录也是一种“做事”,还在成长。没有成长的回忆,总是更容易充满了自伤自怜。

 

现在,唯有具备内心强悍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希望团队的干部们,以及直接面对客户的策划营销编辑们,首先把“自怜”的情绪给去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王志纲说,他喜欢《国际歌》,不喜欢《东方红》,不愿意别人给自己安排一个“大救星”。me 2。

 

delia给我留言,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她转贴的这篇好文章。反省我自己,感觉我还算比较理性的人,否则面对那些有点冷脸和不客气的客户,以及身边或者亲友或者同事的情绪,就没办法做成事了。我不大害怕冲突,原因在于我多次从冲突中获益,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人。因此,我能在别人一直都不大理睬我的时候,坚持沟通,只要对方是我认定值得沟通的,我不会太在意对方一时的态度好坏,因为我不认为对方的冷淡一定问题在我,很可能只是沟通不足导致的。

 

后来我也分析过一些案例,我觉得,摈除“自怜”这种情绪非常有必要。心思重,放不开,多由“自怜”而起——哇,想想看,咱们真的有必要常常做“受伤害”状吗?真的没太大必要的。

 

IM上沟通,也常常会有误会,比如对方在开会,不在电脑旁啦,或者对方书面沟通能力不及口头沟通能力啦,都会让过于敏感脆弱的心觉得自己受到轻视了,其实自己气自己,真的不划算啊。

 

我有个招儿:凡是对方做冷淡状或者不屑状的时候,我会联想到自己处于此情此景的状态,知道谁处在这种状态下其实都是不快乐的,想到对方正受着不快乐的煎熬,自己反而平和。

 

不多说了,原文比我的话好看。

 

*********************************** 

 

这篇博客的地址是:http://xigushangchen.blogbus.com/logs/32756541.html 

 

老实说,因为怕触动那我其实毫不足道的脆弱情绪,好像已经好久没有关注外面的世界了,对于说正经话的专业人士的言论更是走避已久,因为逃避而沉溺于声色影像的副作用,就是在和其缺乏粘合度的空当继续陷入情绪漩涡,晕。

呵呵,还好吧,至少我开始有点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有意识的寻找一些精神力量了。

 

今天逛顾迅的博客群,这位好易通的市场总监说起专业问题让我很犯晕,发表无聊情感还是挺有道理的,特节选了一篇《关注你要的结果,不要在意别人的态度》,不妨读读,其实这个道理欢一早已经教过我,只是有些东西总是要磨磨蹭蹭,让自己跌跌撞撞好几次后才会明白的。 

 

.............

最近我和朋友举办了“营销俱乐部”第一次沙龙,本来准备只有10-20个人参与,没想到来了100多人,让我措手不及也有些惊喜,但这不代表什么,假设我们的沙龙连续举办到第5次,还有40-50位朋友持续参加,那才算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吧。我个人一直较排斥中国营销界弥漫的浮躁、浮夸及过于商业化的气息,假设你去参加任何一个营销论坛或高峰会,无论是否支付费用,也很难听到真知灼见或对一个课题深入的研讨,大多演讲者象走马灯一样出场,要不自我吹嘘,要不就是念公司PPT(应该他掏钱给你而不是相反),这点远赶不上很多行业如IT或投资圈的真实分享气息。

 

沙龙开始前几天,有一位外地的朋友希望出席,事先在MSN上问我一些问题,碰巧那天我较忙碌,回答有些仓促或不太耐烦,让她不悦,以为我不欢迎,表示了反感并要取消行程。到这个年龄,我不是一个太喜欢解释的人,后来我只好说:“你自己决定是否愿意出席吧,关注你要的结果,而不要在意别人的态度”——后来她还是出席了聚会,误会也消除了,她也告诉我她记得这句话。是的,我的态度或许不够友好,或者我根本是一个令人厌烦的势利之徒,但根本的结果在于,这个聚会对你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你来参加?它不会因为我的态度而改变。 

 

这句话是3年前的某天,我写在工作笔记本上的——记不清当时是什么原因让我写出这句话,但我喜欢它。事实上,像我这种内心比较敏感和细腻的文学青年,大多数时候做不成事情,或没有成长,就是因为过分在意别人的态度,喜欢在一个别人认可或赞扬自己的环境做事,才有激情和动力;别人态度不好时,就会产生本能的抵触和逃避,而不是问他的态度是否改变了事情的本质?以及我要的什么结果?有时,我会用《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的对白来提醒自己,“ Fuck pride!  Pride only hurts, it never helps”。

 

 

作为一个有情感的普通人,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当然都在意别人的态度,但除非你本着享受态度而去(比如居住在5星级酒店),大多数时候,太计较别人的态度会妨碍你看清楚和坚定自己要拿到的目标,甚至态度这个考虑因素就是对你意志的考验。

 

打个比方:公司老板或同事态度粗暴,冲你工作表现发火——毫无疑问,我们当然喜欢一个始终笑眯眯,和颜悦色,又帅又体面如同《财富》杂志封面照,对你的错误总能包容还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老板,但这样的天使是没有的!要不他本质是一个魔鬼……商场和职场不是温室而是亚马逊丛林,大多数优秀的老板态度永远粗暴(看看STEVE JOBS的臭脾气和乖张的个性吧),难以容忍下属的错误尤其是低级错误。所以,不要在意老板或同事的态度,仔细聆听他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值得你去改正?这样才对你有提升和帮助——你打工可不是为老板或同事的笑脸而来,而是为了能力提升,获得更高薪水而来。

 

在日常商业合作,交往以及谈判中,接触更多的还不是你熟悉的老板或同事,而是陌生人,彼此不了解的人,或者他根本不CARE你存在的人(比如政府官员),甚至是对你反感或排斥的人,对你始终极尽挖苦或恶语相向的人,你更要冷静,时刻坚定自己的目标,切勿因感情降低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这点就不多讲了

 

不在乎别人的态度是不可能的,但始终认清楚我们的方向,判别自己的位置,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大多数的我们,并不是与机器或数学元素在搏斗,而是与一个又一个的人交往,需要获得他们的帮助、支持或配合,因此把感情稍稍放淡一点,才能判别清楚真正的价值和厉害所在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