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知乎问题:“你对空姐提出过最奇怪的要求是什么?”
其中有个回答获赞最高,有16.5万人点了赞同。
答主“牛布尼茨”说,他爷爷曾跟空姐提出过让飞机返航的要求,而且飞机真的按照他的要求返航了。
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爷爷是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的老工程师。
毕业后被派去苏联深造,回国后更是担任航空航天部某单位总师、教授高级工程师。
90年代初,爷爷已经离休,但仍四处讲学。
有一次,他乘坐飞机的时候,坐在飞机后半部,座位紧靠舷窗。
飞机升空后不久,爷爷就觉得机翼有问题,通过舷窗观察,发现机翼颤幅度过大。
于是,他立即在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在纸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机长同志:
我叫某某某,是航空航天部某某单位离休高级工程师,长年从事飞行器结构研究。
我刚才发现我们所乘坐的飞机右侧机翼存在故障,故障表现为XXX,故障原因应为XXX。
建议立即返航。”
写好之后,他不动声色地交给了空姐,告诉空姐立即交给机长。
机长其实也感觉飞机有问题,只不过当时还不确定是什么问题,看到爷爷的字条后,立即决定返航。
爷爷还趁着飞机落地之前的时间,写了一份机翼检修建议,临下飞机的时候交给了机长。
后来东航为了这件事还登门感谢爷爷,送了一张奖状和一万块钱。爷爷留下了奖状,把钱退了回去。
爷爷后来分析,当时的情况是金属疲劳性断裂,导致机翼部分某金属构件失效,进而影响了机翼的稳定性。
如果继续飞行,也不会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但是将对机翼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90年代的客机绝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进口,而爷爷那个年代的人始终怀有一种家国情怀。
为国家节约每一分钱的思想深入骨髓,这就是他建议飞机返航的动机。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被这位老同志的专业主义给震撼了:
“我这种没文化的人,除了卧槽牛逼之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遇到一些文化水平高、读过很多书、在自己所在领域精深钻研的人。
他们面对人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笃定感,即使是遇上突发状况,他们也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而这一切,都是知识的积累带给他们的眼界和底气。
02
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说过一个故事:
“你永远也想象不到,人在医院能无知到什么地步。”
那天,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子要做全麻手术。
医生要求:术前12个小时禁止进食,6小时禁止饮水。
小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手术只能由爷爷奶奶陪同。
在进手术室之前,奶奶实在心疼孩子饿着肚子,竟然偷偷瞒着医生,给孩子喂了牛奶、面包和苹果。
结果,小孩没能下手术台。你说气不气人?
要知道,胃里有个东西叫贲门,也就是胃的开关口,不进食是关闭的。
全麻要用肌肉松弛剂,这时人体就控制不了贲门开关,食物和胃酸就会倒流,严重的时候会堵住气道。
某些无知的人,为什么不相信专业人士的警告,一定要任性妄为?
很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遇到的类似案例:
“小姨生孩子,隔壁床剖腹产出来,医生一再强调不能吃东西。
医生走了后,产妇老公说哪有生了孩子不能吃东西的,回家立马打了10个荷包蛋。
然后产妇又进手术室了。”
“我跟婆婆说婴儿奶粉不可以加糖,她背着我加。我说婴儿奶粉温水冲,她非要放开水。
被我知道后,理直气壮地说我养大了三个孩子,比你有经验,你就是在找茬。
反复叮嘱辅食不能加包括盐在内的任何调味料,她又加盐又加味精。
老人的无知和固执,接触过才知道有多可怕。”
没文化的人,无知又不相信知识的权威,迷信经验主义又不肯虚心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得好:知识就像是一个圆。
圆圈之内,就是你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
你拥有的知识越少,你的圆圈就越小,你便会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少。
相反,你拥有的知识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你便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一个人只要还热爱阅读、还渴望学习知识,生活就不会是一潭死水。
多阅读、多向专业人士学习,能让我们的思维从线性思考变成复杂思考,避免处处踩坑。
03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汲取知识的方法,到底是否正确呢?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好比沙漏,读书的时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甚至还脏了些;
第三类如同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
第四类像是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一旁,只捡些纯净的宝石。
你属于哪一种读者?
今天介绍《这样读书就够了》里的一种拆书法,让你学会像摘宝石的矿工一样读书。
这种拆书法叫RIA。分为以下三步:
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Interpretation(翻译解释重述)、Appropriation(拆解迁移运用)。
可以用3种颜色的便签,来做读书笔记,分别是:
第一张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I)。
要求诠释、准确、清晰、致用。要以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还原,并加工出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二张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1)。
要求鲜活、故事、对应、反思。自身亲历、亲见、亲闻,起因、经过、结果完整,与I便签对应,加深对经验和原文的认识。
第三张便签:描述自己要如何运用(A2)。
要求有准确目标、行动、关联、可控。目标是否Smart?有没有详实完整操作方案?是否应用I便签的方法?可测量、可达成吗?
做完便签后,再把第三张便签(A2便签),贴在办公桌上或墙上,提醒自己去运用。
如此练习,加强自己的拆书能力,更容易从书的某个片段中,获得启发,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并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只是划划线、写几句批注,读完感叹一下,然后就结束了。
这种做法是浅层次的阅读,通常读完一段时间后,就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更谈不上运用了。
所以,阅读只是学习的第一步,不能只停留在这一步,要学会迁移,才能内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愿我们都能养成长期学习、终身阅读的习惯,积累文化知识,通过阅读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共勉。
K哥今晚直播,聊聊技术团队管理那些坑,赶紧预约吧。
关注下K哥的视频号,看K哥讲技术、管理、个人成长。
![]() | 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写出多篇10W+文章。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
注:发文24小时后才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作者介绍。不规范转载一经发现,将永久取消转载资格。
-END-
放下面子挣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请关注副业怎么搞
想下载《元宇宙200页研究报告》吗?
请关注,AI熊猫教授,回复:yyz666
大家在看:
2.被劝退了
3.被渣女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