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详解--IP路由选择详解 ping命令的过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IP路由选择的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了主机之间的数据包传输路径,包括从主机A通过默认网关发送数据到主机B时的每一步骤,涉及到ICMP、ARP协议以及路由器的路由表查找等关键环节,旨在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好地理解和排查网络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实例一

在TCP/IP详解这本书中讲解IP路由选择的时候,过程讲解的比较粗略,这里详细介绍下其中的整体过程。在这篇文章中,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帮助大家深入了解IP路由的选择过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扫清IP路由选择上的一些误区。


如下图,现在这么一个网络。主机甲与主机乙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网段上,中间通过路由器进行连接。现在假设主机甲要跟主机乙进行通信,那么主机甲如何才能够找到主机乙的位置呢?笔者现在就通过这个例子,跟大家详细解释IP路由选择的整个过程。在这里,笔者以Cisco的路由器为例进行介绍。

                   主机甲<-------------------------->路由器<-------------------------->主机乙

                   172.16.60.6                                                                            172.16.80.8

假设现在主机甲的用户利用Ping命令,来确认主机乙的连通性问题。这个网络架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路由选择过程的步骤则是一步不缺的。主要通过如下步骤:

第一步:当用户在主机甲上输入PING 172.168.80.8之后,主机甲中有一个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英文简称为ICMP。这个协议将创建一个回应请求数据包,在它的数据域中只包含有字母。
第二步:英特网控制报文协议会将这个有效负荷(即刚创建的数据包)交给因特网协议(英文简称IP)。然后这个因特网协议也会创建一个数据包。在这个英特网协议创建的数据包中,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所创建的数据包丰富的多。在这个包中包括主机甲的IP地址、目的地主机乙的IP地址以及值为01h的协议字段。当数据包到达主机乙时,这些内容就是告诉对方,应该将这个有效负荷交给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来处理。
第三步:IP协议会判断目的IP地址是属于远程网络,还是在本地网络。由于根据IP地址规划规则,主机甲与主机已是属于不同的网络。此时,刚才英特网协议(IP)所创建的数据包将会被发送到默认的网关中去。在主机甲的网络属性配置中,除了有自身的逻辑IP地址,还有默认的网关地址。网关地址就是用来不同网络之间的主机进行通信的一扇门。只有通过网关,主机甲的数据包才能够被发送到不同网络的主机乙中。
第四步:确认路由器相应接口的MAC地址。假设主机甲(IP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