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炮勤(微信公众号:智圈)
最近一两周内中美两地 2015 的专利数据已经陆续浮出了水面,包括 1 月 14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发布的 2015 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有关数据,以及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在 1 月 16 日更新的美国专利数据。
请把目光放在 10 年(2006-2015) 的时间跨度里来重新审视这两个世界大国的专利数据吧。
第一张图:中美专利申请量 10 年趋势对比
(注:2015 年部分专利尚未公开)
违反公众常识的第一点是,中国专利申请早在 2006 之前就已经全面超越美国,美国专利在十年间维持了小幅的上涨,申请量年均 30-40 万件。而中国在 2014 年超过 200 万件的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张图:2006 年美国专利获得量排名
前三名分别是 IBM、三星、佳能。
第三张图:2015 年美国专利获得量排名
前三名分别依然是 IBM、三星、佳能!!
新面孔中出现了四家:高通、GOOGLE、LG、微软。
十年间排名的数据重合度达到 60%。
排名表单置顶的 IBM 公司,已经连续 20 年蝉联美国专利榜首。
IBM 目前维持着全球超过 4 万件有效专利。
仅 2015 年,它就获得了 7534 件专利。
这意味着,它平均每天大约可以获得 20 多份专利。
违反公众常识的第二点是:苹果公司并未出现在前十的表单中,它在 2015 年获得专利数是 1938 件,排在微软后面,名列第 11 名。
来看看中国的情况:
第四张图:2006 年中国专利获得量排名
前三名分别是松下、中国科学院、三星。
第五张图:2015 年中国专利获得量排名
(注:采用合并计算,将主母公司一并计入)
前三名出现两个超级母舰的新面孔,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化工。
新面孔还包括了:华为、中兴、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
可以看到中国排名中名单的更迭较美国更快。
如果在 2006 年,我们将中美两国进行混合排名,那你看到的仍然是“美国专利获得排名”榜,没有中国厂商有实力与美国公司进行 PK。
2015 年呢?
我们将第三张图和第五张图打乱一下,进行混合排名,得到:
第六张图:2015 年中美专利获得量混合排名
在前十大中,中国厂商(含科研机构)占据了一半的席位。
我们统计了美国专利排名前 100 的厂商,一起来看看,美国市场到底是谁的天下?
第七张:2015 年美国专利权人国别分布
结论是:美国本土,日本、韩国、德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六分天下。
我们再来统计中国专利排名前 100 的厂商,也来看看,中国市场到底是谁的天下?
第八张:2015 年中国专利权人国别分布
结论是:中国本土、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和荷兰六分天下。
回头一起看看第七、第八张图,我们能得出日本经济在衰退的结论吗?还是日本这些公司的专利申请惯性思维使然?
至于中国本土申请的主体(国企、民企、高校、外企)类别,我们对中国排名前 100 的主体进行了分析,得到:
第九张:2015 年中国专利主体类别分布
高校在前 100 名当中占据了 46%,在美国的数据中,高校占比为….百分之零。
难道中国高校的技术研发能力远远超过美国高校?
民企和国企的占比基本相当,分别占 11% 和 10%。
那么,民企城市哪座强呢?
我们绘制出了第十张图:中国专利申请民企城市分布
结论是:深圳总计 5 家(比亚迪、海洋王、华为、华星光电和腾讯),超过北京(1 家)、台湾(2 家)、长沙、东莞(各 1 家),排名全国第一。
注:以上统计数据参考自不同数据库,并对申请人进行了合并,部分未公开数据未能查询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