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采用数据通信方式。
数据通信和电话网络中的语音通信不同,也和无线电广播通信不同,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数据通信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数据通信基础主要研究对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据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的理论。
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设计到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信源、传输信息的信道和接收和处理信息的信宿。
信道的物理性质不同,对通信的速率和传输质量的影响也不同。
另外,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把这种干扰成为噪声。不同的物理信道受各种干扰的影响不同。例如,如果信道上传输的时电信号,就会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光纤信道则基本不受电磁场的干扰。
作为一般的通信系统,信源产生的信息可能模拟数据,也可能是数字数据。模拟数据取连续值,而数字数据区离散值。在数据进入信道之前要变成适合传输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也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的。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这种信号的某种参量(如幅度、相位、频率等)可以表示要传送的信息。电话机传话器输出的语音信号、电视摄像机产生的图像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只取有限个离散值,而且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几乎是瞬时的,数字信号以某一瞬间的状态表示他们传送的信息。
如果信源产生的是模拟数据并以模拟信道传输,则叫做模拟通信;如果信源发出的是模拟信号且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如果信源发出的是数字数据,当然也可以有两种传输方式,这是无论使用模拟信号传输或是用数字信号传输都叫做数据通信。可见,数据通信是专指信源和信宿中的数据的形式是数字的,在信道中传输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模拟传输或数字传输方式。
在模拟传输方式中,数据进入信道之前要经过调制,变换为模拟的调制信号,由于调制信号的频谱较窄,因此信道的利用率较高。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衰减,还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如果用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混入的噪声也被放大了,这是模拟传输的缺点。在数字传输方式中,可以直接传输二进制数据或经过二进制编码的数据,也可以传输数字化了的模拟信号。因为数字信号只取有限个离散值,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受到噪声的干扰,只要没有畸变到不可辨认的程度,就可以用信号再生的方法进行恢复,对某些数码的差错也可以用差错控制技术加以消除。所以,数字传输对于信号不失真地传送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数字设备可以大规模集成,比复杂的模拟设备便宜得多。然而,传输数字信号比传输模拟信号所要求的频带要宽的多,因而信道利用率较低。
信道特性:
--信道带宽:
注:带宽是指信号能传输的频率范围,带是个喻词,指的是通道的,带宽即指通道的宽度。而宽带则指的是通道较宽的通信通道,对应也有窄带。宽带的单位是赫兹,是由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模拟信道的带宽=信道能通过的最高频率f2-信道能通过的最低频率f1。两者都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当组成信道的电路制成了,信道的带宽就决定了。为了使信号传输的失真小一些,信道就要有足够的带宽。--注:模拟信道的带宽为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就说明模拟信道的带宽是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频率的个数。
数字信道是一种离散信道,他只能传送取离散值的数字信号。信道的带宽决定了信道中能不失真地传输的脉冲序列的最高频率。--注数字信道的带宽为传输脉冲序列的最高频率。即最快一秒传输几个脉冲序列。
一个数字脉冲称为一个码元,用码元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变化次数,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若信号码元宽度为T秒,则码元速率B=1/T。码元速率的单位叫波特(baud),所以码元速率也叫波特率。早在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亨利·奈奎斯特就推导出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极限波特率,称为奈奎斯特定理。若信道带宽为W,则奈奎斯特定理指出最大码元速率为:B=2W(Baud)。
注:一个数字脉冲称为一个码元。码元: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个二进制数据,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而这个间隔被称为码元长度。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2个时(如M大于2个)时,此时码元称为M进制码元。码元,出曾在信息量的基本信号单位。
注:码元和奈奎斯特定理都是针对数字信道来说的,其中所涉及的码元多以方波形式存在,其中涉及带宽是数字信道的带宽,为单位时间不失真传输脉冲序列的最高频率。而此处的脉冲序列也多以方波形式存在。
注:B=2W的理解,是对传输2进制的数据而言。也就是说信号要么是高,表示0;要么是低,表示1。这是一个周期最多表示一高一低,一个周期两个方波码元。由于一个脉冲序列周期最多传输两个码元(方波),所以B最大等于2W。
奈奎斯特定理指定的信道容量也叫作奈奎斯特极限,这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超过奈奎斯特极限传送脉冲信号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波特率必须改善信道带宽。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由码元取得离散值的个数决定。若码元取两个离散值,则一个码元携带1位信息。若码元可取4中离散值,则一个码元携带两位信息。总之,一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位)与码元的种类数N有如下关系:n=log2N (N=2^n)
单位时间内在信道上传送的信息量(位数)称为数据速率。在一定的波特率下提高速率的途径是用一个码元表示更多的位数。如果把两位编码为一个码元,则数据速率可成倍提高。有公式:R=Blog2N=2Wlog2N (bps),其中,R表示数据速率,单位是每秒位(bps或b/s)。
数据速率和波特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当码元取两个离散值时两者的数值才相等。对于普通电话线路,带宽为3000Hz,最高波特率为6000Baud,最高数据速率可随着调制方式的不同而取不同的值。这些都是在无噪声的理想情况下的极限值。实际信道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因而远远达不到按奈奎斯特定理计算出来的数据传送速率。香农研究表明,有噪声信道的极限数据速率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C=Wlog2(1+S/N)
这个公式叫做香农定理,其中,W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平均功率,S/N叫做信噪比。由于在实际使用中S与N的比值太大,故常取其分贝数(dB)。分贝与信噪比的关系为:dB=10log10S/N
例如,当s/n=1000时,信噪比为30dB。这个公式与信号取得离散值的个数无关,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式调制,只要给定了信噪比,则单位时间内最大的信息传输量就确定了。例如,信道带宽为3000Hz,信噪比为30dB,最大的数据速率为:C=3000log2(1+1000)=3000*9.97=30000bps。
这是极限值,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实际上,在3000Hz贷款的电话线上数据速率能达到9600bps就很不错了。
综上所示,有两种带宽的概念,在模拟信道,带宽按照公式W=F2-F1计算,例如catv电缆的带宽为600MHz或1000MHz;数字信道的带宽为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例如以太网的带宽为10Mbps或100Mbps。两者可相互转换。
误码率:
在有噪声的信道中,数据速率的增加意味着传输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增加。用误码率来表示传输二进制位时出现差错的概率。误码率可用下式表示:
Pc=Ne(出错的位数)/N(传送的总位数)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误码率一般要求低于10^-6,即平均每传送1兆位才允许错1位,一兆位就是一百万位,才允许错一位。在误码率低于一定的数值时,可以用差错控制的办法进行检查和纠正。
信道延迟:
信号在信道中传播,从远端道宿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与源端和宿端的距离有关,也与具体信道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有关。以后考虑的信号主要是电信号,这种信号一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300m/us)传播,但随传输介质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例如,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为光速的77%,即200m/us左右。
一般来说,考虑信号从源端到达宿端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一种具体的网络,我们经常对该网络中相距最远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感兴趣。这时除了要计算信号传播速度外,还要知道网络通信线路的最大长度。例如,500m的同轴电缆的时延大约是2.5us,而卫星信道的时延大约是270ms。时延的大小对某些网络应用(例如交互式应用)有很大影响。
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使用各种传输介质来组成物理信道。这些传输介质的特性不同,因而使用的网络技术不同,应用的场合也不同。
双绞线:
双绞线由粗约1mm的互相绝缘的一对铜导线绞扭在一起组成,对称均匀地绞扭可以减少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这种双绞线大量使用在传统的电话系统中,适合于短距离传输,若超过几千米,就要加入中继器。在局域网中可以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如果选用高质量的芯线,采用适当的驱动和接收技术,安装时避开噪声源,在几百米之内数据的传输速率可达每秒几十兆位。
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常用的无屏蔽双绞线utp,由不同颜色的4对双绞线组成。屏蔽双绞线stp电缆的外层由铝箔包裹着,价格相对高一些,并且需要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适当的安装技术,但是传输速率比相应的无屏蔽双绞线高。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芯线为铜质导线,外包一层绝缘材料,在外面是由细铜丝组成的网状外导体,最外面加一层绝缘塑料保护层。具有高带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光缆:
有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之分。
无线信道:
通过空间传播信号,称之为无线信道。包括微波、红外和短波信道。
数据编码:
二进制数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代码,各种代码的抗噪声特性和定时功能各不相同,实现费用也不一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编码方案。
单极性码
极性码
双极性码
归零码
双相码
不归零码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多电平编码
4B/5B编码
在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位中间都有一次电平跳变,因此波特率时数据速率的两倍。
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数据不仅可以用方波脉冲串书,也可以用模拟信号传输。用数字数据调制模拟信号叫做数字调制。可以调制模拟载波信号的3各参数--幅度、频移、相移来表示数字数据。在电话系统中就是传输这种经过调制的模拟载波信号的。
1、幅度监控(ask) 2、频移键控(fsk) 3、相移键控(psk) 4、正交幅度调制(qam)
脉冲编码调制:
模拟数据通过数字信道传输时效率高、失真小,而且可以开发新的通信业务,例如,在数字电话系统中可以提供语音信箱功能。把模拟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要使用叫做编码解码器的设备。这种设备的作用是和调制解调器的作用相反,他是吧模拟数据(例如声音、图像等)变换成数字信号,经过传输到达接收端在解码还原成模拟数据。用编码解码器把模拟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模拟数据的数字化。常用的数字化技术就是脉冲编码调制技术pcm,剑冲脉码调制。
1、取样 2、量化 3、编码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
数据通信方式:
通信方向:
1、单工通信 2、半双工间通信 3、全双工通信
同步方式:
在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在时间上保持同步才能准确地传送信息。前面层提到国信号编码的同步作用,这叫码元同步。另外,在传送有多个码元组成的字符以及由许多字符组成的数据块时,通信双方也要就信息的气质时间取得一致。这种同步作用由两种不同的方式,因而对应了两种不同的传输方式。
异步传输:几把各个字符分开传输,字符之间插入同步信息。这种方式也叫起止式,即在字符的前后分别插入起始位和停止位。起始位对接收方的时钟起置位作用。接收方时钟置位后只要在8~11位的传送时间内准确,就能正确接收一个字符。最后的停止符高速接收方该字符传送结束,然后接收方就可以检测后续字符的起始位了。当没有字符传送时,连续传送停止位。加入校验位的目的时检查传输中的错误,一般使用奇偶校验。异步传输的优点是简单,但是由于起止位和检验位的加入会引起20%~30%的开销,传输的速率也不会很高。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不适合于传送大的数据块(例如磁盘文件),同步传输在传送连续的数据块是比异步传输更有效。按照这种方式,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发送一串同步字符sync,接收方只要检测到连续两个以上sync字符就确认以进入同步状态,准备接受字符。随后的传送过程中双方以同一频率工作(信号编码的定时作用也表现在这里),知道传送完指示数据结束的控制字符。这种同步方式尽在数据块的前后加入控制字符sync,所以效率更高。在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中,多采用同步传输方式。
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 2、报文交换 3、分组交换(数据包和虚电路)
多路复用技术:
1、频分多路复用(FDM) 2、时分多路复用(TDM) 3、波分多路复用(WDM)
数字传输系统:
T1载波
在介绍脉码调制时曾提到,对4kHz的话音信道按8kHz的速率采样,128级量化,则每个语音信道的比特率时56kbps。为每个这样的低速信道安装一条通信线路不太划算了,所以在实际中要利用多路复用技术建立更高效的通信线路。在美国和日本使用很广的一种通信标准是贝尔系统的T1载波。
T1载波也叫一次群,他把24路话音信道按时分多路的原理符合在一条1.544Mbps的高速信道上。该系统的工作是这样的,用一个编码解码器轮流对24路话音信道取样、量化和编码,将一个取样周期中(125us)得到的7位一组的数字合成一串,供7*24位长。这样的数字串在送入高速新道歉要在每一个7位组的后面插入一个信令位,于是变成了8*24=192位长的数字串。这192位数字组成一帧,最后再加入一个帧同步位,故帧长193位。每125us传送一帧,其中包含了各路语音信道的一组数据,还包含了总共24位的控制信息和1位帧同步信息。这样,不难算出T1载波的各项比特率。对i每一路语音信道来说,传输的数据的比特率来说位7b/125us=56kbps,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率为1b/25us=8kbps,总的比特率为193b/25us=1.544Mbps。
T1载波还可以多路服用哦个道更高级的载波上,4个1.544Mbos的T1信道结合成1个6.312Mbps的T2信道,多增加的为是为了组帧和差错恢复。与此类似,7个T2信道组成1个T3信道,6个T3信道组成1个T4信道。
同步数字系列:
SONET
差错控制:
检错码:
奇偶校验
海明码:
用冗余数据位来检测和纠正代码差错的理论和方法。
循环冗余校验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