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 界限上下文协作

15 篇文章 12 订阅

限界上下文通信边界对协作的影响

确定限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不能想当然,需得全面考虑参与到两个限界上下文协作的业务场景,然后在场景中识别二者之间产生依赖的原因,确定依赖的方向,进而确定集成点,需要注意的是,限界上下文的通信边界对于界定协作关系至为关键。限界上下文的通信边界分为进程内边界进程间边界,这种通信边界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上下文映射模式的选择。例如,采用进程间边界,就需得考虑跨进程访问的成本,如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网络开销等。由于跨进程调用的限制,彼此之间的访问协议也不尽相同,同时还需要控制上游限界上下文可能引入的变化,一个典型的协作方式是同时引入开放主机服务(OHS)与防腐层(ACL),如下图所示:

限界上下文 A 对外通过控制器(Controller)为用户界面层暴露 REST 服务,而在内部则调用应用层的应用服务(Application Service),然后再调用领域层的领域模型(Domain Model)。倘若限界上下文 A 需要访问限界上下文 B 的服务,则通过放置在领域层的接口(Interface)去访问,但真正的访问逻辑实现则由基础设施层的客户端(Client)完成,这个客户端就是上下文映射模式的防腐层。客户端访问的其实是限界上下文 B 的控制器,这个控制器处于基础设施层,相当于上下文映射模式的开放主机服务。限界上下文 B 访问限界上下文 C 的方式完全一致,在限界上下文 C 中,则通过资源库(Repository)接口经由持久化(Persistence)组件访问数据库。

分层架构:通常,我们会将分层架构的应用层、领域层与基础设施层都视为在限界上下文的边界之内。如果限界上下文并未采用**“零共享架构”**,那么,在考虑协作关系时还需要考虑数据库层是否存在耦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以上提到的限界上下文通信边界、领域驱动设计分层架构、零共享架构、代码模型结构以及北向网关、南向网关的知识,都会在后面章节详细阐述。

协作即依赖

如果限界上下文之间存在协作关系,必然是某种原因导致这种协作关系。从依赖的角度看,这种协作关系是因为一方需要“知道”另一方的知识,这种知识包括:

  • 领域行为:需要判断导致行为之间的耦合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上下游关系,要确定下游是否就是上游服务的真正调用者
  • 领域模型:需要重用别人的领域模型,还是自己重新定义一个模型。
  • 数据:是否需要限界上下文对应的数据库提供支撑业务行为的操作数据。
领域行为产生的依赖

所谓领域行为,落到设计层面,其实就是每个领域对象的职责,职责可以由实体(Entity)、值对象(Value Object)来承担,也可以是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或者资源库(Repository)乃至工厂(Factory)对象来承担。

对象履行职责的方式有三种,Rebecca Wirfs-Brock 在《对象设计:角色、职责与协作》一书中总结为:

  • 亲自完成所有的工作。
  • 请求其他对象帮忙完成部分工作(和其他对象协作)。
  • 将整个服务请求委托给另外的帮助对象。

如果我们选择后两种履行职责的形式,就必然牵涉到对象之间的协作。一个好的设计,职责一定是“分治”的,就是让每个高内聚的对象只承担自己擅长处理的部分,而将自己不擅长的职责转移到别的对象

以电商系统的订单功能为例。考虑一个业务场景,客户已经选择好要购买的商品,并通过购物车提交订单,这就牵涉到一个领域行为:提交订单。假设客户属于客户上下文,而订单属于订单上下文,现在需要考虑提交订单的职责由谁来履行。

从电商系统的现实模型看,该领域行为由客户发起,也就是说客户应该具有提交订单的行为,这是否意味着应该将该行为分配给 Customer 聚合根?其实不然,我们需要注意现实模型与领域模型尤其是对象模型的区别。在“下订单”这个业务场景中,Customer 是一个参与者,角色为买家。领域建模的一种观点认为:领域模型是排除参与者在外的客观世界的模型,作为参与者的 Customer 应该排除在这个模型之外。

当然,这一观点亦存在争议,例如,四色建模就不这样认为,四色建模建议在时标性对象与作为人的实体对象之间引入角色对象,也就是说,角色对象会作为领域模型的一份子。当然,我们不能直接给角色与模型的参与者划上等号。在 DCI(Data Context Interation)模式中,则需要在一个上下文(Context)中,通过识别角色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譬如在转账业务场景中,银行账户 Account 作为数据对象(Data)参与到转账上下文的协作,此时应抽象出 Source 与 Destination 两个角色对象。

说明:在战术设计内容中,我会再深入探讨领域建模、四色建模与 DCI 之间的关系与建模细节。

显然,不同的职责分层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限界上下文协作关系的判断。归根结底,还是彼此之间需要了解的“知识”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应尽可能遵循“最小知识法则”,在保证职责合理分配的前提下,产生协作的限界上下文越少越好。

领域驱动设计的经典分层架构

领域驱动设计在经典三层架构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良,在用户界面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引入了新的一层,即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同时,一些层次的命名也发生了变化,将业务逻辑层更名为领域层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将数据访问层更名为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则突破了之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限制,扩大了这个负责封装技术复杂度的基础层次的内涵。下图为 Eric Evans 在其经典著作《领域驱动设计》中的分层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注意 POJO 与 Java Bean 的区别。Java Bean 是指仅定义了为私有字段提供 get 与 set 方法的 Java 对象,这种 Java Bean 对象除了这些 get 和 set 方法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业务逻辑,Martin Fowler 将这种对象称之为“贫血对象”,根据这种贫血对象建立的模型就是“贫血模型”。POJO 指的是一个普通的 Java 对象,意味着这个 Java 对象不依赖除 JDK 之外的其他框架,是一个纯粹 Java 对象,Java Bean 是一种特殊的 POJO 对象。在领域驱动设计中,如果我们遵循面向对象设计范式,就应避免设计出贫血的 Java Bean 对象;如果我们要遵循整洁架构设计思想,则应尽量将领域模型对象设计为具有领域逻辑的 POJO 对象。

要避免贫血模型,就需要合理地将操作数据的行为分配给这些领域模型对象(Domain Model),即战术设计中的 Entity 与 Value Object,而不是前面提及的 Service 对象。

对三层架构进行演化

属于适配器的 Controllers、Gateways 与 Presenters 对应于领域驱动设计的基础设施层。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适配器这个词并不能准确表达这些组件的含义,反而更容易让我们理解为是对行为的适配,我更倾向于将这些组件都视为是网关(Gateway)。对下,例如,针对数据库、消息队列或硬件设备,可以认为是一个南向网关,对于当前限界上下文是一种输出的依赖;对上,例如,针对 Web 和 UI,可以认为是一个北向网关,对于当前限界上下文是一种输入的依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