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单例模式完全解析

本文将探讨单例模式的各种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单例模式应该是设计模式中比较简单的一个,但是在多线程并发的环境下使用却是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看最原始的单例模式。

1 package xylz.study.singleton;
2

3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4

5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6

7 private Singleton() {
8
}
9

10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11 if (instance == null
) {
12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13
}
14 return
instance;
15
}
16
}
17

显然这个写法在单线程环境下非常好,但是多线程会导致多个实例出现,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最简单的改造方式是添加一个同步锁。

1 package xylz.study.singleton;
2

3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Singleton {
4

5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6

7 private SynchronizedSingleton() {
8
}
9

10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Singleton getInstance() {
11 if (instance == null
) {
12 instance = new
SynchronizedSingleton();
13
}
14 return
instance;
15
}
16
}
17

显然上面的方法避免了并发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只是在第一次构造对象的时候才需要同步,以后就不再需要同步,所以这里不可避免的有性能开销。于是将锁去掉采用静态的属性来解决同步锁的问题。

1 package xylz.study.singleton;
2

3 public class StaticSingleton {
4

5 private static Static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taticSingleton();
6

7 private StaticSingleton() {
8
}
9

10 public static StaticSingleton getInstance() {
11 return
instance;
12
}
13
}
14

上面的方法既没有锁又解决了性能问题,看起来已经满足需求了。但是追求“完美”的程序员想延时加载对象,希望在第一次获取的时候才构造对象,于是大家非常聪明的进行改造,也即非常出名的双重检查锁机制出来了。

1 package xylz.study.singleton;
2

3 public class DoubleLockSingleton {
4

5 private static DoubleLock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6

7 private DoubleLockSingleton() {
8
}
9

10 public static DoubleLockSingleton getInstance() {
11 if (instance == null
) {
12 synchronized (DoubleLockSingleton.class
) {
13 if (instance == null
) {
14 instance = new
DoubleLockSingleton();
15
}
16
}
17
}
18 return
instance;
19
}
20
}
21

双重锁机制看起来非常巧妙的避免了上面的问题。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文章《双重检查锁定及单例模式》中谈到了非常多演变的双重检查锁机制带来的问题,包括比较难以理解的指令重排序机制等。总之就是双重锁机制仍然对导致错误问题而不是性能问题。
于是继续改造,某个牛人利用JVM的特性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哪个牛人我忘记了,但是不是下面文章的作者。
(1)《
Java theory and practice: Fixing the Java Memory Model, Part 2
(2)《
Initialize-On-Demand Holder Class and Singletons

1 package xylz.study.singleton;
2

3 public class HolderSingleton {
4

5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SingletonHolder {
6

7 static HolderSingleton instance = new HolderSingleton();
8
}
9

10 private HolderSingleton() {
11 //maybe throw an Exception when doing something

12 }
13

14 public static HolderSingleton getInstance() {
15 return
HolderSingletonHolder.instance;
16
}
17
}
18

上述代码看起来解决了上面单例模式遇到的所有问题,而且实际上工作的很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第11行抛出了一个异常,也就是第一次构造函数失败将导致永远无法再次得到构建对象的机会。
使用下面的代码测试下。

1 package xylz.study.singleton;
2

3 public class HolderSingletonTest {
4

5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SingletonHolder {
6

7 static HolderSingletonTest instance = new HolderSingletonTest();
8
}
9

10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nit = false ;
11

12 private HolderSingletonTest() {
13 //maybe throw an Exception when doing something

14 if(! init) {
15 init=true
;
16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fail“
);
17
}
18
}
19

20 public static Holder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21 return
HolderSingletonHolder.instance;
22
}
2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4 for(int i=0;i<3;i++
) {
25 try
{
26
System.out.println(HolderSingletonTest.getInstance());
27 } catch
(Exception e) {
28 System.err.println(“one->“+
i);
29
e.printStackTrace();
30 }catch
(ExceptionInInitializerError err) {
31 System.err.println(“two->“+
i);
32
err.printStackTrace();
33 }catch
(Throwable t) {
34 System.err.println(“three->“+
i);
35
t.printStackTrace();
36
}
37
}
38
}
39
}
40

很不幸将得到以下输出:

two->0
java.lang.ExceptionInInitializerError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getInstance(HolderSingletonTest.java:21)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main(HolderSingletonTest.java:26)
Caused by: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fail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init>(HolderSingletonTest.java:16)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init>(HolderSingletonTest.java:12)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HolderSingletonHolder.<clinit>(HolderSingletonTest.java:7)
… 2 more
three->1
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 Could not initialize class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HolderSingletonHolder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getInstance(HolderSingletonTest.java:21)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main(HolderSingletonTest.java:26)
three->2
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 Could not initialize class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HolderSingletonHolder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getInstance(HolderSingletonTest.java:21)
at xylz.study.singleton.HolderSingletonTest.main(HolderSingletonTest.java:26)

很显然我们想着第一次加载失败第二次能够加载成功,非常不幸,JVM一旦加载某个类失败将认为此类的定义有问题,将来不再加载,这样就导致我们没有机会再 加载。目前看起来没有办法避免此问题。如果要使用JVM的类加载特性就必须保证类加载一定正确,否则此问题将比并发和性能更严重。如果我们的类需要初始话 那么就需要想其它办法避免在构造函数中完成。看起来像是又回到了老地方,难道不是么?

总之,结论是目前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单例模式,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满足我们的需求就行,没必有特意追求最“完美”解决方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可运行高分资源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下面详细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C语言中,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数据类型用于定义变量的类型和范围。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和复合数据类型(如结构体、联合等)。 2. 运算符 C语言中常用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如+、、、/等)、关系运算符(如==、!=、、=、<、<=等)、逻辑运算符(如&&、||、!等)。此外,还有位运算符(如&、|、^等)和指针运算符(如、等)。 3. 控制结构 C语言中常用的控制结构包括if语句、循环语句(如for、while等)和switch语句。通过这些控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循环和多路选择等功能。 4. 函数 函数是C语言中用于封装代码的单元,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C语言中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void”或返回值类型(如int、float等),并通过“{”和“}”括起来的代码块来实现函数的功能。 5. 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变量地址的变量。通过指针,可以实现对内存的间接访问和修改。C语言中定义指针使用星号()符号,指向数组、字符串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数组名和字符串常量的特殊性质。 6. 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字符串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文本数据的特殊类型,通常以字符串常量的形式出现,用双引号("...")括起来,末尾自动添加'\0'字符。 7. 结构体和联合 结构体和联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复合数据类型。结构体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联合由多个变量组成,它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通过结构体和联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和抽象。 8. 文件操作 C语言中通过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close、fread、fwrite等)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操作函数通常返回文件指针,用于表示打开的文件。通过文件指针,可以进行文件的定位、读写等操作。 总之,C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