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书要及时消化(1)《暗时间》

前提:
    我们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记忆机制,即: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摘自刘未鹏老师的《暗时间》)。
    今天中午从实验室出来的时候,突然想起一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武陵春》)。其中"物是人非"的意思是,周围的景色,风貌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人已经不同了。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语叫"睹物思人"。
从文学艺术来分析它们是很有韵味的。不过从记忆的角度来分析,却别有一番风味。
不管是物是人非还是睹物思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人公来到一个场景中,而这个场景就是主人公曾经来过的甚至是主人公和其他人物(一般情况下对主人公来说是蛮重要的人)在这个场景度过一段时间的,主人公记忆起(用回忆更好,不过为了分析就写记忆了)了曾经的人和一些事。
    说到这想找个例子对比着分析,本人和朋友聊天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老记忆不起来谁说的某句话,每次只能说:"就是那个人说的那句话,好像叫...,你应该知道的。"
    上面的例子,相信也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可是为什么我们能在某个环境中记忆起在这个场景中的一些人和发生在这个场景的一些事而记忆不起某个人说的某句话呢?
    根据上面的记忆机制就可以分析出来了,我们很容易"睹物思人"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给记忆编码时将很多的线索(环境中的物品,人物,还有情感等)一起编码进去了,而我们记忆某人的某句话时却没有将很多线索编码进去。固事后 我们 记忆时很容易"睹物思人"却记忆不起某人说话就是因为前者提取的线索比较丰富,而后者提取的线索比较少。的在上面的例子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朋友看你半天没有说出时,就提示了一下:"好像是XXX说的。"此时,你很可能就记忆起了这句话了,这也说明了当我们的提取线索多一点时,我们记忆起某件事的概率会更大一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脑机接口社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