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哲学

虚拟现实所产生的感觉不过是真是现实中选择出来的‘因素‘有机处理的结果。


生物机械论虽然正确地解释指出生命现象得以发生的部分机械、物理、化学过程,即解体状态的生理现象,但不足以说明生命的和有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生理过程。活力论虽然指出生命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机械过程,但它确以超自然的、超物质的’灵魂活力‘解释能动的生命过程,两种理论只具有部分的真理性。


  • 一切有机体都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和层次整合组织起来的

  • 开放性

  • 动态


系统论任务:说明人类本身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阐明系统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揭示不同领域内规律的同型性。


耗散结构预示着’复杂性不再仅仅属于生物学,而且它正在进入物理领域,似乎植根于自然法则之中了‘


复杂性的基本特征是演化。


牛顿模型有很大的局限性。


人类曾把不可逆看作非常糟糕的东西。


精确的预言要求初始条件的精确知识,而要得到这一使定论奏效的知识,必须付出’无限的‘条件。


在经典物理学中,并不假定观察者是一个’物理存在‘,...,科学描述不涉及’从外部’来看这个世界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描述世界的客观性。在相对论中,不可能定义两个远离事件的绝对同时性...这就赋予物理学具有“人类的”性质。但这不等于说,这是主观物理学,它仍服从各种内部约束。这是一个预先鉴定一个位于被观察世界之内的观察者的物理学。


那种活生生的富有成果的真正科学被带往别的地方,剩下的却只是一堆无生命的废墟,孤独而寂寞。


所有科学理性的局限性都可以约化为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局限性,这就是:它不能理解持续过程,因为它把时间约化成某个决定定律连接起来的若干瞬间状态的一个系列。


科学帮助人们去组织经验,它导致一种思想的节省。数学定律不是别的,只是一些惯例。


系统本身只有走到‘目的点’处才肯罢休,这也就是系统的自组织。协同学讲的‘目的性’是一种系统的内在目的性。正是系统具有这种目的性,才可能引出系统演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问题。


超循环:把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循环过程当作一个基本单位,建立超循环理论。系统的催化功能具有超循环性质,即各个自复制单位既能指导自身的复制,有对下一个中间产物提供催化帮助。在化学进化阶段与生物进化阶段之间,有一个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阶段。在这一阶段,只有超循环式的分子协同系统,才能提高复制的精确度,是当地扩展结构的信息量。。。。无论何时只要自然界条件允许,它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生命远不是在自然秩序之外,而是所发生的自组织过程的最高表现。
艾根的研究标志生物进化历史途径的生物进化论引入前生物进化领域。他扬弃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综合进化论,把进化论和自组织理论联系起来,揭示了生命信息起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实际上,超循环的自组织在人类社会或人类思想理论也存在着,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自组织模式。


突变论只要主要反映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突变问题。用拓扑学的方法建立起突变的定性模型。


那时人们的思想仍然处于与现实的准对接触状态,文字和语法还没有成为思维和世界之间一块扭曲现象的屏幕。...认为数学的形式系统已经逃脱这种退化衰落的厄运,这是一种虚假的想象,这这一方面,现代思想仍在经受空想的折磨。
任何称得上有一定深度的语言活动的理论都离不开几何连续性。而普通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总是倾向于将概念硬化,使其与某个固定的单词挂钩,而把概念的内在可变性用助词和语法屏幕掩盖起来。


不确定性是各种对抗性倾向发生冲突的结果。


动物的精神活动受到某些自动机制的调节,如当饥饿的捕食者在外部的世界看到一个实在食物时,彩绘发生知觉的突变。当这一运动过程结束时,它又恢复本来的面目。
人的精神活动具有不同的动物特征:一是事物所具有的迷惑性已经融化在人类精神之中。人类通过事物命名,将自己从事物的迷惑性中解放出来。人类摆脱对事物的迷惑性,“自我”作为永恒的概念确立起来。人类精神能够将一个个地域统一起来,构成空间几何的整体表示。同一时刻占有不同区域的两个事物不可能是同一事物。既然对一个事物的识别原则上总取决于对它的空间定位,那么一切本体论观点和语义学结论就必然依赖于几何学或空间拓扑所作的研究。


信息就是意义加上孕育该意义并使之传播的主观愿望。


人类只能对其后果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负责。否则就只能自认晦气,冷静地等待命运的判决。


我们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捆住手脚。


现代系统理论所使用的混沌概念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一种由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貌似无规,而内部为十分复杂有序的特殊状态,即‘非平衡状态’。混沌是从确定性系统出发而形成的一种不确定的、不规则的和非周期的复杂状态。
混沌具有多种特点:内随机性,无规则运动来源于完全决定性方程,就是说,混沌现象产生是在系统内部,而不是外部。
对初值敏感。
混沌是一种奇异吸引子。所谓吸引子是指,状态空间的某个特定区域。他的特点是,系统在吸引子外向吸引子内靠拢,到达吸引子后,其运动又是相互排斥的。
混沌理论中的吸引子具有非整数维。维数是确定事物位置所需要的最小数。
混沌具有无限嵌套的自相似结构。

混沌理论变革了陈旧的思维方式:
极小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任何一个具体复杂的系统都是沿着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规律周而复始的演化着。

相对论消除绝对空间对时间的幻觉,量子力学消除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混沌则消除了决定论可预测的幻想。
混沌科学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同,它是人类本身尺度差不多的对象发生的过程。


能够把握万事万物还原成单纯的法则,并不代表有能力以这写法则重构整个宇宙。


当深入物质内部,自然界不是呈现为相互分离的最小单元,而是表现为各部分各部分组成整体的相互网络。


知道一个人,并不是一开始先看到一个鼻子、一只耳朵,最后才看到人。而是直接把这个人作为一种“格式塔”来知觉,只是后来才过渡到一种详细的分析。知觉不是感觉的复合,而是感觉的立时合成。
当我知觉一所房子,我不是看到一个进入我眼前的影像,而是想到一个我可以进入的空间立体。
我们认识的各种形式,不只是来自感觉,也不是来自知觉,而是起源于整个行为。

谓‘精确的’经济理论总是落后于实际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纯”事实是在现实世界不受外界干扰而探究其规律的环境中得出的,往往不得不把这个带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看作固定的,把有关时期开始时存在的经济状况看作是在一成不变的,或者只考虑这个状况下那些从现有的明显事件中产生出来的因而是十分明显的变化。所有这写孤立的和导致孤立的事实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学抽象的巨大成功给哲学强加一个人物,这就是对其思想进行反思。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控制论、信息论、一般系统论...一般来说,它们是关于系统存在的理论...对各类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基础上,抽象描述系统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做刻画。。。
20
世纪60年代的系统科学,...,以理论的形式阐述作为“演化系统”的发展机制。
科学上每一次划时代的发现都会引起哲学上的深刻反思。
系统哲学的材料来自经验科学,问题来自哲学史,概念来自现代系统研究。
系统科学融合许多学科的研究方式,开辟了研究问题的新途径。

代理论的基本精神却是要说明比较简单的前期机体向复杂机体的进化过程。


化的普遍特征,即‘突变’。这种突变性在合成之前是不可预测的。

造是进步整合的结果。

们的宇宙模型不完全,才说突变性质不能预测。


最低阶段的组织是严格被决定的,越上层的组织,自由度越高。


---意志的对立一直困惑西方思想到现在。

性主义者采取逻辑肯定形式和现在的语言分析,而浪漫主义一直作为存在主义。


析的习惯乐于肯定整体依存于其部分,习惯于推测部分,特别是最终的分子比整体更真实...问题不仅仅是理解整体,而是理解有机的融入整体和部分的相互依存的整体。


整体”它既可以表示一个事物的全部性质或关系的总和。又可以表示一个事物的特定的性质或方面。

事实上,即使最小的全貌也不可能描述完全。总体论的方法只能是一种单纯的纲领而已。总体论的思维方式不代表思维的最高成就,而是处于“前科学”时期。


这种整体的本质,这是感觉、思维、行动,一句话,是一切有别于其他存在物的活动。他们的特殊本性,是依赖于它们只是作为部分的那个普遍的自然的体系。


个目的的统一性,使我们能够从我们关于其他部分的知识确定是否有部分被遗漏,而又防止任意有所增加,或者在其完整性方面,防止与这样在验前被确定的界限不相符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个全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统一体,而不是一种堆砌。


...们唯有从心灵从心灵的各个部分开始,对这些部分详细描述。要正确地把握整体的理念,并且从这个理念出发,在所有那些部分的彼此交互关联里面,借助于从那个整体的概念将他们推倒出来的方式,在同一个纯粹理性的能力之中考虑这些部分。这种检视和保障只有在对那个整体的真知灼见之后才有可能。那些以为无需劳精蔽神就能获得真知灼见的人,达不到第二个阶段,即纵览的阶段,即以综合的方式返回先前以分析方式被给予的那些原理。


种分解过程,即分解和拆散那些集在一起的规定,除了我们主观的分解活动外,不会增加任何东西。但分析乃是从知觉的直接性进展到思想的过程,只要把这些分析的对象所包含的联合在一起的一些规定分辨明白,这些规定便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了。
但经验主义者在分析对象时,自以为让对象呈现原本的面目,殊不知他们却将对象具体的内容变成抽象的。因为只有具体的,整体的才是有生命的。
经验主义者将知觉、感觉和直观的内容提升为普遍的观念、命题和规律。
经验主义所处理的是有限对象,而形而上学讨论的是无限对象。


整体不是抽象的统一,而是作为一个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作为多样性的东西在其中彼此相关的东西,是这多样性的东西的规定性,他们是由此而部分。


部分又等于整体,但是,由于它们在本身中是它有的环节,所以他们不是等于作为统一那样的整体,而是这样,即整体的多样性规定之一达到部分。


部分这种总共一起,不外是他们的统一。


力学所描述的简单行为与生物学描述的复杂行为之间具有质的差别,约化这种差别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把颜色、叶子性状、柠檬酸、苏香油、碳和氢等等...这枝花是由那些成分聚集在一起。产生的结果不是什么花,而是知性处置的尸体


本质上看,世界图像并非意旨一副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那之前被把握为什么了?)...出现世界图像的地方,格式一种关于存在者整体的本质性决断。图像不是摹本,而是“我们对某物的了如指掌”,这不仅意味着存在者根本上被摆到我们面前,还意味着存在---在所有它所包含和它之中并存的一切东西中---作为一个系统站立在我们面前。


言语可以与现实直接相符,而文字则与现实有着距离。...书写语言学...它包括了原本狭义的文字和声音,还包括雕塑与绘画等一切表现形式。它的特征可以用‘游戏’,‘分言’,和‘散播’等名称来描述。它表现为一种“浅结构”,意味着使结构移心化或向外开放。这样,就颠覆了结构注意,建立的解构哲学


结构主义,一个结构是由若干个成分组成的,由种种规律转化组成的体系。
这些规律把不同于各种成分的所有种种性质的整体性质赋予作为整体的整体。

  • 结构的调整是按照不同的程序和过程才能实现的,由此引入一个复杂性逐渐增长的级次思考。在这个梯级的顶端,自我调整通过有规则的运算而其作用。这些规则就是结构的整体性规则。

  • 运算就是一个“完善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运算不局限在知道行动的结果时再纠正,它能对行动的结果预先的纠正。

  1. 这种调节,一是建立在可逆运算的基础上的。主要是严格逻辑性或数学性的种种结构的范畴

  2. 二是建立在一套预先作用和反馈作用的基础上的。

  3. 三是节奏机制,它是通过建立以种种对称性或重复性为基础的最初级手段来保证它的自身调节作用的。

有一些调节作用,仍然停留在已经构成或差不多构造完成了的结构的内部,成为平衡状态下导 致结构自身调整的自身调节作用。

另一些调节作用,却参与构造新的结构,把早先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合并成新结构,并把这些结 构以更大结构的子结构的形式,整合在新结构里面。


结构具有的普遍性,也具有某些必然性的特性。结构应该是可以形式化的,这些形式化可以以 数理逻辑方程式表达,也可以通过控制论模式作为中间阶段。


这种结构的性质带来了结构的永恒性和封闭性。

  • 它们的意义就是,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转换不贵超出结构的边界之外。只会产生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

  • 守恒的特性是以结构的知识调整性为前提的。


当人们一旦把某个知识领域归结为具有自身调整性质的结构时,实际上就掌握了这个体系的内在发 动机。


结构主义是方法论,它倾向于把一切科学研究进行整合,在互反性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上作研究。


在分析方法遇到困难使人不得不承认之前,是不知道有各种相互依存关系和整体系统的。



结构之为结构本身是观察不到的,必须通过抽象出形式的形式才能达到。

不存在没有构造的结构。抽象的结构体系是与永远不会而受到形式化限制的整个构造过程互相关联 的。


在把种种结构同它们的来源切断时,人们才可以把结构当作是形式化的本质。


有认识主体,就有功能概念的价值。


没有一切结构的结构。结构主义具有开放的性质。


后结构主义作为结构主义的发展,它并不是不要结构或消解、取消结构,而是强调结构的流动性。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关于系统,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超越“科学界限的形而上学的观念”。


什么东西可以被描述和定义为一个系统呢?

  1. “从观察中觉察到或推论出来的,并独立于观察者而存在着,如细胞,原子”;

  2. 还有一种是概念的系统,如逻辑、数学,基本上是符号系统。

  3. 再就是抽象系统,即与实在相符合的概念的系统。

    所谓真实的系统并不是知觉的对象或直接观察的对象,而是概念结构。所以,‘真实的’对象和由观察与‘概念的’结构体系所给出的系统之间的区别不能用常识来描绘。


系统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各要素的集合。系统可以是各孤立要素的综合,具有累加性特征。也

可以不是各孤立部分之和,具有综合性特征。


对于一个系统,即“整体”或“统一体”,引入部分之间的竞争的概念,似乎自相矛盾。然而,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确是系统的本质。

是实在所呈现的对立物的一直这个命题的一种表达方式。


系统具有“渐进机构化”和“渐进中心化”的特性。

“系统从整体状态演变为各要素独立的状态”成为“渐进机构化”或“渐进分裂”

  • 系统分异为从属的部分系统意味着其复杂性的增加,由整体性想累加性转化。


“渐进分异”与“渐进中心化”相联系

  • 这种中心化是由于从属于某个部分系统成为了主导部分。这个部分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总

    体的巨大变化,它是一种“触发器”。


讲整体性不是不要累加性,而是内含着累加性,以累加性为基础。进化的张力就是如此。


将来要达到的最终状态不是神秘地吸引着系统的(拉力),而是因果(推动)的一种表示。

  • 事件的方向对着最终状态。所有要达到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都具有如此的行为。

  • 以结构为基础的方向性。

  • 异因同果性。从不同的初始状态,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态。

  • 真争得果决性或目的性。目标的预见决定实际的行动。


系统具有同型性。即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系统中,往往会因为结构相同而得到同样或类似的功能。

它导致我们可以探索用于系统的一般原理。


系统本体论是涉及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种本体论。


知觉必须使人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一条出路,必须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实在。


系统认识论

  • 由接收器和效应器的结构决定。

  • 依赖于文化因素。这包括人类普遍具有的和逻辑上必需的少数思维形式,还包括并不是对整体人类都普遍使用和必须的思维形式。所以存在者具备一定的人类特征的各各不同的“认识样式”,如知识背景、理论框架、观察和思维模式。

经验的泛舟是在生物进化中出现,并在生存斗争中不断地证明自己。如果它们不符合实在,那么人就不可能有适应的反映,就会因选择而灭亡。


我们是按照热和冷的、黑和白的、存在和变化这样对立的措词考虑问题...其实,同一实在有不同的方面。任何只从某一观念来掌握实在的陈述,只有相对的正确性。因此,必须以相互的观念来做陈述的补充。




系统价值论

环境论否认了遗传学和行为学。


科学的世界概念采取什么路线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类的命运问题。


科学事业不仅要知道如何,而且还要补充人文意义的为什么。



邦格:科学唯物主义中的系统哲学

驳:“物理理论是由有物理解释的数学公式系统构成的。”

“每一个量子时间都是由某一人类所做的任一决定的结果。”

理论不能等同于它所指的物,而只能代表或描述它。

量子理论不支持物质已经精神化的论点。

时间是某种事物或物质实体状态的变化。


析:自从无质量的场,物质客体不能等同于实在的,有重量的客体,更不能等同于固体的物质客体;物质客体也不能被顶以为不依赖于主体存在的东西。

一个客体是实在的,就是它能影响另一客体或被另一客体影响。


实在是真实客体构成的集合,因为,它是集合,因此,本身就是非实在的(集合是一个概念)。


物质是所有物质客体的集合。这个的物质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实体,它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所有实体的集合。

要坚持唯物主义,就不能说物质存在(概念上的自然例外,但是“物质”是一个概念,没有存在一种

叫做物质的东西),只能说个别物质客体存在。


守恒定律所表明的是处在运动之中的某类物质的某些特性的持久性,这些属性正是运动的不变性或事物转化的永恒性。


生命也是一个物质过程。

活力论,唯灵论:生命是使有机体或起来的非物质的存在。

现代生物学无论如何找不到生命是非物质化的前提。

机械唯物主义:有机体和非生命之间没有任何质的差别,只有复杂程度的差别。

现代生物学特点:借助物理学或化学对生物特性和过程所作的解释在数量上的增加。

突现论:生物系统具有与其构成部分不同的性质。

借助控制论和进化论对于明显的目的性所作的解释在数量上的增加。


精神:如果说精神是精神本身,那么会导致循环论证。

如果精神是非物质的,它就将超越有生命物体的沧桑变化。(独立于生命体。)

心物二元论使精神状态和时间同任何可能处于这种状态或经历这种变化的事物分离开来,实际上

,时间是物质实体状态的变化。


文化活动是大脑的某种活动,这种活动的产品就是文化客体。文化不是非物质的,假如作为一个创造和传播过程,文化正如运动或化学变化一样,是物质的。


概念论无论是在形式科学还是事实科学中都被认为是认真的。因为,在这些领域,人们不会去发现无用的思维产物。

概念论是一种需要的产物。


邦格的系统本体论包括如下内容:

  1. 系统可以被刻画成其成分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客体,作为它的结果,系统表现出某些方面如同一体或整体。

    每个系统都有内在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关系的集合,特别是部分与部分之间,及部分与环境的西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的集合。

    所谓环境是指“除成分之外,但又与他们有联系的客体的集合”。
    系统是受环境制约的,系统---环境的相互作用弱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的数量模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构造。其一是建立一组微分方程,每个基本性质都有一个方程表示。其二是从一个单一的、包含同样的变量并导出对应的微分方程的变分原理出发;其三是状态空间方法。

    系统概念设计广泛且富于启发,它完全硬石作为物质、空间、时间和规律等同的哲学范畴来对待。

  2. 系统的功能。
    一个具体系统的组合a的特定功能只能在a及其同类组合中发生的过程的集合。这种功能并非目的性的。

  3. 每一系统至少有一种突变性质。应该可以“由成分及其联系得到解释”。

  4. 层次定义为事物的集合,其特征是一一些性质及其性质见的关系为标志。

    五种主要层次: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和技术的。

    我们每攀登一个层次,“就获得了某些突现的性质,同时又失去了其他一些性质。”

    片面地注意某一发生模式而忽视其他,则会歪曲实在转化的图景。

    所有系统都起源于聚合,大多数是自发的。

  5. 普遍性:没有孤立的部分,世界是系统的世界。



  6. 系统本体论的理论特征:
    辩:“整体论把系统看成是无法给予分析的整体”
    我们把系统看成是具有确定的组成部分、环境和结构的复杂事物,因而也就是可以分析的。

    析:个体主义:拒绝承认任何超个体的实体或性质的存在
    析:环境主义:护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内部结构,这是行为主义的观点。
    析:结构注意:它以结构先于事物甚至事物就是结构的方式来看待结构,这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

    建立一个与当代科学技术相一致的'匹配诸论'系统,并以尽可能精确的形式表述,而且必要时加以更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全面而灵活。这是系统论者的另一个座右铭。


  7. 系统方法论
    析:有人把系统方法“误解成整体论者对分析的厌恶”
    系统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方法,它是具体系统问题有用的一种提示方法和框架。

    对于精神本质主要有两类解答:

    精神一元论:
    泛心论:任何东西都是精神的。

    1. 中心一元论:精神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都是单一实体的不同方面或表现。

    排除行唯物论:没有精神的东西。

    还原性唯物论:精神是物理的。
    突现唯物论:精神是一种突现的脑机能或活动。

    精神二元论:

  1. 自治论:肉体和精神是彼此独立的。
    平行论:肉体和精神是平行的或同时出现的。
    副现象论:肉体影响或引起精神。
    相互作用论:肉体和精神是相互作用的。

    心灵功能是神经系统的突现的活动;但它并非是消除的,也非还原的物理主义。
    心灵尽管可以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假设得到解释,它却是相对于物理事物和化学事物而自发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具有能力的生物体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层次---心理系统的层次
    ,
    但并非说精神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层次或世界。

    驳:从事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喜欢把心---身区别比拟为软件---硬件的区分。

无论那个机器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均通过代理人其作用。只要有稍许一点进化论思想就可以使他们摆脱这些错误---并剥夺从机械论者那里得到安慰并产生的快乐。
精神一元论所激发的研究问题:
利他主义,侵略行为是遗传规定的吗?
进化的一元论同进化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是协调的,是作为进化的心理学支柱的关于精神的哲学。

智力是人脑的属性---一种对社会的刺激极为敏感的性质---而不是什么非物质的精神属性。


如果认识论不仅当作他们的产物(知识)的研究,而当作认识过程的研究,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既是遗传的,又是进化的。


人类社会是由四个联系紧密的子系统组成:生物系统、文化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组成。

人际联系及由此产生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的多样性,足以拒斥关于人类社会的片面观点。诸如生物

主义,文化主义,经济决定论,政治决定论。

除非四个子系统一起发展,社会无法发展。




驳:文化唯心主义认为“文化只是观念和价值的主体”。

脱离物质的或人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驳:“文化仅是人类使自身适应于自然环境的手段”

一定文化可以在不同环境制约下求得生存一样。

驳:“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带产物”

没有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来支持,也就没有一种经济能适应严酷的环境和社会的挑战。

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中没有什么原动力的,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引起一场重要的社会变革。


在物质的问题上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在文化问题上则采取二元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文化是一种可以借助成分、环境和结构来描述的系统。当然,这些描述需要某些非物理的特征,如信息、目标、意图、决定、价值、意见和爱好等。





辩证法与科学唯物注意

辩证法是混乱和模糊的,其原因主要来自于“辩证的对立”和“辩证的否定”这种关键术语的表述。
必须走精确化的道路。


拉波拉特:一般系统论---一种系统哲学的观点和方向

系统保持自身的不变,不是由于物质成分的不变,而是由于它们的组织方式不变。


“整体大于其部分之和”变成口号


整体论对分析方式的排斥源于将分析方式同“基元论”


我们关于社会现实的知识甚至不能希望取得这种确定性;但人们理解它的方式原则上是可以合理地稳定的。因此,方法比发现更重要,过程比内容更重要。


莫兰:复杂思维的范式

复杂性是作为困难和挑战出现的

  1. 偶然性或无序性存在于宇宙之中,并在宇宙的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我们不能再用普遍性来排除特殊性和局部性,相反,我们要将他们连接起来。

  3. 不计其数的相互作用。

  4. 有序产生于动荡紊乱的无序。

  5. 。。。

复杂性使得概念之间明晰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了。


有序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经超越了决定论观念(决定论只把有序当性当成抽象的、客观的和最高规律)对它的认识。


有序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可以被掌握的宇宙。


无序:易变性,耗散,动荡...


与不确定性一起工作是对理性的一种激励。...纯粹有序的世界不是一个理性的世界,而只是一个有理化的世界。

我既不抬高有序也不抬高无序,而是强调其中不可分离性。


现代的微观物理学正是遇到这种不可归化性,因为它废除了物质的概念,表面上看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反唯心主义的,因为它使要素和事件变成两个模棱两可的和互补的概念。

倒是唯物主义导向唯心主义,因为它企图使现实符合逻辑的必然性。


系统是一种新的范式。所谓“范式”可以说成理论建筑的原则,是决定理论推演在这个或那个方向上发展的隐秘的核心。

复查性被引入了认识范式。


应该把系统的概念建立在多样性统一的基础上,而非集权式或等级式的观念上。


这种形式的自主性是以悖论的形式发展的。


自由,宇宙必须有决定论、恒常性...以便行动可以依靠它;也必须有游戏的可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一边追求自身目的的行动的展开。

因此,自由是决定论和随机性为条件的。


复杂性不是属于现实的现象的泡沫,而是属于它的本质本身。复杂性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迫使我们把简化/化归的原则的框架内互相排斥的概念连接起来。


复杂的思想方式会导致另一种行动方式和存在方式。


神秘主义的经验不比物理学的现代实现更稀罕,另一方面它也不比这些实验来得简单,只是复杂的性质有所不同。...当理性的思维平静下来,直觉状态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意识,能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会周围的一切。对于周围环境的那种开放性体验是沉思的主要特点。在这种意识中,局部的东西消退了,而形成浑然一体。
物理xuejia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