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内存模型 内存分配,JVM锁

1.了解 Java 虚拟机内存模型
2.揭开 Java 对象内存分配的秘密
3.Java 虚拟机的锁优化策略

> Java内存管理与内存模型

Java内存管理-

http://www.wjdiankong.cn/java%E8%99%9A%E6%8B%9F%E6%9C%BA%E8%A7%A3%E6%9E%90%E7%AF%87%E4%B9%8B-%E5%86%85%E5%AD%98%E6%A8%A1%E5%9E%8B/

[java 线程] Java内存模型深度解读- http://blog.csdn.net/weixin_36210698/article/details/61619610
java内存模型和GC机制:http://blog.csdn.net/ithomer/article/details/6252552
-- 堆中存放对象(对象实例),栈中存放数据(变量 方法及对象的引用)。
  堆溢出(Out Of Memory error):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拓展,在拓展的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栈溢出(Stack Overflow error):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栈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

-- 优化Dalvik虚拟机的堆内存分配--http://blog.csdn.net/junjieking/article/details/6899944
Java 内存模型及GC原理- http://blog.csdn.net/ithomer/article/details/6252552

https://img-blog.csdnimg.cn/20181107150010748.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1NoYXJlVXM=,size_16,color_FFFFFF,t_70 https://img-blog.csdnimg.cn/20181107150033515.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1NoYXJlVXM=,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JVM管理的内存区域分为几个模块:
  1,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是一个比较小的内存区域,用于指示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执行到了第几行,可以理解为是当前线程的行号指示器。字节码解释器在工作时,会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取下一条语句指令。
 每个程序计数器只用来记录一个线程的行号,所以它是线程私有(一个线程就有一个程序计数器)的。
   如果程序执行的是一个Java方法,则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一个本地(native,由C语言编写 完成)方法,则计数器的值为Undefined,由于程序计数器只是记录当前指令地址,所以不存在内存溢出的情况,因此,程序计数器也是所有JVM内存区 域中唯一一个没有定义OutOfMemoryError的区域。

  2,虚拟机栈(JVM Stack):一个线程的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Statck Frame),栈帧中存储的有局部变量表、操作站、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当方法被调用时,栈帧在JVM栈中入栈,当方法执行完成时,栈帧出栈。
   局部变量表中存储着方法的相关局部变量,包括各种基本数据类型,对象的引用,返回地址等。在局部变量表中,只有long和double类型会占用2个局部变量空间(Slot,对于32位机器,一个Slot就是32个bit),其它都是1个Slot。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变量表是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 好的,方法运行所需要分配的空间在栈帧中是完全确定的,在方法的生命周期内都不会改变。
   虚拟机栈中定义了两种异常,如果线程调用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允许的最大深度,则抛出StatckOverFlowError(栈溢出);不过多 数Java虚拟机都允许动态扩展虚拟机栈的大小(有少部分是固定长度的),所以线程可以一直申请栈,知道内存不足,此时,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内存溢出)。
   每个线程对应着一个虚拟机栈,因此虚拟机栈也是线程私有的。

  3,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tck):本地方法栈在作用,运行机制,异常类型等方面都与虚拟机栈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虚拟机栈是执行Java方法的,而本地方法栈是用来执行native方法的,在很多虚拟机中(如Sun的JDK默认的HotSpot虚拟机),会将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放在一起使用。
  本地方法栈也是线程私有的。

  4,堆区(Heap):堆区是理解Java GC机制最重要的区域,没有之一。在JVM所管理的内存中,堆区是最大的一块,堆区也是Java GC机制所管理的主要内存区域,堆区由所有线程共享,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堆区的存在是为了存储对象实例,原则上讲,所有的对象都在堆区上分配内存(不过现代技术里,也不是这么绝对的,也有栈上直接分配的)。
  一般的,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堆内存需要在逻辑上是连续的(在物理上不需要),在实现时,可以是固定大小的,也可以是可扩展的,目前主流的虚拟机堆区都是可扩展的。如果在执行垃圾回收之后,仍没有足够的内存分配,也不能再扩展,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Java heap space异常。
    “Java内存分配机制”。

  5,方法区(Method Area):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将方法区作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来对待,但事实上,方法区并不是堆(Non-Heap);另外,不少人的博客中,将Java GC的分代收集机制分为3个代:青年代,老年代,永久代,这些作者将方法区定义为“永久代”,这是因为,对于之前的HotSpot Java虚拟机的实现方式中,将分代收集的思想扩展到了方法区,并将方法区设计成了永久代。不过,除HotSpot之外的多数虚拟机,并不将方法区当做永久代,HotSpot本身,也计划取消永久代。本文中,由于笔者主要使用Oracle JDK6.0,因此仍将使用永久代一词。
  方法区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区域,用于存储已经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即加载类时需要加载的信息,包括版本、field、方法、接口等信息)、final常量、静态变量、编译器即时编译的代码等。
  方法区在物理上也不需要是连续的,可以选择固定大小或可扩展大小,并且方法区比堆还多了一个限制:可以选择是否执行垃圾收集。一般的,方法区上 执行的垃圾收集是很少的,这也是方法区被称为永久代的原因之一(HotSpot),但这也不代表着在方法区上完全没有垃圾收集,其上的垃圾收集主要是针对常量池的内存回收和对已加载类的卸载。
  在方法区上进行垃圾收集,条件苛刻而且相当困难,效果也不令人满意,所以一般不做太多考虑,可以留作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时使用。
  在方法区上定义了OutOfMemoryError:PermGen space异常,在内存不足时抛出。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是方法区的一部分,用于存储编译期就生成的字面常量、符号引用、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符号引用就是编码是用字符串表示某个变量、接口的位置,直接引用就是根据符号引用翻译出来的地址,将在类链接阶段完成翻译);运行时常量池除了存储编译期常量外,也可以存储在运行时间产生的常量(比如String类的intern()方法,作用是String维护了一个常量池,如果调用的字符“abc”已经在常量池中,则返回池中的字符串地址,否则,新建一个常量加入池中,并返回地址)。

  6,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直接内存并不是JVM管理的内存,可以这样理解,直接内存,就是 JVM以外的机器内存,比如,你有4G的内存,JVM占用了1G,则其余的3G就是直接内存,JDK中有一种基于通道(Channel)和缓冲区 (Buffer)的内存分配方式,将由C语言实现的native函数库分配在直接内存中,用存储在JVM堆中的DirectByteBuffer来引用。 由于直接内存收到本机器内存的限制,所以也可能出现OutOfMemoryError的异常。

-- 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的具体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到主内存之间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以下八种操作来完成:
  1.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状态。
  2.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3.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把一个变量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动作使用
  4.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5.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值传递给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6.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值给工作内存的变量,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执行这个操作。
  7.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的操作。
  8.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的变量中。

Java内存模型还规定了在执行上述八种基本操作时,必须满足如下规则:
  1.不允许read和load、store和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
  2.不允许一个线程丢弃它的最近assign的操作,即变量在工作内存中改变了之后必须同步到主内存中。
  3.不允许一个线程无原因地(没有发生过任何assign操作)把数据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中。
  4.一个新的变量只能在主内存中诞生,不允许在工作内存中直接使用一个未被初始化(load或assign)的变量。即就是对一个变量实施use和store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过了assign和load操作。
  5.一个变量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lock和unlock必须成对出现
  6.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操作,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load或assign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7.如果一个变量事先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则不允许对它执行unlock操作;也不允许去unlock一个被其他线程锁定的变量。
  8.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到主内存中(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
  Java内存模型把内存屏障分为LoadLoad、LoadStore、StoreLoad和StoreStore等4种。

  内存可见性问题. 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由Java内存模型(本文简称为JMM)控制,JMM决定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何时对另一个线程可见。从抽象的角度来看,JMM定义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本地内存(local memory),本地内存中存储了该线程以读/写共享变量的副本。本地内存是JMM的一个抽象概念,并不真实存在。它涵盖了缓存,写缓冲区,寄存器以及其他的硬件和编译器优化。

-- 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一)——基础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java-memory-model-1
与程序员密切相关的happens-before规则如下:
  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 before 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监视器锁的解锁,happens- before 于随后对这个监视器锁的加锁。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域的写,happens- before 于任意后续对这个volatile域的读。
  传递性:如果A happens- before B,且B happens- before C,那么A happens- before C。

-- Java内存模型 http://www.cnblogs.com/nexiyi/p/java_memory_model_and_thread.html
Java内存模型与Java线程的实现原理 http://blog.csdn.net/sunxianghuang/article/details/51920794
  多任务和高并发是衡量一台计算机处理器的能力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衡量一个服务器性能的高低好坏,使用每秒事务处理数(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这个指标比较能说明问题,它代表着一秒内服务器平均能响应的请求数,而TPS值与程序的并发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讨论Java内存模型和线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硬件的效率与一致性。

-- 在Java中,它的内存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存分配(创建Java对象的时候)和内存回收。了解JVM,才能写出更高效,充分利用有限的内存的程序。
   - 内存管理优化小技巧:
  1)尽量使用直接量,eg:String javaStr = "小学徒的成长历程";
  2)使用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进行字符串连接等操作;
  3)尽早释放无用对象;
  4)尽量少使用静态变量;
  5)缓存常用的对象:可以使用开源的开源缓存实现,eg:OSCache,Ehcache;
  6)尽量不使用finalize()方法;
  7)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软引用SoftReference。

 -- 运行时数据区域(runtime data area):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  
 3、全局区(static,静态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 Java 数组及其内存管理 - http://geek.csdn.net/news/detail/124635
  java 中的数组是静态的 ,即初始化后,它所占的内存空间、数组长度是不变的。而且必须先 初始化 后使用。
  数组变量存在栈区,数组对象存在堆内存,只能通过引用来访问堆内存中的数据。
  引用变量本质上是一个指针,只要通过引用变量访问属性或调用方法,该引用变量就会由它所引用的对象替换。
  不要同时使用静态和动态初始化,即同时指定数组长度和元素初始值.
  java 中的数组变量只是引用变量,他并不是数组的本身,只要让数组变量指向有效的数组对象,即可使用该数组变量.
  引用类型的数组元素依然是一用类型的,它存储的是引用,指向另一块内存,该内存中存储了引用变量所引用的对象(包括数组和java对象)。 多维数组的本质是一维数组。

-- Java对象及其内存管理- http://geek.csdn.net/news/detail/124632
java中的内存管理分为两个方面:
 内存分配:指创建java对象时JVM为该对象在堆空间中所分配的内存空间。
 内存回收:指java 对象失去引用,变成垃圾时,JVM的垃圾回收机制自动清理该对象,并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虽然JVM 内置了垃圾回收机制,但仍可能导致内存泄露、资源泄露等,所以我们不能肆无忌惮的创建对象。此外,垃圾回收机制是由一个后台线程完成,也是很消耗性能的。

-- 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经常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重排序分成三种类型:
 1.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放入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2.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现代处理器采用了指令级并行技术来将多条指令重叠执行。如果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3.内存系统的重排序。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 Java的堆内存和堆外内存
JVM可以使用的内存分外2种:堆内存和堆外内存.(java.nio.DirectByteBuffer),堆外内存(off-heap),堆内存(on-heap)
JDK5.0之后,代码中能直接操作本地内存的方式有2种:使用未公开的Unsafe和NIO包下ByteBuffer。

-- 堆外缓存的开源实现。查询了一些资料后了解到的主要有:
  1.Ehcache 3.0:3.0基于其商业公司一个非开源的堆外组件的实现。

  2.Chronical Map:OpenHFT包括很多类库,使用这些类库很少产生垃圾,并且应用程序使用这些类库后也很少发生Minor GC。类库主要包括:Chronicle Map,Chronicle Queue等等。http://www.mvnjar.com/net.openhft/chronicle-queue/jar.html
  3.OHC:来源于Cassandra 3.0, Apache v2。

  4.Ignite: 一个规模宏大的内存计算框架,属于Apache项目。

  堆内存由JVM自己管理,堆外内存必须要由我们自己释放;堆内存的消耗速度远远小于堆外内存的消耗,但要命的是必须先释放堆内存中的对象,才能释放堆外内存,但是我们又不能强制JVM释放堆内存。
  Direct Memory的回收机制:Direct Memory是受GC控制的,例如ByteBuffer bb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1024),这段代码的执行会在堆外占用1k的内存,Java堆内只会占用一个对象的指针引用的大小,堆外的这1k的空间只有当bb对象被回收时,才会被回收,这里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就是堆外可能占用了很多,而堆内没占用多少,导致还没触发GC,那就很容易出现Direct Memory造成物理内存耗光
  Direct ByteBuffer分配出去的内存其实也是由GC负责回收的,而不像Unsafe是完全自行管理的,Hotspot在GC时会扫描Direct ByteBuffer对象是否有引用,如没有则同时也会回收其占用的堆外内存。

Java堆外内存的使用- http://www.importnew.com/14292.html
java获取Unsafe类的实例和取消eclipse编译的错误和警告- http://blog.csdn.net/aitangyong/article/details/38276681
Java堆外内存之突破JVM枷锁- http://www.cnblogs.com/xing901022/p/5215458.html
JVM源码分析之堆外内存完全解读- http://www.open-open.com/lib/view/open1431570358826.html
Lawery还介绍了OpenHFT公司提供三个开源库:Chronicle Queue、Chronicle Map和Thread Affinity.

-- Java的栈内存和堆内存
Java把内存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栈内存,一种叫做堆内存.
  在函数中定义的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是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堆内存用于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java虚拟机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堆主要用来存放对象的,栈主要是用来执行程序的.当在一段代码块定义一个变量时,Java 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后,Java 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它用。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者对象之后,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让栈中的这个变量的取值等于数组或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栈中的这个变量就成了数组或对象的引用变量,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者对象,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者对象起的一个名称。引用变量是普通的变量,定义时在栈中分配,引用变量在程序运行到其作用域之外后被释放。而数组和对象本身在堆中分配,即使程序运行到使用 new 产生数组或者对象的语句所在的代码块之外,数组和对象本身占据的内存不会被释放,数组和对象在没有引用变量指向它的时候,才变为垃圾,不能在被使用,但仍然占据内存空间不放,在随后的一个不确定的时间被垃圾回收器收走(释放掉)。这也是 Java 比较占内存的原因,实际上,栈中的变量指向堆内存中的变量,这就是 Java 中的指针!
    按照编译原理的观点,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有三种策略,分别是静态的,栈式的,和堆式的.静态存储分配要求在编译时能知道所有变量的存储要求,栈式存储分配要求在过程的入口处必须知道所有的存储要求,而堆式存储分配则专门负责在编译时或运行时模块入口处都无法确定存储要求的数据结构的内存分配,比如可变长度串和对象实例.堆由大片的可利用块或空闲块组成,堆中的内存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分配和释放.
-- 简单通俗的讲,一个完整的Java程序运行过程会涉及以下内存区域:
 1.寄存器:JVM内部虚拟寄存器,存取速度非常快,程序不可控制。
 2.栈:保存局部变量的值,包括:1.用来保存基本数据类型的值;2.保存类的实例,即堆区对象的引用(指针)。也可以用来保存加载方法时的帧。
 3.堆:用来存放动态产生的数据,比如new出来的对象。注意创建出来的对象只包含属于各自的成员变量,并不包括成员方法。因为同一个类的对象拥有各自的成员变量,存储在各自的堆中,但是他们共享该类的方法,并不是每创建一个对象就把成员方法复制一次。
 4.常量池:JVM为每个已加载的类型维护一个常量池,常量池就是这个类型用到的常量的一个有序集合。包括直接常量(基本类型,String)和对其他类型、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池中的数据和数组一样通过索引访问。由于常量池包含了一个类型所有的对其他类型、方法、字段的符号引用,所以常量池在Java的动态链接中起了核心作用。常量池存在于堆中。
 5.代码段:用来存放从硬盘上读取的源程序代码。
 6.数据段:用来存放static定义的静态成员。

  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对象从中分配空间。这些对象通过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的释放。堆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寄存器,栈数据可以共享。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栈中主要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和对象句柄。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栈是一种“先进后出”的一种数据结构,有压栈出栈两种操作方式。栈主要分为两类:静态栈;动态栈 
【静态栈】静态栈的核心是数组,类似于一个连续内存的数组,我们只能操作其栈顶元素。
【动态栈】静态栈的核心是数组,类似于一个连续内存的数组,我们只能操作其栈顶节点。

   静态变量 和 局部变量是以压栈出栈的方式分配内存的,系统会在一个代码段中分配和回收局部变量,实际上每个代码段、函数都是一个或多个嵌套的栈,我们不需要手动管理栈区内存。 
   动态内存是一种堆排序的方式分配内存的,内存分配好后便不会自动回收,需要程序员手动回收。否则就会造成内存泄漏,内存越用越少。 

-- java程序中的变量,大体可以分为 成员变量 和 局部变量 。其中局部变量可分为如下三类:
  1.形参:在方法名中定义的变量,有方法调用者负责为其赋值,随着方法的结束而消亡。 
  2.方法内局部变量:在方法内定义的变量,必须在方法内对其进行初始化。它从初始化完成后开始生效,随着方法结束而消亡。 
  3.代码块内局部变量 :在代码块内定义的变量,必须在代码块内对其显示初始化。从初始化完成后生效,随着代码块的结束而消亡。 
  局部变量的作用时间很短暂,他们被存在栈内存中。类体内定义的变量为成员变量。如果使用 static 修饰,则为静态变量或者类变量,否则成为非静态变量或者实例变量。
  多个处理器运算任务都涉及同一块主存,需要一种协议可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这类协议有MSI、MESI、MOSI及Dragon Protocol等。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中定义的内存访问操作与硬件的缓存访问操作是具有可比性的
> JVM 锁
深入理解多线程,Java虚拟机的锁优化技术- https://blog.csdn.net/hollis_chuang/article/details/80195359
  在代码中,需要加锁的时候,我们提倡尽量减小锁的粒度,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阻塞。
  对于synchronized同步方法,JVM采用ACC_SYNCHRONIZED标记符来实现同步。 对于同步代码块。JVM采用monitorenter、monitorexit两个指令来实现同步。synchronized同步代码块使用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两个指令实现。

  管程 (英语:Monitors,也称为监视器) 是一种程序结构,结构内的多个子程序(对象或模块)形成的多个工作线程互斥访问共享资源。这些共享资源一般是硬件设备或一群变量。管程实现了在一个时间点,最多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管程的某个子程序。与那些通过修改数据结构实现互斥访问的并发程序设计相比,管程实现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程序设计。 管程提供了一种机制,线程可以临时放弃互斥访问,等待某些条件得到满足后,重新获得执行权恢复它的互斥访问。

Monitor其实是一种同步工具,也可以说是一种同步机制,它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对象,主要特点是:
  对象的所有方法都被“互斥”的执行。好比一个Monitor只有一个运行“许可”,任一个线程进入任何一个方法都需要获得这个“许可”,离开时把许可归还。
  通常提供singal机制:允许正持有“许可”的线程暂时放弃“许可”,等待某个谓词成真(条件变量),而条件成立后,当前进程可以“通知”正在等待这个条件变量的线程,让他可以重新去获得运行许可。

sychronized加锁的时候,会调用objectMonitor的enter方法,解锁的时候会调用exit方法。事实上,只有在JDK1.6之前,synchronized的实现才会直接调用ObjectMonitor的enter和exit,这种锁被称之为重量级锁。为什么说这种方式操作锁很重呢?
  Java的线程是映射到操作系统原生线程之上的,如果要阻塞或唤醒一个线程就需要操作系统的帮忙,这就要从用户态转换到核心态,因此状态转换需要花费很多的处理器时间,对于代码简单的同步块(如被synchronized修饰的get 或set方法)状态转换消耗的时间有可能比用户代码执行的时间还要长,所以说synchronized是java语言中一个重量级的操纵。
  所以,在JDK1.6中出现对锁进行了很多的优化,进而出现轻量级锁,偏向锁,锁消除,适应性自旋锁,锁粗化(自旋锁在1.4就有 只不过默认的是关闭的,jdk1.6是默认开启的),这些操作都是为了在线程之间更高效的共享数据 ,解决竞争问题。

高效并发是从JDK 1.5 到 JDK 1.6的一个重要改进,HotSpot虚拟机开发团队在这个版本中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对Java中的锁进行优化,如适应性自旋、锁消除、锁粗化、轻量级锁和偏向锁等。这些技术都是为了在线程之间更高效的共享数据,以及解决竞争问题。
  自旋、锁消除以及锁粗化等技术。 轻量级锁和偏向锁.作为一个Java开发,你只需要知道你想在加锁的时候使用synchronized就可以了,具体的锁的优化是虚拟机根据竞争情况自行决定的。也就是说,在JDK 1.5 以后,我们即将介绍的这些概念,都被封装在synchronized中了。
  自Java 6/Java 7开始,Java虚拟机对内部锁的实现进行了一些优化。这些优化主要包括锁消除(Lock Elision)、锁粗化(Lock Coarsening)、偏向锁(Biased Locking)以及适应性自旋锁(Adaptive Locking)。这些优化仅在Java虚拟机server模式下起作用(即运行Java程序时我们可能需要在命令行中指定Java虚拟机参数“-server”以开启这些优化)。

> Java内存模型即Java Memory Model,简称JMM。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定义程序中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即在虚拟机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取出变量这样底层细节。此处的变量与Java编程时所说的变量不一样,指包括了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构成数组对象的元素,但是不包括局部变量与方法参数,后者是线程私有的,不会被共享。
  Java内存模型中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每条线程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存(可以与前面将的处理器的高速缓存类比),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到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线程之间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在主内存来完成。

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的具体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到主内存之间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以下八种操作来完成: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状态。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把一个变量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动作使用
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值传递给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值给工作内存的变量,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执行这个操作。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的操作。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的变量中。

与程序员密切相关的happens-before规则如下:
1、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before于该线程中任意的后续操作。
2、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操作,happens-before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操作。
3、volatile域规则:对一个volatile域的写操作,happens-before于任意线程后续对这个volatile域的读。
4、传递性规则:如果 A happens-before B,且 B happens-before C,那么A happens-before C。

指令重排序:
1、编译器优化重排序: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2、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如果不存l在数据依赖性,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3、内存系统的重排序: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JVM主要管理两种类型内存:堆和非堆,堆内存(Heap Memory)是在 Java 虚拟机启动时创建,非堆内存(Non-heap Memory)是在JVM堆之外的内存。堆是Java代码可及的内存,留给开发人员使用的;非堆是JVM留给自己用的,包含方法区、JVM内部处理或优化所需的内存(如 JITCompiler,Just-in-time Compiler,即时编译后的代码缓存)、每个类结构(如运行时常数池、字段和方法数据)以及方法和构造方法的代码。

GC基本原理:GC(Garbage Collection),是JAVA/.NET中的垃圾收集器。
Java是由C++发展来的,它摈弃了C++中一些繁琐容易出错的东西,引入了计数器的概念,其中有一条就是这个GC机制(C#借鉴了JAVA).
1) 在Young Generation中,有一个叫Eden Space的空间,主要是用来存放新生的对象,还有两个Survivor Spaces(from、to),它们的大小总是一样,它们用来存放每次垃圾回收后存活下来的对象。
2) 在Old Generation中,主要存放应用程序中生命周期长的内存对象。
3) 在Young Generation块中,垃圾回收一般用Copying的算法,速度快。每次GC的时候,存活下来的对象首先由Eden拷贝到某个SurvivorSpace,当Survivor Space空间满了后,剩下的live对象就被直接拷贝到OldGeneration中去。因此,每次GC后,Eden内存块会被清空。
4) 在Old Generation块中,垃圾回收一般用mark-compact的算法,速度慢些,但减少内存要求。
5) 垃圾回收分多级,0级为全部(Full)的垃圾回收,会回收OLD段中的垃圾;1级或以上为部分垃圾回收,只会回收Young中的垃圾,内存溢出通常发生于OLD段或Perm段垃圾回收后,仍然无内存空间容纳新的Java对象的情况。

  JMM决定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何时对另一个线程可见。从抽象的角度来看,JMM定义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本地内存(local memory),本地内存中存储了该线程以读/写共享变量的副本。本地内存是JMM的一个抽象概念,并不真实存在。它涵盖了缓存,写缓冲区,寄存器以及其他的硬件和编译器优化。
  JMM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每个线程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的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等)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volatile变量仍然有工作内存的拷贝,但是由于它特殊的操作顺序性规定,所以看起来如同直接在主内存中读写访问一般)。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之间值的传递都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在JVM内部,Java内存模型把内存分成了两部分:线程栈区和堆区.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