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库的使用

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名单
1.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通常用于根据连续变量估计实际数值(房价、呼叫次数、总销售额等)。我们通过拟合最佳直线来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这条最佳直线叫做回归线,并且用 Y= a *X + b 这条线性等式来表示。
理解线性回归的最好办法是回顾一下童年。假设在不问对方体重的情况下,让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按体重从轻到重的顺序对班上的同学排序,你觉得这个孩子会怎么做?他(她)很可能会目测人们的身高和体型,综合这些可见的参数来排列他们。这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线性回归的例子。实际上,这个孩子发现了身高和体型与体重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看起来很像上面的等式。
在这个等式中:Y:因变量 a:斜率 x:自变量  b :截距
系数 a 和 b 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线性回归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的特点正如其名,存在多个自变量。找最佳拟合直线的时候,你可以拟合到多项或者曲线回归。这些就被叫做多项或曲线回归
Python 代码
from sklearn import linear_model
x_train=input_variables_values_training_datasets
y_train=target_variables_values_training_datasets
x_test=input_variables_values_test_datasets
linear = linear_model.LinearRegression()
linear.fit(x_train, y_train)
linear.score(x_train, y_train)
print('Coefficient: n', linear.coef_)
print('Intercept: n', linear.intercept_)
predicted= linear.predict(x_test)
2.逻辑回归
别被它的名字迷惑了!这是一个分类算法而不是一个回归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已知的一系列因变量估计离散数值(比方说二进制数值 0 或 1 ,是或否,真或假)。简单来说,它通过将数据拟合进一个逻辑函数来预估一个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它也被叫做逻辑回归。因为它预估的是概率,所以它的输出值大小在 0 和 1 之间(正如所预计的一样)。
让我们再次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算法。
假设你的朋友让你解开一个谜题。这只会有两个结果:你解开了或是你没有解开。想象你要解答很多道题来找出你所擅长的主题。这个研究的结果就会像是这样:假设题目是一道十年级的三角函数题,你有 70%的可能会解开这道题。然而,若题目是个五年级的历史题,你只有30%的可能性回答正确。这就是逻辑回归能提供给你的信息。
从数学上看,在结果中,几率的对数使用的是预测变量的线性组合模型。
odds= p/ (1-p) = probability of event occurrence / probability of not event occurrence
ln(odds) = ln(p/(1-p))
logit(p) = ln(p/(1-p)) = b0+b1X1+b2X2+b3X3....+bkXk
p 是我们感兴趣的特征出现的概率。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fit(X, y)
model.score(X, y)
print('Coefficient: n', model.coef_)
print('Intercept: n', model.intercept_)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3.决策树
这个监督式学习算法通常被用于分类问题。令人惊奇的是,它同时适用于分类变量和连续因变量。在这个算法中,我们将总体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群。这是根据最重要的属性或者自变量来分成尽可能不同的组别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model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gini') 
model.fit(X, y)
model.score(X, y)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4.SVM
大名鼎鼎的SVM,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是一种分类方法。在这个算法中,我们将每个数据在N维空间中用点标出(N是你所有的特征总数),每个特征的值是一个坐标的值。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 import svm
tor) and Y (target) for training data set and x_test(predictor) of test_dataset
model = svm.svc() 
model.fit(X, y)
model.score(X, y)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5.朴素贝叶斯
在预示变量间相互独立的前提下,根据贝叶斯定理可以得到朴素贝叶斯这个分类方法。用更简单的话来说,一个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假设一个分类的特性与该分类的其它特性不相关。朴素贝叶斯模型易于建造,且对于大型数据集非常有用。虽然简单,但是朴素贝叶斯的表现却超越了非常复杂的分类方法。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model.fit(X, y)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6.K最近邻算法
该算法可用于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然而,在业界内,K – 最近邻算法更常用于分类问题。K – 最近邻算法是一个简单的算法。它储存所有的案例,通过周围k个案例中的大多数情况划分新的案例。根据一个距离函数,新案例会被分配到它的 K 个近邻中最普遍的类别中去。这些距离函数可以是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明式距离或者是汉明距离。前三个距离函数用于连续函数,第四个函数(汉明函数)则被用于分类变量。如果 K=1,新案例就直接被分到离其最近的案例所属的类别中。有时候,使用 KNN 建模时,选择 K 的取值是一个挑战。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6) 
model.fit(X, y)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7.K均值算法
K – 均值算法是一种非监督式学习算法,它能解决聚类问题。使用 K – 均值算法来将一个数据归入一定数量的集群(假设有 k 个集群)的过程是简单的。一个集群内的数据点是均匀齐次的,并且异于别的集群。
K – 均值算法给每个集群选择k个点。这些点称作为质心。每一个数据点与距离最近的质心形成一个集群,也就是 k 个集群。根据现有的类别成员,找出每个类别的质心。现在我们有了新质心。当我们有新质心后,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找到距离每个数据点最近的质心,并与新的k集群联系起来。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数据都收敛了,也就是当质心不再改变。
K – 均值算法涉及到集群,每个集群有自己的质心。一个集群内的质心和各数据点之间距离的平方和形成了这个集群的平方值之和。同时,当所有集群的平方值之和加起来的时候,就组成了集群方案的平方值之和。
我们知道,当集群的数量增加时,K值会持续下降。但是,如果你将结果用图表来表示,你会看到距离的平方总和快速减少。到某个值 k 之后,减少的速度就大大下降了。在此,我们可以找到集群数量的最优值。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k_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0)
model.fit(X)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8.随机森林算法
随机森林是表示决策树总体的一个专有名词。在随机森林算法中,我们有一系列的决策树(因此又名“森林”)。为了根据一个新对象的属性将其分类,每一个决策树有一个分类,称之为这个决策树“投票”给该分类。这个森林选择获得森林里(在所有树中)获得票数最多的分类。
每棵树是像这样种植养成的:如果训练集的案例数是 N,则从 N 个案例中用重置抽样法随机抽取样本。这个样本将作为“养育”树的训练集。假如有 M 个输入变量,则定义一个数字 m<<M。m 表示,从 M 中随机选中 m 个变量,这 m 个变量中最好的切分会被用来切分该节点。在种植森林的过程中,m 的值保持不变。尽可能大地种植每一棵树,全程不剪枝。
Python代码
library(randomForest)
x <- cbind(x_train,y_train)
fit <- randomForest(Species ~ ., x,ntree=500)
summary(fit)
predicted= predict(fit,x_test)
9.降维算法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 import decomposition
train_reduced = pca.fit_transform(train)
 test_reduced = pca.transform(test)
10.Gradient Boost 和 Adaboost 算法
当我们要处理很多数据来做一个有高预测能力的预测时,我们会用到 GBM 和 AdaBoost 这两种 boosting 算法。boosting 算法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结合了建立在多个基础估计值基础上的预测结果,来增进单个估计值的可靠程度。这些 boosting 算法通常在数据科学比赛如 Kaggl、AV Hackathon、CrowdAnalytix 中很有效。
Python代码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model=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learning_rate=1.0, max_depth=1, random_state=0)
model.fit(X, y)
predicted= model.predict(x_tes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