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Binder Mechanism (4) -- 如何使用已注册的系统Service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向系统注册Service。本篇文章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这个已注册的系统Service。

    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中,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如下两条语句取得了ExampleService代理对象的引用。

     第一句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了,全局函数defaultServiceManager()返回的是ServiceManager代理对象的引用。第二句话以ExampleService的方法名为参数调用getService()方法,返回的是ExampleService代理对象的引用。这个过程和上一篇文章介绍的addService的过程是非常类似的,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客户应用程序获得了ExampleService代理对象的引用之后,通过如下语句调用服务:

    第一句话写入当前进程的进程ID,这里只是为了输出log用,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句话写入参数n;

    最后一句话调用ExampleService代理对象的transact方法发送请求。第一个参数0是请求代码(code),如果一个服务提供了多个API接口,那么服务器端就通过这个参数区分调用的是哪一个API;第二个参数打包后的调用参数;最后一个参数保存返回值。因为ExampleService代理对象继承自BpBinder,所以这里调用的是BpBinder::transact()方法,进而调用IPCThreadState::transact()方法。这个过程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

    现在我们重点剖析一下服务器端的情况。

    服务器端在向系统注册服务之后,首先调用ProcessState::self()->startThreadPool()方法启动一个线程池;然后调用IPCThreadState::self()->joinThreadPool()方法进入一个无限循环,等待其它进程的服务请求。我们看一下joinThreadPool方法的源代码:

    在joinThreadPool()方法中,通过调用talkWithDriver方法与binder设备进行通信,通常Service进程会阻塞在这里;一旦客户请求到来,该方法返回,并调用后面的executeCommand()方法进行处理。我们看一下executeCommand()方法的源代码:

    这里,函数会根据一系列枚举值作相应的处理。在binder协议中:

    BR_XXX等宏为BinderDriverReturnProtocol,表示Binder驱动返回协议。
    BC_XXX等宏为BinderDriverCommandProtocol,表示Binder驱动命令协议。

    因为这里是收到命令请求后要做相应的处理,所以这里的宏都是以BR开头的。这里会走到BR_TRANSACTION这个分支,调用BBinder的transact()方法做处理(b->transact(tr.code, buffer, &reply, 0))。我们看一下BBinder::transact()方法的源代码:

我们看到调用的是虚函数onTransact()。因为ExampleService类继承自BBinder类,并改写了onTransact()方法,所以这里会调用到ExampleService::onTransact()方法。

    看到这里首先根据请求代码作相应的处理。还记得我们发送请求时用的是代码0,所以这里会走到"case0"这个分支。程序先顺序读出两个参数:进程ID和被加数,将被加数加上100之后返回。至此,服务器端完成了客户端的服务请求。

    我们将总共四篇文章涉及到的主要类用下面的类图作一总结:

说明:

1. Android系统使用binder机制实现进程间通信(IPC),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类:

    1.1 IBinder是Android系统对binder机制的抽象,任何一个向系统注册的Service都必须继承IBinder接口(如:ExampleService继承BBinder,而BBinder继承IBinder)

    1.2 IInterface我们在这一系列文章里没有过多涉及。它的目的是进一步抽象binder机制。比如要使用我们的ExampleService,客户端应用程序必须显式调用IPCThreadState::transaction()方法,对用户来说还是不太友好。如果我们定义一个新的类IExampleServiceInterface继承Interface,在这个类中定义add100()接口,ExampleService的代理对象也拥有该接口,那么客户端应用程序直接调用代理对象的add100()方法就好了,这样做对用户更友好。比如ServiceManager就是这样实现的(IServiceManager继承IInterface)。客户端调用的是addService接口而不是transaction方法。

    1.3 ProcessState类是一个singleton类型,每个进程只能创建一个实例,它的作用是管理当前进程中的所有Service代理对象(BpBinder对象)。任何一个使用binder机制的进程都必须创建一个该类的实例。

    1.4 IPCThreadState类是processState类的友元类,它的作用是封装对binder设备的I/O操作。客户端通过调用它的transact()方法完成发送请求;服务器端调用他的joinThreadState()方法等待客户端的服务请求。

2. Android的binder机制本质上是Proxy模式的一个具体实现。

3. ServiceManager是整个Android系统的Service管理员,任何一个系统Service首先要向它注册才能提供服务。注册时,首先要获得它的代理对象(BpServiceManager),然后通过调用它的addService()方法完成注册。客户端通过调用它的getService()获取系统服务的代理兑现。ServiceManager在系统中始终对应句柄0。

4. 客户端通过调用IPCThreadState的transaction方法发送请求;服务器端通过改写BBinder的onTransaction()方法实现接受请求。

 

(全文完)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