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C7210的十年设计路(下)

人物专访介绍:
艺名C7210,2005年毕业于东华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6至2008年于博客大巴(blogbus.com)任网页设计师;
2009至2010年于Tom集团任前端工程师;
2010至2013于大众点评网(dianping.com)任重构工程师后转岗交互设计师;
2014年初加入腾讯ISUX任高级交互设计师至今。
续前文

3,看过您关于Michael Angelo与炫技,Axl Rose与设计师的形象比喻,对刚入门的人,该如何尽量避开『炫技』和『自嗨』的状态呢?
答: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部分已经被前面说到的内容包含了。“炫技”和“自嗨”一类的根本动机在于求得他人或自我的认同,而人只要活着就会需要通过认同感来产生对自己存在的觉知,这或许是本能,所以问题当中的“尽量”二字用的很赞。我猜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朋友,绝大多数应该是涉及到某种具体产品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同行,并且是在无论规模大小但均是团队形式出现的状况当中。既然不是艺术家,那么我们应该天然具备一种基本共识,就是我们和其他人一起在做的这件事必然不是以“为自己求得认同寻找存在感”为根本目标的(除非彻底单打独斗或带领他人一起创业的状况,这些我未曾经历过,不敢妄言)。
既然根本目标不在于此,却又难以彻底避免,所以我个人建议可以试着给自己设立一些“触发条件”和“响应方式”,平时不必一直考虑这些问题,但在某些状况发生的时候让自己立刻进入一种警惕和自省的状态。具体来说,比如可以和自己约定一些触发条件,例如“当我看到某些华丽的动效觉得好炫酷,怎样都想在方案里模仿一下的时候”,“当我觉得自己的方案当中某个转场效果很棒,很像以前看过的什么app的时候”,或是“当我的设计方案被其他同事提出质疑,而自己无论怎样都想维护和争取,哪怕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的时候”等等,一旦这些情况出现,便条件反射一样的迫使自己停一下,在心里打量自己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如果动机当中的实践对象并不是自己负责的特定产品,所幻想的那些会因为你的设计而点赞的用户可能只是其他设计师同行而并非实际当中的目标用户,或是没有考虑到其他职能角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譬如优先级次序、时间与资源成本的制约等等,那么请彻底停下来,告诉自己正在发生的事情完全无益于和大家一起合力打造产品。如果实在难以做到,局面难以忍受,也可以考虑转岗,然后和某人一样慢慢明白了一些东西,跑一个轮回,最后重新回到我们所爱的设计领域好好做事。


4,如果交互、UI、UX 都用音乐替代,您会怎样给它们定位?
答:首先需要理清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我们目前所习惯的划分方式来说,UX即用户体验设计,属于整体概念,狭义上讲包含着交互设计和界面视觉设计,在某些团队中也会有更关注于精准还原设计方案的前端开发角色包含其中;而从广义上讲,上至产品策略,下至运营、市场等方面均是用户体验设计链条当中的组成部分。交互设计的核心要点在前面的问题里已经做过详述,不重复了;而UI,通常指代界面视觉设计(但在国内外很多团队当中,UI又泛指“交互+视觉”两方面总和,这种划分角度不考虑在内了)。所以以这种“UX=交互+UI”的关系标准来看,使用音乐进行比喻的话,UX对我来说就是流行音乐之外的一些音乐类型的总和。时常来我博客进行交流的朋友们大约知道我的个人口味吧,大致可以用“Rock N’ Roll”这个词条来比喻UX这个整体概念(虽然最近开始终日只听贝多芬了;说起来贝爷在当时那个圈子里是最rock的呢),其中又可以继续划分出Hard Rock、Metal、Grunge等等各种子类,在我看来交互设计的角色可能更像其中的Hard Rock,即硬摇滚。一方面,相比于其他风格,它距离摇滚乐的核心起源也就是Blues更近一些,就像交互职能与产品职能的密切关系一样;另一方面,它以核心起源为基础,擅长于根据不同的情感情境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外在体现,这也有些类似于交互设计当中根据产品所处的特定使用情境而提供特定的设计模式那样。对于界面视觉设计来说,个人感觉更像Metal吧,特别是在现场,观众可以立刻感受到某种扑面而来的东西进而被带入到音乐塑造出的情绪当中,类似于视觉设计在产品气质、情感传达等方面独一无二的能力。无论交互还是视觉,都是构造产品整体体验的组成部分,最终目标都是以产品作为载体帮助目标用户在典型情境下完成典型任务进而达到特定的目标。无论Hard Rock还是Metal亦或是古典乐,本质都在于以音乐作为载体唤起特定欣赏群体内心当中特定的情感共鸣。说起来大家做的事情也都差不太多的样子呢。

5,您大概是国内最关注Apple Watch的人了,在您看来,它与手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最关注”肯定谈不上了,国内很多产品设计者包括爱好者都有很精彩的见解。在我个人看来Watch与手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各自的产品形式所适用于的场景的不同,抽象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了。外在形式的不同决定着场景的不同,场景的不同反过来也决定着外在形式和交互方式的极大不同,相辅相成。今年五月第一批订购入手之后就一直戴着了,对我个人来说每天都会保持高频互动的功能和信息大致包括:最基本的时间信息、放在Complication中的天气和日期信息、通过Glance控制手机上的媒体播放、使用计数器app记录给喵喂水的次数,当然还有即时查看几个重要平台上过来的Notification并在有必要的时候直接进行回复等等。应该不算重度使用,我不知道,Watch上的重度使用标准会因为佩戴者个体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着很大的差异吧,对于我个人的生活来说市面上多数提供Watch版本的app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一点和Watch自身的价值无关;不过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可能产生使用习惯的app来说,在现实中一直阻挠自己产生使用欲望的确实是初代Watch在加载app时的缓慢速度,哪怕升级到提供原生支持的WatchOS 2也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变化,除了Watch自带的几个app在响应速度方面确实有所提升。所以我个人比较期待苹果将来能持续在这方面进行改进,让那些觉得Watch没用的潜在用户产生有用的意识,让那些觉得Watch有用的用户觉得Watch更好用。至于从古至今一直比较流行的关于“续航能力不足”的负面评论,我只能说实际用户都知道正常使用状态下每晚充电之前都会剩下30%到40%的电量,而所谓充电也只是将手表放在无线基座上这么简单,和你每晚将普通手表摘下放在枕边无异。

6,每周译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百忙之中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
答:目前这个博客是从2011年秋天开始的,基本每周一篇译文的样子,偶尔穿插通篇的个人念叨,说起来也是整四年了。总会有朋友来聊到“坚持”这个话题,似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在我个人来看还好,谈不上“坚持”。从2004年左右博客这个概念在国内盛行起来的时候开始便一直写;而进入Web行当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又是在Blogbus,更是全身心的连同设计与内容一起玩的不亦乐乎;从2009年开始做一个开源CMS建站方面的译文博客,当时的产出频率比现在高很多,甚至能达到每一两天一篇的程度,因为每天除了工作时间之外自己几乎完全以这些东西为乐。而2011年之后,精力越来越多的集中在Web与移动产品UX设计等等和工作更加契合的领域,也就专心只做这一个博客了。所以对我个人来说这基本就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总是要做的,不同阶段所做的东西基本都围绕着当时的关注领域。最近几年里多数是在周末做这件事,特别是早上,忙好喵的事,煮好咖啡,安静的做译文,全身心都会觉得从容和自在;蛮难描述的一种状态,就是静心和愉悦的样子。

7,推荐一本您最喜欢的书?(设计方面和非设计方面都来一个)
答:各自只有一本的话,设计方面一定是《About Face》(目前最新版本是4),非设计方面便是《麦田守望者》了。

8,腾讯ISUX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设计中心,在里面工作的感受如何?有哪些收获呢?

答:这样描述我的感受也许容易让人产生比较贴切的认知:大家在新入职某家公司后,往往会经历据说平均是三个月的“蜜月期”,期间会觉得工作充满热情,人际关系和谐友善,有成就感认同感等等一类,然而几周至几个月之后便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疲倦、失望甚至厌恶等等日复一日的负面情绪。对我来说,从入职ISUX到现在是一年零八个月,而蜜月期也是一年零八个月,在可以预计的将来,这个数字应该会持续增长。我入职的第一天下午正好是交互例会,到现在我仍然清楚的记得那次例会上其他设计师或分享专业话题或一起高谈阔论乱七八糟各种话题时的情景,以及当时我发现自己几乎跟不上他们思维节奏时的恐慌。那是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后第一次认真的担心起自己能否在一个地方立足生存下去。再坦诚一步说,这种恐慌和压力,其实直到如今仍然徘徊在心里。而收获也正是来源于此:之所以有持续的压力,是因为大家配合的时间越长,了解的越深入,你越会发现这些家伙里的每一个真的都很强,无论交互、视觉、用研还是前端,无论是多年的老企鹅还是年轻的小企鹅,只要配合做事,你就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所谓“学”,包括自己主动观察学习,也包括必须做好准备去接受他们时不时对你方案的质疑与挑战。日复一日的处于这种状态之下,持续的危机感与压力是在所难免的,而同时,自己的能力在潜移默化当中受着彼此的推动而得到提升也是必然的。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