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缓冲区详解

作者:倪键树,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讲师。

A)缓冲区机制

根据应用程序对文件的访问方式,即是否存在缓冲区,对文件的访问可以分为带缓冲区的操作和非缓冲区的文件操作:

a) 带缓冲区文件操作:高级标准文件I/O操作,将会在用户空间中自动为正在使用的文件开辟内存缓冲区。

b) 非缓冲区文件操作:低级文件I/O操作,读写文件时,不会开辟对文件操作的缓冲区,直接通过系统调用对磁盘进行操作(读、写等),当然用于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为每个文件设定缓冲区。

两种文件操作的解释和比较:

1、非缓冲的文件操作访问方式,每次对文件进行一次读写操作时,都需要使用读写系统调用来处理此操作,即需要执行一次系统调用,执行一次系统调用将涉及到CPU状态的切换,即从用户空间切换到内核空间,实现进程上下文的切换,这将损耗一定的CPU时间,频繁的磁盘访问对程序的执行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2、ANSI标准C库函数 是建立在底层的系统调用之上,即C函数库文件访问函数的实现中使用了低级文件I/O系统调用,ANSI标准C库中的文件处理函数为了减少使用系统调用的次数,提高效率,采用缓冲机制,这样,可以在磁盘文件进行操作时,可以一次从文件中读出大量的数据到缓冲区中,以后对这部分的访问就不需要再使用系统调用了,即需要少量的CPU状态切换,提高了效率。

B)缓冲类型

标准I/O提供了3种类型的缓冲区。

1、全缓冲区:这种缓冲方式要求填满整个缓冲区后才进行I/O系统调用操作。对于磁盘文件的操作通常使用全缓冲的方式访问。第一次执行I/O操作时,ANSI标准的文件管理函数通过调用malloc函数获得需要使用的缓冲区,默认大小为8192。

//come from /usr/include/stdio.h
        /* Default buffer size. */
        #ifndef BUFSIZ
        # define BUFSIZ _IO_BUFSIZ        //BUFSIZ 全局宏定义
        #endif
        //come from /usr/include/libio.h
        #define _IO_BUFSIZ _G_BUFSIZ
        //come from /usr/include/_g_config.h
     

  • 3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