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总结--linux内核剖析(七)

进程间通信概述


进程通信的目的


  • 数据传输
    一个进程需要将它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进程,发送的数据量在一个字节到几M字节之间

  • 共享数据
    多个进程想要操作共享数据,一个进程对共享数据

  • 通知事
    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或一组进程发送消息,通知它(它们)发生了某种事件(如进程终止时要通知父进程)。

  • 资源共享
    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样的资源。为了作到这一点,需要内核提供锁和同步机制。

  • 进程控制
    有些进程希望完全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如Debug进程),此时控制进程希望能够拦截另一个进程的所有陷入和异常,并能够及时知道它的状态改变。

Linux 进程间通信(IPC)的发展


linux下的进程通信手段基本上是从Unix平台上的进程通信手段继承而来的。而对Unix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两大主力AT&T的贝尔实验室及BS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软件发布中心)在进程间通信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对Unix早期的进程间通信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扩充,形成了“system V IPC”,通信进程局限在单个计算机内;

后者则跳过了该限制,形成了基于套接口(socket)的进程间通信机制。

Linux则把两者继承了下来

  • 早期UNIX进程间通信

  • 基于System V进程间通信

  • 基于Socket进程间通信

  • POSIX进程间通信。

UNIX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管道、FIFO、信号。

System V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System V消息队列、System V信号灯、System V共享内存

POSIX进程间通信包括:posix消息队列、posix信号灯、posix共享内存。

由于Unix版本的多样性,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开发了一个独立的Unix标准,这个新的ANSI Unix标准被称为计算机环境的可移植性操作系统界面(PSOIX)。现有大部分Unix和流行版本都是遵循POSIX标准的,而Linux从一开始就遵循POSIX标准;

BSD并不是没有涉足单机内的进程间通信(socket本身就可以用于单机内的进程间通信)。事实上,很多Unix版本的单机IPC留有BSD的痕迹,如4.4BSD支持的匿名内存映射、4.3+BSD对可靠信号语义的实现等等。

linux使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1. 管道(pipe),流管道(s_pipe)和有名管道(FIFO)

  2. 信号(signal)

  3. 消息队列

  4. 共享内存

  5. 信号量

  6. 套接字(socket)

管道( pipe )


管道这种通讯方式有两种限制,一是半双工的通信,数据只能单向流动,二是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流管道s_pipe: 去除了第一种限制,可以双向传输.

管道可用于具有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命名管道:name_pipe克服了管道没有名字的限制,因此,除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还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信号量( semophore )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信号是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受进程有某种事件发生,除了用于进程间通信外,进程还可以发送信号给进程本身;linux除了支持Unix早期信号语义函数sigal外,还支持语义符合Posix.1标准的信号函数sigaction(实际上,该函数是基于BSD的,BSD为了实现可靠信号机制,又能够统一对外接口,用sigaction函数重新实现了signal函数);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接表,包括Posix消息队列system V消息队列。有足够权限的进程可以向队列中添加消息,被赋予读权限的进程则可以读走队列中的消息。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承载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信号 ( singal )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 )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使得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是最快的可用IPC形式。是针对其他通信机制运行效率较低而设计的。往往与其它通信机制,如信号量结合使用,来达到进程间的同步及互斥。

套接字( socket )


套解口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机器间的进程通信

更为一般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可用于不同机器之间的进程间通信。起初是由Unix系统的BSD分支开发出来的,但现在一般可以移植到其它类Unix系统上:Linux和System V的变种都支持套接字。

进程间通信各种方式效率比较


类型无连接可靠流控制记录消息类型优先级
普通PIPENYYN
流PIPENYYN
命名PIPE(FIFO)NYYN
消息队列NYYY
信号量NYYY
共享存储NYYY
UNIX流SOCKETNYYN
UNIX数据包SOCKETYYNN

注:无连接: 指无需调用某种形式的OPEN,就有发送消息的能力流控制:

如果系统资源短缺或者不能接收更多消息,则发送进程能进行流量控制

各种通信方式的比较和优缺点

  1. 管道:速度慢,容量有限,只有父子进程能通讯

  2. FIFO:任何进程间都能通讯,但速度慢

  3. 消息队列:容量受到系统限制,且要注意第一次读的时候,要考虑上一次没有读完数据的问题

  4. 信号量:不能传递复杂消息,只能用来同步

  5. 共享内存区:能够很容易控制容量,速度快,但要保持同步,比如一个进程在写的时候,另一个进程要注意读写的问题,相当于线程中的线程安全,当然,共享内存区同样可以用作线程间通讯,不过没这个必要,线程间本来就已经共享了同一进程内的一块内存

如果用户传递的信息较少或是需要通过信号来触发某些行为.前文提到的软中断信号机制不失为一种简捷有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但若是进程间要求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大或者进程间存在交换数据的要求,那就需要考虑别的通信方式了。

无名管道简单方便.但局限于单向通信的工作方式.并且只能在创建它的进程及其子孙进程之间实现管道的共享:

有名管道虽然可以提供给任意关系的进程使用.但是由于其长期存在于系统之中,使用不当容易出错.所以普通用户一般不建议使用。

消息缓冲可以不再局限于父子进程,而允许任意进程通过共享消息队列来实现进程间通信,并由系统调用函数来实现消息发送和接收之间的同步,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消息缓冲进行通信时不再需要考虑同步问题,使用方便,但是信息的复制需要额外消耗CPU的时间,不适宜于信息量大或操作频繁的场合。

共享内存针对消息缓冲的缺点改而利用内存缓冲区直接交换信息,无须复制,快捷、信息量大是其优点。

但是共享内存的通信方式是通过将共享的内存缓冲区直接附加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来实现的,因此,这些进程之间的读写操作的同步问题操作系统无法实现。必须由各进程利用其他同步工具解决。另外,由于内存实体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所以只能由处于同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诸进程共享。不方便网络通信。

共享内存块提供了在任意数量的进程之间进行高效双向通信的机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读取写入数据,但是所有程序之间必须达成并遵守一定的协议,以防止诸如在读取信息之前覆写内存空间等竞争状态的出现。

不幸的是,Linux无法严格保证提供对共享内存块的独占访问,甚至是在您通过使用IPC_PRIVATE创建新的共享内存块的时候也不能保证访问的独占性。 同时,多个使用共享内存块的进程之间必须协调使用同一个键值。

  • 46
    点赞
  • 16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了解Linux内核 1. 1 Linux内核 1. 2 查看Linux内核状况 1. 3 编程序检查系统状况 1. 4 Linux编程环境 第2章 shell 2. 1 she11 2. 2 实现一个简单的shell程序 2. 3 shell编程 第3章 内核时钟 3. 1 关于时钟和定时器 3. 2 Linux系统时钟 3. 3 Linux系统定时器 3. 4 时钟命令介绍 3. 5 定时器的应用 第4章 内核模块 4. 1 概述 4. 2 模块实现机制 4. 3 实例 第5章 系统调用 5. 1 一个简单的例子 5. 2 系统调用基础知识 5. 3 相关数据结构. 源代码分析及流程 5. 4 详细讲解一个系统调用的实现 5. 5 简单系统调用的添加 5. 6 较高级主题:添加一个更复杂的系统调用 第6章 共享内存 6. 1 进程间通信和共享内存 6. 2 共享内存的APl 6. 3 实现共享内存的源代码 6. 4 利用共享内存进行进程间通信 第7章 虚拟存储 7. 1 虚拟内存管理 7. 2 Linux虚拟内存管理 7. 3 实例 第8章 进程的同步 8. 1 同步机制 8. 2 Linux几种同步机制的实现 8. 3 设计我们自己的同步机制 第9章 进程调度 9. 1 进程调度简介 9. 2 进程调度的策略与算法 9. 3 进程调度的实现 9. 4 改进进程调度算法的实现 第10章 设备驱动 lo. 1 Linux下驱动程序的相关概念 10. 2 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 10. 3 块设备的请求队列 lo. 4 设备文件系统devfs 10. 5 驱动程序的框架及实例分析 10. 6 设计自己的驱动程序 第11章 文件系统 11. 1 文件和目录 11. 2 文件系统的框架 11. 3 VFS文件系统 11. 4 ext2文件系统 11. 5 open. Close和read. write操作 11. 6 buffer cache 11. 7 实验:添加一个文件系统 11. 8 附录:优秀的日志文件系统--ext3
线程概念 什么是线程 LWP:light weight process 轻量级的进程,本质仍是进程(在Linux环境下) 进程:独立地址空间,拥有PCB 线程:也有PCB,但没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共享) 区别:在于是否共享地址空间。 独居(进程);合租(线程)。 Linux下: 线程:最小的执行单位 进程:最小分配资源单位,可看成是只有一个线程的进程Linux内核线程实现原理 类Unix系统中,早期是没有“线程”概念的,80年代才引入,借助进程机制实现出了线程的概念。因此在这类系统中,进程和线程关系密切。 1. 轻量级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也有PCB,创建线程使用的底层函数和进程一样,都是clone 2. 从内核里看进程和线程是一样的,都有各自不同的PCB,但是PCB中指向内存资源的三级页表是相同的 3. 进程可以蜕变成线程 4. 线程可看做寄存器和栈的集合 5. 在linux下,线程最是小的执行单位;进程是最小的分配资源单位 察看LWP号:ps –Lf pid 查看指定线程的lwp号。 三级映射:进程PCB --> 页目录(可看成数组,首地址位于PCB中) --> 页表 --> 物理页面 --> 内存单元 参考:《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 ----毛德操 对于进程来说,相同的地址(同一个虚拟地址)在不同的进程中,反复使用而不冲突。原因是他们虽虚拟址一样,但,页目录、页表、物理页面各不相同。相同的虚拟址,映射到不同的物理页面内存单元,最终访问不同的物理页面。 但!线程不同!两个线程具有各自独立的PCB,但共享同一个页目录,也就共享同一个页表和物理页面。所以两个PCB共享一个地址空间。 实际上,无论是创建进程的fork,还是创建线程的pthread_create,底层实现都是调用同一个内核函数clone。 如果复制对方的地址空间,那么就产出一个“进程”;如果共享对方的地址空间,就产生一个“线程”。 因此:Linux内核是不区分进程和线程的。只在用户层面上进行区分。所以,线程所有操作函数 pthread_* 是库函数,而非系统调用。 线程共享资源 1.文件描述符表 2.每种信号的处理方式 3.当前工作目录 4.用户ID和组ID 5.内存地址空间 (.text/.data/.bss/heap/共享库) 线程非共享资源 1.线程id 2.处理器现场和栈指针(内核栈) 3.独立的栈空间(用户空间栈) 4.errno变量 5.信号屏蔽字 6.调度优先级 线程优、缺点 优点: 1. 提高程序并发性 2. 开销小 3. 数据通信、共享数据方便 缺点: 1. 库函数,不稳定 2. 调试、编写困难、gdb不支持 3. 对信号支持不好 优点相对突出,缺点均不是硬伤。Linux下由于实现方法导致进程、线程差别不是很大。 线程控制原语 pthread_self函数 获取线程ID。其作用对应进程中 getpid() 函数。 pthread_t pthread_self(void); 返回值:成功:0; 失败:无! 线程ID:pthread_t类型,本质:在Linux下为无符号整数(%lu),其他系统中可能是结构体实现 线程ID是进程内部,识别标志。(两个进程间,线程ID允许相同) 注意:不应使用全局变量 pthread_t tid,在子线程中通过pthread_create传出参数来获取线程ID,而应使用pthread_self。 pthread_create函数 创建一个新线程。 其作用,对应进程中fork() 函数。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返回值:成功:0; 失败:错误号 -----Linux环境下,所有线程特点,失败均直接返回错误号。 参数: pthread_t:当前Linux中可理解为: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pthread_t; 参数1:传出参数,保存系统为我们分配好的线程ID 参数2:通常传NULL,表示使用线程默认属性。若想使用具体属性也可以修改该参数。 参数3:函数指针,指向线程主函数(线程体),该函数运行结束,则线程结束。 参数4:线程主函数执行期间所使用的参数。 在一个线程中调用pthread_create()创建新的线程后,当前线程从pthread_create()返回继续往下执行,而新的线程所执行的代码由我们传给pthread_create的函数指针start_routine决定。star
目 录 第一部分 Linux 操作环境 第1章 Linux基础 1.1 登录Linux系统 1.2 Linx的shell 1.3 shell的一些基本命令 第2章 文本编辑 2.1 vi文本编辑器 2.2 emacs文本编辑器 第3章 Linux文件系统操作 3.1 文件类型 3.2 文件系统目录结构 3.3 目录操作的基本命令 3.4 文件操作的基本命令 3.5 显示字符串echo 3.6 命令行中使用扩展符 第4章 文件权限与文件共享 4.1 存取权限 4.2 改变文件的存取权限 4.3 特殊权限位SUID、SGID、Sticky 4.4 硬链接 4.5 符号链接 第5章 文件管理工具 5.1 正则表达式 5.2 排序文件 5.3 查找文件 5.4 搜索文件内容 5.5 命令记录 5.6 压缩文件、解压缩文件与打包文件 5.7 RPM包管理 第6章 Linux进程、管道和重定向 6.1 进程的属性 6.2 进程的终止 6.3 进程和作业控制 6.4 命令行中使用操作符 6.5 Linux系统启动和进程层次结构 6.6 系统启动和关机 6.7 输入、输出重定向 6.8 使用文件描述符 6.9 输入和输出重定向的组合使用 6.10 管道(pipe) 第7章 C语言开发工具 7.1 编写程序的工具 7.2 编C语言程序 7.3 make工具 7.4 gdb调试工具 第8章 Bourn Again Shell编程 8.1 bash脚本的建立和运行 8.2 shell的变量 8.3 shell脚本位置参数的传递 8.4 控制结构语句 8.5 其他几个有用的语句 8.6 数值处理 8.7 数组 8.8 函数 8.9 here文档 8.10 exec命令 8.11 trap命令 8.12 调试脚本程序 第二部分 Linux 内核分析与实践 第9章 编译Linux内核 9.1 Linux内核 9.2 查找并且下载一份内核源代码 9.3 部署内核源代码 9.4 配置内核 9.5 编译内核和模块 9.6 了解Linux内核的启动 9.7 应用grub配置启动文件 9.8 编写制作Linux启动盘的shell脚本程序 9.9 Linux源程序的目录分布 9.10 学习Linux的常用工具 9.11 查看Linux内核状况 9.12 编程序检查系统状况 9.13 Linux编程环境 第10章 系统调用 10.1 一个简单的例子 10.2 系统调用基础知识 第11章 进程创建 11.1 进程是什么 11.2 进程的产生 11.3 进程的消亡 / 退出 11.4 实验1 11.5 实验2 11.6 实验3 第12章 /proc文件系统 12.1 /proc文件系统 12.2 现有proc文件系统中各个文件的含义 12.3 怎样使用/proc文件系统 12.4 seq file 12.5 proc文件系统的内部实现机制 12.6 实验一:使用proc文件系统的一个简单例子 12.7 实验二:利用/proc文件系统显示缺页状态 12.8 实验三:seq file使用例子 第13章 内核模块 13.1 什么是内核模块 13.2 模块实现机制 13.3 使用内核模块 13.4 实例 第14章 内存管理 14.1 虚拟内存管理 14.2 Linux虚拟内存管理 14.3 实例 14.4 综合实验的原理 14.5 综合实验的实施 第15章 内核时钟与定时器 15.1 关于时钟和定时器 15.2 Linux系统时钟 15.3 Linux系统定时器 15.4 时钟命令 15.5 实验一:一个应用定时器的简单例子 15.6 实验二:统计关于进程的时间 15.7 实验三:更进一步的进程时间统计 第16章 共享内存 16.1 进程间通信和共享内存 16.2 共享内存的API 16.3 共享内存在Linux中的实现 第17章 同步机制 17.1 同步机制 17.2 Linux几种同步机制的实现 17.3 设计我们自己的同步机制 第18章 文件系统 18.1 文件系统基本概念 18.2 文件系统的抽象 18.3 VFS文件系统 18.4 ext2文件系统 18.5 对文件的操作 18.6 块读写与页缓存 18.7 本章总结 18.8 实验:添加一个文件系统 18.9 附录:优秀的日志文件系统——ext3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标准教程(第2版)》主要分为3个部分,包括Linux基础、搭建嵌入式Linux环境和嵌入式Linux的应用开发。Linux基础部分从Linux基础、基本操作命令讲起,为Linux初学者能快速入门提供了保证。接着系统地讲解了嵌入式Linux的环境搭建,以及嵌入式Linux的I/O与文件系统的开发、进程控制开发、进程间通信开发、网络应用开发、基于中断的开发、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以及嵌入式图形界面的开发等,并且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内容与课后实践,使读者能够边学边用,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标准教程(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电气类、控制类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嵌入式Linux的教材,也可供希望转入嵌入式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嵌入式培训班的教材和参考书。 第1章 Linux快速入门 1.1 嵌入式Linux基础 1.1.1 Linux发展概述 1.1.2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势 1.1.3 Linux发行版本 1.1.4 如何学习Linux 1.2 Linux安装 1.2.1 基础概念 1.2.2 硬件需求 1.2.3 安装准备 1.3 Linux文件及文件系统 1.3.1 文件类型及文件属性 1.3.2 文件系统类型介绍 1.3.3 Linux目录结构 1.4 实验内容——安装Linux操作系统 1.5 本章小结 1.6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Linux基础命令 2.1 Linux常用命令 2.1.1 用户系统相关命令 2.1.2 文件相关命令 2.1.3 压缩打包相关命令 2.1.4 文件比较合并相关命令 2.1.5 网络相关命令 2.2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2.2.1 概述 2.2.2 内核引导阶段 2.2.3 init阶段 2.3 Linux系统服务 2.3.1 独立运行的服务 2.3.2 xinetd设定的服务 2.3.3 系统服务的其他相关命令 2.4 实验内容 2.4.1 在Linux下解压常见软件 2.4.2 定制Linux系统服务 2.5 本章小结 2.6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Linux下C编程基础 3.1 Linux下C语言编程概述 3.1.1 C语言简单回顾 3.1.2 Linux下C语言编程环境概述 3.2 常用编辑器 3.2.1 进入vi 3.2.2 初探emacs 3.3 gcc编译器 3.3.1 gcc编译流程解析 3.3.2 gcc编译选项分析 3.4 gdb调试器 3.4.1 gdb使用流程 3.4.2 gdb基本命令 3.5 make工程管理器 3.5.1 makefile基本结构 3.5.2 makefile变量 3.5.3 makefile规则 3.5.4 make管理器的使用 3.6 使用autotools 3.6.1 autotools使用流程 3.6.2 使用autotools所生成的makefile 3.7 实验内容 3.7.1 vi使用练习 3.7.2 用gdb调试程序的bug 3.7.3 编写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 3.7.4 使用autotools生成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 3.8 本章小结 3.9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4.1 嵌入式系统概述 4.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4.1.2 嵌入式系统发展历史 4.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4.1.4 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 4.1.5 几种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分析 4.2 ARM处理器硬件开发平台 4.2.1 ARM处理器简介 4.2.2 ARM体系结构简介 4.2.3 ARM9体系结构 4.2.4 S3C2410处理器详解 4.3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4.3.1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 4.3.2 嵌入式软件开发概述 4.4 实验内容——使用JTAG烧写NandFlash 4.5 本章小结 4.6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5.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5.1.1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5.1.2 超级终端和minicom配置及使用 5.1.3 下载映像到开发板 5.1.4 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 5.1.5 Linux内核源码目录结构 5.1.6 制作文件系统 5.2 U-Boot移植 5.2.1 Bootloader介绍 5.2.2 U-Boot概述 5.2.3 U-Boot源码导读 5.2.4 U-Boot移植主要步骤 5.3 实验内容——创建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 5.4 本章小结 5.5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文件I/O编程 6.1 Linux系统调用及用户编程接口(API) 6.1.1 系统调用 6.1.2 用户编程接口(API) 6.1.3 系统命令 6.2 Linux中文件及文件描述符概述 6.3 底层文件I/O操作 6.3.1 基本文件操作 6.3.2 文件锁 6.3.3 多路复用 6.4 嵌入式Linux串口应用编程 6.4.1 串口概述 6.4.2 串口设置详解 6.4.3 串口使用详解 6.5 标准I/O编程 6.5.1 基本操作 6.5.2 其他操作 6.6 实验内容 6.6.1 文件读写及上锁 6.6.2 多路复用式串口操作 6.7 本章小结 6.8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进程控制开发 7.1 Linux进程概述 7.1.1 进程的基本概念 7.1.2 Linux下的进程结构 7.1.3 Linux进程的模式和类型 7.1.4 Linux下的进程管理 7.2 Linux进程控制编程 7.3 Linux守护进程 7.3.1 守护进程概述 7.3.2 编写守护进程 7.3.3 守护进程的出错处理 7.4 实验内容 7.4.1 编写多进程程序 7.4.2 编写守护进程 7.5 本章小结 7.6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进程间通信 8.1 Linux进程间通信概述 8.2 管道 8.2.1 管道概述 8.2.2 管道系统调用 8.2.3 标准流管道 8.2.4 FIFO 8.3 信号 8.3.1 信号概述 8.3.2 信号发送与捕捉 8.3.3 信号的处理 8.4 信号量 8.4.1 信号量概述 8.4.2 信号量的应用 8.5 共享内存 8.5.1 共享内存概述 8.5.2 共享内存的应用 8.6 消息队列 8.6.1 消息队列概述 8.6.2 消息队列的应用 8.7 实验内容 8.7.1 管道通信实验 8.7.2 共享内存实验 8.8 本章小结 8.9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多线程编程 9.1 Linux线程概述 9.1.1 线程概述 9.1.2 线程机制的分类和特性 9.2 Linux线程编程 9.2.1 线程基本编程 9.2.2 线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9.2.3 线程属性 9.3 实验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实验 9.4 本章小结 9.5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 10.1 TCP/IP概述 10.1.1 OSI参考模型及TCP/IP参考模型 10.1.2 TCP/IP协议族 10.1.3 TCP和UDP 10.2 网络基础编程 10.2.1 socket概述 10.2.2 地址及顺序处理 10.2.3 socket基础编程 10.3 网络高级编程 10.4 实验内容——NTP协议实现 10.5 本章小结 10.6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 11.1 设备驱动概述 11.1.1 设备驱动简介及驱动模块 11.1.2 设备分类 11.1.3 设备号 11.1.4 驱动层次结构 11.1.5 设备驱动程序与外界的接口 11.1.6 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11.2 字符设备驱动编程 11.3 GPIO驱动程序实例 11.3.1 GPIO工作原理 11.3.2 GPIO驱动程序 11.4 块设备驱动编程 11.5 中断编程 11.6 按键驱动程序实例 11.6.1 按键工作原理 11.6.2 按键驱动程序 11.6.3 按键驱动的测试程序 11.7 实验内容——test驱动 11.8 本章小结 11.9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Qt图形编程基础 12.1 嵌入式GUI简介 12.1.1 Qt/Embedded 12.1.2 MiniGUI 12.1.3 Microwindows、TinyX等 12.2 Qt/Embedded开发入门 12.2.1 Qt/Embedded介绍 12.2.2 Qt/Embedded信号和插槽机制 12.2.3 搭建Qt/Embedded开发环境 12.2.4 Qt/Embedded窗口部件 12.2.5 Qt/Embedded图形界面编程 12.2.6 Qt/Embedded对话框设计 12.3 实验内容——使用Qt编写“Hello,World”程序 12.4 本章小结
Android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是指在不同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的方法。Android提供了多种方式实现进程间通信,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式: 1. Binder机制:Binder是一种跨进程通信技术,它基于Linux内核提供的Binder驱动。通过Binder,我们可以将一个Service注册为Binder服务,其他进程可以通过Binder进行远程调用,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2. 文件共享:进程可以通过共享文件的方式实现通信。一个进程数据写入文件,其他进程读取该文件数据,从而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传递。 3. Socket通信:可以使用Socket套接字进行进程间通信。一个进程作为服务器,另一个进程作为客户端,通过Socket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交互。 4. ContentProvider:ContentProvider是Android中用于实现进程间共享数据的一种组件。通过ContentProvider,一个进程可以提供数据给其他进程进行读写操作。 5. BroadcastReceiver:广播是一种常见的进程间通信方式。一个进程发送广播消息,其他进程通过注册相应的广播接收器来接收并处理广播消息。 6. Messenger:Messenger是一种轻量级的进程间通信方式。通过Messenger,一个进程可以发送消息给另一个进程,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Android进程间通信方式,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实现进程间通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