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Linux网络程序时,通常需要维护多个定时器,如维护客户端心跳时间、检查多个数据包的超时重传等。如果采用Linux的SIGALARM信号实现,则会带来较大的系统开销,且不便于管理。
本文在应用层实现了一个基于时间堆的高性能定时器,同时考虑到定时的粒度问题,由于通过alarm系统调用设置的SIGALARM信号只能以秒为单位触发,因此需要采用其它手段实现更细粒度的定时操作,当然,这里不考虑使用多线程+sleep的实现方法,理由性能太低。
通常的做法还有采用基于升序的时间链表,但升序时间链表的插入操作效率较低,需要遍历链表。因此本实现方案使用最小堆来维护多个定时器,插入O(logn)、删除O(1)、查找O(1)的效率较高。
首先是每个定时器的定义:
class heap_timer
{
public:
heap_timer( int ms_delay )
{
gettimeofday( &expire, NULL );
expire.tv_usec += ms_delay * 1000;
if ( expire.tv_usec > 1000000 )
{
expire.tv_sec += expire.tv_usec / 1000000;
expire.tv_usec %= 1000000;
}
}
public:
struct timeval expire;
void (*cb_func)( client_data* );
client_data* user_data;
~heap_timer()
{
delete user_data;
}
};
包括一个超时时间expire、超时回调函数cb_func以及一个user_data变量,user_data用于存储与定时器相关的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修改,这里实现的是一个智能博物馆的网关,网关接收来自zigbee协调器的用户数据,并为每个用户维护一段等待时间T,在T到来之前,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到user_data的target_list中,当T到来时,根据target_list列表选择一个适当的target并发送到ip_address,同时删除定时器(有点扯远了=。=)。总之,要实现的功能就是给每个用户维护一个定时器,定时值到来时做一些操作。
class client_data
{
public:
client_data(char *address):target_count(0)
{
strcpy(ip_address,address);
}
private:
char ip_address[32];
target target_list[64];
int target_count;
......
};
以下是时间堆的类定义,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堆操作:插入、删除、扩容,还包括了定时器溢出时的操作函数tick()
class time_heap
{
public:
time_heap( int cap = 1) throw ( std::exception )
: capacity( cap ),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