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各种IaaS

http://help.aliyun.com/manual?spm=0.0.0.0.EBb7g2&helpId=1964


云计算(Cloud Computering)是当下非常热的话题,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国外以Google、Amazon为代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虽然说也还是有Amazon S3当机的故障发生,但给人的印象多还是可靠,规模化降低成本。

  但凡热的概念,国内都要炒,不管技术到没到位,不炒作一下都不行,于是一时间这个云,那个云,不管做啥业务的,觉得和云沾上变就可以变得很高端一般,于是乎,网盘们也都纷纷变身成为了云存储。当然,在天朝对于互联网的XX方面,还有各种办证神马的,云计算其实相当的不靠谱,晕计算,浮云也。当然, “我们的云存储可以保证你的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但不能保证不被**看”也成了这方面被广泛认可的共识。不过就算如此,既然最近这么火,还是可以讨论一下,当然,这云那云的太多,于是就主要说说对于一个个都想做Google、Amazon的巨头们的公有云——“新浪SAE”,“阿里云”,“盛大云”,至于腾讯的Hosting,介于目前只对开放平台的合作伙伴提供,于是就不列出来。

  写在前面:SAE阿里云盛大云 都用过,阿里云产品线太多,在本文中不包括手机云和ACE。这几个云给人的印象真心是大公司出品,小公司作风。

  一、新浪SAE

  本来说SAE并不应该和阿里、盛大放在一起,SAE其实国产版的GAE,其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开发者,而非建站使用(虽然说国内都觉得云应该这么使用)。但还是不得不说,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SAE每一步走得更稳更为踏实,SAE也是在这方面最早开始尝试的一家,目前已经2周年了,其一改新浪媒体形象,展现出其技术的强大,同样,也是我个人认为SAE也是国内云最为靠谱的一家。

  目前用SAE差不多4个月了,虽然说是自己写的CMS应用,每天1k+PV,申请了开发者于是有送云豆,没有付过费,不过还是觉得云豆有些吃紧,流量资费过高。

  优点:发展时间最长,功能相对完善,文档全面完整,支持PHP,另外Python和Java也已经在内测中。机房就在海淀,到全国速度都很好,不限制带宽。使用SVN取代SDK进行代码维护后,对于增量的修改更新来说较为方便。在多人协作维护方面也有较好的支持。 目前服务上也做得相当好,各方面答疑响应都很快。

  缺点:限制较多,流量资费较高( HTTP 2.4元/GB, HTTPS 4.8元/GB),大量本地数据依赖于Storage 存取,使用SVN管理,没有FTP管理方式。

  对于非开发者来说存在不少技术门槛(虽然说目前SAE希望非开发者只需要付费使用商城的应用,但实际上,商城方面目前还不完善),sinaapp的DNS极不稳定,而且Storage的域名区分方式会带来非常多的DNS查询请求影响效率。

  绑定域名需要备案,但不提供备案服务。

  二、阿里云

  阿里出品,包括了VM、Storage和关系型数据库,其中VM产品线和阿里旗下的万网非常类似,至于说到底是哪边用哪边的资源就不太好说了,但至少只谈产品的话,还算靠谱。

  刚推出的时候是通过PHPWind进行宣传的,一开始就以站长作为主要群体 ,但毕竟不是万网的产品,而是阿里云产品,而阿里云虽然介绍说公司成立了很久,但市场和客服在各种方面都烂得不行,以至于套餐变了又变,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各个方面的服务都跟不上而饱受诟病。

  当然,其实我很想说,如果你想体验万网的产品品质,可以试试阿里云,但用了之后你就能体会到万网贵的价值了。

  用了三个月阿里云,真的是用一个月看一个月,虽然说性能不错,放上去的网站也是相对已经正常运行1年多的网站了,而且原先已经有备案,所以也没太多麻烦,但真心客服实在太难找,也太难沟通了,对未来完全不可知的情况下,又没能力年付,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不用了。

  优点:单从质量上来说,现阶段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性能上也相当的好,带宽 5M BGP 的质量也是相当的高,配套的关系型数据库虽然不便宜,但是很实用。现阶段来说,上面的网站只要没违法信息,暂时不备案也没关系

  缺点:市场策略一直在变,让人捉摸不透,就像今天北京的能见度一样,就算要用,很多时候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嗯,所以有点也都要加上“现阶段”

  售后方面不太行,IDC经验不足,虽然提供备案服务,当相比万网来说,非常繁琐,还有各种限制。

  三、盛大云

  所谓盛大创新院出品,其实盛大创新院出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太多了,有靠谱的也有不太靠谱的。

  盛大云选择的是完全照搬最为成熟的Amazon模式 ,对每一项计算力和资源进行细分。也是国内少有的IDC不限制带宽的。

  当然,如果说在云计算方面照搬了Amazon的话,国内有个服务叫做監控寶,如果说监控宝是在模仿国外的监控服务的话,那么盛大的云监控就是完全是监控宝的翻版了,前端交互除了颜色稍微改了一些之外,和监控宝做得一模一样,虽然说这么做在各方面来看,都是风险最小的,但这实在有些对不住“创新院”之名了。

  优点:

  目前资费相对低廉,不论是机器方面,还是流量方面。控制面板相当强大,支持开设和管理无公网IP的VM,安全组使得不需要浪费VM的CPU进行防火墙和端口过滤,完全通过外围路由实现。

  缺点:

  机房资源不太好,非BGP,联通资源也相对匮乏,选择双线则电信联通是不同的IP,而且需要付两个IP的费用。

  前三档套餐都CPU只提供1 core。类Amazon模式,系统盘采用镜像方式管理,存储盘需要另外使用云硬盘,云硬盘在购买时就需要设置好容量,后期目前暂时不能修改扩容。

  目前暂时没有备案服务,但是如果有未备案网站则不能使用。

  其实本来说这些都是大公司,产品总会比国内各式各样的IDC要靠谱的多,但有着太多为了不落后,为了所谓的战略而拼凑出来的感觉,虽然占用了大公司很多技术优势,使得产品质量都还是再较高水平,但在很多地方毕竟还是和专注于IDC那么多年的公司有显著差距。当然,这在同出于阿里的万网和阿里云有最明显的对比了。所以说,目前暂时还是保持观望吧,如果不是非放在国内不可的业务还是可以考虑Google(虽然最近也涨价了),Amazon(虽然提供的阶段国内访问都不太友好,而且资费也较高),Linode之类各方面都较为成熟的比较好吧。(文/SmdCn's Blog)



IDC即Internet Data Center,是基于 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基地并提供相关的服务。IDC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域名注册查询主机托管(机位、机架、机房出租)、资源出租(如 虚拟主机业务、 数据存储服务)、系统维护(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管理服务(如带宽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
对于IDC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从概念上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共的商业化的Internet 机房,同时它也是一种IT专业服务,是IT工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IDC不仅是一个服务概念,而且是一个网络的概念,它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就像 骨干网接入网一样,提供了一种高端的 数据传输(DataDelivery)的服务和高速接入服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就是电信部门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 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即拥有服务器的公司把服务器放到数据中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服务器租用和托管以及相关的其他业务。
BGP实现的单IP双线路
BGP(边界网关协议)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 AS(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联, BGP的最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路由的传播和选择最好的路由。中国网通与中国电信都具有AS号(自治系统号),全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多数都是通过BGP协议与自身的AS号来互联的。使用此方案来实现双线路需要在 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申请IDC自己的IP地址段和AS号,然后通过BGP协议将 此段IP地址广播到网通、电信等其它的网络运营商,使用BGP协议互联后网通与电信的所有骨干路由设备将会判断到IDC机房IP段的最佳路由,以保证网通、电信用户的高速访问。
使用此方案具体以下优点:
1. 服务器只需要设置一个IP地址,最佳访问路由是由网络上的骨干路由器根据路由跳数与其它技术指标来确定的,不会占用服务器的任何系统资源。服务器的上行路由与下行路由都能选择最优的路径,所以能真正实现高速的单IP双线访问。
2. 由于BGP协议本身具有冗余备份、消除环路的特点,所以当IDC服务商有多条BGP互联线路时可以实现路由的相互备份,在一条线路出现故障时路由会自动切换到其它线路。
3. 使用BGP协议还可以使网络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将IDC网络与其他运营商互联,轻松实现单IP多线路,做到所有互联运营商的用户访问都很快。这个是双IP双线无法比拟的。
虽然BGP方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此方案需要IDC提供商的设备投入与带宽投入方面较大并且技术上较为复杂,所以目前国内采用此方案仅限于实力较强的专业IDC服务商。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双线实现的方式各有优缺点,双IP双线成本较低,但网络不够稳定并且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普通单IP双线路只是实现了部分双线路的效果所以访问速度不佳, CDN方式对静态网页效果很好但对交互性很强的网页效果不太理想,BGP单IP双线路解决了以上所有的问题是最好的实现方式但国内采用此种方案的IDC服务商较少,如果能将BGP单IP双线与CDN加速结合起来将会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全国已有不少合用BGP技术方案的数据中心,但大多为特殊客户提供服务,很少有针对普通用户和IDC商的 机房


阿里云主要是iaas,服务器,数据库,云存储。
盛大云,iaas,完全模仿amazon。
sina是paas。


真不喜欢这么长的文章标题,真怕有的人一口气读不过来,也真怕语文不好的人断句困难,但为了搜索引擎愿意收录,也为了有人看到标题后能够有兴趣读下去,不得不用这个冗长的标题。想用的标题是“回顾和预测中国IaaS产业”,可是,担心有人(甚至可能人数不少)不知道IaaS代表什么,更担心有人除了阿里云盛大云不知道或者不认为中国还有云计算服务。好了,因为种种能说的不能说的原因,名字起得很长了。

再说一下内容,这里不讨论SaaS,不讨论概念,不讨论是真云假云,就讨论IaaS。本来应该顺带一下PaaS,但是,PaaS在中国真的是可以忽略的,下面看心情和时间也许会提到。最后,什么叫IaaS和PaaS这里就不讨论了,可以参见其他的文章。

1 IaaS回顾

1.1 云计算在中国有多久

现在是2012年8月底9月初,要问中国的IaaS走过了多少时间了?2年?3年?不对,是差不多4年半的时间。总有一些公司或者在公开场合或者是私下场合说,我们公司做了5年6年云计算,也总有一些猎头跟我说我们要找资深的云计算业内专家,好吧,如果这些人说的是SaaS的话,我承认,可以有。可事实上他们都说的是云计算特别是IaaS,我要说,真没有。如果非要说云计算这个词IaaS这个词还没有产生还没有传入中国,就有人开始做了,那这蛋扯的太远。事实上,Cloud Computing这个单词在2006年之前在英文中并不存在。2006年前后,Cloud Computing这个单词开始偶尔出现。2007年末,Cloud Computing出现的频率迅速增加。2008年初,Cloud Computing在中文中开始被翻译为“云计算”2008年开始。2008年上半年,中国人搞懂云计算这个单词意思的不超过10个。

1.2 谁先开始干云计算和IaaS的

哪个公司或者哪些人是中国最早做云计算的人?这里不讨论云计算概念产生之前的SaaS。阿里云?盛大云?绝对不是,连候选名单都进不了。阿里云公司成立时2009年的事情,而且成立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做任何事情,只是把阿里软件改了个名而已。盛大云是2010年初开始招兵买马,公司也是那时成立。两家公司推出服务已经是2011年的事情了。那么还有做得更早的?对的,世纪互联(后来独立出来的云快线)是最早开展IaaS实践的公司。如果狭窄点说到虚拟化技术,那么最早的应该是IBM和Intel在中国的部分研发人员接触最早。世纪互联2008年初开始进行IaaS探索,并推出了现今通用的“云主机”一词,2009年初推出云主机beta版,2009年底重组为云快线,2010年底推出云主机2.0。世纪互联云快线今安在?2011年9月解散。世纪互联在IDC算是低调的企业,但其云快线影响力从解散后人员的流向和现今各大云主机网站上对云主机的图形和文字说明(所有做云主机IDC公司都相当程度借鉴了云快线网站和PPT中的内容)可见一斑。

1.2.1 还有谁都参与进来了

世纪互联云快线属于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可能还没赶上。随后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2011年初阿里云和盛大云推出的IaaS服务,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开发者、中小站长的眼球,也把云计算在中国推向了影响力的巅峰。

2011年下半年,上海世纪互联依靠第三方的技术和平台,推出云主机。2012年,杭州网互联LinkCloud、西部数码、太平洋电信陆续推出云主机,如今个主要IDC服务商均有云主机在售。

到底有多少家IDC已经推出了云主机?没有明确数字,因为中小服务商和地方性服务商太多。从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来看,购买了云主机付费关键词的有近20家,其他以云主机为标题和业务的不下50家。

顺便说一下,2006年是国外IaaS起步的时间,中国起步落后了两年,但现在,整个产业至少落后3年。原因?在其他文章有表述,但真分析起来太多太复杂,远离了本文的主题。

再补充一下,还有一些将要或准备进入IaaS领域的,将在预测章节讨论。这里贴两个2010年的预测。目前看,其中市场规模基本正确,只是2013年的规模目前还不能确定。而2011年可能进入IaaS的企业预计太乐观,近一半的企业尚无产品推出。

2 IaaS现状

上面说了,如今已经从事IaaS业务的大小公司不下几十家,且不管严格从定义上来说谁不是谁是云计算和IaaS,暂且认为号称有云主机业务的就算。这里也把这些公司分个三六九等。

2.1 以阿里云盛大云万网云为代表的第一阵营

阿里云盛大云万网云在第一阵营基本无人有异议,这三家不仅是最知名的IaaS厂商,也是市场影响力和客户基数最大的厂商。这三家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从事IaaS业务之前,都已经是知名公司,而且其IaaS严重依赖其母公司和其他业务。当然,他们也有不同,如果非要排个座次的话,阿里云排第一,盛大云排第二,万网云排第三。说是这三家在第一阵营,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做的很好,相反,都还是不及格,包括排第一的阿里云,因为我非常非常遗憾的看到,阿里云对于IaaS行业的发展至今还是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2.1.1 阿里云

先说阿里云。阿里云排第一,不是阿里云本身做的好,而是相对其他厂家,阿里云没有做得更差,或者可以说,矮子里拔将军吧。这样的评价,业内很多人都很吃惊,阿里云的人更是会嗤之以鼻:“什么?阿里云现在客户最多!我们的平台几次推倒最先进!阿里云的技术实力和带宽质量,加上万网的经验,绝对国内第一国际先进!”

说万网的优势,最大的优势,而且都是很重要的优势有这么几个:

庞大的财力。财力对于做IaaS当然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做托管可以不要什么本钱,租个机房零卖就好了,但是建机房确实很费钱的,当然做IDC不是都要做机房的。但是做IaaS虽然投入不像做机房一次性投入那么大,但由于都投入在人才和设备上,相对机房这样的硬货,IaaS的前期投入基本都是投入在软货上。投入机房好理解,不干IT的都能了解,因为财力投入都变成了房子和很多年才能折旧完的制冷设备上。而人才和设备投入就不一样了,人才投入那是费用,投进去就没了,设备折旧也就两三年的事情。IaaS比托管起步要多一些财力投入,因为通常要做一些技术开发工作,投入一些自有设备。而阿里云由来自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的财力投入,也许对很多其他公司是笔大投入,对阿里,就是毛毛雨了。但并不是说需要很多人很大一笔钱才能开始起步。但是有钱,绝对是个优势,可以有充足的技术人员,可以等待平台的完善和成长,可以等待盈利的时间更长。技术实力是由庞大的财力决定的,不做单独讨论。

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阿里云凭借阿里巴巴在中小站长和电子商务站长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聚集了一批客户。作为中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其做任何事情都会得到业界的关注,也更容易在初期开拓市场。看看饭否在新浪微博发布后的表现就明白,大公司的影响力的重要性不逊于财力的重要性。

BGP带宽。阿里巴巴集团凭借前几年以保障电子商务安全为名,申请下来的BGP网络,是一种半垄断优势,也是中国顶级互联网企业里少数认识到BGP网络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的公司。这一点,其他具有同等能力的顶级互联网公司逊色不少。这一点,也是绝大部分IDC企业也不具备的硬条件。

基础设施运营经验。阿里巴巴作为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而且是做电子商务的,在机房管理、网络管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对于做IaaS是比不可少的。

收购万网。收购万网为其带来的不是客户和IDC运营经验,主要是牌照问题,客户能够备案了。否则将步盛大后尘,备案服务比较麻烦。

按理说具备了这么多条件和优势,不做成顶级IaaS服务商就没道理了。我这里说他们是IaaS服务商肯定阿里的高层不高兴,因为他们的设计至少是PaaS服务商,IaaS只是个基础。甚至一度要放弃IaaS,押宝阿里云OS和手机,可惜现实的重锤砸碎了这个计划,阿里云OS和搜索、输入法等应用基本没有收入。IaaS的收入也是云主机一家独大。云主机支撑了阿里云的绝大部分收入,这里就从云主机为代表的IaaS说说为什么阿里云过大于功:

没有甚至没有打算建立起共赢生态系统。以阿里巴巴的知名度和国家数亿的补贴,加上上述所说的优势,其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和庞大的客户。但是,阿里云至今未开放产品接口,也未建立一个其他上下游厂商、合作伙伴共赢的生态系统,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阿里云由这样的意向。相反,其产品体系相对封闭,从IaaS到PaaS到应用全都设计,包括安全等产品都是自己开发提供,未能让合作伙伴获益。包括阿里云OS和其他应用在内,都是为了将客户流量和数据留在阿里云,当然,百度腾讯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其产品模型并没有展示出云计算的特性和优势并让传统IDC客户更广泛受益。目前看,阿里云的主要获取客户手段是BGP带宽和价格,而这两个都是资源导向。其强多了传统IDC的虚拟主机、VPS、小托管客户,但其对客户带来的价值方向并没有超远传统IDC服务商。这也是我初期看好盛大云的原因,盛大云产品模型在当时更好反映了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其初期的产品模型更类似传统IDC主机,计费不够灵活。

性能等问题让IaaS的目标客户不能树立起对IaaS的信心。如上所述,其产品模型更多沿用了传统IDC的产品模型。至少在前两年是这样,现在也在试探性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投票。但是我认为一个领导型的厂商,除了重视客户的现有需求,也要挖掘潜在需求和推广创新性的需求解决方法,这一点我没有看到阿里云有想法和作为;另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阿里云由于在前期一直是技术主导,而且是完美主义者主导,对传统IDC和中小站长的理解和服务经验欠缺,导致现在的云主机性能问题以解决,主要是磁盘的IO性能,尽管其采用了昂贵的SAS硬盘,IOPS有保障,但是IO吞吐带宽成逐渐下降趋势,基本不能满足中等规模应用的要求。最为IaaS领域的领导厂商,都不能让目标用户基本能用,这是对云计算和IaaS产业的极大遏制。导致目前云主机仍然是个人站长的玩乐场,整个云主机产业无法吸引到中型客户。

战略摇摆不定。阿里云虽然IaaS服务一直没有中断,但从09年成立至今,阿里巴巴集团的对阿里云的战略定位已经数次改变,而且没有一次是定位于IaaS服务。因为大企业都觉得IaaS太基础,太初级,没品味,嘴里不承认,心里都这么想。最开始定位于PaaS,后来是阿里云OS和移动互联网,现在是数据平台。这些定位都符合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确唯独不符合IaaS战略。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贸易中介服务商,确实需要一个PaaS扩大非电子商务地盘,需要阿里云OS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其庞大的交易数据也需要更为庞大并能产生更大价值。所以,也就有了现在的口号“打造数据分享第一平台”,试问阿里云的产品有几个跟数据分享有关系?当IaaS的利润不够丰厚,阿里集团需要阿里云的其他定位,云主机等基础产品还能不能持续加强是个疑问,一如当初的百度有啊,做不做都无所谓,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不好换个行业比如视频也可以。特别是最近,云OS从阿里云分离出来,集团重申了对云OS的支持、重视,和财务投入2亿美元。没有提到对阿里云的财务投入问题,意味着阿里云将会面临着较紧迫的营收增长和盈利压力。

备案服务雾里看花。由于阿里云自身没有IDC运营资质,好在由集团旗下的万网提供备案。代备案也是IDC行业的普遍现象。但由于阿里云迄今为止的所有十几款产品,包括阿里云OS和手机在内,唯有云主机有些起色和收入,而云主机又属于IDC业务的自然延伸,导致阿里云和万网的关系极其微妙,其备案服务政策也数度调整。从基本无法备案,到200元备案,到搞活动取消200元备案费用,到传闻寻找第三方代备案服务商,到现在万网自主上市与万网阿里云和并的传闻并存,其中的博弈和变数另外人不得而知。而备案服务是IDC和云主机的基础服务,而且行规是免费服务,这个服务需要稳定下来。背后折射的是阿里云和万网的定位需要有明确的区分。我想这也是阿里云打出了“数据分享第一平台”这块牌子的苦衷,阿里集团旗下不可能存在两家主业是IDC和云主机、IaaS业务的公司。

2.1.2 盛大云

盛大云在创立之初,本来是最被看好的,其产品模式令人感觉确实发挥了云计算的精髓。而那时,阿里云不过是照搬了万网卖服务器托管和租用的界面和产品模式,我想起产品负责人应该来自万网。但现在的形势,完全不同了,问题已经多余优势,其在BGP带宽、自有机房、无IDC经验、无资质上带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信心,现在还能排在第2位,主要是还考虑到其创立初期带来的IaaS产品模式上的创新。

盛大云,其初期优势主要有这么几个:

庞大的财力。其同样在初期建立了一只有实力的技术团队,也从国外引入了人才,也同样获得了政府上亿的财政资助。

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盛大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拥有的企业,及时现今退出了一流互联网和游戏企业行列,依然有着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初期也吸引到了大批的用户。

盛大云目前的劣势则更多:

数据中心和带宽问题。由于盛大云长期采用租赁机房,采用第三方CDN服务。这样做确实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但要从事IaaS业务,着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劣势。没有自主运营的机房甚至是租赁的机房,没有高质量的多线和BGP带宽资源。

基础设施运营经验。同样,大量的基础设施外包,导致其内部的机房运营、网络管理经验欠缺。

IDC服务经验。不像阿里云收购万网后,多少对IDC服务有所认识。盛大云与IDC的距离更远,而且从国外聘请的人才也对国内IDC政策和形势短期内不清楚或者适应,导致其初期备案和售后被众多客户诟病。

云主机性能和稳定性不足。特别是在华东节点运营的第一年,其云主机稳定性欠缺,网络质量也不够好经常波动,磁盘IO性能也很低,低到运营中小网站都有问题,所有大批用户外逃并失去信心。虽然后来华北节点在这些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失去的信心要想找回来,要比刚开始建立信心难上10倍。这里折射出盛大网络集团层面的问题,盛大和陈天桥先生对新业务的容忍期通常不会超过一年,盛大云至今还有投入可能主要还是政府的财政支援。盛大云成立和起步要比阿里云稍微,其推出产品却比阿里云早,说明了内部对盛大云的脚步要求极快,超出了正常的要求。IaaS服务明显不同于网游,其对技术、资源、服务体系的要求带来的准备周期,肯定长于在一个成熟的游戏公司内推出一块游戏的周期。这是欲速则不达的例证。

2.1.3 万网

万网长期处于国内IDC行业的领先阵营,在所有IDC业务中除了托管可能都能占据前两名。其在云主机领域,开始关注的时间较早,但行动的步伐则较慢。这与万网对传统IDC业务的熟悉和稳重的企业风格有关。如果不是投入阿里阵营,其在云主机领域不可能有现今的地位。因为其在研发上的投入极为谨慎,也没有自有的BGP带宽。很可能处于比西部数码略好的境地。而现在则有了超越盛大,并有与阿里云平起平坐之势。

万网的优势:

稳固的IDC领头羊地位和客户群。万网的域名在国内首屈一指,其他服务也排名前列,拥有大量的中小用户。其在IDC行业的影响力堪比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影响力。

阿里巴巴的BGP带宽支持。这个不用说了,带宽质量和IP数量无后顾之忧。

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支持。万网的基础云计算平台采用阿里云,虽然未必能够多出彩,起码可以保证投入产出的风险最小,也符合万网的风格。阿里云的云平台虽然并未达到我的预期,却是中小用户基本可用的。而且阿里云也在不断改进其平台。

万网的劣势吧,还真没多少,有一个也是和他的优势相关:

对中大型客户的理解和渗透力。万网的IDC地位依赖于其在个人和中小客户中的影响力,而中大型客户基本都在世纪互联等手上。云主机更是一个替代主机托管和主机租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虚拟主机VPS级别的产品。这种错位延伸可能会导致万网对云主机等IaaS产品的理解和定位偏差。及时能跨过这一关,其人才和企业战略能否适应这个客户群体,还有待观察。

与阿里云的配合和差异化。由于阿里云目前的营收主要靠云主机,且能够获得用户量的也只有云主机一个产品,虽然其推出了10多个产品。所以阿里云不管自己标榜的是要做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还是什么,依靠和发展IaaS是其不得不做得选择,否则阿里云基本上在集团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云主机与传统IDC业务的天然关系,让万网不大可能完全放弃云主机与IaaS。就像当初淘宝云团队和阿里云团队的竞争一样,如今万网IaaS业务与阿里IaaS业务的竞争,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风险。两者,应该只能有一家获得集团的支持。

2.2 以LinkCloud西部数码华云为代表的第二阵营

首先要说明的是,第二阵营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没有成绩或者产品差,身处第二阵营的主要不利因素是:1 可继承的基础差;2 现阶段获得的客户数量相比第一阵营少。其中第一个因素是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这些IaaS厂家背后的实力、投入、可继承的客户技术和影响力、产品的性价比、获得的客户数量,我发现其实第二正营的投入产出比目前比第一阵营大。所以他们放入第二阵营真正的原因是可继承的基础差,没有庞大的财力、市场知名度、存量客户为基础,尽管用有效的投入取得了相对不错的产出,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仍然在市场上处于二线阵营。第一第二阵营的排名与百度云主机自然排名是非常接近的。

第二阵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研发力量,因此具备了长期发展的基础和可能性。这个研发力量可能是1个技术人员,也可能是十几个,不过,都算是有了自主研发力量。

2.2.1 LinkCloud

第二阵营中以LinkCloud的势头最为强劲,对第一阵营的盛大云与万网形成了一定冲击,且其产品性价比和口碑目前强于盛大云和万网。相对来说,盛大云目前是走下坡路,万网看似稳健实则在云计算上也较急功近利因此主要是转化存量用户。通过研究LinkCloud和阿里云发现,两家在同一座城市,选择LinkCloud的用户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何选择以及看重什么,而选择阿里的用户只是模糊的表示阿里巴巴和阿里云是大公司因而产品肯定不错。可以得出的判断是阿里云和早期的盛大云一样,主要靠的是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以及相对比盛大云做得好一点。这与盛大云一样危险,知名公司的产品如果没有特点,上述所指出的问题不能在近期解决的话,一两个小小的缺口即可导致客户的持续不可挽回的流失。

以LinkCloud西部数码华云为代表的第二阵营,其实也就这三家家。基本上,云主机市场知名度也是按这个顺寻,除了第一阵营,就是LinkCloud云主机、西部数码云主机、华云。这其中又以LinkCloud风头最盛,西部数码由于传统IDC业务的基础也有些影响力,华云目前的影响力比起前两家则要相差不少。LinkCloud最值得关注,并不只是其市场推广带来的知名度较大,更重要的是LinkCloud的研发实力在第二阵营中遥遥领先,超过万网,接近盛大云,以及其性价比和性能的领先。

LinkCloud相对以研发和创新见长,其灵活的计费模式,包括小时计费、流量计费、免申请试用,目前国内即时盛大云、万网云、阿里云,也只是在调研和筹划中。LinkCloud尽管看起来来势迅猛,但其最大软肋是其背后的支持力量单薄,其母公司网银互联作为浙江一线全国二线IDC厂商每年利润当有限,以及杭州所处的商业环境,其能否坚持投入和支持LinkCloud直至LinkCloud盈利,乃是一个未知数。

2.2.2 西部数码

西部数码则主要依靠其IDC传统业务和代理商的影响力,但其5、6月份的软文中所说西部数码代理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实时开通云主机的平台,则未免贻笑大方。不能实时开通,根本就算不上云主机,而第一和第二阵营的其他厂商早已实现。LinkCloud的技术策略比如采取KVM平台才不采用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产品策略比如坚持稳定和透明的价格体系,都让其在第二阵营中遥遥领先,也能够对比第一阵营有自己的明显特色。

西部数码虽然进展较慢,但和万网云是同一类型,属于稳步小幅推进,这是由于他们在传统IDC业务上的优势低位决定的,所以将逐步小幅扩大到一定市场份额,这个一定是多大是由其投入和技术等实力决定的。

2.2.3 华云

华这其中变数最大的华云,目前看,华云在研发和产品上投入较大,已推出云主机、云存储、云CDN,但在市场动作和口碑上还未有建树,虽然其前身蓝芒科技也属于全国二线IDC厂商,但其IDC行业软件开发背景和其倾力转型云计算,后面的变数和行业影响也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2.3 以ViaCloud和太平洋电信为代表的第三阵营

第三阵营,如同第二阵营,也只有两个个遥遥领先,就是上海世纪互联的ViaCLoud云主机和太平洋电信。论知名度,他们其比第二阵营的华云不差甚至还有甚之。但是,其知名度主要靠百度付费广告,其广告开销也比华云要高。如果他们在研发上也有如此投入的话,即可进入第二阵营。但是,上海世纪互联ViaCloud和太平洋电信臻云均选择了使用第三方的现成的完整平台,这成为其被归入第三阵营的最大原因。而这个平台目前的客户数量很少,其存在的前景未知。相比其他靠人工开设云主机的第三阵营,和广告投放不如它的厂家,ViaCloud和太平洋电信也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的了。这里包括的是所有号称云主机的厂家,但除了ViaCloud,估计大部分厂家都处于线下手工处理客户请求的阶段,他们主要是靠现有的IDC资源和一些开源软件的直接手工使用。

除世纪互联而外,蓝汛、网宿等传统IDC厂商也对云计算所有关注,有所行动的是蓝汛。蓝汛早期与Joyent进行技术合作提供云主机,随着Joyent的离开主要着眼于私有云的托管,如今有云主机和云存储服务。但由于IaaS本身还是IDC的延伸,其产品未见其原有客户范围之外的影响力。其对云计算和云主机的理解和定位、策略可能与其他厂商有差异化。

其他诸如互易中国、云派等数十家IDC服务商有云主机服务,还有一个瑞豪开源做Xen VPS好久了。

2.4 以华为为代表的第四阵营

在前三个阵营中,有做的好的有做的不那么好的,有处于上升势头的又处于下降形势的,有靠传统业务影响力的有新兴势力,形形色色差异很大。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已经明确的在IaaS行业里参与竞争,已经出牌了。还有一个阵营,很特殊,范围广,实力也不小,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还没有出牌,有的有进入市场的意向,有的只是有这个可能意向都还不明显。这个阵营主要包括准备或者可能进入IaaS的企业,大大小小肯定比现在已经进入的企业数量要多。比如:

2.4.1 华为

华为排第一,是因为华为是最有可能进入的。为什么最,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正式的业务团队已经运作了一年,公开的IaaS网站已经在运营,只是没有全面开放服务。据了解,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云会议四个产品。团队大约200人,目前组织架构上在企业业务产品线。

2.4.2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其实,在一些地方网站上,已经挂出了云主机业务,当然,不能在线购买,要打电话过去,但是好像也没见推广过。而最新的说法是明年上半年电信的云主机业务正式推出。电信内部的云计算标准10年就开始了,准备不可谓不周密。但IaaS业务,毕竟不是技术和标准的事儿,其云主机到底何时能推出,能有多大竞争力,并不乐观。

2.4.3 百度

百度老大,李彦宏先生,前两年最著名的云计算评语就是“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好像是对着旁边坐着的马云说的。今年不同了,百度要做云计算平台,李彦宏已经数度亲自站台为云计算做广告,广告语就不重复了,大意是“百度云计算是新瓶装新酒”。李彦宏先生据说是技术出生,其市场营销意识看来功力不浅。不过期最近推出的云,真正能用的是个网盘,其他能使用的服务都属于开放平台中为站长继承百度应用设计的服务。上半年曾见过百度的云主机的公开文档,但至少最近没有动静。不知道是遇到了困难,还是正在加紧筹备。不过在其产品列表里明确的有虚拟机产品,我想BAE发展应该也不顺利。其作为PaaS服务构建的BEA、云测试、LBS等开发服务,加上运营、推广、变现服务在产品完整性上完全盖过新浪SAE、盛大云引擎、阿里ACE体系,但是影响力连有先发优势的SAE都不如,不用提阿里云和盛大云的IaaS服务。因为PaaS有先天不足,见后文。

2.4.4 腾讯

腾讯,通常都是看着别人做的有点规模了,不声不响,一推出就能迅速抢占一个山头。当然,偶尔也有失利的时候。可以看见的是,腾讯正加紧整合期IDC资源,BGP网络建设应该已经提到日程,内部的类IaaS服务平台一年前已经开始,可能部分服务内部也在使用了。但还没有看到其提供IaaS类服务的迹象,最有可能的是先充实其开放平台,或者推出PaaS服务。

2.4.5 其他

除上述几个阵营外:

网易

网易也在内部有一个很小的研究团队,大概10人左右,据称有意进入IaaS市场。

京东

京东有一个网盘服务,内部也在尝试私有云方案,公有云短期当不会推出。

完美时空

完美时空据称对私有云也有兴趣。

360

360内部应当也有一个几个人规模的私有云研究团队。

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都有一支不小的云计算研究和标准团队,主要偏向内部私有云,同时为包括IaaS PaaS SaaS在内的公有云服务大平台做准备。目前,至少电信已经成立了独立的云计算事业部或者子公司。

金山

金山成立的金山云目前主要专注于快盘,据称要进入企业级存储服务,可能是备份或云存储。

ezCloud

由世纪互联前总裁雷紫东和蒋清野共同创立的IaaS服务公司,包括云主机、云安全、云存储。

Ucloud

由盛大云前联席CEO季昕华创立,目前包括云主机、云硬盘、CDN等。

3 PaaS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PaaS都不是一个主流的云计算细分行业。在国内,PaaS还算不上一个行业。不知道是不是PaaS天生只能是封闭和专有的,至少目前我看到的PaaS服务都是封闭的和专有的,而且这个封闭和专有的程度远超IaaS。即时全部使用开源技术,或者将PaaS平台开源,也改变不了其专有的属性。因为他要求开发和部署者采用迥异于当前的开发和部署环境,而且可迁移性几乎不具备。

就国外来说,最具特色的要数Joyent的服务。其平台都采用开源技术构建,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开发部署环境。奈何,其Solaris出身的不幸,以及Ruby和Python并未占据更大的开发者份额的现状,阻碍了其发展的想象空间。Google App Engine和微软Azure确实是很知名的了,但GAE一直接受度不高,Azure不但加入IaaS特性及微软体系以外的开源组件,显示了他们现阶段的无力。

之所以大型企业钟情于PaaS,还是由于其能建立一个封闭的生态圈,更有可能留住流量和网络应用。这些企业也过于自行自身企业现有平台的价值和对开发者的影响力。

就国内来说,无论是推出有一段时间的新浪SAE,还是阿里云ACE和盛大云云引擎,其赢得的客户数量和市场影响力知名度,在IaaS服务面前,都是可以忽略的。在新浪SAE web服务器更独立、百度推出虚拟机之前,尽管新浪和百度都用其所有资源支持站长利用这些PaaS服务建立应用,这些PaaS难以建立实际位置。但是,我欢迎这种新产品的尝试,创新和革新有时候就隐藏在这些不被主流认可的技术和模式中。

4 IaaS预测

2010年,曾有一些预测,主要包括IaaS市场规模和参与者,规模基本正确,参与者由于市场的复杂性,有对有错。本文大部分内容主观性较强,代表了个人观点。而预测,如果说不算谣言的话,那就是主观中的主观,权当娱乐了。主要有下面这些方面:

PaaS在5年内不能成为主流

即PaaS业务本身的客户数量和业务营收是传统IDC和IaaS的零头,其影响力也仅限于技术爱好者,其上产生的全球排名10W内独立网站将屈指可数。

纯PaaS服务将向IaaS/PaaS混合体发展

纯PaaS服务在推出前期依赖公司的输血,在吸引开发者驻留和建立封闭生态圈不大成功后,处于持续发展和营收的需要,将发展IaaS业务。这也应当是一个潜在的趋势,阿里云和盛大云也推出了PaaS服务。

阿里云在2013年上半年面临众IDC企业的冲击和蚕食

阿里云目前的上升势头还将持续半年到一年,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会被陆续进入的原IDC公司蚕食。IDC公司可能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合作的形势寻找到能够提供云计算业务的办法,因为IaaS就是IDC业务的自然延伸。阿里云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停止上升趋势,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但5年内仍会有一块稳固的市场份额。这个结论有个前提,阿里云在发展放缓和停滞时,仍能获得集团的全面支持,包括带宽和盈利前的资金投入以及协调万网的资质支持。没有这个前提,三年内也就迅速面临盛大一样的解散危机,就是下一个预言。

阿里云或在三年内面临合并与解散的可能性

鉴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不可能同时存在两家IaaS为主业的公司,也不会允许阿里云如万网所期望成为一家研发和技术支持公司,阿里云只有一条路,不是现在标榜的“数据分享第一平台”,而是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IaaS/PaaS平台,并迅速实现盈利。这已经不是阿里集团允许阿里云亏损几年的问题,而是万网面临生存危机问题,阿里云着眼于IaaS/PaaS业务对万网绝对是压力和威胁,万网会从集团和市场两个层面给阿里云压力,或专注于技术或转型。现在阿里云发展良好,只是给了万网压力,却未能动摇万网在IDC领域的低位。没有万网的支持,阿里云资质暂时看不到解决的办法,如果上个预言达成,阿里云在业务规模和营收上停止增长,而万网在市场上有所成就,再联系现在阿里云和云OS分家,给了云OS2亿美元的支持却没有提到阿里云,万网吃下阿里云不是不可能。万网的态度将决定阿里云是被合并还是解散。阿里云持续的营销或许可以看成这个焦虑的外在延伸。

万网或3年内合并阿里云

这是从上个预言导出的附带预言,万网独立上市,阿里云被万网合并,阿里巴巴在万阿里云上的投入也算有了兑现的机会,人员也可安排,结局总好过阿里软件。同阿里软件一样,阿里云在集团内是一个在技术和业务上都相对独立的单元,其他业务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和技术架构,包括在云的各个层面。以万网在研发布局上的谨慎,阿里巴巴集团必须给予其他条件,才可能达成这件有难度的交易。

盛大云在2013年下半年面临解散的危险

盛大云目前内部可能在努力,但在客户层面新用户的发展几近停滞,可以认为其发展势头开始向下。盛大集团本身对新业务容忍时间一般为1-2年,但盛大云收到国家和上海本地的大量财政补助,容忍3年应该不成问题。从2011年开始计算,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为其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自身不能实现盈利,政府资助不再继续,将面临解散的危险。

华为云服务或3个月内上线

华为云服务其实官网已经可以访问,只是还没有开放业务,也没有进行推广

网易云夭折于上线

网易云如果着眼于IaaS,从目前其公司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看,上线很成问题。

华为云百度云腾讯云网易云将昙花一现

华为云从IaaS,可能会捎带上SaaS,百度云腾讯云从PaaS切入,可能捎带上IaaS,他们背后的庞大体量并不足以让其在IaaS领域有天然的优势,如果网络互联互通和IDC业务准入不发生彻底改变,他们在宽带和资质上就很难取得突破,IDC和IaaS的利润率较低,PaaS业务不能带来预想的战略结果,那么可能作为开放平台一部分额PaaS业务得以持续,IaaS业务可能被边缘化或消失。

IDC厂商将在2013年加速进入IaaS

尽管目前已经有数十家IDC厂商已经或者正在从事云主机业务,但2013年将会是IDC厂商加速进入IaaS和PaaS的一年,较有实力IDC厂商将会以自主开发或合作、购买的形式加入IaaS。

运营商公有云IaaS服务或继续酝酿一年

即使以三大运营商动作最快的电信来看,其自主推出IaaS服务,虽然从不同渠道传出一些2013年上半年推出云主机的声音,但个人认为未来一年仍将处于酝酿期。

世纪互联或联合微软推出公有云

世纪互联自云快线失败后,已经基本上丧失了独立推出云服务的可能,亚马逊AWS由于过于偏重于IaaS,且亚马逊与世纪互联曾有业务纠葛,最有可能仍然是联手微软推出Azure服务。(文/刘黎明)




BGPv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sion 4)——边缘网关协议(定义于RFC1771),是现行因特网的实施标准,就是用来连接自治系统,实现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功能的。

BGP类型--IGP&EGP
         所有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被分成IGP和EGP两种。要了解IGP和EGP的概念,应该首先了解自治系统(AS)的概念。传统的AS定义(RFC1771):AS是同一个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它们使用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和一致的度量尺度来对数据包进行AS内部的路由,而使用外部网关协议来对发向其它AS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发展到现在,已经允许并且时常采用在一个自治系统AS中使用多个内部网关协议,甚至多个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所以,现在的自治系统被扩展的定义为:共享同一路由选择策略的一组路由器。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定义为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包括动态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IGP的功能是完成数据包在AS内部的路由选择,或者说,是讲述数据包如何穿过本地AS的。RIPv1&v2,IGRP,EIGRP,OSPF,ISIS都是典型的IGP。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外部网关协议,定义为在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它主要完成数据包在AS间的路由选择,或者说,讲述数据包为了到达目的IP,需要通过哪些AS。BGP4就是一种EGP


IGP只作用于本地AS内部,而对其他AS一无所知。它负责将数据包发到主机所在的网段(segment)。
        EGP作用于各AS之间,它只了解AS的整体结构,而不了解各个AS内部的拓扑结构。它只负责将数据包发到相应的AS中,余下的工作便交给IGP来做。每个自治系统AS都有唯一的标识,称为AS号(AS number),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来授权分配。这是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数,范围为1~65535,其中65412~65535为AS专用组(RFC2270)。
        BGP网络多应用于IDC优质机房,是当前IDC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网络服务之一。BGP网络具备动态路由优化、高可靠性、高灵活性与高应用性等突出特点,能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传输链路中断、路由波动等安全隐患与运营风险。BGPv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sion 4)——边缘网关协议(定义于RFC1771),是现行因特网的实施标准,就是用来连接自治系统,实现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功能的。其实质上BGP属于一项技术,一般应用于IDC多线机房,也就是把接入到机房的多条线路融合为一体。实现多线单IP。

        其次:BGP带宽的优势1、消除南北访问障碍由于历史原因,长久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存在南北互通难的问题,而使用BGP技术各个光纤宽带接入ISP的网络之间通过网关路由器BGP带宽互连互通,彻底解决了南电信北网通的互连问题,落实到接入层就使得网通、电信这种名词消失,更有实际意义的可以做到一个网站资源无限制在全国无障碍使用。高速互联互通采用BGP技术前,原来的线路访问另一线路往往要绕很多层路由,但是实现BGP以后就像进入了高速公路。除此之外,BGP还有可靠的更新(BGP路由器之间建立TCP(179端口)连接,并通过交换消息来指出和确认连接参数,可以建立非直连邻居); 使用TCP来提供窗口技术和可靠性机制;周期性发送存活消息(keepalive)来保持连接;增量式触发更新;丰富的度量值(更多的路径矢量或属性);为大型互连网络设计的协议等等种种优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