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th2.0协议
接触过微信豆瓣等第三方登录方式,现在整理下oath2.0协议
rfc6749 October 2012
参考文档:http://www.rfcreader.com/#rfc6749
微信服务号的获取资源方式:
微信服务号
/* step1 */
String response_type = "code";
path = "https://open.weixin.qq.com/connect/oauth2/authorize?appid={}&redirect_uri={}&response_type={}&scope={}#wechat_redirect";
/* step2 */
https://api.weixin.qq.com/sns/oauth2/access_token?appid=APPID&secret=SECRET&code=CODE&grant_type=authorization_code
/* step3 */
https://api.weixin.qq.com/sns/userinfo?access_token=ACCESS_TOKEN&openid=OPENID&lang=zh_CN
微信订阅号的获取资源方式
关注订阅号后
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token
String grant_type = "client_credential";
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token?grant_type=client_credential&appid=APPID&secret=APPSECRET
其中 grant_type = client_credential和response_type = code分别代表了用户授权时获得令牌的四种途径的两种。
现在看一下Oauth2.0的流程
(B)用户同意给予客户端授权。
(C)客户端使用上一步获得的授权,向认证服务器申请令牌。
(D)认证服务器对客户端进行认证以后,确认无误,同意发放令牌。
(E)客户端使用令牌,向资源服务器申请获取资源。
(F)资源服务器确认令牌无误,同意向客户端开放资源。
上面六个步骤之中,B是关键,即用户怎样才能给于客户端授权。有了这个授权以后,客户端就可以获取令牌,进而凭令牌获取资源。
客户端必须得到用户的授权(authorization grant),才能获得令牌(access token)。OAuth 2.0定义了四种授权方式。
授权码模式(authorization code)
简化模式(implicit)
密码模式(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
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
1.授权码模式(authorization code)
它的步骤如下:
(A)用户访问客户端,后者将前者导向认证服务器。
(B)用户选择是否给予客户端授权。
(C)假设用户给予授权,认证服务器将用户导向客户端事先指定的"重定向URI"(redirection URI),同时附上一个授权码。
(D)客户端收到授权码,附上早先的"重定向URI",向认证服务器申请令牌。这一步是在客户端的后台的服务器上完成的,对用户不可见。
(E)认证服务器核对了授权码和重定向URI,确认无误后,向客户端发送访问令牌(access token)和更新令牌(refresh token)。
下面是上面这些步骤所需要的参数。
A步骤中,客户端申请认证的URI,包含以下参数:
response_type:表示授权类型,必选项,此处的值固定为"code"
client_id:表示客户端的ID,必选项
redirect_uri:表示重定向URI,可选项
scope:表示申请的权限范围,可选项
state:表示客户端的当前状态,可以指定任意值,认证服务器会原封不动地返回这个值。
2.简化模式(implicit grant type)
不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直接在浏览器中向认证服务器申请令牌,跳过了"授权码"这个步骤,因此得名。所有步骤在浏览器中完成,令牌对访问者是可见的,且客户端不需要认证。
例子:QQ
(A)客户端将用户导向认证服务器。
(B)用户决定是否给于客户端授权。
(C)假设用户给予授权,认证服务器将用户导向客户端指定的"重定向URI",并在URI的Hash部分包含了访问令牌。
(D)浏览器向资源服务器发出请求,其中不包括上一步收到的Hash值。
(E)资源服务器返回一个网页,其中包含的代码可以获取Hash值中的令牌。
(F)浏览器执行上一步获得的脚本,提取出令牌。
(G)浏览器将令牌发给客户端。
下面是上面这些步骤所需要的参数。
A步骤中,客户端发出的HTTP请求,包含以下参数:
response_type:表示授权类型,此处的值固定为"token",必选项。
client_id:表示客户端的ID,必选项。
redirect_uri:表示重定向的URI,可选项。
scope:表示权限范围,可选项。
state:表示客户端的当前状态,可以指定任意值,认证服务器会原封不动地返回这个值。
3.密码模式(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 Grant)
用户向客户端提供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客户端使用这些信息,向"服务商提供商"索要授权。
它的步骤如下:
(A)用户向客户端提供用户名和密码。
(B)客户端将用户名和密码发给认证服务器,向后者请求令牌。
(C)认证服务器确认无误后,向客户端提供访问令牌。
B步骤中,客户端发出的HTTP请求,包含以下参数:
grant_type:表示授权类型,此处的值固定为"password",必选项。
username:表示用户名,必选项。
password:表示用户的密码,必选项。
scope:表示权限范围,可选项。
4.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 Grant)
客户端以自己的名义,而不是以用户的名义,向"服务提供商"进行认证。严格地说,客户端模式并不属于OAuth框架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中,用户直接向客户端注册,客户端以自己的名义要求"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其实不存在授权问题。
例子:QQ企业邮箱,微信关注订阅号后
(A) 客户端向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并要求一个访问令牌。
(B) 认证服务器确认无误后,向客户端提供访问令牌。
A步骤中,客户端发出的HTTP请求,包含以下参数:
granttype:表示授权类型,此处的值固定为"clientcredentials",必选项。
scope:表示权限范围,可选项。
另外补充一点还有维护token的策略有个时用fresh token的方式,可以获取token并控制访问资源的范围,但是协议毕竟是协议,写的人可以提供也可以不提供,微信服务号就是通过网页授权的那种方式虽然也提供了freshtoken的机制但是相信没有多少人去用。因此这张rfc6479的第二张图我放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