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效能人士给青年的50个忠告(上)

第1节: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杰克·韦尔奇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有一个梦想,

    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

    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100次心动不如

    一次行动。

    在生活中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计划中,成为一个敢于行动的人。你是哪一类人?凭你自己的经历,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但是,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在许多人身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到失败的病根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人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能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人。抛开这些特定的人不讲,实际上在我们身边,那些天天抱头空想自己未来的人,之所以没有人生的进展,就在于他们都是"心动专家",而不是"行动大师"。

    有人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人只比那些纯粹的"心动专家"要强一些,要好一些。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金点子!

    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者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捷径。

    一位侨居海外的华裔大富翁,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问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汽车接送,为什么我们总是走回家?"妈妈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家穷!""为什么我们家穷呢?"妈妈告诉他:"孩子,你爷爷的父亲,本是个穷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了状元,官达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爷爷游手好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干过什么,因此家道败落。你父亲生长在时局动荡战乱的年代,总是感叹生不逢时,想从军又怕打仗,想经商时又错失良机,就这样一事无成,抱憾而终。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孩子,家族的振兴就靠你了,干事情想到了看准了就得行动起来,抢在别人前面,努力地干了才会有成功。"他牢记了妈妈的话,以十亩祖田和三间老房子为本钱,成为今天《财富》华人富翁排名榜前五名。他在自传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想到了,就是发现了商机,行动起来,就要不懈努力,成功仅在于领先别人半步。"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于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有一个人,从确立了他的目标开始,时刻记得行动才是第一位的。这个人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厨师。空余时间,他代同事们写情书,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爱上了写作。他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本长篇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立刻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去娱乐了,他却躲在屋子里不停地写啊写。这样整整写了8年以后,他终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而已,稿酬也只不过是100美元。他没有灰心,相反他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休以后,他仍然写个不停。虽然稿费没有多少,欠款却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他甚至没有买一个面包的钱。尽管如此,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写着。朋友们见他实在太贫穷了,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差事。可他却拒绝了,他说:"我要做一个作家,我必须不停地写作。"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预想的那本书。为了这本书,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忍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然而,他成功了。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观众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创电视收视率历史最高记录。这位真正的作家获得了普利策奖,收人一下子超过500万美元。

    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哈里,他的成名作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读到的《根》。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世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可以将你一举推上成功之巅——你必须有理想和信心——遇到艰难险阻必须设法克服它。"

    一旦你坚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必要的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的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很艰难、很巨大的目标也能够实现。

    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空想家,更不想一事无成,请记住第1个忠告: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

第2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沃伦·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忠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做

    事马虎的年轻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应该养成注意细

    节的习惯,因为细节中往往蕴含着机会,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

    一个人要养成重视小事的习惯,因为从一些小事上,能反映出做事的态度。不要忽略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细节,有时正是这些小事或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那时侯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垃圾桶。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而在这次见面总经理之前,他还被"晾"了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日本的清酒与我国江南的黄酒比较类似,都是深受欢迎的普及型大众米酒。

    但日本的米酒在明治之前是比较浑浊的,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却找不到使酒变清的法子。那时候,有一个名叫善右卫门的小商人,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一天,他与仆人发生了口角。仆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在晚间将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让这批米酒变成废品,叫主人吃亏。干完了小勾当,这个卑劣的仆人逃之夭夭。

    第二天早晨,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了。再细看一下,桶底有一层炉灰。他敏锐地觉得这炉灰具有过滤浊酒的作用。他立即进行试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改进之后,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成清酒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似乎善右卫门在"一念之间"就酿成了清酒。他的成功似乎是灵感乍现的结果,是神灵的格外恩赐。其实不然,这事他平时重视细节的所获。

    哈姆威是西班牙大马士革城的一个制作糕点的小商贩。在北美狂热的移民中,他也怀着掘金的心态来到了美国。

    但美国并非是他想象中的遍地是金,他的糕点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国出售,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

    1904年夏天,哈姆威知道美国即将举行世界博览会,他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路易斯安那州。庆幸的是,他被政府允许在会场的外面出售他的薄饼。

    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淇淋的商贩的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售出了许多冰淇淋,很快他把带来的用来装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完了。

    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它来盛放冰淇淋。

    卖冰淇淋的商贩见这个方法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饼,大量的锥形冰淇淋便进入客商们的手中。

    但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这种锥形的冰淇淋被客商们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冰淇淋开始大行其道,这就是现在的蛋卷冰淇淋。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有人这样假设,如果两个商铺不靠在一起,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淇淋也很难说。

    在现在知名的食物中,炸薯条的发明也是这样的"神来之笔"。

    美国印第安人克鲁姆是餐厅中的厨师,有一天来了几个法国客人,他们嫌他制作出来的油炸食物太厚太硬。克鲁姆知道后很生气,他随手拿过一只马铃薯,切成很薄的片,扔到了油锅里。起锅后就送到法国客人的桌上。谁知客人一吃,大呼好吃。从此这种炸薯片风行开来,最后成为肯德基、麦当劳首推的主食。

    事物都具有偶然性,虽然它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它毕竟存在。成功也是如此。有时,一个细节往往就会创造成功。所以,不要忽略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抓住这个细节,也许它就是成功的开始。

    如果你想尽快地获得成功,甚至希望获得意外的成功,请记住第2个忠告: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

第3节:不要畏惧和躲避成功
原一平给年轻人的忠告:年轻人虽然有冲劲,

    但大多数人在成功面前显得有些懦弱。拿出真正

    的勇气来,不要畏惧和躲避成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人们似乎都是在追求成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人还畏惧成功乃至躲避成功。

    信不信由你,人们往往是害怕成功多于失败的。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事实上当您仔细回想一下,每次自己即将取得成果的那一刻,内心总泛起矛盾不安的心情时,您便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了。

    对自己努力的成果,我们本该急不及待的去迎接它,偏偏自己却有点犹豫,宁愿一直停留在那个艰苦劳碌的阶段,而不想踏前一步,伸手去领取自己的果实。到底还要顾虑什么呢?

    虽然我们满脑子皆是愿望,譬如:希望成为大富翁、名人、伟人,或创一番大业等等,每天不停地想法子去达到这些目的。但很多时这些理想,最终却成为空念。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以"约拿情结"来概括这一现象。约拿是《圣经》中的人物,平时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宠幸。有一次,机会来了,上帝派他去传达圣旨,这本是一桩神圣光荣的使命,平时的宿愿可以如愿以偿。但是,面对突然到来的、渴望已久的荣誉,约拿却莫名其妙地胆怯起来,他逃避了这一神圣的使命。由于躲避自己的使命而受到上帝的惩罚。

    马斯洛以这一人物的象征意义,说明一种奇怪的心理:人们不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躲避成功症"发展到极致,就是"自毁情结",即面对机会、成功、幸福等好的东西时,总是浮现"我不配"、"我承受不了"的念头,最终导致自我把它们毁灭。人们"躲避成功",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害怕受苦,有的是自视极低,有的是害怕招人嘲笑。

    我们中的很多人,表面看来,似乎有追求成功的理想,但是,却并不对它当真,而是抱着一种"能成就成,不能成就拉倒"的态度。尤其在面临必须吃苦的情况时,更是十分容易放弃,这是很多人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言:"若要成功,必须要拥有渗透到潜意识中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成功人士尤其是极其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把成功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不仅是不可重复的,也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在这一生中,自己有责任不断追求,小则为自己,大则为他人,去创造成功的事业和生活。

    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有一种"非成功不可"的意志,所有困难,所有自己现有的缺陷,都不构成放弃追求成功的理由。

    有这样一个事例:日本最有名的推销员原一平,在刚走上推销岗位的头7个月,没有拉到一分钱保险,当然也拿不到一分钱薪水。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每晚睡在公园的长凳上。但他依旧精神抖擞。每天清晨5点左右起来后,就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时还吹吹口哨,还热情地和人打打招呼。有一位很体面的绅士,经常看见他这副模样,很受感染,便与他寒喧:"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啦!"并邀请他吃早餐,他说:"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绅士便问他在哪里高就,当得知他是在保险公司当推销员时,绅士便说:"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好啦!"听了这句话,原一平猛觉"喜从天降"。原来这位先生是一家大酒楼的老板,他不仅自己投保,还帮助原一平介绍业务。从此,原一平彻底"转运"了。

    原一平的事例说明:一个人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在。只要首先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力量,任何外在的困难都不难克服。

    躲避成功的最常见的理由,是说自己不行。为何说不行?"事实证明我不行"。原来是经过多少次尝试,或受过几次挫折后,便认为自己只有那么一点水平和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协会主席马汀·西里格曼,曾做了一个电击狗的实验。在笼子里的狗想尽一切办法躲避却无法躲避时,就认命了即使改变有关条件,即它再想法去躲就可以躲掉电击,它也认为挣扎是无效,再也不去作"无谓的努力",依然躺下来忍受痛苦。于是,他将狗的这种行为命名为"习得的无助"。后来,心理学家唐纳德·西洛托对人也作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也发现在人身上,同样会得出"习得的无助"的结果。这一理论,被美国心理学界称为里程碑式的理论。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由于自幼与父母分离,在被寄居在他人家里时受过别人多次羞辱,此后便对自己看得很低。长大以后,即使已经有足够的条件追求成功,但他总是不自信。不仅如此,还通过潜意识中采取手段,采取一些连他自己都弄不懂的行为(如丢弃文件、造成冲突),把垂手可得的成功毁掉,还进一步庆幸:"我真英明。事实证明我有先见之明。"这是一种颠倒因果的自毁方式。

    事实上,与其说这是"习得的无助",还不如说是"习得的无力"--因为其感受到的,并非缺乏帮助(无助),而是缺乏自身的力量。这一"习得",并不局限于实验,在生活中,由于自己碰过壁,或者由于别人不断向你灌输某种"你不行"的理念。本来颇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四面八方都通不过"的感觉,最终干脆放弃努力。"习得的无力"是可以改变的。正如马汀·西里格曼的实验一样,应该警惕:所谓"事实证明我不行",不过是有几次偶尔的挫折和失败,它们并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更不代表你永远失败。你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外在条件,或提高内在能力,否定"事实证明我不行"。多试几次看一看,说不定你会创造原来想象不到的奇迹。

    那些最大的成功者,总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考验自己,将"我不配"三个字从字典中删除。他们不接受外界加给自己的"不配",更不允许自己对自己打击。在别人觉得最不可能成功的地方,他们最终取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成功。

    清朝末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门官将名片呈上。张之洞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总督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瞧不起人。孙中山只微微一笑,对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张之洞一见,不觉暗暗吃惊,急命大开中门,迎接这位风华正茂的读书人。对这样一个不躲避成功,勇向高峰冲刺的人,谁能抵挡呢?

    如果想获得成功,请记住第3个忠告:不要畏惧和躲避成功。

===================================================================================

第4节: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一事无成,这不是

    你父母亲的过错,不要将你应当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别人的头

    上,而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很多年轻人都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并把失败的责任归于别人,归于自己没有机遇,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谈经验,而不乐意讲教训。因为谈起经验面上有光,而说到教训总感到脸上有愧。其实,教训大可不必讳言,它与经验同等重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的这个故事说明了教训的重要性。

    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船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动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儿子,他是惟一的继承人。船王有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儿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动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有一次,他放心地让他一个人出海。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他的船。

    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伤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又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凡是我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了。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了生。

    渔民们纷纷安慰他。可是,有位老人却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

    "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得很仔细。"

    "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是的,我儿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老人说:"这样说来,你也有过错啊。"

    船王不解,老人说:"你的过错已经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他技术,却不能传授给他教训。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们常讲"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教训也可以说是经验之"母"。成功固有经验可以总结,失败也有教训可以吸取。做一件事情很难一下子就成功,往往要经历多次失败,从这一点看,教训总是产生于经验之前。只有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才能力争成功,得到经验。无论是国家经济建设,还是个人生活,概莫能外。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教训,教训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敢查找教训的人其实是在回避矛盾。

    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吸取教训,更加理性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中寻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深刻。教训既可以给遭遇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败的路标,同时又可为他人留下前车之鉴。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不从自己或他人的教训之中,寻找良方,避免重复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训同样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再来看一个求职者的故事。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将会出现十分"残酷"的场面。

    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应聘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有什么意义呢?"男子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因此,我本人即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你的学历、职称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惊了,我不欣赏。"

    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倒霉蛋!"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大伙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吸取了很多教训;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离开座位,一边转身一边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很难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就要出门了,忽然又回过头:"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全场11个考生哗然,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笑了:"很好!你第一个被录取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的表演为何失败?"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善待教训,无疑是智者的选择。往大了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是人们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与挫折之后吸取教训的结果;小而言之,对一个能够正确面对成败的人来说,教训一样可以催人奋进,激励自己去不断拼搏进取,使事业愈发有成。相反,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迎接他的将是再一次的失败。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请记住第4个忠告: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

第5节:面对成功,要有足够的耐心

面对成功,要有足够的耐心

    吴章鸿给年轻人的忠告:不要梦想着一夜之间就能功成

    名就,或者是一口气就能吃个大胖子。"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水滴石穿"的古训,千万要铭刻在心。

    你也许会看到,有人即使很有耐心地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有成功过。不过,你倒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一点:如果没有耐心不努力,就绝对不会有收获。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为此,心理学家一再告诫人们:成就某事的动机水平和压力程度以适度为宜。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和顺序,人生宏大的目标应当以累积诸多小目标为基础。成功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有耐心才行。

    有一位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

    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此外,还有许多成功者是大器晚成的人。

    北宋大文学家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27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宋仁宗嘉佑年间,他带了儿子苏轼、苏辙,不远数千里,从家乡四川来到京师开封。当时翰林学士欧阳修把他的作品二十二篇呈上朝廷,得到极高的评价。宰相韩琦见他文章写得好,上奏皇帝,召试舍人院,苏洵推病不愿应试。后来又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他已年过50岁了。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沛流漓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岁了。他的名著《焚书》和《藏书》是在60岁后完成的。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后来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

    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器晚成。这些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显然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如果你想成功,请记住第5个忠告:面对成功,要有足够的耐心。

===================================================================================

第6节:别把成功看得太复杂

  杰夫·贝索斯给年轻人的忠告:在很多时候,成功并不像我们

    想象的那么难,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别把成功看得太复杂,否则会

    阻碍你前进的脚步。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想成功很难,成功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有时,一个奇妙的想法,甚至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就会获得成功。

    美国有一间牙膏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部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部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5万元,是否过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毫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牙膏,每天牙膏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初是由生产电插头起家的,由于插头的性能不好,产品的销路大受影响,不多久,他就陷入三餐难继的困境。

    一天,他身心俱疲地独自走在路上。

    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无法开灯(那时候的插头只有一个,用它烫衣服就不能开灯,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弟弟吵着说:"姐姐,您不快一点开灯,叫我怎么看书呀?"

    姐姐哄着他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烫好了。"

    "老是说快烫好了,已经过了30分钟了。"

    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一直吵个不停。

    松下幸之助想:

    只有一根电线,有人烫衣服,就无法开灯看书,反过来说,有人看书,就无法烫衣服,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何不想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呢?

    他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久,他就想出两用插头的构造。

    试用品问世之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是供不应求。他只好增加工人,也扩建了工厂。松下幸之助的事业,就此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逐年发展,利润大增。

    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寥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妻问其故后说:"这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他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成功地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在这里,成功就是运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数学加法原理。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请记住第6个忠告:别把成功看得太复杂。

======================================================================================

第7节:运用思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杰克·韦尔奇给年轻人的忠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脑,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但我们常常陷入烦琐之中,却往往视思

    考而不顾。不要低估了思考的力量,有了目标就要动用大脑

    去思考。积极地思考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一个人

    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全世界IBM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想、思考)。这个字的精粹,是IBM创始人华特森创造的。

    有一天,寒风刺骨,阴雨霏霏,华特森一大早就主持了一项销售会议。会议一直进行到下午,气氛沉闷,无人发言,大家逐渐显得焦躁不安。突然,华特森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缺的是,对每一个问题充分地去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大脑赚得薪水的。"从此,"Think"成为了华特森和公司的座右铭。

    当思考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考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

    多年以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考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他的发现并非一念之间所产生,而是渐渐产生的。最初只是一种急切的欲望:他要做伟大的爱迪生的商业伙伴。

    巴尼斯主要愿望之一,就是希望和爱迪生。"共同"工作,而不是"为他"工作。

    当这个欲望,或者说是思考的冲动,首次在巴尼斯的心头闪过时,他也是无力采取行动的,因为有两大困难挡在面前:第一、他不认识爱迪生;第二、他没有足够的钱买张火车票到新泽西州的奥伦芝去。

    这些困难足可使大多数人感到沮丧,进而放弃实现欲望的尝试。但是,巴尼斯的这个欲望却不同寻常!

    他想办法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出现,宣布他是来和爱迪生合作的。几年后,爱迪生谈起他跟巴尼斯初次会晤的情形时说:"他站在我的面前,外表就像一个十足的无业游民。但是他脸上的表情给人的感觉是,他决心要得到他追求的东西。根据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我深知,当一个人真正渴望获得某样东西时,为了得到它,他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人必然会成功。我给了他所渴望得到的机会,因为我看出他已下定决心,不成功誓不罢休。以后的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非常正确。"

    这位年轻人之所以能在爱迪生的办公室里获得了事业的开端,决不是因为他外表的关系,因为他的外表对他是绝对不利的,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思考",思考决定了一切。

    在第一次会晤中,巴尼斯并未建立起他与爱迪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只是在爱迪生的办公室里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而且薪水很低。

    几个月过去了。巴尼斯一心所想达到自己暗自确定的那个"明确的主要目标"的愿望,显然没有丝毫进展。但是,巴尼斯的意识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他不断地在强化他想做爱迪生商业伙伴的这一欲望。

    心理学家说得非常正确:"当一个人真的渴望去做一件事情时,这件事情自会出现。"巴尼斯准备与爱迪生在商业上合作,而且他决心继续积极准备下去,直到他达到目标为止。

    他从未对自己说:"算啦,有什么用呢?我想我得改变原来的主意,试试做一个推销员吧。"但是他却对自己这样说:"我到这几来是为了与爱迪生合作,我一定要达到这个目标,即使耗尽我的一生也在所不惜。"

    巴尼斯不屈不挠的决心,坚持一个单纯愿望的持久毅力,注定使他铲除了所有的障碍,并为他带来他所寻找的机会。

    当机会来到时,它出现的方式,并非为巴尼斯所能料到的,这是机会的恶作剧。它有从后门溜进来的狡猾习惯,它来到时往往伪装成不幸或一种失败的样子。这便是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之所以不能认识机会的道理。

    爱迪生刚刚完成一种新的办公用具的发明,当时称之为"爱迪生口授机"。他的销售人员对此不热衷,他们不相信这种机器能轻易脱手。巴尼斯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临了!这种机会悄然来到,它是藏在除了巴尼斯和发明家之外、没有其他人感兴趣的一具怪模怪样的机器之中。

    巴尼斯知道他能推销爱迪生的口授机。他向爱迪生提出请求,并立即得到了允许。他不但销售出了这种机器,而且事实上他的销售十分成功。于是爱迪生和他签了约,让他负责在全国推销。在这个商业合作的过程中,巴尼斯除了使自己成为富翁外,还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即证明了一个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

    巴尼斯最初的欲望对他而言值多少钱,无法知道,也许会带给他100美元或400多美元,但是无论值多少钱,若与他所得到的更大的智慧之财富相比较,则是微不足道的。他的智慧财富是:"积极思考,配以绝对的原则,并付诸行动,即可转变为物质的财富。"

    简单地说,思考使伟大的巴尼斯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结成商业伙伴关系;思考使巴尼斯致富。事实证明:他开始时一无所有,后来终于拥有了一切。

    在很多时候,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找不到头绪,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要想革自己的命就必须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但有思考的习惯并不够,重要的是要讲究思考的方法,才能使思考有意义,这种方法必须能帮助你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进行有效的思考。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浪费时间和脑细胞。

    下面的这几种思考方法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1.借力思考法

    借到别人的脑子就等于拥有财富。

    美国吉列公司生产的安全剃须刀在向市场推出之初,非常畅销,公司也因此名声大震,市场占有率高达90%。十几年之后,吉列公司的安全剃须刀的市场占有率跌至25%,而其他75%的市场占有率被后来者盖斯门公司巧借吉列公司的名气,不声不响地拿走了。当吉列公司推出安全剃须刀的时候,盖斯门公司并没有直接参与竞争,只是悄悄地尾随其后。17年后,盖斯门公司利用吉列公司安全剃须刀的市场占有率,生产出一种安全刀片,既能放在本公司生产的刀架上,又能放在吉列公司生产的刀架上使用。产品推出后销量极好。吉列公司觉察到竞争的危机,马上改进刀片,向市场推出双面刀片。而盖斯门公司依旧死死抓住吉列公司的名气不放手,又推出既能使用本公司的刀片,又能使用吉列公司刀片的新刀架,再一次赢得了市场。吉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就这样每况愈下,跌至25%的。

    就企业广告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利用明星来做广告,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在市场的销售量。

    2.偷懒思考法

    多年前,有个叫约瑟夫的美国人,在加里福尼亚州的一个牧场里当牧羊童。他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升学,只好替人家放羊。眼看着同学们都升学了,小约瑟夫也暗下决心:"我也得想个办法来读书将来做一个大牧场的老板。"

    于是,约瑟夫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当时,他的工作是,只要把羊看好,不要让它们越过牧栅去损害农作物就行了。放牧栅是用若干支柱拉着四条铁丝围成的。

    但当约瑟夫埋头读书时,牲口却常常撞倒放牧栅,成群地跑到附近的田里去偷吃庄稼。每次发生这种事时,老板就冲着约瑟夫咆哮:"混蛋!放羊要什么学问!把书丢掉,好好看着羊!"

    约瑟夫既要放羊,又不想放弃读书,便不得不思考"能偷懒就偷懒"的对策。他想:"难道没有一种可以加强放牧栅。使羊群跑不出来的办法呢?"于是,约瑟夫开始分析情况,看羊是怎样冲破放牧栅跑出去的。结果,他发现利用蔷薇做围墙的地方,尽管脆弱,但是从来没有被破坏过,而冲破的倒是那拉着粗铁丝的地方。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他疑惑地观察蔷薇。"呵,对啦,原来蔷薇上长着刺。"他忽然发现了秘密,并得到启发:"要是全部用蔷薇做围墙……?"

    于是,他砍了一些蔷薇枝条栽插在放牧栅的旁边。但当他一望几十米的牧栅和想到蔷薇枝条的长势时,不禁心灰意冷。因为这办法太费劲,况且等到全部蔷薇长成围墙能阻挡羊群时,那该是四五年以后的事了。

    还有什么"能偷懒就偷懒"的好办法呢?当他下意识地敲了敲放牧栅上的铁丝时,忽然一个"懒"主意浮上心头:"能不能用细铁丝做成带刺的网呢?"于是,他弄来铁丝,按照"铁蔷薇"的创意动起手来。他把细铁丝剪成5公分长的小段,然后缠在铁丝栅上,并将细铁丝的两端剪成尖刺。这种工作做起来很快,一天就完成了。翌日,约瑟夫故意隐匿起来观察羊的动静,想看看新办法是否奏效。羊一看约瑟夫不在,就像往常一样,把身体贴靠到放牧栅想把它推倒,但好像被刺痛了身体,不久就纷纷退却了。"成功了!"约瑟夫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约瑟夫不仅可以偷懒看书了,而且因发明出"不用看守的铁丝网"受到牧场主的赞扬。富有商业头脑的牧场主建议与约瑟夫合伙,开设工厂专门生产这种新的围栅以满足牧场的需要。于是,约瑟夫和牧场主又对最初发明进行了改进,设法将两根铁丝绞合起来,把剪短的铁丝夹在中间,改进后的铁丝网效果异常好。他们的产品上市以后,订单纷至沓来,使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偷懒,约瑟夫又发明了一些制作铁丝网的工具和设备,既提高了产量,又降低了成本。

    带刺铁丝网的应用效果,不久也引起了陆军总部的重视、他们认为将其用作战场防御网是一种好工具。也正是军界的垂青,约瑟夫发明的铁丝网更带来滚滚美金。据说,等到约瑟夫的发明专利权有效期届满时,他的财产曾动用11个会计师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才统计出来。

    谁能料到,一个贫贱的牧羊童在琢磨偷懒中获得新的发明,并带来巨大的财富。

    以懒代勤的办法并不会从天下掉下来。想偷懒,就得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实验,以便寻找到某种"懒办法"。因此,琢磨偷懒,并非教人学懒,恰恰相反,它是一种为懒而勤的激励创造技法。

    3.提问思考法

    霍英东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时时都在留心寻找能有发展的事业。

    如果说霍英东早年经营驳运业是他创业初期的练兵的话,那么,在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则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经营头脑。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呢?霍英东不停地问自己。思之再三,他终于将房产界的这一游戏规则"变了个戏法",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宇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他还可以比同行低得多的价格出售那些地点较优越的楼宇。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涨满了荷包的商贩,都来投资房地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要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宣传十分奏效,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水上"穷光蛋",一下子成了香港房地产业的巨头。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经营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占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

    霍英东给自己提问,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逆境思考法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幸之助,可以说是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求寿得寿(他将近一百岁才逝世)。像他这样在名、利、寿三者兼得的企业家,在人类史上是罕见的。

    松下幸之助拥有的松下电器工业,1995年销售额达704亿美元,拥有资产达748.8亿美元,排名世界最大100家公司的第19位。像这么一家世界屈指可数的大企业,竟是一个历尽人生坎坷的人创建的,他就是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的前半生是十分艰苦和不幸的,他11岁时因家庭生活贫困而辍学;13岁时父亲因无钱医治而早逝;他本人17岁时由于生活劳碌而差一点被淹死;20岁时母亲又病故,而他本人又因患肺病几乎死亡;34岁时唯一的儿子出生仅6个月就死去;他长期受病魔折磨,40岁前有一半时间因病卧床……。

    做人的关键在于有积极的人生观。饱经艰难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危机可能变成时机,逆境可能变成顺境。他每当受到挫折和遇到打击时,就以乡下人洗甘薯的景象抚慰自己。

    日本的乡下人洗甘薯是这样的:在木制的大桶里装满了水和甘薯,人们用一条木棍不停地搅动,大小不一的甘薯随搅动,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浮浮沉沉,互有轮替,甘薯终于被洗干净了。

    松下幸之助说:"甘薯的浮浮沉沉,互有轮替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写照。每个人的一生,也会浮浮沉沉的,不会永远春风得意,也不会永远穷困潦倒。这持续不停的一浮一沉,就是对每个人的最好磨练。"

    确实,挫折的本身就隐含着正面的意义,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松下幸之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变卖了妻子的陪嫁饰物得了几块钱,自己生产电灯插座,然后逐步扩大生产,进而生产电器产品,再走上世界电器大王的宝座。这中间亦遇到许许多的挫折,但均被松下的逆境思考和奋斗精神所战胜。

    如果你相信自己很聪明并想成就一番大业,请记住第7个忠告:运用思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

第8节: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李开复给年轻人的忠告:把"不可能"三个字从你的字典

    里删除,并添加上"我能行"这三个字。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

    做到,那么,你就一定能做到。

    所谓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一种有益态度。自信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与自信同行,你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高尔基也指出:"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古往今来,成功人士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经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对自己都充满自信,由此激励自己自爱、自强、自主、自立。

    假如你有自信,你就会获得比你梦想的要多得多的成功。

    192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律系的大村文年进入"三菱矿业"成为小职员。

    当公司新人举行欢迎会时,他对那些与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说:"我将来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豪言壮语之后,开始他的长远计划。凭其旺盛的斗志与惊人的体力,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工作,后来远远超过众多资深的干部与同事,在毫无派系背景之下,完全凭借本人实力,冲破险境,终于在35年之后当上"三菱矿业"的总经理。

    以三菱财阀的历史而言,未到60岁就成为直系公司的总经理,可说是史无前例。他的就职的确惊动日本工商界人士,内心无不惊讶,并深感佩服。

    无独有偶,在1949年,一个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他只是为了父亲曾说过的"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并建议他去看一看。

    在应试时,他的自信使助理会计检察官印象十分深刻。当时只有一个空缺,而应试员告诉他,那个职位十分艰苦难当,一个新手可能很难应付得来。但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即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展现他足以胜任的能力与超人的规划能力。

    当应试员在雇佣这位年轻人之后,曾对他的秘书说过,"我刚刚雇佣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从1981时出任通用汽车董事长的罗杰·史密斯。

    罗杰刚进公司的第一位朋友阿特·韦斯特回忆说:"合作的一个月中,罗杰正经地告诉我,他将来要成为通用的总裁。"高度的自信,指示他要永远朝成功迈进,也是引导他经由财务阶梯登上董事长的法宝。

    有了自信,就会奋发图强;有了自信,就会有百折不挠的努力;有了自信,就会有战胜疾病的勇气;有了自信,就会有成功的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由于性格、心理、社会、文化等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并为此而感到痛苦。

    几乎所有缺乏自信的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模式:他们只看同一类的杂志或电影;从不改变自己的服装样式;拒绝听取不同的意见;总是躲在同一群朋友中间;不玩从未玩过的游戏;见到陌生人就举止失措;与异性谈话会突然脸红;时间观念诅咒自己;勉强维持不美满的婚姻;死死守住自己牢骚满腹的工作。缺乏自信的人无一例外地拥有一颗过分夸张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他们的生活中尤其需要鲜花、掌声和喝彩,但问题在于他们就是得不到。

    如果你毫无自信,优柔寡断,丧失远大志向,不敢超越环境和自我,那么你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历来黯淡无光。越是巴望奇迹来挽救自己的人,越是不会创造奇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历来只和敢于正视现实、迎接挑战、战胜危机的人结伴同行。

    如果一个人不想断送自己的一生,那么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在征服困难的同时证实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自信呢?

    1.正确认识自己

    自信是要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胡思乱想是不行的。自信是在自知基础之上,而且是正确的清楚的自知。因此,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彻底地分析自己,正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自我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时,就要充分地表现自我,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以增强信心。同时,找到自己的弱点后,就要设法补救,用适当的行动和措施正确地补偿自己,变不利为有利,这样才能产生自信。

    2.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苛求自己。这种心理状态能使人自尊心过强而自我满足感过低,稍受挫折和失败,就容易危及对自己的信心。事实上,每个人都难免会有缺陷。对于弱点、错误和失败,大可不必过分苛求自己,更不该轻率地否认自己。

    3.克服自卑感

    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扼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如认为自己很丑的人,只会越来越丑;担心自己要落榜的考生,往往会榜上无名。因此,建立自信的关键是要克服自卑感。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提出心理要求,并经常、及时地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反思和调整,自信的种子是不难播下的。

    4.以勤补拙,增强信心

    自信来自勤奋,来自刻苦,来自付出。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血汗铺垫,不会有亚运、奥运会金牌。因此,要建立自信,必须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开阔视野,积极与人交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会迅速捕获信息,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我,更新自我,这是动手"砍柴"之前的必要准备。

    5.积极尝试新事物

    在生活中,由无聊、重复、单调而产生的寂寞会逐渐腐蚀人的心灵。相反,消除一些单调的常规因素倒会使你避免精神崩溃。积极尝试新事物,能使一蹶不振、灰心失望的人重新恢复生活的勇气,重新把握住生活的主动权。

    尝试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屈从于他人意愿和一些刻板的清规戒律,已成为缺乏自信者的习惯,以致于使他们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应该认识到,你之所以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是由于你的懦弱和没有逐渐才养成的恶习。如果你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你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

    6.不要总是订计划

    缺乏自信的人相应地缺乏安全感,凡事希望稳妥保险。然而人的一生是根本无法订出所谓清晰的计划的,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有条有理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火花,往往是在偶然的机遇和奇特的直观感觉中迸发出来的,只有欣赏并努力捕捉这些转瞬即迸的火花,生活才会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

    7.冒一些小小的风险

    冒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冒险精神,体会不到冒险本身对生活的意义,就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也就无法培养和提高人的自信心。自信在本质上是成功的积累。因此瞻前顾后,惊慌失措,避免冒险无疑会使我们的自信丧失殆尽,更不用指望幸福和快乐会慷慨降临。

    所谓的冒险,并不仅仅是指征服自然,跨入未知的土地、海洋及宇宙。在人类社会中,你会和种种不合理的习惯势力,陈规陋习狭路相逢,如果你坚持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那么你就在大程度上冒了风险。甚至你想要小小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在冒险之列。关键是看你是否敢于试一试,是否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

    假如生活中未知的领域能够引起你的激情,并使你做好"试一试"的心理准备;假如人生真的如同一场牌局,而你又能够坚持把牌洗下去,不是中途退场的话,那么,每克服一个困难,你就增添一分自信。

    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请记住第8个忠告: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

第9节:要改变命运先改变心态

杰克·坎菲尔给年轻人的忠告:心态对于年轻人来说太重

    要了DD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要改

    变命运,先要改变心态。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的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也就是说,心态决定命运。

    英国著名文豪狄更斯曾经说得更经典: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这句不朽的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而消极心态会剥夺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即使人生已经到达顶峰,它也会把我们从顶峰上推落下来,使我们跌入低谷。

    大概是40年前,福建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他们抵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般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被卖到比中国更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聚头,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分分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顶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真实的故事,反映了海外华人的奋斗历史。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在于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说:"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信念,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这是因为,积极的信念和消极的信念直接影响创业者的成败。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人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以下是成功人士总结的决定成功的九种积极心态。

    1.决心

    请随时随地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是想要,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我们一定能够有方法得到。人生就决定于你做决定的那一刻。

    2.企图心

    一个顶尖的推销员最优秀的素质是要有强烈的成交欲望;一个优秀足球前锋最可贵的素质是强烈的射门意识。要成功,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3.主动

    中国有一句古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保护了一大批精明人士免遭枪打,但同时也造就了无数弱者和懦夫。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竞争,竞争的本性就是主动地去获取主动权。

    4.热情

    一事无成的人,往往表现的是前三分钟很有热情,而成功往往属于最后三分钟还有热情的人。

    5.爱心

    内心深处的爱是你一切行动力的源泉。缺乏爱心的人,就不太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失去别人的支持,离失败就不会太远。你有多大的爱心,决定你有多大的成功。

    6.自信

    一个主妇,当她进入厨房的时候就感觉很自信;一个老板,当他坐到他的大班台前的时候他就很自信;一个老师,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他就感觉很自信;他们的这种心态会帮助他们做得更好。自信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有自信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

    7.自律

    别人在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你能否去工作?别人在娱乐的时候,你能否去学习?别人在睡懒觉的时候,你能不能早点起来?别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你是不是能忍受与家人暂时分开,去外地推销产品?这一切,就是你必须"强迫"自己付出的成功代价。自律,是人生的另一种意境和快乐。

    8.顽强

    人生有两杯水一定要喝,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只不过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常常是先喝苦水,再喝甜水。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吃苦一辈子。

    9.坚持

    假使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的话,那会是什么?一家公司的老板黄先生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那应该是坚持。要做到坚持,就要选定你的目标,放弃所有与你目标无关的东西;接下来就是按邱吉尔的话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如果你对目前的状况不满意并想改变的话,请记住第9个忠告: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心态

===================================================================================

第10节:摒弃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奥格·曼狄诺给年轻人的忠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

    来自于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

    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坏的习惯容易延误一生,而好的习惯可以使你走向成功。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摒弃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我们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先来看几个关于习惯的事例。

    一个刚刚毕业来到企业的大学生,喜欢抽烟,又舍不得把好烟分给别人抽,因此在他的烟盒内装有两种档次的香烟,高档的自己抽,低档的给别人抽。结果这个人的结局比较尴尬,没有几个朋友,没有晋升,没有影响力。所以,有人说,习惯决定命运。

    在二次大战期间,邱吉尔已经六十多岁了,却能够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大英帝国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十一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再上床去睡一个小时。到了晚上,在八点吃晚饭以前,他再上床去睡两个钟点。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约翰·洛克菲勒也创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也活到九十八岁。他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小时午觉。他会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在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细心,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成功的人似乎永远都在成功,仿佛有一种魔力在驱赶着他走向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都在失败,仿佛他天生就注定是个失败者。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难道是上天的安排?DD当然不是。许多研究行为科学的学者和研究成功的励志大师给出了我们答案:是"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事实上确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成功;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一事无成。

    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习惯经过我们的反复行为,会不知不觉变作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习惯是一种能左右我们的神奇力量,它决定着我们的成败。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总是多次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现实中我们会时常看到这种例子。有的人先是在人际交往中被朋友所骗,接着在做生意时受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是太过于相信别人的习惯在作怪的缘故。

    一个旅行者,每到一处都有寻找奇异的小石子作留念的习惯。有一次,他却在条由融雪汇聚成的冰冷的溪流里,发现了一颗硕大的钻石。这个偶然的富有戏剧性的发现,也是这个旅行者的习惯所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对于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成功始于习惯。

    我们之中没有人喜欢失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要成功就必须同坏习惯彻底决裂,同时要培养成一些好习惯。都说"习惯成自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不然,当然这需要你付出改变现状的代价。

    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只需做好三步即可。首先要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这件事是最容易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得很。其次是你是否想改变。这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人害怕改变,喜欢安于现状。尽管他们有时对现状不满,但如果真的让他做出行动,他就会退缩。你要记住,如果你不想改变,那你就只能看着别人成功,而你却原地不动。最后要行动起来。对于已有的好习惯要继续保持,对于坏习惯要坚决改掉,对于不具备的好习惯要悉心培养。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如赴约时,至少要提前五分钟到达;如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就应该立刻行动起来……

    关于习惯,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明。大多数人认为习惯必须从小时培养,而长大成人后就不可改变了,重新培养已为时过晚。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一个想法。无论是何时,习惯都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想改变现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已提及的关于第二步的问题。

    如果你想成功,好吧,现在就开始研究分析一下自己的习惯。一个人要立大业成大事,都必须从改变和培养习惯开始,因为成功始于习惯。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请记住第10个忠告:摒弃怀习惯,培养好习惯。

====================================================================================

第11节:要时刻等待并准备着

陈玉书给年轻人的忠告:机会并不是随时都存

    在的,一个人要善于等待,并在等待中时刻准备着,

    只有这样,在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住它。

    李斯·布朗和他的双胞胎兄弟,出生在迈阿密附近的一个穷苦之家。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厨房女工玛米·布朗收养了。

    因为李斯很好动,说话口齿不清但又说个不停,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李斯就被编到专为有学习障碍学生所设的特教班,毕业后,他就在迈阿密海滩担任清洁工,但他却梦想成为播音员。

    晚上,李斯会把晶体管收音机抱上床,收听当地播音员的演播。他的房间很小,塑胶地板也残破不堪,但他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电台,当他练习嚼舌根把唱片介绍给假想的听众,梳子就被用来当作麦克风。

    李斯的母亲和兄弟听得到从薄薄的墙壁那端传来的声音,他们会对李斯大吼,叫他停止鼓噪去睡觉,但李斯根本不理他们,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梦想。

    有一天,李斯在市区除草,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大胆地走到当地的电台。他走进电台经理的办公室,告诉经理他想成为音乐节目的播音员。

    这个经理上下打量这个戴斗笠、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问道:"你有广播的背景吗?"

    李斯回答说:"没有。先生,我没有。"

    "那么,孩子,恐怕我们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李斯很有礼貌地向他道谢,然后离开了。这个电台的经理以为他再也不会看到这个年轻人了!但他低估了李斯·布朗对理想的坚定执着。因为李斯不只想当音乐节目播音员,他有其他更高的目标,他要为深爱的养母买一幢好一点的房子,音乐节目播音员的工作不过是迈向这个目标的一个步骤而已。

    玛米·布朗教李斯去追寻他的梦想,所以李斯觉得不管电台经理说什么,他一定会在那个电台找到一份工作。

    因此,整整一周,李斯每天都去电台询问是否有任何工作机会,最后电台经理投降了,只好雇李斯当小弟,但没有薪水,刚开始时,李斯帮不能离开录音室的播音员拿咖啡或午、晚餐,最后李斯工作的热诚赢得了播音员的信任,让李斯开他们的凯迪拉克去接来访的客人,像诱惑合唱团、黛安娜·罗丝及至高无上合唱团,他们没人知道年轻的李斯并没有驾照。

    在电台里,人家叫李斯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他还做得更多。和播音员混在一起时,李斯就学他们在控制板上的手势,李斯待在控制室里尽可能地吸收他所能吸收的,直到播音员要他离开。然后晚上在他自己的卧室里,他就反复练习,为他深信会出现的机会作万全的准备。

    一个周末下午,李斯待在电台里,一个叫洛可的播音员一边喝酒,一边现场播音,除了李斯和洛可外,大楼里没有其他人,李斯明白洛可一定会喝出纰漏,他密切注意着,而且在洛可的录音室窗口前来回踱步,当李斯窥看里面的情形时,他喃喃自语地说:"喝啊!洛可,尽量喝!"

    李斯很渴盼这个机会,而且他也预备好了!如果洛可有要求的话,李斯也会冲到街上为他买更多酒让他狂饮。电话铃声响起时,李斯扑过去接,正如所料,是电台经理打来的。

    "李斯,我是克莱恩先生。"

    "我知道。"李斯说。

    "李斯,我想洛可无法撑完他的节目了。"

    "是啊,我想也是。"

    "你可以打电话给其他的播音员,让其中一个过来接手吗?"

    "可以,经理,我一定会的。"

    但当李斯挂了电话后,他对自己说:"现在,经理一定以为我疯了!"

    李斯的确打了电话,但他不是打给另一个播音员,他先打给他妈妈,然后打给他女朋友。他说:"你们全部都到外面的前廊,然后打开收音机,因为我就要上现场直播节目了!"

    他等了约15分种才打电话给经理,李斯说:"克莱恩先生,我找不到任何人。"

    然后,克莱恩先生就问:"小伙子,你知道如何操作录音室的控制装置吗?"

    李斯飞进录音室,轻轻地把洛可移到旁边,然后就坐在播音台前,他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跃跃欲试,打开麦克风的开关,他说道:"听着,在下小名李布山人——李斯·布朗,您的音乐播放大圣,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是天下独一,举世无双,年纪尚轻,爱和大家混在一起,我领有注册商标、货真价实,绝对有能力让你满足,让你动感十足,听着,宝贝,我就是你要的人!"

    这次的表现显示李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让听众和他的经理刮目相看,从这次命中注定的好运开始,李斯就相继在广播、政治、公共演说及电视方面缔造了成功的生涯。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机会。在机会没有来临时,要耐心等待。等待,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时刻准备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要准备的有能力抓住和运用机会。这样,在机会光临时,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所以,如果你想抓住成功的机会,请记住第11个忠告:要时刻等待并准备着。

===================================================================================

第12节: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安东尼·罗宾给年轻人的忠告:我们每个人都有巨

    大的潜能,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视它的存在。你想成

    功吗?告诉你一个秘诀DD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人的身体素质潜能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看看世界上的各种体育运动比赛,运动员们不断刷新世界记录。那些经过专门训练的运动员们,在疾跑的高速度上,在跳跃的轻巧度上,在投篮的准确度上,在体操的灵敏度上,在抓举的力量上,在健美的肌肉发达上……都在不断地创造着成功与卓越的奇迹,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身体素质的巨大潜能。

    人的身体素质的巨大潜能还突出地表现在人类健康长寿的改变上。

    据资料介绍,原始人平均寿命只有15至20岁;纪元初年,上升到25岁左右;20世纪初,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是49岁,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已增加到60岁。个别国家如日本、瑞典等已接近80岁。我国20世纪40年代平均寿命才35岁,50年代末已增至57岁,现在则已达70多岁左右。"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是一句过时的老话了。

    人的身体素质潜能不可限量,人的心脑智慧潜能更是巨大无比。

    人的学习、记忆、认识潜能,人的创造力潜能,人的思维精神、文化素质的潜能等等都是人的心脑潜能的具体表现。人的这些心脑潜能,真是深厚伟大,无穷无尽。

    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愚笨而失去了正规学校教育。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心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2000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他是人的创造力潜能,即人的心脑潜能得到较好开发的一个典型。

    据神经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皮层中有神经元约140亿个,这比任何一台现代计算机更丰富复杂实用得多。

    前苏联科学家曾指出:"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储存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中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套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心脑潜能的开发,不仅是人自身的学习记忆能力、创造能力、或其他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更伟大的潜能是人可以借助各种外在的能量潜力,借助世界开发潜能的一切成果,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创造新的世界。

    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便知道当今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们潜能开发的历史。当今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进化发达,都是人用心脑思考,不断开发潜能,不断创造的结晶。从原始部落到国家政党议会,从牛车马车到火车飞机;从山洞茅草屋到艺术宫殿、摩天大楼;从原始歌舞娱乐到现代音乐戏剧、电影、电视;从手写笔算到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从地球的开发利用到月球的勘探研究……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并创造新的世界。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多数人恐怕自己也弄不清楚。看看下面的例子或许你能明白。

    沙特阿拉伯塔伊夫城有一个25岁的漂亮姑娘,不知什么原因"哑"了20年,经多方医治毫无效果。有一天,媒人领进一个大她25岁的长得很丑的老头子来相亲,见面之后,姑娘的父亲私自做主,逼着姑娘嫁给他。姑娘急了,竟讲出20年来的第一句话:"我宁死也不嫁给他!"

    这事奇怪吗?不奇怪,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事。据《医部全录》载,明朝年间,某地有一个姑娘得了一种怪病,打哈欠后两只胳膊怎么也放不下来了,多方求医无济于事。后来家人请了一位郎中来家诊治。这位郎中看后当着病人说,要想治好病就得用艾炙肚脐下的丹田穴,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去解姑娘的裤带。这一下羞得姑娘无地自容,赶忙用手一护,想不到奇迹出现了,姑娘的两只胳膊竟于不知不觉中放了下来。

    以上两个事例,似乎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中孕育着必然。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在意想不到的强刺激条件下,这种抑制被解除,蕴藏在人体内的潜能会突然爆发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一场话剧时,女主角因故不能参加演出,出于无奈,他只好让他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可他大姐从未演过主角,自己也缺乏信心,所以排演时演得很糟,这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不满,他很生气地说:"这个戏是全戏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排练!"一扫过去的自卑、差涩、拘谨,演得非常自信、真实。斯坦尼期拉夫斯基高兴地说:"从今天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

    美国的笛福森,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小职员。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毫无创造才能的庸人,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然而,在他45岁生日那天,他读报时受到报上登载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志,决心成为大企业家,从此,他前后判若两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顽强毅力,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潜心研究企业管理,终于成为一个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

    事情非常明显,如果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发火使他大姐受到刺激,积聚在大姐身上的表演潜力便不可能迸发出来。同样,如果不是报上刊载的故事的刺激,笛福森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大企业家。在这里,刺激起了不寻常的作用。人们常常埋怨社会埋没人才,其实,由于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懒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埋没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的。如果我们能多给自己一点刺激,多一点信心、勇气、干劲,多一分胆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连自己也吃惊的成功来。

    日本一家报纸曾报导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名日本妇女趁幼儿熟睡之际外出购物,返家途中,在巷口与人闲聊,这时家中的幼儿醒来寻母,遂爬上阳台呼叫,不幸小孩一失足从阳台上坠落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其母飞奔至楼下,奇亦般地接住了自己的孩子。按道理说三岁幼儿体重约十五公斤重,从五楼坠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在将近到达地面时的重量绝非常人所承受得了,况且这个人是个年近三十的妇女。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后来新闻界还专门请来举重运动员和赛跑运动员做了一个模拟实验,结果都无法成功地接住也无法及时赶到出事地点。

    一个弱女子在奋不顾身的情况下,其运动技能的水平居然能远远超过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类似的事件也曾在英国及美国发生过。在一个夏天,美国一位残障、一直以轮椅代步的年轻母亲,在她孩子失足掉进游泳池的时候,她连人带轮椅冲进泳池,救起了她的孩子,并随即实施人工呼吸,救活了她的孩子。事后警方当局请这位母亲描述她的整个经过时,她却答不上半句话来。

    而在英国伦敦的一场大火中,一名妇女竟可独自一人左手扛彩电,右手扛保险柜冲出火场。事后,她在众人的啧啧称奇中,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是无穷的。生活中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放手去做,全力以赴,只要发挥你的潜能,你就能做到。

    所以,如果你想做成某件事,请记住第12个忠告: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

第13节:接受来自苦难的恩赐

郑周永给年轻人的忠告:没有人天生愿意接受苦难,

    但当苦难来临时,你必须要接受。你要知道,如果你能

    走过苦难,苦难就是上天对你的一种恩赐

    谁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很多年轻人正在经历着种种苦难,遭受着种种挫折和打击,这的确是人生的不幸。可是,人们也惊奇地发现,无数杰出的人物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正是苦难成就了他们,苦难对于他们来说,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下面,我们来结识几位从苦难中站起来的巨人。

    被人们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杰克·伦敦,是一位苦难造就的伟大作家。

    据说,列宁在临去世的日子里,总让他的夫人读他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渴望生存》。这篇作品正是杰克·伦敦写的,内容是写一个淘金者在疲惫不堪之时与一只病狼的较量。我也很喜欢这篇作品,说着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杰克·伦敦的作品特点。

    杰克·伦敦于1876年出生在加里福尼亚州一户破产农民家庭里。他才10岁左右,父亲就破产失业了。从这时起,他便不得不分担家里生活的忧愁。他走街串巷当报童,到车站去卸货车,到滚球场帮助人竖靶子……总之,为了活下去,他什么都干,把挣来的每一分钱全部交给家里。正如他后来说的:"差不多在早年的生活中我就懂得了责任的意义。"

    14岁,杰克·伦敦小学毕业,进了一家罐头厂当童工。后来又到麻纱厂看机器,到发电厂烧锅炉。在工厂里,他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童工生活的苦难:每天在非人的条件下常常要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直到深夜11点才能拖着疲劳不堪的身子国家。后来,作家回忆这段生活时,愤慨地说:"我不知道在奥克兰一匹马该工作多少钟点"他说自己成了"劳动畜牲"。

    1893年,杰克·伦敦17岁时,受雇到一条小帆船上当水手,动身到日本海和白令海去捕海狗。海上生活苦不可言。可是,这次航海却增加了他的见闻,也磨练了他的意志,成了他后来写作一系列海上故事的生活基础。不久,他因为"无业游荡"被捕入狱当苦工。

    出狱后,他刻苦自学。但由于家里一直太贫穷,他直到18岁才上中学。紧接着,又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中途退学。1896年,他20岁时,靠自修考上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可是,只读了一个学期,便因缴纳不起学费退学。失学后,他一面在洗衣店做工,一边开始业余写作,希望用稿费来弥补家用。可是,当时稿费不仅低,而且时常拖欠。有时候,他为了马上得到稿费,甚至要跑到杂志社与出版商干上一架。

    后来,杰克·伦敦又随众人到遥远的阿拉斯加去当淘金工人。他历经千辛万苦,由于缺乏营养,劳累过度患了坏血病,几乎使他下肢瘫痪。但是,北方壮丽的自然景色,淘金工人的苦难生活,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却给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前面提到的《渴望生存》,便是收获之一。

    苦难的刺激与磨练,使杰克·伦敦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气质的作家。成为职业作家后,他16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9个小时,一共写了50本书,其中仅长篇小说就有19部。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充分表现人的生命的伟大,人同困难的斗争,人处于各种逆境中的反抗,给20世纪初的文坛带来一股生气勃勃的力量。

    人们称誉张乐平为大艺术家,可人们并不都知道,他所以路走上艺术道路,竟是由于贫穷驱使的。

    张乐平出生在浙江一个穷村子里。父亲是个"穷教书"的,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6口人。根本不够吃穿。母亲只得帮人绣花挣点钱补贴家用。因此,张乐平小时候便常常带着母亲剪剪纸样,描描图案,艺术生命的幼芽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萌芽的。他爱上了美术,可是,父母哪有钱为他买纸,买笔。他的"画纸"便是海边的沙滩,"画笔"是岸边的芦柴。小学老师喜欢他爱画画,教他画过讽刺"贿选总统"的漫画。这成了他的"处女作"。

    家里太穷了,张乐平15岁时就被迫离开家乡到南江县一家木行当学徒。人格的侮辱,累活的重压,逼得他多次想逃出苦海。其实,即使他不逃,人家也要赶他走——主要是由于他太爱画画了。

    在木行时,没有零花钱,无法买画纸。张乐平想了个窍门:老板吸水烟让他卷纸媒:他就在纸媒上画画,旁边留一条空白卷在外面。可是,这种伪装被老板发觉了。一次,因为张乐平画画时涂得墨汁太多,老板吹不着纸媒,打开一看见上面有画,气得揍了他一顿。狠心的老板还把点着火的纸捻子烫张乐平的手。又一次是个大热天的晚上,张乐平点着油灯关在小屋里学画画,蚊子围着他的光脚嗡嗡地转。为了躲避蚊子咬,他找来两只肚大口小的坛子,把双脚藏进坛里继续画画。谁知,老板提早回来,突然敲门。张乐平心一慌,忘记了两脚还在坛里,就起身去开门,扑通一声,人倒坛破。老板见他又在偷偷学画,还打破他的坛子,飞起一脚把张乐乎踢倒在破坛的碎片上,后脑勺磕破了,鲜血直流。后来那块伤疤一直留在头上。很快,老板把他赶了出来。

    以后,张乐平又到印刷厂当过练习生,做过小生。有一段时间他穷困潦倒,还摆过饭摊,靠卖上海饭菜为生。现在,他还保存着当时一幅自画像《携家流徒图》。画中的他,衣衫褴褛,满面胡碴,东奔西波。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给孩子们画像。因为爱画画,他三次被老板赶出来,不断停生意,不断换主顾,连自己的肚子都混不饱。

    1935年,张乐平开始画三毛。1947年秋,他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张乐平曾感慨地说:我就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三毛!

    如果,我们再看看一些作家的经历,也不难发现,他们最成功的作品,往往正是他们与自己苦难体验的作品。譬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经历苦难是一种痛苦,因为苦难常常会使人走投无路,寸步难行,苦难常常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乐趣甚至生存的希望。有过苦难体验的人,都不会忘记在生活泥潭里奋力挣扎的情景。但当你战胜苦难之后,这由苦难带来的痛苦往往也会变为千金难买的人生财富。

    如果你正在经受苦难的考验,请记住第13个忠告:接受来自苦难的恩赐。

=================================================================================

第14节:最能依靠的人是你自己

吉姆·克拉克给年轻人的忠告:不要凡是都依靠别人,

    在这个世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数情况

    下,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你自己。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各种危机中,而想要摆脱这些危机,不要想依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拯救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他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放牛娃上山砍柴,突然遇到老虎袭击,放牛娃吓坏了,抓起镰刀就跑。然而,前方已是悬崖!老虎却在向放牛娃逼近。为了生存,放牛娃决定和老虎决一雌雄。就在他转过身面对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时,不幸一脚踩空,向悬崖下跌去。千钧一之际,求生的本能使放牛娃抓住了半空中的一棵小树。这样就能够生存了吗?上面是虎视眈眈、饥肠辘辘的老虎,下面是阴森恐怖的深谷,四周到处是悬崖峭壁,即使来人也无法救助。吊在悬崖中的放牛娃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后,禁不住绝望地大哭起来。

    这时,他一眼瞥见对面山腰上有一个老和尚正经过这里,便高喊"救命"。老和尚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叹息了一声,冲他喊道:"本人没有办法呀,看来,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啦!"

    放牛娃一听这话,哭得更厉害了:"我这副样子,怎么能救自己呢?"

    老和尚说:"与其那么死揪着小树等着饿死、摔死,不如松开你的手,那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呀!记住,你只能靠你自己!"说完,老和尚叹息着走开了。放牛娃又哭了一阵,还骂了一阵老和尚见死不救。天快要黑了,上面的老虎算是盯准了他,死活不肯离开。放牛娃又饿又累,抓小树的手也感越来越没有力量。怎么办?放牛娃又想起了老和尚的话,仔细想想,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是啊,现在只能靠自己了。这么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松开手落下去,也许仍然是死路一条,也许就会获得生存的可能。既然怎么都是个死,不如冒险试一试。

    于是,放牛娃停止了哭喊,他艰难地扭过头,选择跳跃的方向。他发现万丈深渊下似乎有一小块绿色,会是草地吗?如果是草地就好了,也许跳下去后不会摔死。他告诉自己:"怕是没有用的,只有冒险试一试,才能获得生存的希望。"他咬紧牙关,在双脚用力蹬向绝壁的一刹那松开了紧握小树的手。身体飞快地向下坠落,耳边有风声在呼呼作响,他很害怕,但他又告诉自己绝不能闭上眼睛,必须瞪大眼睛选择落脚的地点。奇迹出现了——他落在了深谷中惟一的一小块绿地上!

    后来,放牛娃被乡亲们背回家养伤。两年以后,他又重新站立了起来。

    在这两个故事中,没有人能救得了那头驴子和那个放牛娃,他们只能靠自己拯救自己。

    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俗语中,有一句话是不少人特别是不少年轻人耳熟能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诚然,人生在世,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靠来自自身以外的各种帮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社会的鼓励……可以说,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开始接受他人给予的种种帮助。然而,许多年轻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靠",已经远远超出和大大脱离了一个人需要外部力量帮助这种正常之"靠",而演变成"唯父母和朋友是靠"的依赖心理,把自己立身于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和朋友的身上。

    信奉"在家靠父母"的人,往往是那些生活上不能自理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者事业上不能自立而离不开父母权力、地位和金钱支撑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显然不可能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这里,有必要重温一下小仲马的故事。

    小仲马写作之初,寄出的稿件连连石沉大海,父亲大仲马对他说:"你寄稿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也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可小仲马不但坚决拒绝以父亲的盛名作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免编辑把他和父亲联系起来。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炮打响,成为传世之作。可以想象,假如小仲马当年依靠父亲的名气从事创作,或许能发表一些作品,却断然不会创作出如此不朽之作。

    郑板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也有许多事要做,他只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别人只可能帮一时却帮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如果你想摆脱危机并有所成就,请记住第14个忠告:最能依靠的人是你自己。

====================================================================================

第15节:改变的力量源自于决定

安东尼·罗宾给年轻人的忠告:唯有采取新的行动,才会

    产生新结果,而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先,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

    改变的力量源自于决定。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人生中发生的各样事,但却可决定要怎么去想、去相信、支感受和去面对。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每一刻里所作的决定,都会带出新的选择、新的行动、乃至于新的结果,可是为何大多数人却忘了自己拥有这样的决定能力?

    简言之,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注定了我们的命运,而是所作的决定注定了我们的命运,你今天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全是先前的决定所致。

    你决定要学什么或不学什么、要相信或不相信什么、要放弃或坚持什么、要和什么样的人结婚、耍有几个孩子、要吃什么食物、要不要抽烟或喝酒、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做什么样的事,这一切的决定都自然就会掌控和主导你的人生。

    如果你确有心想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须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作出企望和决定……同时还得促其实现。当我在使用"决定"这个字眼时,那可是抱着玩真的念头,不少人会这么说:"我决定要减掉些体重。"可是口气却那么稀松平常,一点都不当回事。

    那不是决定,只是一种心愿,换句话说也只是想瘦一点。一个真正的决定,除了要这么做之外,不再有其他第二种想法,更不会有半途而废的念头。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一出生就占有先天优势,拥有富裕的家庭、优良的环境、强壮且健康的身体,凡是你能想得到的,似乎他们一点都不缺。然而我们也都知道,这些人中的很多人,最终的下场沦为身材臃肿,自甘堕落,乃至于吸毒成瘾。

    同样情形,我们经常也会遇上、读到和听到一些感人的故事,他们生就悲惨的遭遇,可是却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因而下定决心勇敢面对,结果克服各样的艰难,写下一页辉煌的人生。这些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楷模,充分释放出无比的内心力量。

    这些人物是怎样做出那些伟大的事迹呢?全在于人生的关键时刻作出不凡的决定,不再向现实低头,而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这个发自内心的由衷决定,结果便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经常有些人这么说:"嗯,我应当减去一些体重;我应当多赚些钱;我应当努力找份好工作;我应当戒酒。"不管他说了有多少个"应当",可是一切依然没什么改变。

    人生要想有所改变,唯一之途就是要作出一个由衷的决定,这意味着除了照着决定去做,心里不再有其他之想。既然作决定是如此容易,却又那么有威力,何以多数人不肯下定决心作出决定呢?只因为他们以为决定就像是许愿一样:我希望能戒烟或我希望能戒酒。就因为大多数人很少作出由衷的决定,长久下来,就根本忘了作出由衷决定是怎么回事。

    当你作出个由衷决定,那就像是在水泥地上刻出一道痕,可不是在沙地上画一条线,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道明显的刻痕会带给你力量,不达成所认定的目标绝不中止。

    那些克服了生命障碍的人,之所以能扭转人生逆境,凭藉的就是每天作出三个有威力的决定。

    一、应该专注于哪些事。

    二、那些事具有何种意义。

    三、到底要怎样去做。

    艾德o罗伯兹是个终身得坐在轮椅上的平凡人,只因为决心不让人生为这张椅子所限,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当他十四岁时得了一种怪病,造成自颈部以下瘫痪,从此就每天离不开呼吸设备,有好几次差点死掉。可是他依然不顾身体的疼痛,决心要为其他同患解除痛苦。

    他是怎么做的呢?在过去的十五年间,他决心要跟这个不重视残障人士行动的世界对抗,希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艾德o罗伯兹不断教育社会大众,发起重视残障人士的活动空间,从轮椅的上下坡道、专用的停车位到扶手装置,这一切都使残障人士行动起来更便利。

    他是第一位患有颈部以下瘫痪而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很明显的,这个人把目光投注于大部分相同患者所未留意之处,而全力改造所处的不良环境。他不把肉体的残障视为不便,反倒视为一项挑战,决心为同患创造出更舒适的生活品质,结果却也如愿以偿。

    艾德o罗伯兹的故事有力地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人生并非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而端视你是否作出要改变的决定。

    有6个能很快掌握住作决定的秘诀,使之在人生中能发挥无比的威力:

    1.记住作决定的真正威力

    当你有心想改变整个人生之际,别忘了作决定是你可以运用的一个工具,一旦你作了个新的决定,就会给你带来一连串新的方向、新的行动、新的结果、乃至于新的人生。

    每一个新的决定都会为你展开一页新的人生,别忘了日后若是你心情很低落、不知何去何从或是倒楣临头,只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并作个决定,就可能改变现况。一个决定是不是有用要看你有没有后继的行动,如果没有则表示你根本未作决定。

    2.下定决心作个真正的决定

    作决定永远是比后续的行动要来得困难,所以在作决定时要多用脑子,不过也不能太花时间,更别光是穷担心怎么去做或做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成功的人作决定都很快,那是因为他们早已清楚明白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人生所要追求的是什么;调查另外还显示,他们在作了决定后不轻易更改。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通常失败的人作决定多半很慢,可是改变主意又快得很,可说是优柔寡断。要想成功,一定得具备快刀斩乱麻的果断。

    决定本身就带有行动的意味,所以当你作了一个真正的决定时,记得后面跟着的就是有关的行动。我一直就信守这条重要的法则:若是没有想好实现结果的具体行动,就别贸然作决定。

    3.要经常作决定

    你作的决定越多,就越能作出好的决定。这就好像身上的肌肉是越用越强壮,而作决定的"肌肉"也是如此。把迟迟未作决定的那些事作个了断,你将会发现所获得的能力是何等地大。

    4.从所作的决定中学习

    有些时候不管你考虑得多周到,总难免会有意外发生,这时可别为所作的决定懊恼,而应从其中汲取教训。你不妨问问自己,到底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能从其中学到什么?往往这样的失败可能是一个你料想不到的祝福,使你在未来得以作出更好的决定。

    你可别只看一时的挫折,而应学习如何节省时间、金钱,少走冤枉路,让自己拥有在未来得以成功的能力。

    5.坚守所作的决定,但行动及作法上可得保持弹性

    一旦你作好决定,可别死抱着一定的作法,那可能会害死你。经常有些人作好了决定,便死抱着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作法,而听不进去其他的建议。在此我要告诉你,脑袋不要弄得太僵化,要学习怎样保持弹性,听听其他善意的建议。

    6.享受作决定的乐趣

    要知道你任何时候所作的决定,都可能改变自己整个人生,所以别轻易忽略了队伍中排在你后面的人,别忘了注意飞机上坐在你一旁的人,也许你下一个所打的或所接的电话、下一部所看的电影、下一本所读的书、甚至于本书的下一页都有可能为你开启人生的新机,你过去一直所期待的种种也可能会豁然开朗。

    人类的精神是难以压制的,只要有心想赢、有心想成功、有心去塑造人生、有心去掌握人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没有超越不了的障碍。当你决定人生要由自己来掌握,那么日后的发展就不再受困于你的遭遇,你的人生将因此改变,而你也就有能力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想拥有改变自己的力量,请记住第15个忠告:改变的力量源自于决定。

=====================================================================================

第16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杨澜给年轻人的忠告:不管是得意的时候还是悲观的

    时候,都要了解自己最需要什么,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要明

    了,抓住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爱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她却固执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孩子的姐姐也去。母亲耍了一个小心机,她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的植物,蝴蝶,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那种怜爱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就是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为了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他就是达尔文。

    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总会有自己的兴趣,兴趣就是最佳的发展方向,也是最好的老师。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做什么,也就是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很多成功者的不二法门。

    2001年3月15日,一个名为"摩西奶奶在21世纪"的画展,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这张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于众,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的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摩西奶奶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呢?原来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想从事写作,他从小就喜欢,可是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整容医院里忙活,这让他感到很别扭。马上就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的职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行当。收到春水上行来自日本的信,让摩西奶奶很感兴趣,因为过去的来信,都是恭维她或向她索要绘画作品的,只有这封信是谦虚地向她请教人生问题的,虽然当时她已100岁了,还是立即回了信。

    摩西奶奶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农妇,76岁时因关节炎放弃农活,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画画。80岁时,到纽约举办画展,引起了轰动。她活了101岁,一生留下绘画作品1600余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画了40多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异常关注那张明信片呢?原来那张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目前日本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每当讲解员向参观的人讲解这张明信片时,总要附带地说上这么几句话:你心里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吧!不要问自己的年龄有多大和现在的工作状况如何,因为你想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才是你人生的成功点,才是你生命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做自己喜欢做和最想做的事,是人生的成功点所在。因为,你自己喜欢做和最想做的事,就是你的兴趣所在,这里面蕴藏着你的天赋,并且做起来也能充满信心和激情。最主要的是,你愿意去做,只要愿意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

    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题?其它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中国大陆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这位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它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电子邮件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如果你不想使自己变得枯燥,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请记住第16个忠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第17节:缺少条件就创造条件

奥里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缺少成功的条件,

    不要自暴自弃,而应该去创造条件。成功人士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也要这样做。

    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比如,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坚忍不拔的精神等,但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一个成功者,首先就在于,他从不苛求条件,而是竭力创造条件。

    博迪是法国的一名记者,在1995年的时候,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被病魔袭击后的博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每天工作6小时,给他的著述做笔录。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门迪宝来沟通,逐个字母逐个字母地向门迪宝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门迪宝抄录出来。门迪宝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如果博迪眨一次眼,就说明字母是正确的。如果是眨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对。

    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因此有时就可能出现错误,有时他又要滤去记忆中多余的词语。开始时他和门迪宝并不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所以中间也产生不少障碍和问题。刚开始合作时,他们两个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每天只能录一页,后来慢慢加到3页。

    几个月之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这部著作。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左眼20多万次。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已经出版,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说这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因此会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坚持要把父子俩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惟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只手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坚持着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自身的缺憾往往是难以更改的事实,任何企图掩盖或回避缺憾的做法都可能引来的消极的结果。尝试着直视缺憾,并把它当作是奋斗的动力,即使有缺憾,在看似没有成功的条件时,你也可以创造条件获得成功。

    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罗斯福8岁时,他的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呆钝的目光,露着惊讶的神色,牙齿暴露唇外,不时地喘息着,学校里的老师,唤他起来读课文,他便颤巍巍地站起,嘴唇微张,吐音含糊而不连贯,然后颓然坐下,生气全无,真是低能儿童的典型。而世界上像他同类的儿童不知有多少,大都是这样的神经过敏,如果稍受刺激,情绪便受影响,处处恐惧畏缩,不喜交际,顾影自怜,毫无生趣。在别人看来,他没有任何可以取得成功的条件。但罗斯福并不如此,他虽有天赋的缺憾,同时他也有奋斗的精神,他抱定人定胜天的信心,克服他天赋的缺憾,去为成功创造条件。

    他是怎么样去克服天赋的缺憾并创造成功的条件的呢?罗斯福总统所用的方法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他不静等幸运之自至,而努力追求幸运。他毫不自馁于天赋的贫薄,反而利用它做为通往成功的基石。他绝不怨恨先天的缺憾,而使自己愁苦,更不姑息他身体的虚弱,一味地疗养,不单单只从喝药水,受注射,或避居山林,遨游海上,以恢复他的健康。他却采取积极的锻炼,以达到他的目的,他要和别的健康的孩子一样,活泼地去骑马、划船和做剧烈的运动。他用坚毅的态度,对付他畏怯的天性,用忍耐的精神,克服他先天的赋予。处处以快乐和蔼对待人们,他先就要除去怕羞、畏缩和不喜交际的个性。果然在他人大学之前,他已获得大大的成功,他已是人们乐于接近,一个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青年了,他经常在假期中,到亚烈拉去追逐野牛,到洛矶山狩猎巨熊,以及到非洲大陆去袭击狮子,终至他胜任军队的艰苦生活,带领马队,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功绩显赫。

    罗斯福总统的成功,不但因为他有刚毅的精神,不为天赋的缺憾所屈服,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的缺憾,并不自以为聪明、勇敢,强健而稍事放任,他并知道自己的缺憾,何者可以克服,何者应予利导,他自知虚弱、畏怯,可以克服,而语言、态度,必须因势利导,他学习假嗓音,在演讲时运用,虽然齿露于外,及身躯颤抖等小节,未能尽合演讲的技术,更没有洪钟般的声音,惊人词令,但仍是令人信服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在很多时候,我们看似都缺少成功的条件。缺少成功的条件不要紧,因为条件是可以创造的。如果我们主动去创造了条件,成功就指日可待。

    如果你缺少成功的条件,请记住第17个忠告:缺少条件就创造条件。

=====================================================================================

第18节:要永远保持一颗热忱之心

拿破仑·希尔给年轻人的忠告:永远也不要让自

    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忱,你只有保持一颗热忱之心,

    才能给你带来奇迹。

    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样的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忱最好的赞词。培养发挥热忱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了火花和趣味。

    一个拥有热忱之心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大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成目标。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有一颗热忱之心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标。

    一个浓雾之夜,当拿破仑·希尔和他母亲从新泽西乘船渡江到纽约的时候,母亲欢叫道:"这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景啊!"

    "有什么出奇的事情呢?"拿破仑·希尔问道。

    母亲依旧充满热情:"你看呀,那浓雾,那四周若隐若现的光,还有消失在雾中的船带走了令人迷惑的灯光,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或许是被母亲的热情所感染,拿破仑·希尔也着实感觉到厚厚的白色雾中那种隐藏着的神秘、虚无及点点的迷惑。拿破仑·希尔那颗迟钝的心得到了一些新鲜血液的渗透,不再没有感觉了。

    母亲注视着拿破仑·希尔:"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给你忠告。无论以前的忠告你接受不接受,但这一刻的忠告你一定得听,而且要永远牢记。那就是: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自己必须要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忱。"

    拿破仑·希尔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话,而且也试着去做,就是让自己保持有那颗热忱的心,有那份热情。

    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必定都具有这种能力和心态。即使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更具热情的那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热忱一方面是一种自发力量,同时又是帮助你集中全身力量去投身于某一事情的一种能源。

    在波士顿,有个棒球队,一直只拥有极少部分的观众,支持他们的力量很弱,他们的表现也很差。但是,后来他们到了密尔瓦基,这里的市民对这个新球队的热情十分高涨,棒球场挤满了人,非常关心这个队,并相信这个队一定可以取胜。

    市民们的热情、乐观与信赖,给了这支棒球队极大的鼓舞,次年就几乎跃登联赛的首位。仍然是原班人马,但在这个球队内部却有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因此而发挥了从未有过的水平。观众的热情给这个棒球队输入了新鲜血液,为他们创造了奇迹。

    许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常常低估了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缺少热心。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与忍耐力,都具有重大的潜在力量,这种自信会给予你以极大的帮助,热爱自己,就会帮助你自己成功。

    你热心不热心或有没有兴趣,都会很自然地在平时表现出来,没有办法隐瞒。跟某个人握手时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说:"我很荣幸能认识你。"或"我很高兴再见到你。"那种畏畏缩缩而又死板的握手方式,真的还不如不握。只能使人觉得"这家伙死气沉沉,半死不活"。要想找出以这种方式握手的成功人士,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但最终一定会被某个充满热忱之心的人找到。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颗热忱之心,很多事都会迎刃而解。

    纽约的一位小姐从秘书学校毕业出来,想找一份医药秘书的工作,由于她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就开始运用热忱原则。在她去面试的途中,她给自己来段精神讲话,"我要得到这个工作,"她说,"我懂得这个工作。我是一个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够做好这个工作。医生将会视我为不可缺少的人。"在走到办公室的途中,她一再对自己重复这些话。她充满信心地走进办公室,并且热忱的回答问题,医生也就雇用了她。几个月后医生告诉她,当他看到她的申请表上列着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他决定不用她。只是给她一次礼貌的谈话而已,但是她的热忱使他觉得应该试用她看看。她把热忱带进了工作,而成为了一位很出色的医药秘书。

    南非一位叫阿尔夫·麦克衣凡的人以热忱之心和一个暴烈难缠的顾客建立了生意往来。他负责出租起重机给承包商。那位被他称之为"史密士先生"的人总是非常粗鲁无礼,并且经常大发脾气,见了两次面,史密士都拒绝听他的解说。但是麦克衣凡还是要再见史密士一次。麦克衣凡说出了经过:"他又在发脾气,站在桌子前面向另一个推销员大声吼叫。史密士先生脸红得像蕃茄一样,而那个可怜的推销员正浑身抖个不停。我不愿意让这种景象吓倒我,我决心表现出我的热忱。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粗声粗气的说:'怎么又是你。你要什么?'在他继续说下去之前,我先展开微笑,以平静的声音和最热忱的态度对他说:'我要将所有你要的起重机租给你。'他站在办公桌后面15秒钟没有说话。他以很不解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说:'你坐在这里等我。'他在一个半小时以后回来,招呼我说:'你还在这里。'我告诉他我有非常好的计划提供给他,因此我必须要向他介绍这个计划之后才会离开。结果我们订了一年的合约,而且以后还可以做更多的生意。"

    有一个曾经被自卑、焦虑的病态心理折磨得几乎对自己的事业绝望的人,在经历了一场心理战,并尝试着做出热心的样子之后,终于使自己的事业有了起色,并重新获得了欢乐。他对自己这一段大起大落的生活感慨万分端,他说:"我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体会到我必须去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改造我自己,唤起自己对生活、对每一件与自己相关联的事情的热情,学会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做出热心的样子,并热心去做每件事,让热情贯穿自己的生活,这样,才不至于让沮丧、烦恼占据自己的心,终于我重又得到了充实的生活。我也将永远保持那一份热忱。"

    "十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办人查尔斯·华尔渥滋也说过:"只有对工作毫无热忱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说:"对任何事都充满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没有一颗热忱之心,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顺利地完成。热忱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态,也是一种激发自身潜能的巨大力量。在生活和工作中,以一颗热忱之心对待一切,往往会产生奇迹。

    如果你想让自己创造奇迹,请记住第18个忠告:要永远保持一颗热忱之心。

=================================================================================

第19节: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

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

    卡尔·阿尔布雷克特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想很轻松地使自己

    获得成功,获得财富,而又不用什么实际上的投入的话,就要学会巧

    妙地运用"借"字,这是最高明的一种手段。

    当你两手空空又想成就一番大业时,不妨巧借他人之力为我所用,这种方法又被称作"借鸡胜蛋"、"空手套白狼""空手道"等,这是古今中外白手起家的最高经营之道。

    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在近40岁时,还很穷,不成气候。在平淡无奇地"混"了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洛维洛突然间大彻大悟了。他发现了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鼓动银行给予贷款,买了一条普通的旧货船,然后将它改装为油轮,包租出去。尔后,又巧妙地以这条船做抵押,到银行借得另一笔贷款,接着又买了一条货船,改装成油轮后出租……若干年过去了,洛维洛不断地贷款、买船、出租,生意越来越大。每当他还清一笔贷款,就意味着有艘船只名正言顺地变成了他的私产,租金收入也不再作为还贷款流人银行,而是落入洛维洛的私人腰包。

    后来,洛维洛借钱赚钱的方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先组织人设计和建造一艘船,而在安放龙骨以前,他便找到某家运输公司,让它预定包租这艘八字还没有一撇的船。洛维洛再拿着公司与他签订的租船合同并以"未来的"租金收入做担保到银行贷款,然后再用贷到的这笔钱建造这条船,经过数年时间,当这笔贷款连本带息全部偿还之后,这艘船就是洛维洛的了。如此这般,洛维洛没花1分钱,便成了一艘艘轮船的主人。到后来洛维洛不但拥有了世界最大的私人船队,还拥有众多的旅店、办公大楼及钢铁、煤矿、石油化工公司等。

    你没有本钱没关系,你可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人的财力和物力为自己谋取财富,把"借"来的暂时当做自己的并加以运用,当然,"借用"完毕一定要"归还"。

    现代许多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之中,赤手空拳闯天下而成为大老板的人并不在少数。角荣建设公司董事长角荣便是其中之一。在发迹之前,他长期在专心思考"没有资金赚大钱"的生意,费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想出一套"预约销售"的方法。

    这项办法其实很简单,譬如,有人要卖某处山坡的地上物时,他就前去找买主,一找到,他就跟买主接洽。不妨来看看他的办法:"那座山上的木料价值有100万元以上,主人现在有意以80万脱手,请你把它买下来。2个月内一定保证赚一成。超出一成利润时,超出部分由我所得,如果赚不到一成时,我可以赔你一成的利润。"

    这样角荣就让有钱的朋友给他做连带保证。如果买方把它买下来,买好了之后,角荣就代买主销售,如此他往往以买价2倍左右的价格脱手。对买主来说,2个月就有一成的利润,而一成利润比一年的银行利息要多得多,而且有保证,安全可靠,因此找买主并不困难。

    这项预约促销的方法,显然需要有一点社会信用才能办得到。如果你有信用,有人能替你保证,你只要有诚意和勤于跑腿,这项事业就可以日益壮大。

    在百业都需大本钱经营的现代,角荣做这项不要资金的生意确有一套,并且颇有所获。他本来一无所有,经过10年的努力,就是靠着这种高超的"借术",赚取了10亿日元。

    运用"借"字不仅仅包括资金、技术等要素,还包括借助名人的名气。

    伦敦一家曾经门可罗雀的珠宝店,为了摆脱其岌岌可危的困境,利用人们对黛安娜仰慕、倾倒的心理,对顾客这样介绍说:"这是黛安娜王妃前天选购的那种项链。我想,你一定也喜欢它。"那些"爱屋及乌"的"黛安娜"迷们,立刻抢购"黛安娜王妃"所赏识的首饰。老板满面春风,亲临柜台,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位太太和小姐介绍"黛安娜王妃"喜欢并购买的那种项链,那些爱赶时髦的"黛安娜"迷们蜂拥而至,使得这一家珠宝店一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仅几天的营业额就超过了开业以来的总营业额,发了一笔大财。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总统的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其纠缠,便随口应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般地大肆宣传:"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滞销的书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了。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他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一下,便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后大喜,他打出广告:"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结果,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随之脱销。

    出版商第三次将书送给总统的时候,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不置可否。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在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赚其利。

    借名人的名气是一种很有效的经营方法。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所提到的名人,必须是大众公认的。而他确实与产品有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引起注意和兴趣的效果。如果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也就是说如果你所提到的名人是过时的或者与你所经营的产品的关系很牵强附会的话,只能引起顾客的反感和否认,从而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你想成功,请记住第19个忠告: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

=================================================================================

第20节: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不断地学习是年轻人成功必备

    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只

    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必须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必须有向成功人士和杰出同行学习的肚量,还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目标和能力,然后模仿、运用、调适。如果肯努力的话,就会不断地进步,有时候还能青出于蓝,超越所学习的对象。

    先来看一下李嘉诚是怎样通过"偷艺"学习的。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嘎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进这家公司学习。

    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最后,李嘉诚满载而归,终于一步步地创就了一番大业。

    你有尊敬的人或刺激你成长、让你佩服的人吗?有的话,下次遇到困难或犹豫不决时,你不妨想象,这些让你尊敬、佩服的人大概会怎么做。当然,你不一定就得照着那样做,但总可以当作参考。

    当你更清晰、仔细分析这些令你尊敬的人时,就会发现他们做事的优点,由此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如果你目前心目中还没有佩服的人,建议你务必赶快寻找,应该是有的。

    1982年美国哈雷机车的主管前往日本本田机车设在俄亥俄州的工厂访问,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当时本田在美国重型机车市场拥有40%的占有率,是哈雷最强劲的对手。因为驾机车的人都认为本田的机车不但价廉,而且比哈雷耐用好驾用。

    哈雷当时原本只想学学本田用来打败他们的科技,但是他们在本田厂内却看不到电脑,也没有机械人,没有特别的作业系统,更只有少量的纸上作业。他们找到的除了30名职员领导着470名装配工人外,再没有别的了,只是这些员工都对工作显得很满意。

    本田的赢,赢在它会活用常识,而这也是哈雷可以学习的地方。哈雷董事长毕尔斯在比较两个工厂时说:"实在很难相信我们会那么差,但我们的确是很差。"

    五年以后,哈雷重整旗鼓,在美国重型机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3%增至46%,而销售额也达到了空前的1770万美元。为什么?因为俄亥俄之旅使哈雷的态度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从美国式的好勇斗狠变成谦卑可亲、到处求知的形象。在一年之内,哈雷采用了最好的人事管理制度,它使哈雷得以脱胎换骨。

    哈雷发现,日本机车只有5%会在生产线末端被剔出,而哈雷却有五到六成,光坚固耐用却缺乏零件而被剔出的就比日本机车的总退件率高出好几倍;有的时候是因为在仓库储存过久,等到送上生产线时已经生锈,有时只是规格上的小修正就使得零件变成废物。

    为什么呢?经过苦心研究之后,哈雷终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譬如说,哈雷以电脑化库存管理来控制整个制造过程,当时以美国的标准而言是模范生。但是当研究过日本工厂之后,毕尔斯发现美国式的这套作法其实只会生产许多废料而已。

    日本人的秘招则很简单:本田和其零件供应商每天只生产一点点所需零件,而不是像美式的每年只生产几次,每次就是一大批。零件得以"及时"生产,公司每年就可因无库存而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利息,也没有零件会因储存而耗损,又节省空间,也简化了整个工厂的作业。如果发现不良零件,通常也只生产了一两天,很容易更正。

    哈雷引进了本田的库存管理系统,将其中的员工参与模式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其深明美国骑士心理的特长结合,结果使哈雷在美国国内重型机车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并且成为世界级的角逐者。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虚心学习。各行各业都有模仿的对象,没有苏格拉底就没有柏拉图;俄国的冰上曲棍球队效仿加拿大队;马蒂斯的笔法取自高更的绘画技巧。

    可是在今天普遍缺乏学习的精神,有勇有谋,惟独少了谦卑的学习态度。只有少数的人才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其他的人都要吃过竞争者的一番苦头才明白学习之道。

    无论怎样,都要找到值得你学习的对象,以开放的心和受教的态度向这些老师学习。永远不要断言你已经找到最好的老师,或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换句话说,要不断的寻求更好的成功方式。

    如果你想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请记住第20个忠告: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