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oll && epoll

刚好复习到select和epoll的区别,结合UNP看了一些相关的博客,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笔记,希望大家也多多指教。

select和poll大多内容在UNP中很清楚,不再重复这部分。

本文大概涉及了以下内容:

  • epoll的API
  • epoll相比于传统模式有何优点
  • I/O模型简单介绍(具体可看UNP)
  • ET LT工作模式
  • epoll使用
  • 三者区别
  • 三者实现原理

问题引出

当需要读两个以上的I/O的时候,如果使用阻塞式的I/O,那么可能长时间的阻塞在一个描述符上面,另外的描述符虽然有数据但是不能读出来,这样实时性不能满足要求,大概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1.使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程序的复杂,而且对与进程与线程的创建维护也需要很多的开销。(Apache服务器是用的子进程的方式,优点可以隔离用户)

2.用一个进程,但是使用非阻塞的I/O读取数据,当一个I/O不可读的时候立刻返回,检查下一个是否可读,这种形式的循环为轮询(polling),这种方法比较浪费CPU时间,因为大多数时间是不可读,但是仍花费时间不断反复执行read系统调用。

3.异步I/O(asynchronous I/O)和信号驱动式I/O ,当一个描述符准备好的时候用一个信号告诉进程,但是由于信号个数有限,多个描述符时不适用。信号驱动式I/O 是内核通告我们何时可以启动一个I/O操作,而异步I/O是由内核通知我们I/O操作何时完成。

4.一种较好的方式为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先构造一张有关描述符的列表(epoll中为队列),然后调用一个函数,直到这些描述符中的一个准备好时才返回,返回时告诉进程哪些I/O就绪。select和epoll这两个机制都是多路I/O机制的解决方案,select为POSIX标准中的,而epoll为Linux所特有的。


epoll介绍及使用

epoll是Linux内核为处理大批量文件描述符而作了改进的poll,是Linux下多路复用IO接口select/poll的增强版本。

在linux的网络编程中,很长的时间都在使用select来做事件触发。在linux新的内核中,有了一种替换它的机制,就是epoll。

API

头文件

sys/epoll.h

三个函数

函数声明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函数解释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size用来告诉内核这个监听的数目一共有多大。

这个参数不同于select()中的第一个参数,给出最大监听的fd+1的值。需要注意的是,当创建好epoll句柄后,它就是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而是在这里先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
第一个参数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第二个参数表示动作,用三个宏来表示: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第三个参数是需要监听的fd

第四个参数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struct epoll_event结构如下: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events可以是以下几个宏的集合: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 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等待事件的产生,类似于select()调用
参数events用来从内核得到事件的集合,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这个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
该函数返回需要处理的事件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epoll的优点

为什么select落后

首先,在Linux内核中,select所用到的FD_SET是有限的,即内核中有个参数__FD_SETSIZE定义了每个FD_SET的句柄个数,在我用的2.6.15-25-386内核中,该值是1024,搜索内核源代码得到:include/linux/posix_types.h:-#define __FD_SETSIZE  1024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同时检测1025个句柄的可读状态是不可能用select实现的。或者同时检测1025个句柄的可写状态也是不可能的。其次,内核中实现 select是用轮询方法,即每次检测都会遍历所有FD_SET中的句柄,显然,select函数执行时间与FD_SET中的句柄个数有一个比例关系,即 select要检测的句柄数越多就会越费时。当然,在前文中我并没有提及poll方法,事实上用select的朋友一定也试过poll,我个人觉得 select和poll大同小异,个人偏好于用select而已。

支持一个进程打开大数目的socket描述符(FD)

select 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进程所打开的FD是有一定限制的,由FD_SETSIZE设置,默认值是2048。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上万连接数目的IM服务器来说显然太少了。                                                                 这时候你一是可以选择修改这个宏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不过资料也同时指出这样会带来网络效率的下降,二是可以选择多进程的解决方案(传统的Apache方案),不过虽然linux上面创建进程的代价比较小,但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加上进程间数据同步远比不上线程间同步的高效,所以也不是一种完美的方案。                                                                不过epoll则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IO效率不随FD数目增加而线性下降

传统的select/poll另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当你拥有一个很大的socket集合,不过由于网络延时,任一时间只有部分的socket是"活跃"的,但是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会线性扫描全部的集合,导致效率呈现线性下降。                                       但是epoll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只会对"活跃"的socket进行操作---这是因为在内核实现中epoll是根据每个fd上面的callback函数实现的。那么,只有"活跃"的socket才会主动的去调用callback函数,其他idle状态socket则不会,在这点上,epoll实现了一个"伪"AIO,因为这时候推动力在os内核。                                                      在一些benchmark中,如果所有的socket基本上都是活跃的---比如一个高速LAN环境,epoll并不比select/poll有什么效率,相反,如果过多使用epoll_ctl,效率相比还有稍微的下降。但是一旦使用idle connections模拟WAN环境,epoll的效率就远在select/poll之上了。

使用mmap加速内核与用户空间的消息传递

这点实际上涉及到epoll的具体实现了。无论是select,poll还是epoll都需要内核把FD消息通知给用户空间,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就很重要,在这点上,epoll是通过内核于用户空间mmap同一块内存实现的。

Linux 内核微调

这一点其实不算epoll的优点了,而是整个linux平台的优点。                                                Linux自身做了很多调优。比如,内核TCP/IP协议栈使用内存池管理sk_buff结构,那么可以在运行时期动态调整这个内存pool(skb_head_pool)的大小--- 通过echo XXXX>/proc/sys/net/core/hot_list_length完成。                         再比如listen函数的第2个参数(TCP完成3次握手的数据包队列长度),也可以根据你平台内存大小动态调整。  

epoll工作模式

epoll事件有两种模型:

Edge Triggered (ET)
Level Triggered (LT)

LT(level triggered)
是缺省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block socket
在这种做法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的,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传统的select/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ET (edge-triggered)
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
在这种模式下,当描述符从未就绪变为就绪时,内核通过epoll告诉你。然后它会假设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经就绪,并且不会再为那个文件描述 符发送更多的就绪通知,直到你做了某些操作导致那个文件描述符不再为就绪状态了(比如,你在发送,接收或者接收请求,或者发送接收的数据少于一定量时导致 了一个EWOULDBLOCK 错误)
但是请注意,如果一直不对这个fd作IO操作(从而导致它再次变成未就绪),内核不会发送更多的通知(only once)

假如有这样一个例子:

  1. 我们已经把一个用来从管道中读取数据的文件句柄(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
  2. 这个时候从管道的另一端被写入了2KB的数据
  3. 调用epoll_wait(2),并且它会返回RFD,说明它已经准备好读取操作
  4. 然后我们读取了1KB的数据
  5. 调用epoll_wait(2)……

Edge Triggered 工作模式:
如果我们在第1步将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时候使用了EPOLLET标志,那么在第5步调用epoll_wait(2)之后将有可能会挂起,因为剩余的数据还存在于文件的输入缓冲区内,而且数据发出端还在等待一个针对已经发出数据的反馈信息。只有在监视的文件句柄上发生了某个事件的时候 ET 工作模式才会汇报事件。因此在第5步的时候,调用者可能会放弃等待仍在存在于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剩余数据。在上面的例子中,会有一个事件产生在RFD句柄上,因为在第2步执行了一个写操作,然后,事件将会在第3步被销毁。因为第4步的读取操作没有读空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数据,因此我们在第5步调用 epoll_wait(2)完成后,是否挂起是不确定的。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时候,必须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最好以下面的方式调用ET模式的epoll接口,在后面会介绍避免可能的缺陷。
i 基于非阻塞文件句柄
ii 只有当read(2)或者write(2)返回EAGAIN时才需要挂起,等待。但这并不是说每次read()时都需要循环读,直到读到产生一个EAGAIN才认为此次事件处理完成,当read()返回的读到的数据长度小于请求的数据长度时,就可以确定此时缓冲中已没有数据了,也就可以认为此事读事件已处理完成。

Level Triggered 工作模式
相反的,以LT方式调用epoll接口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一个速度比较快的poll(2),并且无论后面的数据是否被使用,因此他们具有同样的职能。因为即使使用ET模式的epoll,在收到多个chunk的数据的时候仍然会产生多个事件。调用者可以设定EPOLLONESHOT标志,在 epoll_wait(2)收到事件后epoll会与事件关联的文件句柄从epoll描述符中禁止掉。因此当EPOLLONESHOT设定后,使用带有 EPOLL_CTL_MOD标志的epoll_ctl(2)处理文件句柄就成为调用者必须作的事情。

epoll使用

首先通过create_epoll(int maxfds)来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其中maxfds为你epoll所支持的最大句柄数。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epoll句柄,之后的所有操作将通过这个句柄来进行操作。在用完之后,记得用close()来关闭这个创建出来的epoll句柄。

之后在你的网络主循环里面,每一帧的调用 epoll_wait(int epfd,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 events, int timeout)来查询所有的网络接口,看哪一个可以读,哪一个可以写了。
基本的语法为:

nfds = epoll_wait(kdpfd, events, maxevents, -1);

其中kdpfd为用epoll_create创建之后的句柄,events是一个epoll_event*的指针,当epoll_wait这个函数操作成功 之后,epoll_events里面将储存所有的读写事件。max_events是当前需要监听的所有socket句柄数。最后一个timeout是 epoll_wait的超时,为0的时候表示马上返回,为-1的时候表示一直等下去,直到有事件范围,为任意正整数的时候表示等这么长的时间。一般如果网络主循环是单独的线程的话,可以用-1来等,这样可以保证一些效率,如果是和主逻辑在同一个线程的话,则可以用0来保证主循环 的效率。

epoll_wait范围之后应该是一个循环,遍利所有的事件:

for(n = 0; n < nfds; ++n) {
    if(events[n].data.fd == listener) { 
    //如果是主socket的事件的话,则表示有新连接进入了,进行新连接的处理。
        client = accept(listener, (struct sockaddr *) &local,  &addrlen);
        if(client < 0){
              perror("accept");
              continue;
        } 

        setnonblocking(client); // 将新连接置于非阻塞模式

        ev.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 并且将新连接也加入EPOLL的监听队列。
                                   //注意,这里的参数EPOLLIN | EPOLLET并没有设置对写socket的监听,
                                   //如果有写操作的话,这个时候epoll是不会返回事件的,
                                   //如果要对写操作也监听的话,应该是EPOLLIN | EPOLLOUT | EPOLLET
        ev.data.fd = client;
        if (epoll_ctl(kdpfd, EPOLL_CTL_ADD, client, &ev) < 0) {                                            //设置好event之后,将这个新的event通过epoll_ctl加入到epoll的监听队列里面,这里用EPOLL_CTL_ADD来加一个新的 epoll事件,通过EPOLL_CTL_DEL来减少一个epoll事件,通过EPOLL_CTL_MOD来改变一个事件的监听方式。
            fprintf(stderr, "epoll set insertion error: fd=%d0", client);
            return -1;
        }
    } else // 如果不是主socket的事件的话,则代表是一个用户socket的事件,

          //则来处理这个用户socket的事情,比如说read(fd,xxx)之类的,或者一些其他的处理。
          do_use_fd(events[n].data.fd);
}

对,epoll的操作就这么简单,总共不过4个API:epoll_create, epoll_ctl, epoll_wait和close。

epoll模式

Epoll模型主要负责对大量并发用户的请求进行及时处理,完成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其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a) 使用epoll_create()函数创建文件描述,设定将可管理的最大socket描述符数目。
(b) 创建与epoll关联的接收线程,应用程序可以创建多个接收线程来处理epoll上的读通知事件,线程的数量依赖于程序的具体需要。
(c) 创建一个侦听socket描述符ListenSock;将该描述符设定为非阻塞模式,调用Listen()函数在套接字上侦听有无新的连接请求,在 epoll_event结构中设置要处理的事件类型EPOLLIN,工作方式为 epoll_ET,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用epoll_ctl()注册事件,最后启动网络监视线程。
(d) 网络监视线程启动循环,epoll_wait()等待epoll事件发生。
(e) 如果epoll事件表明有新的连接请求,则调用accept()函数,将用户socket描述符添加到epoll_data联合体,同时设定该描述符为非阻塞,并在epoll_event结构中设置要处理的事件类型为读和写,工作方式为epoll_ET.
(f) 如果epoll事件表明socket描述符上有数据可读,则将该socket描述符加入可读队列,通知接收线程读入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入到接收数据的链表中,经逻辑处理后,将反馈的数据包放入到发送数据链表中,等待由发送线程发送。

一个例子 echo的epoll模式

——-这段摘自http://www.cnblogs.com/Anker/archive/2013/08/17/3263780.html 有时间自己再重新写一个,先留在这里供查看~

server: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define IPADDRESS   "127.0.0.1"
#define PORT        8787
#define MAXSIZE     1024
#define LISTENQ     5
#define FDSIZE      1000
#define EPOLLEVENTS 100

//函数声明
//创建套接字并进行绑定
static int socket_bind(const char* ip,int port);
//IO多路复用epoll
static void do_epoll(int listenfd);
//事件处理函数
static void
handle_events(int epollfd,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num,int listenfd,char *buf);
//处理接收到的连接
static void handle_accpet(int epollfd,int listenfd);
//读处理
static void do_read(int epollfd,int fd,char *buf);
//写处理
static void do_write(int epollfd,int fd,char *buf);
//添加事件
static void add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修改事件
static void modify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删除事件
static void delete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listenfd;
    listenfd = socket_bind(IPADDRESS,PORT);
    listen(listenfd,LISTENQ);
    do_epoll(listenfd);
    return 0;
}

static int socket_bind(const char* ip,int port)
{
    int  listen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listen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 (listenfd == -1)
    {
        perror("socket error:");
        exit(1);
    }
    bzero(&servaddr,sizeof(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inet_pton(AF_INET,ip,&servaddr.sin_addr);
    servaddr.sin_port = htons(port);
    if (bind(listenfd,(struct sockaddr*)&servaddr,sizeof(servaddr)) == -1)
    {
        perror("bind error: ");
        exit(1);
    }
    return listenfd;
}

static void do_epoll(int listenfd)
{
    int epoll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EPOLLEVENTS];
    int ret;
    char buf[MAXSIZE];
    memset(buf,0,MAXSIZE);
    //创建一个描述符
    epollfd = epoll_create(FDSIZE);
    //添加监听描述符事件
    add_event(epollfd,listenfd,EPOLLIN);
    for ( ; ; )
    {
        //获取已经准备好的描述符事件
        ret = epoll_wait(epollfd,events,EPOLLEVENTS,-1);
        handle_events(epollfd,events,ret,listenfd,buf);
    }
    close(epollfd);
}

static void
handle_events(int epollfd,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num,int listenfd,char *buf)
{
    int i;
    int fd;
    //进行选好遍历
    for (i = 0;i < num;i++)
    {
        fd = events[i].data.fd;
        //根据描述符的类型和事件类型进行处理
        if ((fd == listenfd) &&(events[i].events & EPOLLIN))
            handle_accpet(epollfd,listenfd);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IN)
            do_read(epollfd,fd,buf);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OUT)
            do_write(epollfd,fd,buf);
    }
}
static void handle_accpet(int epollfd,int listenfd)
{
    int clifd;
    struct sockaddr_in cliaddr;
    socklen_t  cliaddrlen;
    clifd = accept(listenfd,(struct sockaddr*)&cliaddr,&cliaddrlen);
    if (clifd == -1)
        perror("accpet error:");
    else
    {
        printf("accept a new client: %s:%d\n",inet_ntoa(cliaddr.sin_addr),cliaddr.sin_port);
        //添加一个客户描述符和事件
        add_event(epollfd,clifd,EPOLLIN);
    }
}

static void do_read(int epollfd,int fd,char *buf)
{
    int nread;
    nread = read(fd,buf,MAXSIZE);
    if (nread == -1)
    {
        perror("read error:");
        close(fd);
        delete_event(epollfd,fd,EPOLLIN);
    }
    else if (nread == 0)
    {
        fprintf(stderr,"client close.\n");
        close(fd);
        delete_event(epollfd,fd,EPOLLIN);
    }
    else
    {
        printf("read message is : %s",buf);
        //修改描述符对应的事件,由读改为写
        modify_event(epollfd,fd,EPOLLOUT);
    }
}

static void do_write(int epollfd,int fd,char *buf)
{
    int nwrite;
    nwrite = write(fd,buf,strlen(buf));
    if (nwrite == -1)
    {
        perror("write error:");
        close(fd);
        delete_event(epollfd,fd,EPOLLOUT);
    }
    else
        modify_event(epollfd,fd,EPOLLIN);
    memset(buf,0,MAXSIZE);
}

static void add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state;
    ev.data.fd = fd;
    epoll_ctl(epollfd,EPOLL_CTL_ADD,fd,&ev);
}

static void delete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state;
    ev.data.fd = fd;
    epoll_ctl(epollfd,EPOLL_CTL_DEL,fd,&ev);
}

static void modify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state;
    ev.data.fd = fd;
    epoll_ctl(epollfd,EPOLL_CTL_MOD,fd,&ev);
}

client: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time.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arpa/inet.h>

#define MAXSIZE     1024
#define IPADDRESS   "127.0.0.1"
#define SERV_PORT   8787
#define FDSIZE        1024
#define EPOLLEVENTS 20

static void handle_connection(int sockfd);
static void
handle_events(int epollfd,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num,int sockfd,char *buf);
static void do_read(int epollfd,int fd,int sockfd,char *buf);
static void do_read(int epollfd,int fd,int sockfd,char *buf);
static void do_write(int epollfd,int fd,int sockfd,char *buf);
static void add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static void delete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static void modify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bzero(&servaddr,sizeof(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port = htons(SERV_PORT);
    inet_pton(AF_INET,IPADDRESS,&servaddr.sin_addr);
    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servaddr,sizeof(servaddr));
    //处理连接
    handle_connection(sockfd);
    close(sockfd);
    return 0;
}


static void handle_connection(int sockfd)
{
    int epoll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EPOLLEVENTS];
    char buf[MAXSIZE];
    int ret;
    epollfd = epoll_create(FDSIZE);
    add_event(epollfd,STDIN_FILENO,EPOLLIN);
    for ( ; ; )
    {
        ret = epoll_wait(epollfd,events,EPOLLEVENTS,-1);
        handle_events(epollfd,events,ret,sockfd,buf);
    }
    close(epollfd);
}

static void
handle_events(int epollfd,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num,int sockfd,char *buf)
{
    int fd;
    int i;
    for (i = 0;i < num;i++)
    {
        fd = events[i].data.fd;
        if (events[i].events & EPOLLIN)
            do_read(epollfd,fd,sockfd,buf);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OUT)
            do_write(epollfd,fd,sockfd,buf);
    }
}

static void do_read(int epollfd,int fd,int sockfd,char *buf)
{
    int nread;
    nread = read(fd,buf,MAXSIZE);
        if (nread == -1)
    {
        perror("read error:");
        close(fd);
    }
    else if (nread == 0)
    {
        fprintf(stderr,"server close.\n");
        close(fd);
    }
    else
    {
        if (fd == STDIN_FILENO)
            add_event(epollfd,sockfd,EPOLLOUT);
        else
        {
            delete_event(epollfd,sockfd,EPOLLIN);
            add_event(epollfd,STDOUT_FILENO,EPOLLOUT);
        }
    }
}

static void do_write(int epollfd,int fd,int sockfd,char *buf)
{
    int nwrite;
    nwrite = write(fd,buf,strlen(buf));
    if (nwrite == -1)
    {
        perror("write error:");
        close(fd);
    }
    else
    {
        if (fd == STDOUT_FILENO)
            delete_event(epollfd,fd,EPOLLOUT);
        else
            modify_event(epollfd,fd,EPOLLIN);
    }
    memset(buf,0,MAXSIZE);
}

static void add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state;
    ev.data.fd = fd;
    epoll_ctl(epollfd,EPOLL_CTL_ADD,fd,&ev);
}

static void delete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state;
    ev.data.fd = fd;
    epoll_ctl(epollfd,EPOLL_CTL_DEL,fd,&ev);
}

static void modify_event(int epollfd,int fd,int state)
{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state;
    ev.data.fd = fd;
    epoll_ctl(epollfd,EPOLL_CTL_MOD,fd,&ev);
}

三者的区别与实现总结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
I/O多路复用就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但select,poll,epoll本质上都是同步I/O,因为他们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自己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而异步I/O则无需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异步I/O的实现会负责把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
关于这三种IO多路复用的用法,UNP讲述select和poll很详细,前面也详细讲了epoll,提供以下链接做更详细参考:
select:http://www.cnblogs.com/Anker/archive/2013/08/14/3258674.html
poll:http://www.cnblogs.com/Anker/archive/2013/08/15/3261006.html

实现总结

1、select实现

select的调用过程如下所示:

select

(1)使用copy_from_user从用户空间拷贝fd_set到内核空间

(2)注册回调函数__pollwait

(3)遍历所有fd,调用其对应的poll方法(对于socket,这个poll方法是sock_poll,sock_poll根据情况会调用到tcp_poll,udp_poll或者datagram_poll)

(4)以tcp_poll为例,其核心实现就是__pollwait,也就是上面注册的回调函数。

(5)__pollwait的主要工作就是把current(当前进程)挂到设备的等待队列中,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等待队列,对于tcp_poll来说,其等待队列是sk->sk_sleep(注意把进程挂到等待队列中并不代表进程已经睡眠了)。在设备收到一条消息(网络设备)或填写完文件数据(磁盘设备)后,会唤醒设备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这时current便被唤醒了。

(6)poll方法返回时会返回一个描述读写操作是否就绪的mask掩码,根据这个mask掩码给fd_set赋值。

(7)如果遍历完所有的fd,还没有返回一个可读写的mask掩码,则会调用schedule_timeout是调用select的进程(也就是current)进入睡眠。当设备驱动发生自身资源可读写后,会唤醒其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如果超过一定的超时时间(schedule_timeout指定),还是没人唤醒,则调用select的进程会重新被唤醒获得CPU,进而重新遍历fd,判断有没有就绪的fd。

(8)把fd_set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

总结:

select的几大缺点:

(1)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会很大

(2)同时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在内核遍历传递进来的所有fd,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也很大

(3)select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太小了,默认是1024

2 poll实现

poll的实现和select非常相似,只是描述fd集合的方式不同,poll使用pollfd结构而不是select的fd_set结构,其他的都差不多。

关于select和poll的实现分析,可以参考下面几篇博文:

http://blog.csdn.net/lizhiguo0532/article/details/6568964#comments

http://blog.csdn.net/lizhiguo0532/article/details/6568968

http://blog.csdn.net/lizhiguo0532/article/details/6568969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edntwk/index.html?ca=drs-

http://linux.chinaunix.net/techdoc/net/2009/05/03/1109887.shtml

3、epoll

epoll既然是对select和poll的改进,就应该能避免上述的三个缺点。那epoll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下epoll和select和poll的调用接口上的不同,select和poll都只提供了一个函数——select或者poll函数。而epoll提供了三个函数,epoll_create,epoll_ctl和epoll_wait,epoll_create是创建一个epoll句柄;epoll_ctl是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epoll_wait则是等待事件的产生。

对于第一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在epoll_ctl函数中。每次注册新的事件到epoll句柄中时(在epoll_ctl中指定EPOLL_CTL_ADD),会把所有的fd拷贝进内核,而不是在epoll_wait的时候重复拷贝。epoll保证了每个fd在整个过程中只会拷贝一次。

对于第二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不像select或poll一样每次都把current轮流加入fd对应的设备等待队列中,而只在epoll_ctl时把current挂一遍(这一遍必不可少)并为每个fd指定一个回调函数,当设备就绪,唤醒等待队列上的等待者时,就会调用这个回调函数,而这个回调函数会把就绪的fd加入一个就绪链表)。epoll_wait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就绪链表中查看有没有就绪的fd(利用schedule_timeout()实现睡一会,判断一会的效果,和select实现中的第7步是类似的)。

对于第三个缺点,epoll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总结:

(1)select,poll实现需要自己不断轮询所有fd集合,直到设备就绪,期间可能要睡眠和唤醒多次交替。而epoll其实也需要调用epoll_wait不断轮询就绪链表,期间也可能多次睡眠和唤醒交替,但是它是设备就绪时,调用回调函数,把就绪fd放入就绪链表中,并唤醒在epoll_wait中进入睡眠的进程。虽然都要睡眠和交替,但是select和poll在“醒着”的时候要遍历整个fd集合,而epoll在“醒着”的时候只要判断一下就绪链表是否为空就行了,这节省了大量的CPU时间。这就是回调机制带来的性能提升。

(2)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往内核态拷贝一次,并且要把current往设备等待队列中挂一次,而epoll只要一次拷贝,而且把current往等待队列上挂也只挂一次(在epoll_wait的开始,注意这里的等待队列并不是设备等待队列,只是一个epoll内部定义的等待队列)。这也能节省不少的开销。

参考资料:

http://www.cnblogs.com/apprentice89/archive/2013/05/09/3070051.html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5/59873p3.htm

http://xingyunbaijunwei.blog.163.com/blog/static/76538067201241685556302/

http://blog.csdn.net/kkxgx/article/details/7717125

https://banu.com/blog/2/how-to-use-epoll-a-complete-example-in-c/epoll-example.c


推荐

http://blog.csdn.net/tianmohust/article/details/6677985/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