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Aidl中Stub和Stub.Proxy

本文探讨了Android中AIDL自动生成的Stub类及其Proxy类的作用及区别,解释了asInterface()方法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返回Stub或Stub.Proxy实例,并阐述了它们在跨进程通信中的角色。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之前看Binder的时候,一直对aidl自动生成的Stub类和Stub.Proxy类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要创建两个类呢?他们的区别在哪呢?他们代表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本文尝试去解答这些问题。

AIDL的基础使用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blog.csdn.net/liuhe688/article/details/6400385
或者官网的文章:http://developer.android.com/intl/zh-cn/guide/components/aidl.html
如果没了解过aidl的请先看这两篇文章再往下看。

asInterface()返回的Stub和Stub.Proxy
我们都知道,Binder的工作机制由客户端,Binder,服务端组成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通过Binder来交流的。可见Binder的重要性。关于Binder的定义有很多种,本文关注的是它在代码方面的定义:Binder是Android中一个java类。aidl生成的java代码中,Stub类是继承于Binder类的,也就是说Stub实例就是Binder实例。

实例中服务端一般会实例化一个Binder对象,例如上面第一篇文章里的:

public class AIDL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AIDLService";  

    IPerson.Stub stub = new IPerson.Stub()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reet(String someone)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Log.i(TAG, "greet() called");  
            return "hello, " + someone;  
        }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Log.i(TAG, "onBind() called");  
        return stub;  
    }  
    ...
}  

然后客户端中在Service绑定的时候可以获取到这个Stub(Binder),如:

private IPerson person;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con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Log.i("ServiceConnection", "onServiceConnected() called");  
            person = IPerson.Stub.asInterface(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This is called when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service has been unexpectedly disconnected,  
            //that is, its process crashed. Because it is running in our same process, we should never see this happen.  
            Log.i("ServiceConnection", "onServiceDisconnected() called");  
        }  
    };

像上面一样,在连接Service的时候,服务端的Stub(Binder)以参数的形式传过来了–IBinder service,然后我们通过asInterface()方法获取它的实例对象。

我们从Android对aidl文件自动生成的java类中可以看到asInterface()这个接口的实现,大概的意思就是:
如果客户端和服务端在同一个进程下,那么asInterface()将返回Stub对象本身,否则返回Stub.Proxy对象。

也就是说asInterface()返回的对象有两种可能(实际上有三种,还有一种是null),Stub和Stub.Proxy。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1. 如果在同一个进程下的话,那么asInterface()将返回服务端的Stub对象本身,因为此时根本不需要跨进称通信,那么直接调用Stub对象的接口就可以了,返回的实现就是服务端的Stub实现,也就是根本没有跨进程通信;

  2. 如果不是同一个进程,那么asInterface()返回是Stub.Proxy对象,该对象持有着远程的Binder引用,因为现在需要跨进程通信,所以如果调用Stub.Proxy的接口的话,那么它们都将是IPC调用,它会通过调用transact方法去与服务端通信。

以上就是两者的区别。

所以它们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意思看,Stub是存根,Proxy是代理,感觉两者好像差不多。而这个Stub是谁的存根呢?Proxy又是谁的代理呢?
我认为Stub是服务端实现的存根,而Proxy则是Stub的代理。
是不是很难理解?其实我自己写完都理解不能。

<think>我们正在分析用户的问题:用户想理解AIDL接口定义及其在Android系统中的作用,并特别询问了`interface aidl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的含义及用途。 根据引用[1]中的配置行: `interface aidl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 我们可以拆解为以下部分: 1. `interface aidl`:表示这是一个AIDL接口。 2.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这是AIDL接口的全限定名。 3. `default`:表示这是该接口的默认实现实例(在HIDL/HAL中常见,AIDL HAL也沿用)。 ### AIDL接口在Android系统中的作用 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Android中用于跨进程通信(IPC)的接口定义语言。在Android硬件抽象层(HAL)中,AIDL用于定义硬件服务与框架之间的接口。其作用包括: 1. **跨进程通信**:允许运行在不同进程的组件(如应用框架硬件服务)进行通信。 2. **接口标准化**:通过AIDL文件明确定义接口的方法数据类型,确保通信双方遵守同一契约。 3. **解耦**:将硬件实现与框架分离,便于更新维护。 ### `interface aidl ...`配置行的具体含义 在`init.rc`服务声明中,该行表示: - 服务`android.hardware.hongxi-service`将向系统注册一个AIDL接口实例。 - 注册的实例名为`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遵循HAL的实例命名规范,`default`表示默认实例)。 - 当服务启动时,它会通过`hwservicemanager`注册该接口的Binder对象,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该名称获取接口代理。 ### 工作原理 1. **服务启动**:Init进程根据`init.rc`启动服务进程(`/vendor/bin/hw/android.hardware.hongxi-service`)。 2. **接口注册**:在服务进程的main函数中,会创建`IHongxi`接口的实现对象,并调用: ```cpp binder_status_t status = AServiceManager_addService(impl->asBinder().get(),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 ``` 将Binder对象注册到`hwservicemanager`(负责管理硬件服务的Service Manager)。 3. **客户端访问**:在客户端(如系统服务或应用)中,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接口代理: ```cpp sp<IHongxi> hongxi = IHongxi::getService("default"); ``` 客户端即可通过获取的代理对象调用接口定义的方法。 ### 示例:AIDL接口定义文件 假设接口定义在`hardware/interfaces/hongxi/aidl/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aidl`: ```aidl package android.hardware.hongxi; interface IHongxi { int getVersion(); void setMode(int mode); } ``` - 编译系统会根据该文件生成Java/C++/Rust等语言的桩代码(StubProxy),用于服务端实现客户端调用。 ### 总结 - **配置行作用**:声明服务将注册的AIDL接口实例,是HAL服务在`init.rc`中的标准配置方式。 - **系统意义**:确保硬件服务能被系统正确发现调用,是Android硬件抽象层(HAL)的关键机制。 §§相关问题§§ 1. AIDL接口定义文件的结构是怎样的? 2. 如何实现一个AIDL HAL服务? 3. 客户端如何获取并调用AIDL HAL服务? 4. `hwservicemanager`与`servicemanager`有什么区别? 5. 在Android系统中,HAL服务为什么需要注册到`hwservicemanager`?</think>### AIDL接口定义及其在Android系统中的作用 #### 1. **`interface aidl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 解析** ```bash interface aidl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 ``` - **`aidl`**:表示使用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AIDL)实现的跨进程通信接口。 -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接口的**全限定名**,遵循Java包命名规范: - `android.hardware`:硬件抽象层(HAL)的标准包名前缀 - `hongxi`:具体硬件模块名称(如传感器/摄像头等) - `IHongxi`:接口类名(`I`前缀表示Interface) - **`default`**:接口实例名称,表示**默认实现版本**(HAL服务可能提供多个实现实例)。 #### 2. **AIDL接口在Android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 ✅ (1) **跨进程通信(IPC)** - 允许**用户空间进程**(如App)与**硬件服务进程**(如`hongxi-service`)通信。 - 通过Binder机制实现,客户端调用接口方法时,数据会自动序列化并通过内核Binder驱动传输[^2]。 ##### ✅ (2) **硬件抽象层(HAL)标准化** - 定义**硬件功能契约**,例如: ```aidl // IHongxi.aidl 示例 package android.hardware.hongxi; interface IHongxi { int getVersion(); void setMode(int mode); byte[] readData(); } ``` - 确保OEM厂商实现统一接口,与Android框架解耦。 ##### ✅ (3) **服务发现与管理** - 服务启动时向**hwservicemanager**注册接口: ```cpp // 服务端注册代码 binder_status_t status = AServiceManager_addService( impl->asBinder().get(),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 ); ``` - 客户端通过名称获取接口代理: ```java // 客户端调用 IHongxi hongxi = IHongxi.Stub.asInterface( binder.getService("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 ); ``` #### 3. **工作流程示例**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Client->>Binder驱动: 调用getVersion() Binder驱动->>Service: 转发调用请求 Service->>硬件固件: 执行实际硬件操作 Service-->>Binder驱动: 返回结果(如版本号) Binder驱动-->>Client: 返回结果 ``` #### 4. **与其他技术的对比** | 特性 | AIDL HAL | HIDL | 传统JNI | |---------------------|--------------------|--------------------|-----------------| | 通信机制 | Binder IPC | Binder IPC | 直接函数调用 | | 语言支持 | Java/C++/Rust | C++ | C/C++ | | 接口定义 | `.aidl`文件 | `.hal`文件 | 头文件 | | 适用场景 | Android 12+ HAL | Android 8-11 HAL | 本地库绑定 | #### 5. **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 **开机流程**:HAL服务在`class hal`启动组初始化,如引用[2]中`BOOT_FINISHED`事件触发后,框架层通过AIDL接口控制硬件[^2]。 - **权限控制**:通过`user system`SELinux策略限制硬件访问权限。 - **版本管理**:`default`实例可扩展为`/legacy`或`/v2.0`等版本,支持兼容性演进。 > 通过`adb shell dumpsys android.hardware.hongxi.IHongxi/default`可查看接口状态调用统计[^1]。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