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ache and buffer

 

Linux下对文件的访问和设备的访问通常会被cache起来加快访问速度,这个是系统的默认行为。 而cache需要耗费我们的内存,虽然这个内存最后可以通过echo 3>/proc/sys/vm/drop_caches这样的命令来主动释放。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理解谁消耗了我们的内存。

我们来先了解下内存的使用情况:

[root@my031045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676836     626568   24050268          0      30884     508312
-/+ buffers/cache:      87372   24589464
Swap:      8385760
Page cachebuffer cache一直以来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在争辩和猜想这两个cache到底有什么区别,讨论到最后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和正确的结论,在我工作的这一段时间,
page cachebuffer cache的概念曾经困扰过我,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非常的清晰。如果能够了解到这两个cache的本质,那么我们在分析io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
 
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是文件的缓存,在文件层面上的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文件的逻辑层需要映射到实际的物理磁盘,这种映射关系由文件系统来完成。当page cache的数据
需要刷新时,page cache中的数据交给buffer cache,但是这种处理在2.6版本的内核之后就变的很简单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ache操作。
 
Buffer cache是针对磁盘块的缓存,也就是在没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直接对磁盘进行操作的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例如,文件系统的元数据都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
 
简单说来,page cache用来缓存文件数据,buffer cache用来缓存磁盘数据。在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对文件操作,那么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如果直接采用dd等工具对磁盘进行读写,那么数据会
缓存到buffer cache补充一点,在文件系统层每个设备都会分配一个def_blk_ops的文件操作方法,这是设备的操作方法,在每个设备的inode下面会存在一个radix tree,这个radix tree
下面将会放置缓存数据的page页。这个page的数量将会在top程序的buffer一栏中显示。如果设备做了文件系统,
那么会生成一个inode,这个inode会分配ext3_ops之类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是文件系统的方法,在这个inode下面同样存在一个radix tree,
这里会缓存文件的page页,缓存页的数量在top程序的cache一栏进行统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6内核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
在处理上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存在概念上的差别,page cache针对文件的cache,buffer是针对磁盘块数据的cache,仅此而已

有了伟大的systemtap, 我们可以用stap脚本来了解谁在消耗我们的cache了:

#这个命令行用来调查谁在加数据入page_cache
[root@my031045 ~]# stap -e 'probe vfs.add_to_page_cache {printf("dev=%d, devname=%s, ino=%d, index=%d, nrpages=%d/n", dev, devname, ino, index, nrpages )}'
...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2975, nrpages=1777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3399, nrpages=2594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3034, nrpages=1778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3618, nrpages=2595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1694, nrpages=106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1703, nrpages=107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1810, nrpages=210
dev=2, devname=N/A, ino=0, index=1812, nrpages=211
...

这时候我们拷贝个大文件:

[chuba@my031045 ~]$ cp huge_foo.file  bar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文件的内容被猛的添加到cache去:
...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3, nrpages=39393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4, nrpages=39394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5, nrpages=39395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6, nrpages=39396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7, nrpages=39397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8, nrpages=39398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399, nrpages=39399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0, nrpages=39400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1, nrpages=39401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2, nrpages=39402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3, nrpages=39403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4, nrpages=39404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5, nrpages=39405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6, nrpages=39406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7, nrpages=39407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8, nrpages=39408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09, nrpages=39409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10, nrpages=39410
dev=8388614, devname=sda6, ino=2399271, index=39411, nrpages=39411
...
  • 0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内存是指用于缓存磁盘数据的一块内存区域。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磁盘上的数据时,操作系统会将数据读入buffer cache中,以便下次读取时可以直接从内存中获取,避免频繁的磁盘访问,提高系统性能。同时,当应用程序需要写入数据时,操作系统也会将数据写入buffer cache中,然后再异步地将数据写入磁盘,以提高写入效率。buffer cache内存的大小可以通过系统参数进行配置,一般情况下会根据系统的内存大小和磁盘访问情况进行调整。 ### 回答2: 在Linux操作系统中,buffer cache(缓冲区高速缓存)是用来提高文件系统性能的一种机制,是内核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磁盘I/O操作的延迟,提高文件系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Buffer cache是由内核维护的一块内存区域,它存储了最近被读取或写入的文件块数据。当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文件时,内核会首先查找buffer cache,如果要读取的文件块在cache中,则直接从cache中读取数据,避免了磁盘I/O操作。如果要写入数据到文件,内核会将数据写入buffer cache,并在适当的时机将数据同步到磁盘上。 buffer cache的大小是动态调整的,根据系统的负载和需求进行自动调整。内核会根据当前系统内存的可用情况和其它进程的需求来判断是否需要释放部分buffer cache内存。如果系统内存紧张,内核会减少buffer cache的大小,以释放内存供其它进程使用;如果系统内存较为充足,内核会增加buffer cache的大小,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使用buffer cache可以大幅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对于频繁的读取和写入操作。通过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可以减少对磁盘的访问次数,大大降低了I/O延迟带来的性能损耗。同时,缓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可以更快地供应给应用程序,提高了文件系统的响应速度。 总之,buffer cacheLinux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内存机制,用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它通过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文件系统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同时,buffer cache的大小会根据系统的负载和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系统的内存使用和性能的平衡。 ### 回答3: 在Linux操作系统中,buffer cache是一种磁盘I/O缓存机制,用于提高文件系统的访问性能。 当应用程序读取文件时,操作系统将文件的内容从磁盘读取到内存中的buffer cache中。如果下次再次读取同样的文件内容,操作系统可以直接从buffer cache中读取,而不需要再次去磁盘中访问。这样可以显著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读取文件的速度。 类似地,当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写入时,数据首先被写入到buffer cache中,然后操作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何时将数据刷新到磁盘中。这样可以将多个小的写入操作合并为一个大的写入操作,减少了磁盘I/O的负担,并提高了写入文件的效率。 Buffer cache内存的大小是动态分配的,它根据系统的需要自动增加或减少。当文件系统需要更多的内存时,它会从系统中获取一部分内存作为buffer cache,用于缓存更多的文件内容。当内存不足时,buffer cache会释放一部分内存,以便为其他系统组件提供更多的内存。 使用buffer cache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比如读取和写入文件的速度。然而,buffer cache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在系统发生意外关机的情况下,尚未被写入磁盘的数据将会丢失。因此,在使用buffer cache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持久性与一致性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