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CE中RTC驱动开发介绍

欢迎加入Wince技术讨论群QQ#326444254


RTC就是实时时钟(real time clock)。目前大部分32bit处理器都自带RTC模块,也有外接RTC模块的。一般外接的RTC都是通过I2C总线来访问。如果CPU本身自带RTC,那通过读取内部寄存器就能访问RTC模块。如果是外接的,就要麻烦一点,还要写个I2C的驱动来访问外部RTC模块。
在WinCE6.0里面,RTC的驱动是在OAL里面实现的,文件名一般都叫rtc.c。在这个文件里面有3个重要的函数,只要实现了他们,RTC的驱动就完成了,函数如下:
BOOL OEMGetRealTime(LPSYSTEMTIME lpst) : 获得当前的时间
BOOL OEMSetRealTime(LPSYSTEMTIME lpst): 设置当前的时间
BOOL OEMSetAlarmTime(LPSYSTEMTIME lpst): 设置报警的时间

上面三个函数的参数都是lpst,这里介绍一下:
LPSYSTEMTIME实际上是一个指向SYSTEMTIME结构的指针,关于SYSTEMTIME,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SYSTEMTIME { WORD wYear; WORD wMonth; WORD wDayOfWeek; WORD wDay; WORD wHour; WORD wMinute; WORD wSecond; WORD wMilliseconds;} SYSTEMTIME;
明白了吧,呵呵。

OEMGetRealTime(..)用来获得当前的时间。WinCE启动以后,默认情况下,WinCE会每隔一段时间调用OEMGetRealTime(..)函数来获得系统的时间,这种方式被称为hardware mode。WinCE还有另一种获得系统时间的方法,被称为software mode,就是通过调用GetTickCount(..)函数跟踪系统的timetick的变化来累加时间。如果要用software mode,那么需要在注册表中做如下的设置:
HKEY_LOCAL_MACHINE/Platform/"SoftRTC" = 1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一般都要使用hardware mode,这样获得的系统时间比较准。software mode获得系统时间不会很准的。

OEMSetRealTime(..)用来设置当前的时间。当WinCE启动以后,我们会在界面的右下角看到时间显示,我们可以直接在WinCE的界面里面设置时间,这个时候,系统就会调用OEMSetRealTime(..)把你设置的时间写到RTC模块里面。这里要提一下,我们都知道在OEMIoControl函数里面有一个case叫IOCTL_HAL_INIT_RTC,这个case用来在初始化的时候设置实时时钟的初始值,一般在这个case里面会调用OEMSetRealTime(..)函数。参考代码如下:

case IOCTL_HAL_INIT_RTC: 
// The kernel has detected a cold boot. 
// The real-time clock probably needs to be reset. 
if( nInBufSize >= sizeof(SYSTEMTIME) ) 
return OEMSetRealTime( (LPSYSTEMTIME)lpInBuf ); 
else 
return FALSE; break;

OEMSetAlarmTime(..)用来设置报警时间。实现这个函数,要看你的RTC模块是否具有报警功能。具备报警功能的RTC会允许你设置报警时间,当你设置了报警时间以后,RTC会比较你的报警时间和当前时间,一旦这两个时间相等了,就会产生中断。大致原理就是这样了。所以这个函数里面实际上就是实现设置一个报警时间,还有就是打开相应的RTC中断。当然在中断程序ISR中,要返回SYSINTR_RTC_ALARM。在应用程序中,我们可以通过调用CeRunAppAtTime(..)来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运行一个应用程序。这个函数好像会调用OEMSetAlarmTime(..)来设置报警时间。具体没有试过。 


大致就是这些内容,一般在WinCE5.0和WinCE6.0中,RTC没有太大变化。唯一的不同就是在WinCE6.0中,这三个函数都需要添加临界区的保护,以前在WinCE5.0中没有看到过。 说了这么多,来举个例子,下面的代码基于实时时钟芯片ISL1208做的,仅供参考:
#define AL_ENABLE 0x80 
CRITICAL_SECTION RTC_critsect;
static unsigned char critical_flag = 1; 

void I2C_Init(void);
void ISL1208_Init(void);
DWORD I2C_Write(unsigned char slaveaddr, unsigned char regaddr, unsigned char* buf, DWORD num);
DOWRD I2C_Read(unsigned char slaveaddr, unsigned char regaddr, unsigned char* buf, DWORD num); 
BOOL OEMGetRealTime(LPSYSTEMTIME lpst)
{
unsigned char buf[12];
DWORD flg;

//RETAILMSG(1, (_T(":::::OEMGetRealTime:::::/r/n")));
if (critical_flag) // 第一次上电
{
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初始化临界区
I2C_Init(); //初始化
I2C ISL1208_Init(); //初始化ISL1208实时时钟芯片。
critical_flag = 0;
}
Enter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memset(buf, 0, sizeof(buf));
flg = I2C_Read(ISL1208, 0x0, buf, 6); //读取ISL1208的时间
if (!flg) //I2C失败,返回错误
{
RETAILMSG(1, (_T("::::::: OEMGetRealTime Error.../r/n")));
return FALSE;
}
Leave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buf[2] &= 0x7f; //清除MIL位
lpst->wSecond = (WORD)((buf[0] & 0x0f) + (buf[0] >> 4) * 10); // 获得当前时间,并将时间从BCD码转换为十进制
lpst->wMinute = (WORD)((buf[1] & 0x0f) + (buf[1] >> 4) * 10);
lpst->wHour = (WORD)((buf[2] & 0x0f) + (buf[2] >> 4) * 10);
lpst->wDay = (WORD)((buf[3] & 0x0f) + (buf[3] >> 4) * 10);
lpst->wMonth = (WORD)((buf[4] & 0x0f) + (buf[4] >> 4) * 10);
lpst->wYear = (WORD)buf[5] + 2000; 
return TRUE;
}

BOOL OEMSetRealTime(LPSYSTEMTIME lpst)
{
unsigned char buf[12];
WORD year;
DWORD flg;

//RETAILMSG(1, (_T(":::::OEMSetRealTime:::::/r/n")));
Enter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if (lpst->wYear > 2000)
{
year = lpst->wYear - 2000;
}
else
{
year = 0;
}
buf[0] = (((lpst->wSecond) / 10) <<>wSecond) % 10); //设置时间,十进制转换成BCD码
buf[1] = (((lpst->wMinute) / 10) <<>wMinute) % 10);
buf[2] = (((lpst->wHour) / 10) <<>wHour) % 10); 
buf[3] = (((lpst->wDay) / 10) <<>wDay) % 10); 
buf[4] = (((lpst->wMonth) / 10) <<>wMonth) % 10);
buf[5] = ((year / 10) << 4) (year % 10); 
buf[6] = (unsigned char)lpst->wDayOfWeek; 
buf[2] = 0x80; // Set MIL bit equal 1
flg = I2C_Write(ISL1208, 0x0, buf, 7);
if (!flg)
{
RETAILMSG(1, (_T("::::::: OEMSetRealTime Error.../r/n")));
return FALSE;
}
Leave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return TRUE;
}

BOOL OEMSetAlarmTime(LPSYSTEMTIME lpst)
{
unsigned char buf[12];
DWORD flg;

//RETAILMSG(1, (_T(":::::OEMSetAlarmTime:::::/r/n")));
Enter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memset(buf, 0, sizeof(buf));
buf[1] = (((lpst->wSecond) / 10) <<>wSecond) % 10) AL_ENABLE; //设置报警寄存器
buf[2] = (((lpst->wMinute) / 10) <<>wMinute) % 10) AL_ENABLE;
buf[3] = (((lpst->wHour) / 10) <<>wHour) % 10) AL_ENABLE; 
buf[4] = (((lpst->wDay) / 10) <<>wDay) % 10) AL_ENABLE; 
buf[5] = (((lpst->wMonth) / 10) <<>wMonth) % 10) AL_ENABLE;
flg = I2C_Write(ISL1208, 0xC, buf, 6);
if (!flg)
{
RETAILMSG(1, (_T("::::::: OEMSetRealTime Error.../r/n")));
return FALSE;
}
flg = *VIC2_INTENABLE; //使能外部中断1,因为RTC的中断输出接在了处理器的外部中断1上面
flg = INT2_EXT1;
*VIC2_INTENABLE = flg;
LeaveCriticalSection(&RTC_critsect);

// return TRUE if alarm set, FALSE otherwise 
return TRUE;
}

DWORD ISL1208_Init(void)
{
DWORD flg;
unsigned char buf[12];

memset(buf, 0, sizeof(buf));
flg = I2C_Read(ISL1208, 0x0, buf, 6);
if (!flg) 
{
RETAILMSG(1, (_T("::::::: ISL1208_Init Error.../r/n")));
return FALSE;
}
if ((buf[0] != 0) (buf[1] != 0) (buf[2] != 0) (buf[3] != 0) (buf[4] != 0) (buf[5] !=0))
{//时间被设置过,证明ISL1208被初始化过,直接返回
return TRUE;
}
buf[0] = STATUS_WRTC STATUS_ARST;
flg = I2C_Write(ISL1208, 0x7, buf, 1, 0); // 设置ISL1208状态控制寄存器
DelayInMsec(1);
buf[0] = INT_ALME 0x80; // 使能ISL1208报警功能,中断输出,单次触发
flg = I2C_Write(ISL1208, 0x8, buf, 1, 0);
if (!flg)
{
RETAILMSG(1, (_T("::::::: OEMSetRealTime Error.../r/n")));
return FALSE;
}
buf[0] = DEFAULT_SECOND AL_ENABLE; // 设置报警寄存器,设置报警时间,这里设置了个默认值
buf[1] = DEFAULT_MINUTE AL_ENABLE; //
buf[2] = DEFAULT_HOUR AL_ENABLE; 
buf[3] = DEFAULT_DATE AL_ENABLE;
buf[4] = (DEFAULT_MONTH + 1) AL_ENABLE;
flg = I2C_Write(ISL1208, 0xC, buf, 5, 0);
if (!flg)
{
RETAILMSG(1, (_T("::::::: I2C Write Error.../r/n")));
return 0;

buf[0] = DEFAULT_SECOND; //设置系统时间,这里设置了个默认时间
buf[1] = DEFAULT_MINUTE; 
buf[2] = DEFAULT_HOUR; 
buf[3] = DEFAULT_DATE; 
buf[4] = DEFAULT_MONTH; 
buf[5] = DEFAULT_YEAR;
buf[6] = DEFAULT_WEEK; 
flg = I2C_Write(ISL1208, 0x0, buf, 7, 0);
if (!flg)
{
RETAILMSG(1, (_T("::::::: I2C Write Error.../r/n")));
return 0;
}

return 1;
}

WinCE中telnet,FTP及网络共享的使用方法

WinCE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功能,只要在编译WinCE的时候,选择适当的组件,我们就可以在WinCE运行以后通过telnet或者FTP访问WinCE的文件系统,而且还可以相互共享文件夹,现在进入主题:
1. 在WinCE6.0中,打开“Catalog Items View”,然后依次选择“Core OS”->"CEBASE"->"Communication Services and Networking"->"Servers",然后我们会看到“FTP Server”和“Telnet Server”,选中这两项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重新编译工程了。
2. 这里补充一句,我们的BSP里面要支持网络驱动,你的网络可以是基于以太网的网卡,或者基于USB的设备(比如RNDIS),或者其它能支持网络的设备。你可以在注册表里为这个设备设定一个固定的IP地址,也可以使用DHCP(如果你的网络里有DHCP服务器的话)。
3. 脑子有点乱,这里还要补充一下,我们使用telnet和ftp每次登录都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比较麻烦,把下面的注册表配置信息加入到platform.reg里面就可以匿名登录了:
[HKEY_LOCAL_MACHINE/COMM/TELNETD] "UseAuthentication"=dword:0
[HKEY_LOCAL_MACHINE/COMM/FTPD] "AllowAnonymous"=dword:1 "AllowAnonymousUpload"=dword:1 "AllowAnonymousVroots"=dword:1 "DefaultDir"="//" "IsEnabled"=dword:1 "UseAuthentication"=dword:0
4. WinCE启动以后,假如WinCE的IP地址是192.168.0.86,当然PC要和WinCE的板子在同一个网段,这个属于网络基础知识,呵呵。通过telnet登录就输入:telnet 192.168.0.86,就应该能够登录到板子上了。如果通过FTP登录,就在PC上面打开Explorer,然后在地址栏输入: ftp://192.168.0.86 就可以了。
上面介绍的应该比较简单。总之,只要你的BSP里面有网卡驱动,在WinCE中选择telnet和FTP就可以了。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在WinCE这边访问PC的共享文件夹:
实现这个功能,我们要在“Catalog Items View”中添加一个组件,依次“Core OS”->"CEBASE"->"Communication Services and Networking"->"Networking-General"->"Windows Networking API/Redirector",然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
在WinCE启动以后,在PC端打开命令行窗口,然后通过telnet登录到WinCE系统上(比如:telnet 192.168.0.86),然后输入dir命令,就能看到WinCE里面的文件目录了,你会看到一个文件夹叫“network”。这时,使用net use命令将PC端的共享文件夹映射到"network"文件夹下面。举例如下:
net use a  //dell-01//share /user:guest
net use是命令;a是映射到本地的“network”文件夹下面的文件夹的名字;dell-01是计算机名;share是计算机上面的共享文件夹的名字;;/user:guest表示登录用户
这样,我们就能在“/network/a”下面看到PC端所共享的"Share"文件夹下面的所有文件了。

总结一下,上面介绍了telnet和ftp的使用,这个对于那些没有键盘鼠标和显示的WinCE系统是非常有用的,通过在WinCE上面使用net use命令可以将PC的共享文件夹映射到本地并进行操作。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便携终端设备,实现对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和旅游者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发布。这种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游客在旅游各个环节的体验,使他们能够轻松获取信息、规划行程、预订票务和安排食宿。智慧旅游平台为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和游客提供服务,包括政策发布、行政管理、景区安全、游客流量统计分析、投诉反馈等。此外,平台还提供广告促销、库存信息、景点介绍、电子门票、社交互动等功能。 智慧旅游的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如《国家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这些政策强调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性。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环境的优化,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 智慧旅游平台采用SaaS、PaaS和IaaS等云服务模式,提供简化的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实现资源的按需配置和快速部署。这些服务模式支持旅游企业、消费者和管理部门开发高性能、高可扩展的应用服务。平台还整合了旅游信息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创意平台和统一的旅游综合信息库。 智慧旅游融合应用面向游客和景区景点主管机构,提供无线城市门户、智能导游、智能门票及优惠券、景区综合安防、车辆及停车场管理等服务。这些应用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协同化,提高了旅游服务的自由度和信息共享的动态性。 智慧旅游的发展标志着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智能化和应用多样化趋势,多种技术和应用交叉渗透至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预示着全面的智慧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智慧旅游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旅游管理和服务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便携终端设备,实现对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和旅游者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发布。这种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游客在旅游各个环节的体验,使他们能够轻松获取信息、规划行程、预订票务和安排食宿。智慧旅游平台为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和游客提供服务,包括政策发布、行政管理、景区安全、游客流量统计分析、投诉反馈等。此外,平台还提供广告促销、库存信息、景点介绍、电子门票、社交互动等功能。 智慧旅游的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如《国家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这些政策强调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性。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环境的优化,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 智慧旅游平台采用SaaS、PaaS和IaaS等云服务模式,提供简化的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实现资源的按需配置和快速部署。这些服务模式支持旅游企业、消费者和管理部门开发高性能、高可扩展的应用服务。平台还整合了旅游信息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创意平台和统一的旅游综合信息库。 智慧旅游融合应用面向游客和景区景点主管机构,提供无线城市门户、智能导游、智能门票及优惠券、景区综合安防、车辆及停车场管理等服务。这些应用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协同化,提高了旅游服务的自由度和信息共享的动态性。 智慧旅游的发展标志着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智能化和应用多样化趋势,多种技术和应用交叉渗透至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预示着全面的智慧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智慧旅游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旅游管理和服务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它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特别是利用多层次的神经网络来进行学习和模式识别。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学习数据的高层次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图像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学图像分析等应用至关重要。以下是深度学习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组成部分: 1.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深度学习的基础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是由多个层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每个层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权重连接。 2. **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这是最常见的神经网络类型,信息从输入层流向隐藏层,最终到达输出层。 3.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这种网络特别适合处理具有网格结构的数据,如图像。它们使用卷积层来提取图像的特征。 4.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这种网络能够处理序列数据,如时间序列或自然语言,因为它们具有记忆功能,能够捕捉数据的时间依赖性。 5. **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LSTM 是一种特殊的 RNN,它能够学习长期依赖关系,非常适合复杂的序列预测任务。 6.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由两个网络组成,一个生成器和一个判别器,它们相互竞争,生成器生成数据,判别器评估数据的真实性。 7. **深度学习框架**:如 TensorFlow、Keras、PyTorch 等,这些框架提供了构建、训练和部署深度学习模型的工具和库。 8.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s)**:如 ReLU、Sigmoid、Tanh 等,它们在神经网络用于添加非线性,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函数。 9.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s)**: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交叉熵(Cross-Entropy)等。 10. **优化算法(Optimization Algorithms)**:如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随机梯度下降(SGD)、Adam 等,用于更新网络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11. **正则化(Regularization)**:技术如 Dropout、L1/L2 正则化等,用于防止模型过拟合。 12.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利用在一个任务上训练好的模型来提高另一个相关任务的性能。 深度学习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对大量数据的依赖、模型的解释性差、计算资源消耗大等。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