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真的可以成为普通高中通用课程吗?

E道理 发表于 2005-7-12 9:54:00   原贴:http://www.blog.edu.cn/user1/22691/archives/2005/235785.shtml


前 言:中国是世界上技术产品消费大国,成为世界各个技术强国的巨大赢利市场;中国还是世界上技术产品的加工大国,可是中国却极少拥有这些技术产品的知识产 权。以国产DVD产品为例,通过廉价占领市场,但每台机器都要向外国人缴交超过零售价50%以上的高额专利使用费,这期间还能有多少的赢利空间?

我们终于敢于承认技术的落后,不再以“四大发明”夜郎自大,可是我们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于是教育被认为是造成民族创新能力缺失的罪魁祸首。

中 国的教育确实也是步入了歧途。大家只关心考什么而不在意教什么,似乎学校仅仅是考试的强化训练场,教书而不再育人。考试成绩、升学率成为学校唯一的办学主 题。推行多年的初中课程改革,并没有在实质上带来多少变化,国家投入巨资打造的“高中新课程”在实施中也面临巨大的困难,社会反响冷淡。

究竟问题何在?

这 两年我被多次指派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研修与培训学习。最近的一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通用技术》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地点在南京,时间 2005年7月3日到7月12日。以下是我向研修班提交的“学习小结”。与其说这是一篇学习小结,倒不如说是我近年来对课程改革问题的一些分析思考。本文 的主要内容:

技术领域课程实施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

教育改革问题中,若干相关因素的层次关系分析。

在普通高中 新课程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崭新的模块,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内容都是全新的,它充分体现了“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要使受教育者的素质 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宗旨。我从小就喜欢学技术,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不得不一直工作在教育系统,因此20多年来,始终游移在技术与教育两个行业之间。 《通用技术》被列入高中新课程,我曾为此欢欣鼓舞,以为技术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步入学校的讲坛,技术与教育终于有了联姻的可能,这无论从国家科技发展的根 本需要,还是从我个人的愿望来说,都是一件大幸事。可是参加了几轮的课程培训之后,以及一年多来的冷静思考,我感到了其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人说,通用 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我也意识到这门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首先,需要面对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轻视技术人才的传统价值观。

南京是我国 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此次新课程培训安排在这片厚积了中华文化的土地上,历史的痕迹让我们领悟到了许多文化的精髓。我们看到:在中 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颂扬英雄安帮,或者文人治国,尽管历史上所有的丰功伟绩都是凭借技术的手段得以传世,但技术人才充其量不过是被文人或英雄所利用的能 工巧匠而已。

今天在世界 范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在中国,技术依然被严重轻视,其程度甚至超 过了历史上的其他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技术产品的消费大国,成为世界各个技术强国的巨大赢利市场;中国还是世界上技术产品的加工大国,可是中国却极少拥有这 些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我们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付出最廉价的劳动力,或者是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安全,换取可怜的一点经济增长。

很多人将中 国严重匮乏技术创新的原因归咎于教育,认为是教育扼杀了民族的创新精神。于是高考制度,以及因高考制度而带来的应试教育成为众矢之的。普遍认为课程改革的 瓶颈在高考,高考不改其他都是空谈。我觉得“高考”其实并不是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中国的高考与教育同处尴尬的境地,它同样承担着本来不该属于它的社会功 能,也已经是不堪重负。

先来分析一个现象:

深圳的媒体 曾经报道:企业高薪难求技术工人。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博士生在深圳难找工作的情况。原因似乎很简单,社会上对博士的需求一定要远少于技术工人, 而想读博者却多于学技术者,教育目标脱离了社会需求所造成的后果。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是教育目标迎合了大众的个人需求所造成的恶果。最大 的问题是,大众的个人需求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发生了矛盾。

再来看一个实例:

我认识一所高级技工学校的一位退休老“教师”,教了30多年的书,能上好几个工种的多门技术课程,还是某企业的(兼职)总工程师,有好几项专利成果,是该学校中公认的水平最高的专业教师,学生都喜欢他上课,退休后仍然有许多的技术课程非他而不能够上。

可是就是这 样一个极其优秀的老教师,年轻时正处文革时期,由于出生成分是“地主”,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没有文凭,所以一直教书到退休,连一个教师的资格都没有混 上,始终是“以工代干”的工人编制。他自己对领导说:“你们要我上课、解决技术问题尽管说,就是不要在我面前提职称的事,我岁数大了,不要刺激我!”。谁 都觉得他委屈,可是从省里到市里,都没有能解决他的教师资格问题。这事发生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观念的更新,轻视技术人才的传统价值 观依然根深蒂固。

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的技工学校对文凭都如此看中,更何况其他学校!在这种迂腐的人事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之时,我们又如何指望在普通中学中能够推行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地实施《通用技术》课程!

成为博士或者成为高级技工,如果有这样两条路,你将做何选择?

也许通过思考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就会知道:教育的问题,其实是社会的问题,更是我们自身意识形态的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逾越每个人内心的观念障碍。

其次,新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国际流行的教育理念,对实践性、活动性课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依然没能走出理论为先,知识至上的思维模式。

我们看到, 在新课程中,技术课程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总学分超过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传统“大科”的学分总和,在理念上前进了一大步,使学校的教育更加贴近 了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但是,我也注意到,这些实践性的课程(除综合实践活动外)依然沿用了理论课程的一般运作模式:①人为的科目划分、传统的课本教材、 先知识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②新课程培训采用了与其他学科相同的通识理论为主的模式,希望通过一批学术界的学者、教育界的一流专家,引领更大的一批理论 课程教师,来从事技术类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③试图通过简单的短期培训,将擅长理论学科教学的教师转变成为技术领域的师资。总的来看,依然没有摆脱理 论为先,知识至上的固有思维。

这两年来, 我已经参加过多次技术类课程的培训(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市级的。在培训中,我听了无数专家、学者、教授的讲座, 发觉有些授课者一再声称自己是技术的外行,当然这其中有些是出于谦虚。这使我很茫然,我不知道理论学者是否可以培养出技术专家,自己都缺乏技术素养的人, 如何能引领别人培养技术素养。我觉得,即使是教育理论领域的大学者,要来承担技术领域的指导工作,起码也要对技术做必要的研究和了解,否则必将是纸上谈 兵。

打个比方: 培养运动员,需要有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理论层面上的指导,但更需要具有运动素养、运动技术专长的教练员的以身示教。可是,在技术领域的课程培训中,我一 直没有看到“教练”角色的出现。如果说我们这些学员就是将来的“技术教练”,那么,我们的技术素养从何而来?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事实:现在普通学校中 多数的教师都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本身就缺乏技术素养,如果没有经过必要的技术训练,很可能会把“技术课”上成“技术原理课”,也可能会用书面答题 形式来评价技术素养。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显现。

其三,过度的功利加上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重大障碍。

“功利”是人所固有的动物属性之一,我们很少能够找到完全不具有功利目的的行为。但是,在完全丧失了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更高的理想与信念之后,功利就成了唯一的人生追求,这种情况在现在的社会中处处可见。

高考制度, 之所以会催生出今天这样的残害学生身心健康、泯灭民族创新精神的“应试教育”,根本的原因就是“功利”思想。在这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中,地方政府为 谋取眼前的政绩可以牺牲民族发展的根本利益,学校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可以不顾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教师为了自己的晋级与经济利益可以用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 代价,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们更是首先考虑了眼前的升学、就业、生存竞争等功利需求,于是各自都在一个共同的功利目下获得了行动的统一,教育的目标被严重地 异化。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技术素养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但是大家都不能摆脱眼前功利的诱惑,都需要首先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这种大环境 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诚信”是 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可是社会乃至政府太多的失信已使我们麻木不仁。由于诚信的缺失,各种考试包括成人社会中的考试,被赋予了难以承受的重任,成为社会利 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成为人才选拔的唯一办法,教育的评价功能被严重的扭曲和异化。《通用技术》课程由于其特殊的内容特征,在评价问题上将面 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如何实施技术课程的评价?通过书面考试或是其他方法?如何避免失信?在评价问题上,国外的成长记录袋、教师推荐、学生自评互评等做 法,都将不能适合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

“功利”与“诚信”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学校的内部运作来解决的社会问题。它更多的需要国家制订必要的政策予以引导,或者通过法律来规范。

我的一点思考:

教育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所面临的困难,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具有典型性。我试图通过以下的系统方框图来分析期间种种因素的层次关系,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所在。


 

以上箭头方向表示问题的层次关系,即:上位因素→下位因素 / 结果。教育的总体目标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否则教育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

我们从上面的关系图中发现,学校实际的“教学行为”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关系,“学校实施的教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系统中“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唯一的调控渠道。然而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所能够实施的干预行为,其手段很少,而且作用也非常有限。

从 目前课程改革实施的实际情况上来看,无论是已经实施多年的初中课程改革,还是将要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方案,政府都仅仅是在学校的“教学行为”层面实施了一些 “干预”手段,还没有在更上位的“人事管理体制”方面实施必要的配套的改革,因此课程改革步履艰难,投资巨大,但收效甚微。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认识及一些肤浅的思考,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