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STLINK驱动:安装、使用与故障排查指南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STLink作为意法半导体开发的编程和调试接口,广泛应用于STM8和STM32微控制器的开发过程。本文详细介绍STLink驱动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功能、STM32CubeProgrammer的使用、软件兼容性、故障排查技巧以及对多设备的支持能力。此外,还提及开源替代方案OpenOCD。掌握STLink驱动的知识对于嵌入式开发人员而言,是提高开发效率和处理问题的关键。
STLINK的驱动,分享一下

1. STLink驱动概述

STLink驱动是连接开发者与STM32微控制器的桥梁,它提供了底层硬件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支持。本章节将探讨STLink驱动的基本概念、应用重要性及其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作用。

STLink驱动的重要性

STLink驱动是实现计算机与STM32微控制器间高效、稳定通信的关键。通过驱动程序,开发者能够利用各种开发工具轻松地进行程序的烧写、调试、固件升级等操作。一个可靠的驱动程序可以显著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在硬件交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开发过程的顺畅。

STLink驱动与软件交互

硬件与软件的交互是现代嵌入式系统开发不可或缺的一环。STLink驱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它不仅实现了硬件与操作系统间的通信,还提供了丰富的接口给上层应用程序,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而无需关注底层硬件细节。这种交互基础的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嵌入式应用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2. 驱动安装流程与工具

2.1 安装STLink驱动的必要性

2.1.1 硬件与软件的交互基础

硬件与软件的交互是现代电子开发中的基础,特别是在微控制器领域。STLink作为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推出的一套硬件调试工具,它允许开发者对基于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的STM32微控制器进行编程和调试。在这一过程中,STLink驱动程序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充当了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确保命令和数据能够高效地在两者之间传递。

2.1.2 驱动在开发环境中的作用

在开发环境中,驱动程序能够使得开发工具(如IDE或者命令行工具)识别STLink硬件,并利用它来实现对目标微控制器的编程和调试。没有正确的驱动程序,开发环境将无法与STLink硬件通信,从而使得开发者无法进行必要的开发和调试工作。此外,驱动程序还可以优化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交互,提升性能,减少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率。

2.2 安装步骤详解

2.2.1 兼容性检查与前提条件

在安装STLink驱动之前,进行硬件兼容性检查和确保所有前提条件得到满足是十分必要的。开发者应当检查STLink硬件是否与自己的电脑或开发环境兼容,并确认已经安装了与STLink驱动相兼容的操作系统版本。同时,也需要确认电脑上是否已经安装了其他可能产生冲突的驱动程序,并在必要时进行卸载或更新。

2.2.2 驱动安装的图形界面方式

多数情况下,STLink驱动可以通过图形界面程序进行安装。这通常包括下载对应操作系统的STLink驱动安装包,运行安装向导,并遵循提示完成安装。安装向导会引导用户完成安装过程,包括确认许可协议、选择安装路径等。完成安装后,通常需要重启电脑来使驱动生效。

# 示例: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驱动安装向导的一个简化命令
start /w msiexec /i "path/to/stlink_driver.msi" /quiet

上述命令使用了 msiexec 来静默安装STLink驱动, /w 表示等待安装完成再继续执行, /i 指定了安装文件的位置, /quiet 表示静默安装,不显示安装界面。

2.2.3 驱动安装的命令行方式

对于熟悉命令行操作的高级用户来说,也可以通过命令行的方式安装STLink驱动。这种方式在自动化部署或者脚本中特别有用。在Windows环境下,可以使用 msiexec 命令来安装 .msi 格式的驱动安装包,而在Linux环境下,则可能需要使用 dpkg rpm 命令来安装相应的驱动包。

# 示例:在Linux环境下,使用dpkg安装STLink驱动的命令
sudo dpkg -i path/to/stlink-driver.deb

这个命令将通过 dpkg 安装 stlink-driver.deb 驱动包。安装过程中,如果存在依赖问题,可能需要手动解决依赖或者使用 apt-get 命令自动解决。

2.3 驱动安装工具介绍

2.3.1 ST-LINK Utility的使用

ST-LINK Utility是ST官方提供的一个用于编程和调试STM32微控制器的工具,该工具包含了STLink驱动,使得用户可以在没有其他IDE环境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它来进行操作。ST-LINK Utility的界面直观,易于使用,非常适合初学者进行入门级的编程和调试。

# ST-LINK Utility的主界面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展示ST-LINK Utility主界面]

通过ST-LINK Utility,用户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 检测连接的STLink硬件
  • 对STM32微控制器进行编程
  • 读取和擦除微控制器的存储器内容
  • 监控和调试微控制器

2.3.2 STM32CubeProgrammer工具详解

STM32CubeProgrammer是一个更为全面的工具,它不仅包含了STLink驱动的安装和配置功能,还支持多种编程模式和芯片的固件升级。与ST-LINK Utility相比,STM32CubeProgrammer提供了更多高级选项,更适合需要进行复杂操作的高级用户。

graph LR
    A[开始] --> B[打开STM32CubeProgrammer]
    B --> C{选择模式}
    C -->|编程模式| D[加载固件]
    C -->|调试模式| E[连接到调试器]
    D --> F[编程固件]
    E --> G[执行调试]
    F --> H[完成编程]
    G --> H[调试完成]
    H --> I[关闭工具]

使用STM32CubeProgrammer,用户能够:

  • 选择不同的编程和调试模式
  • 加载和更新微控制器的固件
  • 进行芯片级的编程和调试

此外,STM32CubeProgrammer还支持量产模式,这使得它成为批量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量产模式下,可以实现对大量芯片的快速编程,提高生产效率。

3. 在线编程和调试功能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编译、编程和调试是三个不可或缺的步骤。STLink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调试器,为STM32系列微控制器提供了强大的在线编程和调试功能。本章节将深入探讨STLink的在线编程原理,调试功能的使用以及其与常见集成开发环境(IDE)的集成方式。

3.1 STLink的在线编程原理

STLink通过提供JTAG和SWD接口与目标设备通信,能够实现对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和调试。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有助于开发人员更有效地使用STLink进行设备开发。

3.1.1 JTAG和SWD接口解析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接口,主要用于芯片测试和编程。它由以下五个主要信号组成:

  • TCK(Test Clock):测试时钟信号,为JTAG操作提供时序。
  • TDI(Test Data In):测试数据输入,数据在上升沿被接收。
  • TDO(Test Data Out):测试数据输出,数据在下降沿被输出。
  • TMS(Test Mode Select):测试模式选择,用于控制TAP控制器的状态转换。
  • TRST(Test Reset):测试复位,用于初始化TAP控制器。

而SWD(Serial Wire Debug)接口是基于双线(SWDIO和SWCLK)的调试接口,比JTAG更简洁,性能更好,现在已经成为主流的调试接口标准。

3.1.2 编程算法和流程

使用STLink对STM32微控制器进行编程时,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 设备识别:STLink识别目标微控制器的型号和存储器布局。
  • 擦除操作:根据需要擦除整个芯片或部分存储区域。
  • 编程操作:将二进制数据写入微控制器的闪存存储器。
  • 校验操作:完成编程后,校验数据以确保无错误。
  • 启动设备:完成编程后,设备可以复位并启动运行新固件。

每一步骤都必须小心执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芯片的正常工作。STLink提供了专门的软件和库,使得这个过程在用户看来变得简单和直观。

3.2 调试功能详解

调试是发现和修复软件中错误的过程,它是软件开发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TLink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调试功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快地找到问题并解决。

3.2.1 断点、单步和变量监视

调试过程中,开发人员经常需要使用以下功能来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 断点(Breakpoint):指定程序中暂停执行的位置。程序执行到断点时,会停止运行,允许开发者查看程序状态。
  • 单步(Step):使程序以单条指令或单个语句的方式逐步执行。这有助于观察程序执行的每个步骤。
  • 变量监视(Variable Watch):实时监控变量的值,以便在程序运行时观察到变量的变化情况。

这些功能在STLink的软件工具中通常以图形化界面呈现,使用简单直观。

3.2.2 性能分析与跟踪

除了常规的调试功能之外,STLink还支持性能分析和跟踪功能:

  • 性能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分析程序执行的性能,识别瓶颈和效率低下的代码段。
  • 跟踪(Tracing):记录程序的执行过程,包括函数调用、中断处理等信息,方便后续的调试和分析。

这些高级功能对于开发高性能和实时系统尤其重要。

3.3 与IDE的集成

STLink可以与多种集成开发环境(IDE)无缝集成,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流畅的开发工作流程。下面将介绍STLink与Keil MDK-ARM和IAR Embedded Workbench的集成过程。

3.3.1 Keil MDK-ARM集成

Keil MDK-ARM是许多嵌入式开发人员首选的开发环境,其与STLink的集成流程如下:

  1. 在Keil MDK-ARM中创建或打开一个项目。
  2. 选择适当的微控制器和开发板。
  3. 在“Options for Target”对话框中配置STLink调试器设置。
  4. 编译项目并生成可执行文件。
  5. 通过点击工具栏上的“Debug”按钮开始调试会话。

一旦会话开始,用户可以使用Keil MDK-ARM提供的工具进行代码调试。

3.3.2 IAR Embedded Workbench集成

IAR Embedded Workbench同样支持STLink,集成步骤如下:

  1. 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中创建或打开一个项目。
  2. 打开项目设置,找到Debugger选项卡。
  3. 选择STLink作为目标调试器。
  4. 配置其他必要的调试设置,如时钟频率等。
  5. 编译项目并下载代码到目标设备。
  6. 使用IAR提供的调试工具进行断点、单步等调试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STLink可以与IAR Embedded Workbench紧密集成,为开发者提供强大的调试支持。

STLink作为一款功能全面的调试器,通过其在线编程和调试功能,大大简化了微控制器的开发过程,加快了开发者的开发和调试速度。同时,它与主流IDE工具的紧密集成,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更为高效、便捷的开发环境。

4. STM32CubeProgrammer介绍

4.1 STM32CubeProgrammer的安装与配置

4.1.1 官方下载与安装步骤

STM32CubeProgrammer是STMicroelectronics提供的一个全功能的编程软件工具,用于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和调试。以下是安装步骤的详细说明:

  1. 访问STMicroelectronics官方网站,进入支持软件的下载区域。
  2. 在产品列表中找到并下载适用于您操作系统的STM32CubeProgrammer软件包。
  3. 执行下载的安装包,并按照安装向导的指示完成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请确保选择”安装驱动程序”选项,以确保与STLink调试器的兼容性。
  4. 完成安装后,重启计算机以确保所有组件都被正确注册。

4.1.2 界面介绍与功能概述

安装完成后,STM32CubeProgrammer的用户界面直观,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区域:

  • 连接管理器 :在设备连接和断开时,提供与硬件通信的详细信息。
  • 程序和调试器 :允许用户通过点击按钮来执行编程、擦除和验证操作。
  • 闪存算法选择器 :根据所选的STM32设备型号,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编程。
  • 日志和控制台 :用于查看详细的执行日志,用于故障诊断。

此外,软件还提供了一套命令行接口,方便高级用户进行自动化操作。

graph LR
    A[启动STM32CubeProgrammer] --> B[连接管理器]
    B --> C[程序和调试器]
    C --> D[闪存算法选择器]
    D --> E[日志和控制台]

这个流程图展示了STM32CubeProgrammer启动后的操作流程。

4.2 STM32CubeProgrammer的高级功能

4.2.1 量产模式与安全特性

STM32CubeProgrammer软件的量产模式是为生产环境设计的,能够在不启动MCU的情况下进行全设备编程和擦除操作。这一功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安全特性方面,STM32CubeProgrammer支持固件升级的加密和签名,确保了设备固件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这些安全特性包括:

  • 读写保护 :防止未经授权访问存储器。
  • 加密 :对固件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固件被读取。
  • 签名 :固件签名保证固件来源的可验证性。
graph LR
    A[启动量产模式] --> B[全设备编程]
    B --> C[设备擦除]
    C --> D[启动安全特性]
    D --> E[读写保护]
    E --> F[加密]
    F --> G[签名]

上述流程图展示了量产模式和安全特性操作的步骤。

4.2.2 多种编程模式的选择

STM32CubeProgrammer支持多种编程模式,以满足不同开发和生产需求:

  • 串行单线调试(SWD) :用于开发环境下的调试。
  • JTAG : 提供多引脚接口的调试和编程。
  • 串行端口编程(SIO) :通过串行端口进行固件编程。
  • Mass-IT : 专为大规模生产设计的快速编程模式。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编程模式。

4.3 STM32CubeProgrammer的使用案例

4.3.1 芯片编程操作实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STM32CubeProgrammer进行芯片编程的操作实例:

  1. 启动STM32CubeProgrammer并连接目标设备。
  2. 在软件界面中,选择要烧录的固件文件。
  3. 配置编程参数,比如选择正确的闪存算法和编程模式。
  4. 执行擦除操作,清除目标芯片的现有内容。
  5. 点击“编程”按钮,将固件烧录到目标芯片中。
  6. 验证烧录的固件,确保无误。

4.3.2 固件升级和恢复

在固件升级和恢复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以下步骤:

  1. 备份当前固件 :在进行任何升级之前,确保已经备份了当前的固件版本。
  2. 下载最新固件 :从官方网站或其他渠道获取最新的固件文件。
  3. 连接设备 :使用STM32CubeProgrammer连接到目标设备。
  4. 执行升级操作 :选择合适的编程模式并开始固件升级。
  5. 验证升级 :升级完成后,通过执行验证操作来确保固件正确安装。
  6. 恢复出厂设置 :如果需要,可以执行恢复出厂设置操作,将固件恢复到默认状态。
graph LR
    A[备份当前固件] --> B[下载最新固件]
    B --> C[连接设备]
    C --> D[执行升级操作]
    D --> E[验证升级]
    E --> F[恢复出厂设置]

以上流程图概括了固件升级和恢复的一般步骤。

以上内容为你提供了STM32CubeProgrammer的详细介绍,涵盖了它的安装、配置、高级功能以及实际使用案例。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你将能够有效地使用STM32CubeProgrammer进行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和调试工作。

5. 软件兼容性说明

5.1 操作系统兼容性

5.1.1 Windows平台下的兼容性

在Windows平台上,STLink驱动通常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可能会使用Windows 10或Windows 11作为他们的开发环境,因为它们提供了最新和最广泛的硬件支持。STLink驱动在Windows系统中的安装通常涉及到运行一个安装程序,该程序会自动处理所有的系统兼容性问题,包括注册表的更新和驱动文件的放置。

在安装STLink驱动时,开发者应注意选择正确的安装程序版本以匹配其操作系统版本(32位或64位)。安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驱动程序签名警告或权限不足的问题。为避免这类问题,建议以管理员权限运行安装程序。

一旦驱动安装完成,STLink设备应该能够被系统识别,并且在设备管理器中显示为一个COM端口,通过该端口可以进行在线调试和编程。开发者还可以使用ST提供的软件工具,例如ST-LINK Utility或STM32CubeProgrammer,来进一步验证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5.1.2 Linux与Mac OS下的兼容性

Linux和Mac OS平台对于STLink驱动的支持略显复杂,因为它们不像Windows那样有一个统一的驱动安装机制。ST官方提供了适用于Linux系统的驱动库,但这些库需要开发者手动编译和安装。此外,与某些特定的Linux发行版兼容可能还需要安装额外的依赖项。

对于Mac OS用户,STLink驱动的安装通常更为简单,因为Apple的操作系统结构使得驱动安装流程更加标准化。ST官方为Mac OS提供了适用于最新版本的驱动安装包,用户可以下载并安装,安装过程类似于Windows。

然而,在Linux和Mac OS下,STLink驱动的集成通常不如Windows流畅。开发人员在使用IDE集成开发环境时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因为IDE可能没有为非Windows系统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开发者在这些平台上可能需要更多的配置和调试工作以确保STLink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5.1.3 操作系统兼容性总结

不同操作系统对STLink驱动的兼容性各有优劣。开发者在选择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开发需求和使用的IDE工具。Windows仍然是安装和使用STLink驱动最简单的平台,而Linux和Mac OS虽然稍显复杂,但仍然可以支持STLink驱动的使用。

5.2 开发环境兼容性

5.2.1 支持的IDE列表

STLink驱动在不同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中有广泛的支持。大多数流行的IDE如Keil MDK-ARM, IAR Embedded Workbench, System Workbench for STM32, 和 STM32CubeIDE 等都提供了对STLink的支持。这些IDE工具通常为STLink提供了内置的集成,允许开发者无需额外配置即可进行编程和调试。

5.2.2 驱动与开发环境的适配问题

尽管STLink驱动与众多IDE的集成已经很成熟,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开发者还是可能会遇到适配问题。适配问题可能源于IDE本身的版本过旧,无法与最新的STLink驱动兼容,或者可能是因为操作系统中的某些配置未正确设置。

为解决这些适配问题,开发者首先应该确保他们的IDE工具和STLink驱动都是最新版本。如果问题依旧存在,开发者应该查阅官方文档或寻求社区支持。此外,进行一些基本的系统检查和配置调整,例如更新系统软件、关闭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通常也会有所帮助。

适配问题的诊断步骤可能包括:
1. 检查IDE和STLink驱动的版本兼容性。
2. 确认所有操作系统相关的更新都已安装。
3. 查看IDE的错误日志和输出信息,寻找可能的错误提示。
4. 在IDE的社区或论坛上搜索是否有其他开发者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5. 联系ST的技术支持获取帮助。

解决适配问题的关键在于详细地记录下问题出现的条件和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对于开发者来说,了解如何快速诊断和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大大提升开发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故障排查方法与开源替代方案介绍

6.1 故障排查基础

故障排查是任何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尤其在涉及硬件编程和调试的环境中。故障排查通常遵循一个结构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问题定义 :首先,必须明确设备是否真正存在问题。这通常涉及到对预期行为和实际行为的比较。
  • 故障重现 :尝试将问题复现,确定是否每次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 信息收集 :收集错误信息和日志文件,以便分析。
  • 假设和测试 :基于收集的信息,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并设计实验来测试每个假设。
  • 解决和验证 :一旦找到并解决了问题,确保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并进行适当的测试以验证解决方案。

6.1.1 常见问题的诊断流程

针对STLink驱动的常见问题,可以遵循以下诊断流程:

  1. 检查连接 :确保STLink适配器与目标设备正确连接。
  2. 检查电源 :确认目标板上有适当的电源供应。
  3. 检查软件设置 :检查在使用的IDE中的项目设置,确保正确配置了硬件。
  4. 硬件复位 :尝试对目标设备和STLink进行硬复位。
  5. 软件复位 :通过软件执行复位操作,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6.1.2 日志分析与错误处理

日志分析是故障排查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可以帮助开发者理解问题发生的上下文。对于STLink驱动,应检查:

  • IDE日志 :IDE工具(如Keil、IAR等)通常会有详细的操作日志记录。
  • 驱动日志 :Windows和Linux系统都可能有驱动层面的日志文件,如Windows的事件查看器中。
  • 硬件诊断工具 :使用ST提供的硬件诊断工具,如ST-LINK Utility,进行自检。

6.2 驱动更新与维护

为了保持系统稳定性和性能,定期更新驱动程序是必要的。

6.2.1 官方更新通道

ST官方提供了多种方式来更新STLink驱动程序:

  • 官方网站下载 :ST官方网站上提供最新的驱动程序下载。
  • 自动更新工具 :一些IDE工具(如Keil MDK-ARM)可能集成了驱动自动更新功能。
  • ST-LINK Utility :该工具也可以检测并提供更新。

6.2.2 驱动更新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STLink驱动更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备份数据 :更新前备份所有重要数据,防止在更新过程中出现意外。
  • 兼容性检查 :确保新版本驱动兼容当前操作系统和IDE环境。
  • 卸载旧驱动 :在安装新驱动之前,最好先完全卸载旧的驱动程序。
  • 重启计算机 :更新驱动后重启计算机,确保新驱动被正确加载。

6.3 开源替代方案

开源社区为STLink提供了替代方案,这对于希望拥有更大灵活性和定制选项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6.3.1 开源STLink驱动项目介绍

有几个开源项目提供了STLink驱动的替代实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 openocd :这是一个开源项目,用于调试和编程支持多种JTAG接口的设备,其中包含了对STLink的支持。
  • libusb :这是一个跨平台的库,允许用户直接通过USB与设备通信,这对于想要绕过操作系统驱动进行更底层控制的开发者尤其有用。

6.3.2 替代方案的优势与限制

使用开源方案的优势包括:

  • 成本 :开源软件通常是免费的,这可以节省成本。
  • 透明性 :代码是开放的,允许任何人检查和修改。
  • 社区支持 :开源项目通常有一个活跃的社区,可以提供帮助。

然而,开源方案也有一些限制:

  • 兼容性 :可能不完全兼容最新的硬件或操作系统。
  • 技术支持 :相比官方驱动,开源社区提供的技术支持可能有限。
  • 文档 :开源项目的文档可能不如官方驱动那样全面和易于理解。

6.4 多设备支持能力分析

在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产品量产阶段,同时操作多个设备是常见的需求。

6.4.1 单一与多设备环境下的表现

在单一设备环境下,STLink表现良好,但在多设备环境中可能出现一些挑战:

  • 资源冲突 :多个设备同时连接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冲突。
  • USB带宽限制 :USB接口的带宽限制可能影响多设备同时编程的速度。

6.4.2 多设备并行编程的策略

为了有效地进行多设备编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分组处理 :将设备分组,逐一进行编程,减少资源竞争。
  • 专用工具 :使用支持多设备编程的专用工具,如STM32CubeProgrammer的量产模式。
  • 硬件隔离 :使用硬件隔离器,如电子开关,来物理隔离待编程的设备。

在第六章的讨论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故障排查的基础、驱动更新和维护的重要性,开源替代方案的优势与限制,以及多设备支持的策略。通过这些信息,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利用STLink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STLink作为意法半导体开发的编程和调试接口,广泛应用于STM8和STM32微控制器的开发过程。本文详细介绍STLink驱动的安装、编程与调试功能、STM32CubeProgrammer的使用、软件兼容性、故障排查技巧以及对多设备的支持能力。此外,还提及开源替代方案OpenOCD。掌握STLink驱动的知识对于嵌入式开发人员而言,是提高开发效率和处理问题的关键。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