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1997年开始,不断有知识英雄涌现出来。电脑报 IT 风云榜也长期关注这些英雄人物,其中有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英雄,如王江民、求伯君、雷军、柳传志等,也有后起之秀,比如周鸿祎、马云、丁磊等。曾经有一本 《知识英雄》的书记载了无数英雄的故事,新人辈出、后来者居上的例子屡见不鲜,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时间已经远去,但这些英雄的名字 不会被遗忘,在那个最初的时代,他们以知识英雄著称,叱咤中关村,这个群体的经历和故事,以及他们创办的企业,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辉煌:联想、方正、金 山、8848、江民、瑞星……

1997-2001:这是一个知识英雄的时代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王江民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杨元庆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求伯君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新浪早期负责人王志东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电子商务先行者老榕

时间不会忘记,那些惨烈的、辉煌的,由他们主导的那个时代,那些故事,最早影响了整个中国 IT 产业,甚至是世界。

联想三人行

1997年,国内 IT 业界局面也非常明朗:国外厂商如 IBM英特尔微软牢牢控制着大型系统、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市场,国内厂商在 PC 市场的表现让人欣喜。在这个迅速膨胀的市场中,几十家国内 PC 厂商都有不同程度的斩获,但真正构成竞争力的只有联想。联想以其不俗的市场行为,为中国信息产业树起了一面了不起的旗帜。而联想的背后,柳传志、杨元庆、 郭为等如今响当当的英雄也走向一线。

在 2006 年,杨元庆成为电脑报 IT 风云榜评选的第一届十大中国数字英雄。

杨元庆和柳传志的长谈

1998年底,柳传志和杨元庆进行了一次长谈,柳第一次向杨元庆清楚地挑明——联想将交班给杨元庆,分销代理业务拆分出联想由郭为领军。柳传志一向 “拐大弯”,他对杨元庆讲,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 3 到 5 年的过渡。当时,34岁的杨元庆对 54 岁的柳传志此时和他谈交班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他觉得这是迟早的事,因为“这样做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好处。”

此后的联想也的确发展得非常迅速。1998年 5 月 6 日,当杨元庆将标志着民族计算机骄傲与尊严的联想第 100 万台 PC 递给英特尔总裁葛鲁夫的时候,他终于感到了“热血沸腾”,“我真正感到了作为一个联想人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觉得为了这个奋斗,再辛苦也是非 常值得的”。

而杨元庆一直在刷新着英雄记录,越来越大地拉开和追赶者的距离。联想 PC 自 1990 年诞生到 1998 年第 100 万台下线,用了 8 年时间,但是,联想 PC 第二个 100 万台下线仅用了 1 年零一个月。

1999年 10 月 28 日,杨元庆在南京大学演讲。在这所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学校,各种演讲层出不穷,然而,杨元庆的到来让学生们非常兴奋和期待。

当天,杨元庆演讲的听众是同时在南大演讲的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听众的数倍;所以,到南大逸夫报告厅领略杨元庆风采的人一直挤到门外;所以,杨元庆不仅要拿起话筒讲,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声音,才能让外面的人听到。

晚 7 时,杨元庆登上讲台前,主持人还用“联想 PC 居亚太第三”作为杨元庆的最高业绩向大家介绍,杨元庆上台后,这个纪录即被刷新了,“据 IDC 最新统计,联想 PC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已经做到了亚太第一。”这个排名意味着联想 PC 在亚太地区,击败了包括康柏、IBM、HP 在内的所有世界巨头。“一个星期前,我和我的同事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开香槟庆祝,整个晚上,我一分钟都没睡。”

做到中国第一,联想用了 6 年,从中国第一做到亚太第一,杨元庆只用了 3 年时间。

今日的英雄总希望今日永远不要过去,因为“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地的英雄总希望坚守此地,因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杨元庆不是这样的英雄, 杨元庆期盼着第四季度赶快过完,希望赶快清点一下联想笔记本电脑今年的“收成”,因为他敢保证到(1999年)第四季度,新兴的联想笔记本电脑做到“保二 望一” 没有问题。

柳传志的放手

1999年 12 月 3 日,联想 15 年庆典后,柳传志接受记者采访,公开表示:“5年以后,我还会坐在主席台上……但是,作报告的肯定不是我了。”作报告的不是柳传志会是谁?杨元庆与郭为到底谁是柳传志“接班人”?

2000年 4 月 1 日,柳传志正式向新闻界宣布,联想一拆为二,成立联想电脑公司和神州数码公司两个子公司。直到此时,大家还觉得柳传志重权在握,所以,当时会出现“谁将是最后的接班人”的问题,柳传志淡然一笑说:“已经无班可接了。”

4月 27 日下午,柳传志、杨元庆、郭为 3 人凑在一起,共话“联想拆分”,谈笑风生,仿佛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沉重,那气氛比联想拆分前,3人在公众场合露面还要显得融洽。我们当时问柳传志,这种方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两个人都接了班”。柳传志摇了摇头。

2000年 5 月 12 日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想 2000 年誓师大会,当着联想 3000 多名骨干员工和新闻界的面,柳传志宣布,“今后所有的业务运作,从战略设计到战术实施,全部由两家子公司总裁负责,集团总裁(柳传志)和集团执委会主要的 责任是保证此次业务分拆调整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只负责更宏观的业务方向、子公司最高层人事任命和检查监督工作。”直到此时,外界仿佛才真切感觉受了柳 传志业已将联想的“接力棒”交到了杨元庆和郭为手中。

联想 2000 年的这次重组,一次性解决了自 1997 年高速发展以来所积累下的 3 个主要矛盾:①既做自有品牌,又代理国际品牌导致的业务冲突;② 郭为和杨元庆问题;③快速向 Internet 调整问题。

为了集中解决这些矛盾,打通所有关节,使联想能在更高的台阶上更快发展,柳传志选择了放弃对联想的管理权作为代价。在这次调整中,柳传志无疑付出得最多,柳传志交权,使杨元庆和郭为都有了更为宽广的施展舞台。

对于杨元庆来说,从柳传志手中接过的联想品牌其内含虽然只有原来的一半,但自己毕竟掌控了联想这个品牌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的机会;对于郭为来说,虽然今后不再叫联想了,但毕竟分得了联想一半的“兵马”,以这半壁河山,郭为有信心打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

在柳传志心中,杨元庆、郭为、马雪征、朱立南等和他一样都已经“卖给”了联想,都是联想的创业者,既然这些人都已经跟着他柳传志为联想付出了青春与 心血,那么,他柳传志就要想办法对得起他们。柳传志没要求来联想的每一个人都将身家性命卖给联想,他怕负担自己不起这么多责任。

在柳传志心中,杨元庆、郭为都宝贝。“有这样一个人,就能开这样一块业务,没有,就不能开,所以,我把他们看成不可比的资产、比什么都重要。”柳传志绝对不能允许,自己退下来之后,杨元庆和郭为一起合作,出现1+1。

郭为与神州数码

联想分拆一直是柳传志在思考和酝酿的事情,郭为也不记得柳传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他进行分拆的讨论和谈话的。

讨论将分销代理业务分拆出联想的背景之一是:1997年,成立联想科技,联想在各地的分公司整合进了联想科技。1997年,郭为接手联想科技的时 候,联想科技近一半营业额来自各地分公司销售联想 PC 的业务,联想科技卖联想 PC,杨元庆这边在各地发展的代理也在卖联想 PC,联想科技打着联想的牌子卖联想 PC 占尽优势,杨元庆觉得这样一来很难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觉得这样下去联想 PC 自己的渠道很难管理,希望郭为这边不要再做联想 PC 了,郭为同意增大国外 PC 品牌的业务量,而这样又变成了联想和联想竞争,左手和右手竞争。遇到这种情况,柳传志与郭为进行了多次长谈。

到 1999 年,柳传志正式向郭为捅破窗户纸,说要将他分拆出去的时候,郭为也不觉得特别突然,因为这些事情原来都依然差不多讨论清楚了

不过,郭为与联想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是让郭为难以割舍:“不叫联想,我就不知道我是谁了。

“联想集团”这四个字是郭为在 1989 年 11 月跑下来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词是郭为他们想出来的;1990年,郭为掌管联想各地分公司的时候,AST PC 非常好卖,但郭为硬性规定,分公司除了卖联想 PC 什么 PC 都不准卖……

郭为一度想在“神州数码”前面加上“联想”两个字,后来,他放弃了,郭为意识到,这样做对杨元庆确实不是很公平,“既然把联想的盘子给了他,让他将联想做大,还给他加个小尾巴,我觉得也不太好。”

实际上,从拉车门向柳传志学起,郭为深得“贸工技”的路数。从 1997 年接手联想科技伊始,他就没背联想科技做分销代理的包袱,一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年在自有品牌商伸出一条腿:1997年,主推联想打印机;1998年,主推联想网络;1999年,主推联想掌上电脑

神州数码上市前,郭为去美国路演,一投资公司不让郭为看准备的好材料进行推荐,他们给了郭为一块黑板,让他在黑板上讲。

投资者问了很多关键性和前景性的问题,郭为不看稿子反而讲得更好,投资人听完很兴奋,一口气买了神州数码很多股票。

2001年 6 月 1 日,神州数码首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以3.75元高开后,升势持续,一度见高4.25元,较招股价3.68元升0.57元,升幅达 15%,收报 4 元,比上市价3.68元高出8.7%。神州数码一共发行了8.45亿股,市场总值相当于联想的十分之一。

程序员的英雄群体

在 2000 年之前,IT 业最耀眼的明星不是柳传志和马云,而是王志东、求伯君、严援朝和朱崇君们。数以十万计的程序员,构成了产业的主体。他们身上的技术情结,至今仍然闪耀着光 芒。但在商业世界的水土不服,也在他们身上无不应验。尤其是 1997 年。这一年,基于 DOS 的中国第一代程序英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97年之后,也很少再出现新成名的程序员。

1997年,WPS97首发,求伯君穿上中山装讲 WPS97 的民族特色。那时,他还相信 WPS 能从 Word 手中重新夺回字处理市场的第一,他的理由是 WPS 有 2000 万用户基础,WPS 原来的每一个功能键都是财富。

作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和金山软件的创始人,求伯君这位成功开发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 WPS 的软件业“教父”一路走来,颇为艰辛。1986年,求伯君辞去河北省徐水县国企的工作,加盟北京四通公司,并于次年调往深圳四通公司。1988年,求伯君 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在深圳从事软件开发,并于 1989 年成功开发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 WPS。

1994年,由于香港金山被方正合并,求伯君脱离出来,自己在珠海成立珠海金山电脑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WPS 也迎来了它的最强对手———微软旗下的 Word。主动出击迎战的求伯君,生产出一种类似 Office 套件的产品,叫做盘古组件,包含 WPS、电子字典和电子表等产品。然而,盘古组件———这款珠海金山独立自主做出的第一个软件最终兵败麦城。1997年 9 月,WPS97正式上市,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推出仅 2 个多月,销量便达到1.3万套,金山也借此迈过最艰难的时刻。1998年至 2003 年,先后获得联想等注资的金山软件,重点发力 WPS、金山词霸、金山毒霸三大业务,金山软件的发展进入平稳阶段。

还有一个传奇人物是如今已经辞世的王江民。

“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占据反病毒市场的 80%以上。”这些事实已经让我们无法忽视王江民对中国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力,在业内被尊称为老师的王江民,凭借坚持而开拓出了杀毒软件市场,这也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所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

从他走进中关村开始,他便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成功者。他创立的江民公司不是联想、方正这样的大公司,他比起王永民、求伯君、王志东、严援朝这些知名 的程序员,成名也较晚。他也从没刻意地包装过自己,更没表述过什么先进的理念。但是,他的产品曾占据中国杀毒市场 80%以上的份额,他的杀毒软件曾创中国正版软件销售量之最。

2001年,王江民 50 岁了,KV3000的核心代码依然还要由他来写。王江民的传奇代表了一个人能力的极限。在 2001 年之前,从程序开发、市场运作到公司管理,几乎都是王江民一个人在做。这样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他开创了一个江湖,把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变成了用户心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在他之前,杀毒软件是官方的,是他开创了杀毒软件的市场。在他开创市场之后,其中各种血雨腥风不断上演,却不关他的事。

他只是个平凡的人,IT 业成为他的最爱和归宿。王江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知识英雄,第一批将知识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人。

程序员时代的王志东走过一段辉煌之路。1990年 6 月,王志东进入北大方正公司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1991年 6 月,独立研制并推出国内第一套实用 Windows 3.0 汉化系统“北大中文窗口系统 BDWin 3.0”。1992年 4 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随后独立研制并推出全球第一套实用 Windows3.1 中文平台“中文之星(Chinese Star 1.1)”,次年 2 月研制成功其海外版与升级版“中文之星1.2”。

随后,王志东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主持开发的 RichWin 是全球第一个跨平台、多内码、高兼容性并全面支持 Internet 应用的中文系统平台。RichWin 曾经取得了国内微机中文平台预装软件市场 80% 的占有率。

1998年 12 月,四通利方宣布成功并购位于硅谷的华渊生活资讯网,成立新浪网,王志东出任总裁,1年后兼任 CEO。此前,王志东一直是中国程序员的领军人物。此后,王志东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驱。但奔跑的新浪始终背着时代的包袱,复杂的股权和管理层结构, 令王志东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试图改造。“我跟董事会在看法上发生了冲突,也跟董事会某些人出现了利益上的冲突,最后被迫离开。”2001年 6 月,王志东被解除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职务。

电商@1999

8848,电子商务,王峻涛(老榕),这些具有标签性的名字注定会铭刻在所有人的记忆力。

1999年,中国电子商务史上充满机遇性的关键一年。从这一年开始,电子商务真正脱离了高姿态的学院派应用,正式步入实质性的商业阶段。

1999年年初,数字化的布道者尼葛洛庞帝来到了中国,不失时机地指出了席卷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我预计到 2000 年,电子商务市场是个 1 万亿美元的市场,这个数目比人们估计数目多 5 倍。”此时,在中国互联网肥沃的土地上,这一领域刚刚开垦。

1999年 1 月 4 日,理想主义者王峻涛扔下福建的生意不管,一个人拎着笔记本从福州来到中关村,开始了 8848 的创业。5月 18 日,中国第一家在线销售软件图书的 B2C 网站在他的一手操办下正式上线,创始人为这个新生儿取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名字——8848。以珠穆朗玛这座山峰的高度取名,显示了老榕试图在电子商务领 域一霸天下的雄心。这是中国电子商务梦开始的地方。

9月,8848精心策划了一场 72 小时网络生存测试。12名选手被封闭进一间几乎空空如也的房间 72 小时,只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和外界联系。但令人失望的是,12名选手通过网络只买到了永和豆浆。不过,在这场轰动大江南北的商业秀中,很多人第一次听 说了网络购物,也让很多人记住了“8848”。

这一年春天,马云在杭州城郊湖畔花园建立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在一间用报纸糊墙的简陋房子里,马云对全体员工开始了一番创业演讲:“第一,我们 要建立一家生存 80 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把目光瞄准电子商务领域的还有邵亦波,他和来自哈佛的校友创办了易趣网,这也是中国第一个 C2C 电子商务网站;6月,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旅游迷——沈南鹏、梁建章、季琦、范敏创办了提供网上机票和酒店预定服务的携程网;11月,在图书出版行业摸爬滚 打了 10 年的李国庆和他的妻子俞渝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当当网。

8848的示范效应让很多创业者虎视眈眈,觊觎这块新鲜的蛋糕。1999年底,国内诞生了 370 多家从事 B2C 的网络公司,到 2000 年,就变成了 700 家。8848成为电子商务的标杆,而王峻涛也是“中国电子商务教父”、“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等诸多光环缠身。

千禧年前后,更多的热钱涌入电子商务:2000年 5 月,由联想和金山共同投资组建的卓越网正式成立;12月,软银投资 2000 万美元与阿里巴巴结盟。

电子商务是个需要激情的产业,同时,更需要理性,在这一年,激情大于理性的后果开始显现。急速膨胀的互联网企业体会到了什么是冰火两重天——你可能 在明天醒来发现自己坐在财富的巅峰,也可能今夜睡去就永远被市场抛弃。这也许就是资本的力量,或者从更本质上说是互联网的力量。

2000年下半年,打算进行全球扩张的阿里巴巴遇到了其发展过程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马云决定收缩,“回到中国”,他说:“我熬也要熬过这个冬天,我爬也要爬过去,跪着也要活下来”。

同时,8848赴美上市一波三折,转型之风裹挟企业人士变动之雨,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中国电子商务代言人角色的企业,在二十世纪的这个冬天,给互联网世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2005年百度上市,创造了一个造富神话

2002-2006:中国 .com

“百度上市当日,开盘是 27 美元,收盘 175 美元,创造了纳斯达克 218 年最高的记录。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因为这是属于中国的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开创的黄金年代。” 这是 2006 年 3 月 18 日,李彦宏在出席电脑报主办的“2005-2006年中国 IT 品牌风云榜”上的铿锵发言。

这不仅是百度开创的黄金年代,更是属于中国 .COM 的黄金年代。以 2002 年中国互联网摆脱网络寒冬为节点,2002-2006年,中国人正式步入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

网络游戏、搜索、虚拟物品、Web 2.0 和电子商务,无论是新概念还是新的收入模式,都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财富的神话,首富的光环,在这个阶段成为现实。中国互联网的荣耀和功利,也开始登峰造 极。同样,在这 5 年里,电脑报主办的“it 风云榜”不仅全面关注博客、游戏、搜索、电子商务、即时通讯、SP 等全新模式,也留下了陈天桥、方兴东、丁磊、张朝阳、史玉柱、马化腾等一个个英雄名字。

首富来去匆匆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去纳斯达克上市,一度成为中国概念股的共同追求

2002年 1 月 2 日,对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纳斯达克停牌四个月的网易在这一天恢复交易,复牌当天,股票升幅就达到一倍。

此前,以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挫为标志带来的互联网寒冬,已经整整持续了一两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概念股利润急剧下滑,网易最惨,连续 9 个月跌破 1 美元,最终在 2001 年 7 月 19 日被停牌。彼时,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高呼“要经济还是要泡沫”,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国互联网能否有重生奇迹?

奇迹真的发生了。在中国,短信和游戏的风靡拯救了三大门户。2002年 7 月,三大门户相继宣布实现盈利,纳斯达克全线飘红。而在纳斯达克,美国资本市场奇迹般的复苏。中国网络企业开始把目光从“注意力”转向“赢利”,引发了一场模式变换潮流。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互联网寒冬同时教会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也给 2002 年以后的中国互联网一个巨大的机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与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市场的嫁接,并因此完善了自身的“造血”机制,那就是成为 SP 服务提供商。

这一年,网易暂时放弃了新闻,主攻短信和网络游戏。复牌 8 个月后,这家公司变成了暴利企业,比 64 美分的历史低点足足攀升了 108 倍。网易的经营也出现了大幅的提升,一度突破 70 美元大关。丁磊当年被“胡润榜”和“福布斯榜”评选为双料的中国首富。

2004年,丁磊以 70 亿元身价连夺“富豪榜”状元,此后,丁磊绝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直到几年后,丁磊出现在了《电脑报》的 IT 风云榜上——彼时,我们对他的问题是:首富来去匆匆,你会如何看待、使用财富?

当时,他微微一笑,几年后,丁磊选择了他的财富使用之道——养猪。

首富来去匆匆。接班丁磊出现在中国富豪榜首位的是陈天桥。2005年,陈天桥的身价达到了惊人的 150 亿。

而在 3 年前,陈天桥还对本报记者说:“我挣到 1 个亿就不做了。”那时,陈天桥的公司刚刚做到 1000 万。在 2002 年的那些深夜里,睡梦中的陈天桥常被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他从床上坐起,浑身冒出一层冷汗,心脏“怦怦怦”地跳个不停。正如他最担心的,电话来自自己的盛大 公司,内容是:黑客袭击,用户资料被盗!

用陈天桥的话来说,是在 2001 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死去;在 2002 年,盛大每个月都可能死去;在 2003 年,盛大每个季度都可能死去。当然,他更不可能想到,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成了中国首富。

让陈天桥成为首富的是《传奇》。在走过虚拟社区、互动娱乐等等摸索之后,陈天桥选择了《传奇》。《传奇》给盛大带来的财富不可估量,2004年盛大网络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仅仅六个月股价就从 11 美元飙升至 42 美元。

对于中国网络来说,这是创造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时代。丁磊、陈天桥之后,马化腾、李彦宏等相继问鼎中国首富。对于这些首富而言,财富,或许真的只是一个数字。

疯狂上市时代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单位(亿元)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2004-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2002年-2006年,这是一个疯狂的上市时代。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走进纳斯达克。

盛大股票在纳斯达克狂飙之际,一位美国投资商还在百度的第三次融资上对李彦宏大喊大叫:“6美元,你简直是疯了。”李彦宏出价是每股 6 美元多一点。投资商抱怨,李彦宏太“贪心”了。当然,这位投资商,想不到几年之后百度会成为中国网络第一股。

李彦宏曾说,自己的命很硬。言下之意,他总能逢凶化吉。事实上,相比网易、盛大、征途等企业,百度 11 年的发展历程的确是一条坦途。它幸运地避开了互联网泡沫的冲击,又没有出现任何现金流转上的压力,“更懂中文”更是成为百度战胜谷歌的“杀手锏”。而竞价 排名,在遭受道德争议的同时,给李彦宏带来了庞大的真金白银的收入。

因此更多的投资者,相比上述抱怨的投资者更有眼光。在 2005 年 7 月底的美国路演中,早晨的时候有 94 位基金经理,中午的午餐会则创了记录,增加到 140 位,原定的宴会厅座位不够了,有些管理数十亿美金的基金经理只好靠墙坐着,饿着肚子听李彦宏演讲。而在此前的英国的路演中,一些投资者甚至取消了暑期度假 来参加百度的路演。

显然,百度的故事眼下比度假有吸引力———百度已经在中国大陆战胜谷歌,成为世界流量第六大的互联网网站,营业收入迅速增长的速度也惊人,2005 年首季收入 4260 万元人民币(约 520 万美元),比 2004 年同期 1720 万元人民币(约 208 万美元)增长 147%。“百度是一家在中国本土成长的并能切实创造出强大搜索引擎产品的公司。”

2005年 8 月 5 日,就在百度上市首日,百度股价飙升到 150 多美元,引起了一场自 2000 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轰动,有人形容“李彦宏扇了扇百度的翅膀,就在纳斯达克掀起一场风暴”。兴奋从纳斯达克上空飘洋而过,感染了大洋此岸聚集 在电视屏幕前的百度员工——这意味着,追随者一夜之间多出若干名亿万富翁、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

和李彦宏一道为业界疯狂的马化腾。2003年,马化腾年第一次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十九名,宣布 QQ 同时在线人数达到 492 万时,这个互联网业开始为即时通讯沸腾。1年后的 6 月 16 日,腾讯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0700,开盘价仅3.3港元,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后腾讯会涨到 230 港元,更不会想到会形成如今疯狂的腾讯帝国。

那些影响中国的“革命”

对马云来说,财富似乎比丁磊、陈天桥们晚了一些。百度上市后的同年 9 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应邀到杭州,到马云主办的互联网世界的《西湖论剑》演讲,不收费。克林顿说:“互联网是马云们的乐园。”

2005年 9 月,阿里巴巴成功收购雅虎中国,这成为 2005 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大事之一。在雅虎掌门人杨致远和马云看来,新的商业模式是搜索加电子商务,目标客户就是阿里巴巴多年积累的中小客户们。

2003年 5 月,马云投资4.5亿元成立了淘宝。那一年,由于非典的发生,定位 B2C 模式的卓越网在 2003 年 3 月的销售额达到 1200 万元,而 B2B 模式中,马云也称阿里巴巴成交量与商家注册量均都大涨。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电商的代名词。它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其神奇性完全可以媲美《天方夜谭》:中国超过 90% 的 C2C 市场是阿里的,超过 40% 的 B2B 市场是阿里的,超过半数的 B2C 市场还是阿里的……而 2005 年收购雅虎中国时的 10 亿美元,如今已变成了 140 亿美元。

实际上,相比李彦宏、丁磊、陈天桥、张朝阳等人,马云的创业更难。 “创业最关键的是商业模式”,这一点最具挑战性。丁磊、李彦宏等人,走的都是一条较为稳妥的他人之路,而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因为李彦宏不需要证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是否成功,他创业时雅虎已经成功,而雅虎一开始就是做搜索引擎。既然搜索引擎在国外能生存,在国内肯定能活下来, 只要再打造一个中国人喜欢的界面。

这还是一个商业模式革命层出不穷的年代。网络游戏、搜索、虚拟物品、Web 2.0 和电子商务,无论是新概念还是新的强大的收入模式,都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

2002年,方兴东建立博客网,引发博客风暴。2005年,博客网拿到千万风险投资美金,放出半年超越新浪、一年上市的豪言。虽然如今博客已经没落,方兴东的豪言也成了白日做梦,但对于中国互联网乃至中国社会来说,谁也无法忽视博客的推动作用。

2004年开始,代表未来商业模式的 VC 一窝蜂涌向的,是免费无线互联网网站。那一年,聚积在中国互联网上空的风险资本据说多达 20 亿美元。2006年 7 月,3G 门户网获得了一笔上亿元的风险投资,这也是迄今中国无线互联网里最大的一笔投资。

而马化腾故事让门户网站终于明白,不能再错过即时通讯软件的这次浪潮了。网易最先开始发力,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讯软件网易泡泡 2004;然后是新浪花 3600 万美元收购已有巨大用户群的 UC;2004年初,搜狐也推出即时通讯软件“搜Q”奋力一搏。一时之间,即时通讯与搜索引擎一起,成了最热门的互联网领域。以至于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做一 些插件的增值服务公司也层出不断。

种种商业模式背后,是中国互联网网民在 2006 年达1.32亿,位居全球第二的巨大市场。以游戏为例,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为 24.7 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 2052.2 万人,上下游产业带来的间接收入,多达 270 亿元。

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的网络巨头开始新的布局。从 2004 年开始,陈天桥开始逐步进行网络迪斯尼的战略布局。盛大先后投资上海浩方在线,收购杭州边锋、起点中文网、韩国 Actoz 公司控股权,逐步开始网络迪斯尼的战略布局。同年 9 月,腾讯跃居中国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到了 2005 年,腾讯注册用户过亿,一个 QQ 号可以卖到 26 万元人民币。借助庞大的 QQ 用户群,腾讯开始竞争门户三甲的席位,并且对网游、音乐、电子商务、搜索饶有兴趣。

两年后的 2006 年 4 月,史玉柱——这一商业传奇怪人携《征途》而来,高举 “脑白金”式的营销策略,《征途》在线人数一举突破 40 万人次大关。

另一位业界焦点人物也不甘寂寞,有“流氓软件之父”称号的周鸿祎在 2005 年 9 月成立了奇虎网,高调向流氓软件和杀毒软件宣战——至此,对于狂飙猛进的中国互联网来说,由此进入新的时代。

2007-2012:苹果及其中国门徒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史蒂夫乔布斯

2010年开始,电脑报出品的中国 IT 品牌调查报告,第一页不再是笔记本、整机、硬件等传统 IT 行业调查。而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调查报告。

这一切源于一个名字:苹果。从 2007 年开始,苹果凭借两款叫做 iphone 和 ipad 的产品,不但改变了手机行业格局,还兴起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2007-2012的 5 年,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引领了智能手机的革命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他们是时代的缔造者、领域的弄潮儿、行业的领跑者。于是在他们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群老牌巨头在挣扎转型,还有一群狂热的粉丝在追随。

创造时代的苹果

北京时间 2011 年 10 月 6 日开始,美国苹果公司创办者乔布斯再也无法享受明媚的加州阳光。这个传奇而富争议的硅谷之子,在和胰腺癌抗争了 8 年后终于停止了思考。

在 Twitter 上,乔布斯的死讯以每秒约 1 万条传播,相当于本·拉丹死时的两倍;在美国,人们涌向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乔布斯住所,用鲜花、涂鸦和咬掉一口的苹果祭奠乔布斯;在欧洲、日本和中国,年 轻人成为哀伤的主角,他们举着显示乔布斯遗像的 iPad 走上街头;就连宿敌微软和 Google,也历史性地降下半旗和推迟新品发布来向这个最让人头疼的对手致敬。

当 2007 年 6 月 29 日乔布斯饱受胰腺癌的折磨,向全世界用手指在 iPhone 屏幕上惊艳地划开时,成了世界 IT 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仿佛能变魔法的小方块上,他革新了人们对手机的概念。

在 iPhone 手机出现之前,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已经因为 iMac 和 iPod 两款产品近乎完美的设计和体验而蛮声海内外。在 iPhone 手机上,乔布斯继续了对极致完美的追求。大屏幕、全触控以及酷劲十足的设计,iPhone 手机颠覆性的创新开始颠覆了世界。

2010年,苹果 iPhone4 手机的出现,将全球对 iPhone 手机的追捧推向高潮。今天,苹果 iPhone 手机累计总销量早已突破了 1 亿。更让人吃惊的是,iPhone 手机的销量势头依然强劲,据最新数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iPhone 销量增长了 88%,达到了 3510 万台。

iPhone 手机之外,乔布斯还带给世人另外一款颠覆性产品,那就是从发布之日起风靡至今,并开创了平板电脑时代的 iPad。2010年 1 月 27 日,首款 iPad 的横空出世,为全球的苹果热再添上了一把干柴,经过 2011 年 iPad2 以及今年 3 月最新发布的 The new iPad 产品,截止今年一季度,iPad 产品累计销量达到 6700 万台。而苹果公司花费了 24 年时间才卖出同样数量的 Mac 电脑。和 iPhone 手机一样,iPad 的销售势头也依旧不减,根据苹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2012 年第一季度里 iPad 就卖出去了 1180 万台,同比增长 151%。

2011年 8 月 11 日,以当天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市值达到 3370 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的 3310 亿美元,正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然而, 15 年前的苹果还只是一家支离破碎的公司。苹果能够在短短 15 年时间里完成超级大变身,与乔布斯本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乔布斯,才有了颠覆性的产品 iPhone 手机和 iPad 平板电脑。与此同时,乔布斯还对苹果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

今天苹果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个:一是依靠销售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依靠销售 App Store 中的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的持续利润。在 iPhone 手机推出的第二年,2008年苹果就推出了 App Store,乔布斯此举完全模仿此前“iPod+iTune”的思路,打造“iPhone+App Store”的组合,组成l了完整的生态链。难怪今天有人评价苹果公司:凭借卓越的硬件产品来提升应用程序的价值,建立完整的生态链,这是苹果的高明所 在,也是苹果能够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欢笑旧人哭

硅谷的残酷或许就在于竞争座次的瞬息即变。1998年,当乔布斯重掌苹果公司大权时,比尔·盖茨透过《名利场》说:“明知赢不了,他为什么还要那样 做?” 那一年,微软的股价为 29 美元左右,苹果则仅为7.25美元。如今形势大变,苹果股价 35 倍于当年的数字,微软却比 12 年前还下跌了 20%。

人们已经很少把微软和苹果直接比作竞争对手了,谷歌才是乔布斯口中时时提到的人。

2007年,iPhone 热销之后,谷歌随即发布 Android 平台,此后发布手机 Nexus One; 2008 年 9 月,谷歌发布浏览器Chrome 以对抗微软的 IE 和苹果的 Safari;2009年又发布 Chrome 操作系统,试图瓜分微软 Windows 市场。2010年 5 月,Google 宣布与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 Verizon Wireless 合作开发平板电脑,以对抗 iPad。

几大 IT 巨头争抢的内容都指向了三个大类:软件,硬件和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用户宠爱。相应地,与移动设备相关的操作系 统的竞争也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苹果和谷歌以绝对优势成为该领域的两大巨头,苹果的 iOS 和谷歌的 Android 都分别拥有自己的拥趸,围绕这两大系统,用户被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阵营。而两大阵营对各自喜爱的操作系统孰是孰非的纷争也不绝于耳。用户的参战,让两大公司 之间的战斗又平添了几分看点,也因此显得更加胜负难判。

苹果和谷歌的一路高歌猛进,伴随的是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等老牌 IT 巨头的没落。苹果在全球舞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是台下上述这些巨头的泪水和挣扎。这些传统 IT 巨头,因缺乏颠覆性的创新,要么如诺基亚深陷黑暗中,要么如摩托罗拉干脆把移动事业部卖给了谷歌,以期获得一席生存之地。

乔布斯的“中国门徒”

一直以来,乔布斯和中国的距离既远又近——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来过这里,但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消费地和代工厂,乔布斯更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商业偶像之一。

“雷布斯”雷军、“中国乔布斯”黄章、最著名“果粉”陈昊芝等等。或许,中国聚集了全球全球最多的——“苹果门徒”。

2011年 8 月 15 日,小米发布会上,有米粉高呼“雷布斯”——小米创始人雷军一身乔布斯式的牛仔裤黑T恤、无线麦克风,就连 PPT、神态动作都和乔布斯一模一样。或许,对小米创始人雷军而言,很享受这种向偶像致敬式的模仿秀。他 42 岁了,在软件、投资行业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但仍认为没有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雷军之前,黄章已成了著名的“苹果门徒”。2007年,黄章拿到了他的第一款 iPhone 手机,随后黄章就做了一个决定:生产一款像 iPhone 一样的中国智能手机。而在此之前,黄章和他掌管的魅族品牌是以生产魅族 MP3 播放器被国人熟悉。

最终面世的魅族 M8 几乎就是另外一个翻版的 iPhone3G 手机,于是魅族手机的粉丝们也像苹果迷们自称“果粉”那样,为自己的群体取名“煤油”或叫着“魅友。”而黄章本人也被大家冠以“中国乔布斯”的名号。

相比之下,更多的“门徒”则相对低调。陈昊芝在乔布斯逝世后,第一时间订购了 100 本《乔布斯传》,分发给触控科技的每一个人。陈是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CEO,他为人所熟知是因为开发了一款风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游戏——《捕鱼达人》。

很难清楚,像陈昊芝一样的“门徒”在中国有多少,但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通常被叫做苹果应用开发程序员。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2007 年 iPhone 推出后,一个开放、共享的软件开发平台已经为数十万人提供了新岗位,并且造就了一批批 APP 创业者新贵。人们则预计,下一个马云或者李彦宏,必然会从中产生。

2012-2016:猜想未来创业家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而社交网络的兴起则让 Facebook 的 IPO 创下科技类公司的新纪录。在过去的 15 年里,电脑报 IT 品牌风云榜,伴随着哪些传奇人物、传奇故事一道走过成长。那么在下一个五年里,新的苹果和 Facebook 会诞生在哪些领域?谁又将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谁有可能成为未来电脑报 IT 品牌风云榜评选的主角?

下一个金矿:消费领域的云计算

Amazon、IBM 和 Google 带来了云计算的概念,也让企业享受到更廉价、更优质的 IT 服务。然而在消费领域,云计算的落地却一直困扰着创业者。不过,Dropbox 让云存储走入普通消费者,Evernote 则让云笔记成为许多白领不可或缺的工具。与 To B 领域被巨头垄断不同的是,在 To C 领域,尽管微软、苹果、和 Google 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但创业公司仍能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云办公、云安全、云游戏等概念已为消费者熟知,一些新的“云”概念也不断提出,但如何让这些概念真正走入消费者的工作与生活中,而不再仅仅是“飘在天上”,则是未来五年值得 IT 创业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4G 应用

3G 不仅带来了更快速的移动上网体验,也促进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过越来越智能的手机和越来越复杂的应用也对网速和网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 此同时,4G 的技术已日益成熟,支持 4G 的终端也已崭露头角。在接下来的五年中,4G 必将逐步普及,更快、更稳定的移动网络将带来全新的终端与应用,移动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及应用开发商也都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颠覆者

尽管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网已被热炒多年,但在这些领域的创新仍层出不穷。去年 LBS 与 SoLoMo 成为焦点,Foursquere 让签到信息遍布各社交网站,被称为“约炮神器”的微信和陌陌也为中国网民津津乐道。到了今年,图片分享又成为潮流,Pinterest 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Instagram 被 Facebook 高价收购,国内的美丽说和蘑菇姐也让“社会化电商”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互联网是一个不断被颠覆的领域,在接下来的五年里,Google 和 Facebook 等曾经的“颠覆者”或许也将面临被颠覆的命运,而新的“巨头”很有可能就诞生在这些新的细分市场中。

智能世界

Siri 的出现不仅让语音控制成为热门技术,也让智能交互备受关注。从智能电视、智能汽车到智能家庭、智能城市,与“智能”有关的概念越来越多,计算机对人类的理 解也日益深入。未来五年里,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智能化的程度必将进一步提升,机器有望代替人类完成更多的工作;在打造智能世界的过程中,无数的机遇正 等待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去发掘。

谁将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

Dropbox 创始人德鲁·休斯顿(Drew Houston)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随着 Dropbox 的日益流行,联合创始人兼 CEO 休斯顿被冠以“第二个扎克伯格”称号,这不仅是因为他不到 30 岁的便成为硅谷明星和亿万富翁,还因为他与扎克伯格一样,也有一个华裔女友。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期间,休斯顿经常因为忘带U盘而遭遇各种麻烦,于是他便希望开发一款能在不同设备间轻松传输文件的“网盘”应用。毕业后,休斯顿 在几家硅谷创业公司积累了不少经验,随后在 2007 年和费尔多西(Arash Ferdowsi)一同创办了云存储公司 Dropbox。2008年,Dropbox 正式上线,它能让用户快速备份资料,并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文件;在客户端的帮助下,用户同步文件就像在本地操作一样,无需再使用浏览器上传或下载。

尽管微软、谷歌等巨头随后都推出了云存储应用,创业公司的同类应用也不断涌现,但 Dropbox 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据报道,Dropbox 的用户数量在去年 10 月已超过 5000 万;在最新一轮融资中,Dropbox 的估值超过 40 么美元,休斯顿的身价则达到约 6 亿美元。

近日,Dropbox 先后与 HTC、三星等厂商达成协议,后者的手机中都将预装 Dropbox;Dropbox 还整合了 Facebook 账户,计划逐步打造社交化的云服务。在一次专访中,休斯顿表示希望让 Dropbox 也能像 Facebook 那样“无处不在。”

Square 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尽管 Twitter 常被人们拿来与 Facebook 并称,但在资本市场上,Twitter 的估值却远低于 Facebook,几位创始人的身价也与扎克伯格相去甚远。多西似乎并不甘于这种状况,他在 2009 年又创办了一家名为 Square 的移动支付公司。如今,这家公司的估值已达到 40 亿美元。他本人的身价据估算也达到6.5亿美元。

现年 32 岁的多西早年曾在辗转于多家 IT 企业。2006年,他和同事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及斯通(Biz Stone)一起创办了 Twitter,并一度担任 CEO,将其打造为风靡全球的社交媒体。不过由于创始人间分歧,多西在 2008 年底辞去了 CEO,离开了 Twitter。

随后多西转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创办了 Square,并推出移动读卡器,用户将它插到智能手机上后就可以实现远程刷卡消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Square 因其带来的方便性与安全性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多西本人的声望也帮助 Square 吸引了媒体和投资人的关注。

2011年,Twitter 发展受挫,多西重返管理层,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身兼两家公司的高管职位。这段传奇的经历也让他被誉为“下一个乔布斯”。不过,梦想着成为“纽约市长”的 多西并没有停止他的创业之路,下一步,他希望将数字化带向医疗领域:“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健康更珍贵了。”

Spotify 创始人丹尼尔·埃克(Daniel Ek)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曾几何时,P2P 几乎与盗版画上等号,令音乐、电影、软件的版权方头痛不已,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受到法律上的限制。不过,Spotify 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这款基于 P2P 的音乐试听软件不仅没有遭到版权方的抵制,反而得到了多家唱片公司的授权。瑞典人埃克正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早在 1997 年,14岁的埃克就创办了一个网站设计公 司。之后他又创办过广告公司 Advertigo,并曾在著名女性娱乐社区 Stardoll 担任 CTO。2006年,埃克意识到用户对一个合法的音乐下载渠道有着迫切的需求,便创办了 Spotify,并邀请著名 BT 客户端 uTorrent 的创始人 Strigeus 加入开发团队。

如今 Spotify 已覆盖 16 个国家,拥有 1700 万首歌曲,付费用户达到 300 万,并仍在快速增长中。在最新一轮融资中,Spotify 估值达到 40 亿美元,埃克的身价也超过了 3 亿美元。前不久,Spotify 开放了 API。埃克希望让 Spotify 由一款软件转变为一个音乐平台,甚至以音乐为核心的 “操作系统”,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加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试听体验。

Pinterest 创始人本·希伯尔曼(Ben Silbermann)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过去半年里,最火的创业公司非 Pinterest 莫属。这家以独特的“瀑布流”布局而著称的图片分享社区上线仅两年便拥有了超过 1000 万的活跃用户,在刚刚完成的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到了 15 亿美元。

现在担任 CEO 的联合创始人希伯尔曼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在 Google 任职。2009年底创办 Pinterest 时,文字社区仍是主流,图片社区则不被业界看好。2010年初,Pinterst 正式上线,希伯尔曼一度想把这家公司卖给一个出版商,没想到吃到了闭门羹。于是他决心坚持下去,甚至“把自己的电话发给了网站的前 5000 个用户”,终于,在上线 9 个月后,Pinterest 迎来了第 10000 名用户。

2011年下半年,图片社区的热潮突然来临,Pinterest 不仅用户数暴增,也受到全球各地的科技与财经媒体的关注。前不久,Pinterest 更是超越了 Google+ 和 Linkedin,成为仅次于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全球第三大社交网站。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