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目前的史料来看,夏侯氏应该是跟张飞一起私奔了。而且,两人私奔前,有婚约在身。至于私奔的原因嘛,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点推测出来的。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个侄女是夏侯渊的心肝宝贝,为了这个侄女不饿死,把属于自己儿子的食物都给侄女了。所以,夏侯渊的儿子死了,侄女活了。
夏侯氏私奔证据一:拾柴问题
夏侯氏被掳的那一年是哪一年呢?
建安5年
对于张飞来说,这一年有两件重要的大事,一个春天的时候,衣带诏事件爆发。一个就是张飞跟夏侯氏私奔。
《魏略》: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魏略这里有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夏侯氏需不需要去城外拾柴。
建安初年(196年),夏侯渊迁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
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以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夏侯渊年薪是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这个薪资,怎么看,也轮不到夏侯氏需要出城去拾柴的地步。
既然,夏侯渊这个时候已经养得起这个侄女了,此时后方又没有到官渡之战,曹老板自己缺粮的地步。
所以,夏侯氏真的有很大概率就是私奔,说白了就是,跟家里人说一句:“婶婶,我去给家里拾点柴火。”然后,捡个篮子,来到城外等张飞。
夏侯氏私奔证据二,其他人的态度
我们从魏略结合夏侯渊的薪资,以及夏侯氏跑路的时间,可以推断出此时的夏侯氏真的没有穷到要去拾柴的地步。所以只能推断为两个人是私奔。
对于私奔,除了不需要拾柴的证据,还有没有其他证据?
当然有。对于夏侯氏跟了张飞这件事,曹老板这边反应不大,夏侯渊也没什么反应。至少没见过两家来个阵前就此事开怼,或者在书信上唇枪舌战。
夏侯霸晚年为了躲避司马懿,跑到了蜀国投奔刘禅,刘禅的态度跟介绍亲戚一样,夏侯霸的态度没记载,这个态度很明显就不像自家妹妹被掳走的态度。
《魏略》: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所以综合来看,夏侯氏就是私奔。
夏侯氏私奔的证据三:私奔的时间
上文已经介绍过了,衣带诏事件爆发是建安五年初
夏侯氏拾柴也是建安五年初。
两个时间完美重合,你要说不是小情侣私奔,谁信啊。此外,还需要注意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大春天的,您一个大妹子拾柴干啥,春天是播种季节,拾柴的最佳时间是秋天和初冬。因为这个时候柴火最干燥,拾起来又轻便又好烧。
推理出夏侯氏是私奔的问题,我们接着来看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夫妻间的态度
张飞是以这个妹子为正妻,你要说张飞路上看到个妹子拾柴就觉得是良家女,我是不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张飞知道那个拾柴的妹子在等他。
夏侯氏跟了张飞后,态度也很和谐,夏侯氏正正经经的给张飞生了两女。
这就等于再次说明,两个人是情投意合。
最后要牵扯出来的问题就是夏侯家为什么没有兴师问罪,要知道如果夏侯氏单纯就是私奔,夏侯家也可以兴师问罪的,然后夏侯家根本没有。
结合建安四年,曹老板对刘备的友好态度,可以断定张飞应该是提过亲,而且夏侯家是同意这门婚事的。
只不过后来两家闹翻了,夏侯家才不得不说夏侯氏是被掳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