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震撼到我了。
成龙饰演的小兵,贪生怕死,活着就是他的底线,为了活下去他甚至可以抛弃尊严,但是他的怀里一直揣着一样宝贝,是祖国的旗帜,他是爱国的,当他看到昔日的家乡满目疮痍,敌军烧掉城墙上的梁国旗帜,他绝望地不敢相信,他经历了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发现国亡了,家没了,他那耕五亩田种水稻种豆种油菜花的朴素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
敌军用箭指着他逼他下跪投降,一向惜命的他却宁死不跪,宁死不降,到最后被乱箭射死的时候还紧紧地抓着梁国的旗帜,拔掉了身上装死用的假箭,这一次,他没有当逃兵,他是战死的,他没有丢梁国的脸。
弥留之际,他幻想着自己在一片油菜花丛中快乐地奔跑,实现了一个农民有地可种的愿望,这个世上,如果没有战争的话,那该有多好哇。
小人物在封建历史中求生存而不得的的困境
成龙有一部电影叫《大兵小将》
大概内容是两个诸侯争霸,一个叫梁,一个叫卫,成龙是梁国一兵卒,老兵油子一个,惯于在战场上偷奸耍滑装死逃命。
有一次两国交战,双方都全军覆没,成龙装死醒来,顺手抓了个重伤的卫国将军,准备回去请赏。
结果呢,这个将军其实是卫国世子,未来的储君,而他有个亲弟弟,一直想弄死他。
亲弟弟想要弄他的原因,是因为政见不合,他弟要搞国际合作,主张与他国结盟,他则想要搞国际争霸,攻伐诸侯,一统天下。
这一次,他受伤,还被成龙抓了,于是他弟弟就趁机带人围追堵截,想给他们弄死在路上。
于是整个电影就在成龙抓小将请赏和小将弟弟带人追杀二人的情节里推进着,期间还牵扯了侠客、蛮族等诸多势力,隐隐给人塑造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史诗感。
尤其有一段,两人从蛮族地盘跑出来,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地洞里,都以为逃生无望活着出不去了的时候,开始敞开心扉互相聊天。
成龙让小将答应他出去后不再征伐自己的国家,小将则雄心勃勃,表示征服天下是自己毕生的理想,给人看的感慨万千,不禁为着浓浓的世界苍生所无奈,所叹息。
后面面对蛮族追杀,小将两兄弟最后实现和解,小将为了救他弟跟蛮族拼命,然后他弟又在生死关头跟小将说什么家国大业,两兄弟必须得活一个,于是自己去死了换他哥活命……
总之不算成龙的角色,整个电影全篇塑造的,都是肩负天下全局,影响历史走势的大人物之间的阴谋博弈,想象力丰富一些的人,完全可以脑补出一些宫廷斗争,权力游戏之类的宏大背景来。
最后成龙也被感动了,把小将放了,让他回去继承国家,实现理想,自己回梁国安生过日子去。
然后,最让我感到搞笑且无语的情节出现了。
成龙扛着军旗走上码头,迎面看见梁国被灭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在打扫战场。
整部电影看下来的,应该都会自然的以为,这军队是小将的卫国吧?
不,是秦国。
感情你原来不是架空啊!!!!真就是当前世界线上那两个梁国卫国。
而且他的设定还不是春秋时期,就是明确的公元前227年。
这是个什么时间点?这会秦国已经灭了韩赵,正在对魏下手,距离车同文书同轨统一文字度量衡……还有六年。
然后想起整部电影里的卫国王储左一句统一天下,右一句争霸诸侯,有一种看了半天的人生起伏最后是小孩子演出来的过家家的无力感,搞笑又无语。
这种搞笑可能不是喜剧电影的那种逗乐,是真的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一些执念的滑稽。
这种滑稽,广泛的存在于生活中各种圈地自萌的小圈子里,包括但不限于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斗智斗勇的亲戚争端、唇枪舌剑的校园矛盾及刚愎自用的家庭论战……
两个可能连给七雄最弱提鞋都不够格的城堡诸侯,在韩魏这种庞然大物都没了的情况下,还搁自己那里过家家做游戏,并深深的沉浸其中乐此不彼。
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都没有比这个更搞笑的情节了。
全剧最终活的通透的,还得是那个偷奸耍滑的老兵油子,而他最终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大秦帝国的兵锋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选择了直面人生笑谈生死,这才有了一种知世故而终不世故,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都是活了一辈子,他算是把面子里子都活到了。
成龙还是牛逼。
就是架空。梁国就是魏国,魏都大梁所以也称梁国。至于卫国则纯纯路边一条。战国中后期就已经完全沦为魏国附庸了,根本不存在跟魏争霸的情况。他这个故事模型最适合的其实是赵燕,赵国一在秦国吃瘪就转头干燕国,结果最后赵先亡。
赵国本来就是个篮子。
你说的情况只是孝成王时期是这样,到悼襄王就是纯拿燕撒气了。
实际上燕赵齐这三国都是缺心眼二百五,谁也别说谁,天天自己打成狗脑子。而赵国作为后期三晋大哥,山东六国兵锋最强者,内政外交一坨狗屎,能干出逼死李牧这种事,要对六国的结局负最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