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GSSB介绍 (1)SSB包含PSS、SSS、PBCH三部分共同组成 (2)英文全称 SSB:SynchronizationSignalandPBCHblock;同步信号和PBCH块 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s;主同步信号 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s;辅同步信号 通过PSS和SSS,UE可以获得定时信息、频率同步、帧同步、小区ID等信息 通过PBCH可以获得无线帧号,与空口进行对齐,以及调度SIB1的信息 (3)时频结构 SSB时域上共占用4个OFDM符号,频域上占用240个子载波(20个PRB),编号0~239 PSS位于符号0的中间127个子载波(56~182) SSS位于符号2的中间127个子载波(56~182),为了保护PSS、SSS,它们的两端分别有不同的子载波SET0(符号0:除PSS剩余的子载波;符号2:子载波48~55,183~191) PBCH位于符号1/3所有子载波(0-239),以及符号2除了SSS占用和SET0占用的子载波剩余部分子载波。 PBCH-DMRS(解调参考信号:用于PUSCH和PUCCH信道的相关解调)位于PBCH中间,在符号1/3上,每个符号上60个,间隔4个子载波,其中子载波位置偏移为:(其中物理小区总共为1008个)。 其中PSS、SSS、PBCH及DMRS占用不同的符号。 PSS和SSS分别位于SSB的sym0和sym2,频域上均占用127个RE,而对于sym0和sym2上20RB以内的其他空闲RE,则不能调度其他信道信号。PBCH数据和DMRS信号均位于SSB后三个符号,其中在sym2时,SSS的上下两端与PBCH分别间隔9个和8个RE,这样设计是为了在SSS和PBCH信号间留有一定的保护间隔,抑制子载波间干扰 2、处理的案例介绍 EPSFB高重定向(回落方式、回落频点优先级及门限、邻区配置不完善(现场测试定位)、跨厂家不支持切换);XN切换占比低(IP前缀不一致);切换失败(因核心网未下发erabid的原因)。 3、NSA组网锚点优先策略($$$) 4/5G终端互操作策略解耦,通过5GUE接入非锚点小区定向切换功能开启以及4/5G终端独立性互操作配置,保证5G终端优先驻留至锚点小区;锚点小区开启NSA终端独立移动性策略,例如配置较低A2和A5门限控制5G终端很难从锚点切换到非锚点,锚点小区开启定向重选功能,锚点小区开启禁止NSA终端负荷均衡功能,非锚点小区开启定向重选功能。 1、在非锚点和锚点都有覆盖的区域,当NSA终端开机占用非锚点时,可定向切换至锚点小区,非锚点小区需要添加锚点小区为邻区关系,需要再非锚点小区配置NSA定向切换和定向重选功能。 2、NSA终端占用到锚点小区后,执行独立的移动性策略,确保在锚点上的稳定驻留,需要在锚点小区配置NSA终端独立的A1-A5事件,配置空闲态IMMCI重选,且高负荷时禁止将NSA终端负荷均衡到其他频点,需要在锚点小区配置NSA终端过滤功能 3、当锚点小区无覆盖时,基于覆盖切换/重选至非锚点小区,且在非锚点小区执行NSA终端独立的移动性策略,需要在非锚点小区为NSA终端配置独立的A1-A5事件和空闲态IMMCI重选,使NSA终端更容易切换到锚点小区 4、当NSA终端移动到锚点小区的覆盖区域时,定向切换/基于覆盖切换/IMMCI重选到锚点小区。 使具有NSA能力的UE优先占用锚点小区; 连接态:通过为NSA终端设置一套异频切换参数,保证NSAUE可以定向切换到优先级较高的锚点小区(一般采用A4事件) 空闲态实现原理:UE从连接态释放进入空闲态时,在RRCRelease消息中的IMMCI(专用频点优先级)信元中携带NSA锚点优先级下发给UE,UE基于该优先级进行小区重选到高优先级的频点上进行驻留 首先是锚点的选择 (1)锚点选择主要考虑终端支持能力、候选锚点覆盖/容量、基础性能等维度,推荐的锚点频段为FDD1800和F频段,外场验证2个锚点时,NR性能基本相当,但考虑FDD1800在覆盖和上行方面的优势,建议优先选择FDD1800。 (2)配置单锚点或双锚点主要参考FDD1800覆盖:连续覆盖用单锚点,不连续覆盖配置FDD1800和F频段双锚点,无覆盖采用F频段单锚点,4G高负荷和重要场景,建议采用FDD1800和F双锚点配置。 锚点驻留优化 (1)开启定向切换功能实现锚点优先,5G建设区域内4G锚点小区和非锚点小区均应开启定向切换功能,已实现“占得上”和“留得住”两大能力。 (2)占得上:非锚点侧开启该功能,可以实现在初始接入、切换入、RRC释放等场景触发NSA用户快速从非锚点网络迁移至锚点网络。 (3)留得住:锚点侧开启该功能,依托4/5G移动性参数解耦和RRC释放消息携带的专属优先级,可以保证NSA用户稳定驻留锚点网络 (4)对室内场景,未建设5G室分系统或者室内5G覆盖能力差,E频段小区建议不开启锚点优先功能,防止用户频繁切换到室外锚点小区,影响用户感知。 (5)锚点负荷较小时,锚点优先功能将NSA用户迁移至锚点小区,负荷较大时,锚点小区继承现网LTE负荷均衡策略,让非NSA用户负荷均衡至非锚点小区 (6)混合锚点异频组网主要考虑锚点优先级配置,FDD1800和F锚点设置高优先级,其余频段锚点优先级设置为0。非最优锚点易起测并切换到最优锚点,且不能切换至非锚点(主要通过切换事件A5进行控制)。 (7)TF异厂商边界通过设置2个锚点衔接层,利用双锚点不同的锚点优先级来完成FDD1800和F1异频锚点的转换,然后同频切换至单锚点区域,保证5G业务不中断。 4、NSA4/5G协同优化相关参数 非锚点向锚点定向切换功能参数 (1)EN-DC锚定切换功能开关:打开 (2)基于EN-DC锚定切换是否考虑切换入场景:是 (3)基于语音的ENDC锚点切换限制开关:打开(不发起定向切换锚点) (4)EN-DC主载波频点优先级:100/200,锚点频点配置越大,优先级越高 (5)邻区EN-DC锚点指示:是(邻接小区中配置),表示是否具有锚点小区属性 (6)ED-DC锚定功能切换测量等待定时器:10s (7)EN-DC锚定功能切换测量索引:542(非锚点到锚点切换的测量配置号) (8)【测量配置号542】事件判决的RSRP门限(dBm):-43、 【测量配置号542】A5事件判决的RSRP绝对门限2(dBm):-105 非锚点和锚点小区开启NSA终端的IMMCI重选功能参数 (1)EN-DC锚定IMMCI功能开关:开,UE释放后尽量驻留锚点小区 (2)EN-DC锚定IMMCI功能T320定时器时长:30分钟,当UE收到小区重选优先级信息时,则启动该定时器,当该定时器在运行时,则专用信令中的重选优先级信息有效,当该定时器超时后,则信令中的重选优先级无效,该参数是UE idle状态的移动控制参数。 (3)空闲态用户分布功能之间的优先级配置:255;253;252;100;0;0;0;0 锚点小区和非锚点小区开启NSA终端独立的移动性配置 (1)PerQCI测量配置开关:打开,取最容易切换的门限 (2)PerQCI测量配置策略:优先级策略 (3)EN-DC用户专用移动性测量配置开关:打开(独立的切换测量事件) (4)EN-DC用户EUTRAN频点的PSHO测量指示:100,值越大代表优先级越高 (5)EN-DC用户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测量配置 (6)创建测量配置号:A5:30005;A4:30004:A3:30003 (7)EN-DC用户PerQCIA1A2测量配置索引组ID:5 (8)新建NSA终端PerQCI的A1A2测量门限 (9)EN-DC用户PerQCI异频测量配置索引组ID:51 (10)新建NSA终端PerQCI的A3A4A5测量门限 开启NSA终端禁止负荷均衡功能 负荷均衡NSA用户过滤开关:打开,负荷均衡不会选中NSA终端 5、SA接入失败的问题如何定位($$$) SA接入信令流程: (1)SA随机接入流程(竞争:初始RRC连接建立、RRC连接重建、上行失步数据到达、UE从RRC_Inactive到RRC_Connected、UEPHY检测到波束失步;非竞争:切换、下行失步数据到达、NSA接入、基于RA的SI请求) (2)RRC连接建立 (3)7-8步,UE专有NG连接建立过程,发送初始UE消息给核心网(AMF),核心网触发下行NAS消息和初始上下文消息,有上下行限制速率) (4)NAS过程,核心网根据UE的NAS消息内容,通过基站透传进行身份认证、鉴权、NAS安全等过程 (5)8-18步,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包含鉴权、加密、安全激活、RRC重配置过程等,承载建立成功标志与UPF的NG-U通道建立成功。 SA接入失败分析思路 基础动作:告警检查、终端能力和PLMN检查、参数配置检查(CELLBAR/PCI/PRACH等)、干扰排查、无线环境(覆盖、质差),现场分析 原因1-终端不发起RRC接入:检查小区告警、终端是否死机、终端不支持NR频段 原因2-随机接入失败:干扰、覆盖、根序列冲突、超小区半径接入(该配置会影响生成Preamble序列所使用的NCS参数),时隙配比和时隙结构配置:要求全网一致,避免影响接入。 原因3-RRC建立失败:RRC拒绝(资源拥塞(如SRS/PUCCH)导致RRC拒绝);丢弃(超规格接入导致RRC丢弃);UE没有收到MSG4,UE没有发MSG5,基站解调失败(弱覆盖、干扰导致RRC无响应)。 原因4-NG口异常/NAS异常:NG口未发送UE初始信息,AMF/终端异常(基站排查原因、SCTP是否异常、AMF和终端进一步定位) 原因5-上下文建立失败:覆盖、干扰、传输、上下文建立超时、上下文释放过早、TOP终端、RRC重配置消息不合法(空口资源、空口覆盖、干扰、top终端、NG-U链路) 原因6-PDUsession建立失败:覆盖、干扰、传输、TOP终端、RRC重配置消息不合法 6、5G电联和中移的帧结构区别($$$) 中移动使用不同频段时帧结构不同: 2.6GHz,使用8:2配比(DDDDDDDSUU),特殊时隙采用6:4:4,子载波间隔30kHz,周期5ms。采用这种配置可以和LTE的D频段共存,避免交叉干扰;4.9GHz,使用4:1配比(DDDSU),特殊时隙采用10:2:2,子载波间隔30kHz,周期2.5ms;4.9GHz,使用7:3双周期(DDDSUDDSUU),特殊时隙采用10:2:2,子载波间隔30kHz,周期2.5ms。采用这种配置有利于提高上行容量。 电联的帧结构配置; 不同项目可能不同,需结合现网情况3.5GHz频段,使用4:1配比(DDDSU),特殊时隙采用10:2:2,子载波间隔30kHz,周期2.5ms。3.5GHz频段,使用7:3双周期(DDDSUDDSUU),特殊时隙采用10:2:2,子载波间隔30kHz,周期2.5ms。3.5GHz频段,使用3:1单周期(DDSU),特殊时隙采用10:2:2,子载波间隔30kHz,周期2ms。采用这种配置有利于提高上行容量,降低业务时延。 7、EPSfallback的流程和问题定位排查($$$) EPSFB流程 起呼:主叫起呼到GNDOB下发B1测控/发起重定向 回落:GNDOB下发B1测控/发起重定向到终端发起TAUREQ QCI1建立:终端发起TAUREQ到主叫QCI1承载建立 振铃:主叫QCI1承载建立到主叫收到180RINGING 1.UE发起语音业务ServiceRequest。 2.UE和gNodeB完成RRC连接建立。具体包括如下消息: a.通过RRCSetupRequest,RRCSetup建立SRB1连接。 b.通过RRCSetupComplete通知gNodeBRRC连接建立完成,并通过RRCSetupComplete携带ServiceRequest消息。 3.gNodeB通过INITIALUEMESSAGE透传ServiceRequest给5GC。 4.UE和5GC完成鉴权和NAS加密协商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消息: a.5GC至UE:AUTHENTICATIONREQUEST b.UE至5GC:AUTHENTICATIONRESPONSE c.5GC至UE:SECURITYMODECOMMAND d.UE至5GC:SECURITYMODECOMPLETE 5.gNodeB收到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建立UE上下文和IMS信令承载。 6.gNodeB完成空口AS安全算法配置。具体包括如下消息: a.gNodeB至UE:SecurityModeCommand b.UE至gNodeB:SecurityModeComplete 7.gNodeB下发UE能力查询,UE上报能力信息。具体包括如下消息: a.gNodeB至UE:UECapabilityEnquiry b.UE至gNodeB:UECapabilityInformation 8.gNodeB发送INITIALCONTEXTSETUPRESPONSE指示PDUSession建立完成。 9.UE发起SIPINVITE消息给5GC请求建立语音会话。 10.gNodeB收到PDUSESSIONRESOURCEMODIFYREQUEST消息,指示gNodeB建立5QI=1的语音专用承载。 11.gNodeB下发异系统B1事件测量并收到B1事件测量报告。具体包括如下消息: a.gNodeB至UE:RRCReconfiguration b.UE至gNodeB: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 c.UE至gNodeB:MeasurementReport 12.gNodeB向5GC回复拒绝PDUSession修改,并指示IMSVoiceFallback。 13.gNodeB根据开关参数配置和UE能力判断向5GC发送切换请求 14.5GC将UE上下文信息转发给EPC。 15.EPC向eNodeB发起切换请求。 16.EPC收到eNodeB的切换请求响应。 17.EPC向5GC转发eNodeB的切换请求成功响应消息。 18.5GC向gNodeB发起切换命令。 19.gNodeB向UE发送切换命令。 20.UE切换到目标LTE小区。 21.UE和EPC间发起TAU流程。 22.EPC触发QCI=1的语音专用承载的建立 排查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