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的技术,以下是对MPLS基本概念的详细解释:
一、MPLS的定义与位置
- 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标记交换技术,它结合了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优点,实现了快速的数据转发。
- MPLS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同时也从链路层得到服务。
二、MPLS的组成要素
-
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
- LSR是MPLS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负责进行MPLS标签的交换和报文的转发。
- 根据LSR在MPLS域中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边沿路由器LER(Label Edge Router)和核心LSR(Core LSR)。LER位于MPLS域边缘,负责与其他网络的连接;核心LSR则位于MPLS域内部,负责报文的转发。
-
标签(Label)
- 标签是一个短而定长的、只具有本地意义的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分组所属的转发等价类(FEC)。
- 标签通常封装在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的MPLS头部,由报文的二层首部和IP首部之间的新标签或标签栈表示。
-
转发等价类(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FEC)
- FEC是一组具有某些共性的数据流的集合,这些数据流在转发过程中被网络节点以相同方式处理。
- 在MPLS网络中,根据数据流的特征(如目的IP地址、网络掩码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FEC,并为每个FEC分配一个唯一的标签。
-
LSP(Label 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
- LSP是标签报文穿越MPLS网络到达目的地所走的路径。
- LSP由入口LSR(Ingress LSR)、出口LSR(Egress LSR)以及数量可变的中转LSR(Transit LSR)组成,形成一个有序集合。
三、MPLS的转发机制
- 标签压入(Push):当IP报文进入MPLS域时,MPLS边界设备(Ingress LSR)在报文二层首部和IP首部之间插入一个新标签,或者MPLS中间设备根据需要,在标签栈顶增加一个新的标签。
- 标签交换(Swap):当报文在MPLS域内转发时,根据标签转发表,用下一跳分配的标签替换MPLS报文的栈顶标签。
- 标签弹出(Pop):当报文离开MPLS域时,将MPLS报文的标签去掉。在最后一跳节点,标签已经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可以利用倒数第二跳弹出特性PHP(Penultimate Hop Popping),在倒数第二跳节点处将标签弹出,以减少最后一跳的负担。
四、MPLS的优势与应用
- 优势:MPLS简化了网络层的复杂度,提高了数据转发的速度,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QoS服务,为IP业务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 应用:MPLS广泛应用于企业网、政府网以及运营商网络中,用于构建宽带的Intranet、Extranet,满足多种灵活的业务需求。同时,MPLS还支持VPN服务,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的安全隔离和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MPLS是一种高效、灵活且安全的网络传输技术,它通过标签交换机制实现了数据报文的快速转发和灵活路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