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
接收人类传递的一些参数
表示层
转化为二进制
会话层
建立维持和断开一次会话,PC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的请求
传输层
优化传输--实现端对端的传输
端口号-二进制构成,16位2进制构成,65536个,0-65535,0-1023知名端口号,标明了特定的服务
网络层--实现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物理寻址
物理层--处理电信号
核心:分层
好处 :位于同一层的协议或者设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
而不同层次之间的协议或者设备具有明显的差异。
1.更利于标准化
2.降低层次之间关联性
每一层都提供自身的服务
每一层都在下层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TCP/IP模型
1.分的太细
PDU--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数据报文
HTTP:80
HTTPS:443
Tenet:23
传输层--数据段
TCP
UDP
不同点:
1.TCP是面向连接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一种协议
三次握手
2.TCP的传输是可靠的,而UDP的传输是不可靠的
TCP--排序确认重传流控的机制
3.TCP可以进行流控,而UDP不能(滑动窗口机制)
4.TCP可以进行分段,而UDP不能
5.TCP消耗资源多,传输效率比较低,而UDP消耗资源比较小,传输效率高
应用场景:TCP一般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高,但对于传输效率要求相对低,比如传输文件/邮件
UDP一般运用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比较低,但对于传输效率要求相对高,比如即时通讯/直播
TCP的三次握手
ACKnumber--确认序号--本地接收到的序号+1
四次挥手--数据发送结束后,正常断开连接
MSS--最大段长度--传输层分段后的数据大小--1460字节
网络层--数据包
IP协议
协议--指示上层使用何种协议
标识、标志、片偏移--IP的分片
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情况下规定的大小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数据链路层最大不能超过1500字节
MSS--最大段长度--传输层分段后的数据大小--1460字节
以太网协议
类型--标识上层协议类型
FCS--帧校验序列--CRC算法
物理层--比特流
封装与解封装
封装:在某一层数据之前封装上对应的数据,让他执行相应的功能
解封装--封装的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