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所限,本文只提供部分资料内容,完整资料请看下面链接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2301_78256053/89527322
资料解读: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详细资料请看本解读文章的最后内容
双碳目标与新能源行业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国际责任和大国担当,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量占比超过27%的国家,面临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能源安全角度看,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高度依赖进口。推进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化,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独立性,这也是"十四五"规划强调的国家安全问题之一。而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已展现出全球领先的优势,如在光伏产业各环节中,中国企业在全球占比均超过50%,部分环节甚至高达90%以上。
经济转型方面,发展清洁能源为经济注入了新动能。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已在"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欧盟等地区实施的碳关税政策也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压力,促使国内企业加速低碳转型。
中国碳排放现状与挑战
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面临三大主要挑战:缓冲时间短、碳排放强度高以及统筹减排与发展的难度大。欧美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65-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仅有30年;中国单位GDP碳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是欧盟的6倍多;同时中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能源需求持续攀升,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
从行业结构看,中国碳排放主要来自高耗能行业,其中电力与热力部门占比高达51%,工业部门占28%,交通运输占10%,建筑部门占4%。这种结构决定了减排重点应放在能源生产和工业领域。
应对策略包括技术固碳与生态固碳双管齐下。碳捕获与封存(CCUS)技术虽成本较高(300-900元/吨),但潜力巨大;同时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手段增加碳汇。重点领域转型包括电力行业清洁化、工业能效提升、交通电气化以及建筑全生命周期脱碳。
新能源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行业具有设备结构相对简单但厂家多、型号多、缺乏统一标准的特点,这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编码标准化、数据治理、深度利用等挑战。风电行业尤为典型,其产业链涉及上百家国内外企业,协同难度大。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从个体的卓越运营转向产业链的运营整合,从企业自身建设到行业标准建设,从传统业务到创新业务模式。这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化生态协同网络,优化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产业链。
主要电力集团在新能源IT系统建设上已取得一定进展,如集中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等,但仍存在系统规划不足、数据壁垒、标准不统一、深度利用不够等问题。建议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全局视角、重视数据基础、支持持续创新并保持敏捷性。
SAP数字化解决方案框架
SAP提出了从流程、数据、生态三个维度实现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链协同的数字化框架。纵向贯通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监控设备层;横向集成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和电力营销三大环节。
在流程维度,SAP提供端到端价值链数字化集成,覆盖新能源资产全生命周期。数据维度强调IT/OT融合的数据中心,支持企业级实时运营监控与决策。生态维度则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协同网络。
具体应用架构以SAP一体化成熟产品为数字化核心和底座,包括投资组合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形成协同集成的应用体系。
设备资产智能化管理
提升设备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目标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低故障率、高可靠性、设备资产效益最大化。现状却是设备质量差、故障率高、种类多构型复杂、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突出。
解决之道是构建资产智能网络(AIN),从"孤立"走向产业链协同。通过AIN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完整性数据,构建数据枢纽,实现标准模板化,丰富创新应用。具体包括:
- 建立产业链业务伙伴间的数据交换标准
- 构建设备数字孪生协同网络
- 开发各类数据应用,如改进产品设计、预测性维护等
SAP Asset Intelligence Network支持设备运营商、制造商和服务商之间的协同,提供360度设备资产信息视图,包括结构和零件、文档、监控、维护与服务等全方位数据。
现场服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现场服务管理(FSM)的数字化转型体现在五个特点:端到端流程集成、智能派工、移动化现场作业、服务过程可追溯、众包服务生态。通过SAP SERVICE CLOUD实现智能化服务调度与派工,支持三种模式:
- 人工指派:通过调度面板手动派工
- 辅助式派工:业务规则触发自动派工
- 自动调度和优化:AI驱动的智能匹配
现场作业平台支持实时记录工时、备件、里程等数据,现场生成服务报告并由客户签名确认,实现服务过程的数字化和透明化。众包服务场景则通过授权服务商管理,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
数据分析在新能源行业有广泛应用,如风机测风和偏航校正、煤质分析运行状态、磨煤机料位优化等。SAP Analytics Cloud提供数字化董事会议厅功能,实现实时业务洞察、内置行业最佳实践、一致的多设备体验。
人工智能在新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
- 电力气象智能化预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
- 图像识别用于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识别云层演化
- 机器学习评估新能源消纳能力,辨识消纳风险
典型案例显示,通过AI优化风机偏航校正,可使对风准确率提升4%,单台风机年增收约1万元电量。
SAP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SAP智慧企业架构中有三大能力支持双碳目标:
- 可持续管理-能源和排放管理:通过SAP Manufacturing Cloud等解决方案管理碳排放
- 可持续管理-Climate 21:产品碳足迹分析,符合欧盟和中国ETS标准
- 业务技术平台:工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现价值闭环
SAP EHS(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方案已有20年创新历史,功能涵盖事故管理、健康与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并越来越多地集成数字环境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边缘技术。
产品碳足迹分析
SAP产品碳足迹分析遵循GHG协议,覆盖三个范围:
- 范围1: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直接排放
- 范围2:购买能源产生的排放
- 范围3:价值链中间接排放
分析涵盖六个维度:原材料、直接排放、能源消耗、运输排放(入)、间接排放、运输排放(出)。通过SAP Analytics Cloud和SAP PaPM(利润分析与绩效管理)实现碳排放的量化、分摊和分析。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 化工行业:计算树脂等产品的碳足迹
- 客户需求:了解产品碳足迹和碳成本
- 部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减少碳足迹
联合创新案例
基于SAP业务技术平台的联合创新案例包括:
- 双碳监测指挥系统:展示行业别碳排放、热力图、企业排行等
- 云边协同绿色智造解决方案:实现能耗数据自动采集、实时预警
- 双碳元宇宙增强现实方案:通过AR技术可视化碳排放状况
这些创新应用展示了SAP在支持企业双碳转型中的技术能力和生态价值,为企业提供从监测到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
总结与展望
SAP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提供商,其宗旨是帮助世界更好地运转,改善人们的生活。在可持续发展方面,SAP既作为推动者提供解决方案,也作为示范者践行可持续商业实践。
SAP的价值主张是"对整个价值链的可持续性的可操作的洞察",通过Environment、Health & Safety、Climate 21等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应对双碳挑战,把握绿色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态完善,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更加深入,从设备智能化到产业链协同,从碳排放管理到碳资产运营,数字化将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
接下来请您阅读下面的详细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