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苹果公司宣布与印尼政府达成战略合作,通过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的本地化投资,正式获得在该国销售iPhone 16系列手机的许可。这场持续两年的拉锯战终于落幕,苹果成功打入全球第四人口大国的智能机市场。
据印尼工业部披露,苹果的投资将主要用于三方面:与巴淡岛电子制造企业PT Sat Nusapersada合作建立本地组装线;培育200家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为雅加达、泗水两地建设专属售后服务中心。作为回报,印尼政府将给予苹果5年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允许其直营店进驻主要商业区。
这场合作背后是印尼特殊的市场准入规则——根据2023年生效的《电子产品本土化法案》,手机厂商必须在当地投资建厂,且整机国产化率达35%以上才能获得销售许可。此前三星、OPPO等品牌早已布局,而苹果因成本考量迟迟未行动。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印尼2.78亿人口中智能机渗透率已达68%,但苹果市场份额不足3%,主要依赖灰色市场流通。
"这次合作是双赢的博弈。"雅加达大学经济学者阿古斯分析,苹果不仅规避了原本高达20%的进口关税,还能借助印尼-东盟自贸协定辐射6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而印尼则通过技术转移协议,获得了苹果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培训支持,预计将创造8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特别针对印尼市场调整了产品策略。除全系支持印尼独有的"5G+卫星双模通信"外,基础款iPhone 16将推出热带气候定制版,采用强化防潮设计。价格方面,256GB版本定价1899万印尼盾(约合人民币8600元),比水货价格低15%,但仍是当地人均月收入的3倍。
市场观察人士预测,苹果的入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小米、传音等中端品牌已开始筹备促销活动,而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三星则计划提前发布Galaxy S25应对竞争。这场价值120亿美元的印尼手机市场争夺战,随着苹果的加入正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