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ful
传统的Web应用,前后端是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的,项目开发也是堆在一起,不利于管理。目前主流的Web开发,前后端是分开开发部署的,前端、后端项目由不同的人去开发,因此需要定义一些接口的规范,Restful就是一种开发风格。
Restful风格规定:不同目的的请求,后端应该采用对应目的的请求方式定义接口,前端采用对应目的的请求方式发送请求。如保存/新增,POST;删除,DELETE;修改,PUT;查询,GET。
同时规定了,属于同一张表的请求,应该采用统一的请求路径。前后端通过请求方式的不同,判断请求的具体接口。
开发流程
目前前后端分离项目主流的开发流程是:
后端:查看页面原型->阅读接口文档->思路分析->接口开发->接口自测->前后端联调
1、需要先查看页面原型,充分了解需求。
2、接口文档是前后端需要遵守的规范,确保前端能够正确地访问后端接口。后端在开发接口时须严格遵守接口文档的约束。
3、然后需要自己思考一下,业务逻辑如何设计,有没有什么优秀的算法可以使用。
4、接下来就可以着手开发了。
5、开发完成后,需要自测一轮或多轮,确保接口能正常使用,各种参数传递正确。通常使用postman发送请求。
6、自测无误后,可以与前端老师进行联调,各自部署到开发或服务器后,通过浏览器页面访问后端接口,进行测试。
常见的分页查询
常见的分页所需的请求参数,必定要包括当前页码和每页数据量,如果可以不传,根据需求再定义是否有当前页码默认值和每页数据量默认值,其他的参数,根据具体需求添加。
在业务层,你需要根据接口文档,判断一些必传的参数是否有值,如果没值,应该直接return回去,告诉请求方。
通常会有一个PageBean,数据的总条数和分页的数据需要放到PageBean对象,将PageBean对象设置进统一响应结果类对象返回。
返回数据,必须包含数据总条数(哪怕根据条件没查到数据,在业务层被条件阻断了除外)
新增/保存
新增/保存时,需要包含必传的参数,可在业务层进行判断参数值是否正确;
随后需要查询有唯一约束的字段的值,是否数据库已经有该值,如果有该值,也不能新增/保存,需要返回给请求方结果;
删除
删除时,比较常见的是用户选择某条数据,前端将id传给后端,后端根据id删除。
但常见的企业项目需要保留用户数据,因此会在表中设置一个is_delete字段值,通过更改is_delete的值为1来进行逻辑删除。
逻辑删除:在数据库中并不实际删除某条数据,而是通过更改某个字段(is_delete)的值,使查询不到(一般在查询时需要加上is_delete=0的条件)。
物理删除:在数据库中直接通过delete删除某条数据,不建议使用。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vortex_center」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257884/article/details/13209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