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部分入门基础

文章详细阐述了冯诺依曼机的结构,强调了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的作用,介绍了CPU和主存的关系,讨论了计算机性能指标、指令系统、编址与寻址方式,涉及操作系统原理、编译与解释的区别,以及网络协议、数据链路层技术和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冯诺依曼机
计算机硬件系统:运算器(ALU)、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
 控制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控制单元(CU,控制器核心)。
1. 冯诺依曼机以运算器为中心,现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
2. CPU = 运算器+控制器      主机 = CPU+主存
3. 运算器的核心是加法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4.运算器:累加器(ACC)、乘商寄存器(MQ)、通用的操作数寄存器(X)、算术逻辑单元(ALU)。
5. 控制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控制单元(CU,控制器核心)。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在启动计算机工作(存储程序)。

系统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CPU向主存、外设传输地址信息。

数据总线:CPU从主存/外设读入数据/送出数据。

控制总线:传输控制信息,包括CPU送出的控制命令,主存/外设返回CPU的反馈信号。

计算机主要性能
机器字长:参与运算的数的基本位数。
1. 一个字节(Byte/B)= 8bit(b)
2. 一个字(word)= 16/32/64bit
数据通路宽度: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的位数。

主存容量:一个主存存储器所能存储的全部信息。

运算速度:吞吐量、响应时间、主频、CPU时钟周期、CPI等。

指令系统
指令 = 操作码+地址码

操作码指明了指令的操作性质及功能,地址码则给出了操作数的地址。
地址码结构:零/一/二/三/四地址指令。
操作码:规整型编码(定长编码),非规整型编码(变长编码)。
1.操作码指明了指令的操作性质及功能,地址码则给出了操作数的地址。
2.地址码结构:零/一/二/三/四地址指令。
3.操作码:规整型编码(定长编码),非规整型编码(变长编码)。

编址:对各种存储设备进行编码。

编址单位:字/字节/位编址。

寻址:指令寻址、数据寻址。

数据寻址方式: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变址寻址、基址寻址、相对寻址、页面寻址。


指令类型:
指令运行阶段: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1.数据传送类:一般传送、堆栈操作、数据交换指令。
2.运算类:算术运算类、逻辑运算类、移位类指令。
3.程序控制类:转移、子程序调用、返回指令。
4.输入输出类:独立编址的I/O、同一编址的I/O指令。

主存储器
由存储体、MAR(存储地址寄存器)、MDR(存储数据寄存器)组成。

存储体是主存储器的核心,存储程序和数据。

分类:RAM(随机存储器,断电易失)、ROM(只读存储器,断电不易失)。

编译、解释
编译:将源程序翻译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翻译和执行分开,且运行时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编译器把源程序的每条语句编译成低级语言,保存为二进制文件,如C语言的.exe文件,计算机运行时可直接运行.exe文件,速度快。


解释:对源程序的翻译和执行一次性完成,不生成目标代码,且控制权在解释器。

解释器只在程序执行时,才一条条的翻译成低级语言,速度较慢。

编译过程
字符流–>(词法分析器)–>记号流–>(语法分析器)–>语法树–>(语义分析器)–>语法树–>(中间代码生成器)–>中间表示–>(代码生成器)–>目标机器代码–>(依赖于机器的代码优化器)–>目标机器代码

1.词法分析:把构成源程序的字符流翻译成词法记号流
2.语法分析:检查词法分析的输出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并根据规则所体现出的语言构造的层次性。
3.语义分析:依据语言定义来检查源程序各部分之间的语义一致性,并进行类型检查。


DFA(确定的有限自动机)、NFA(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DFA任何状态下都没有空状态,NFA可以有。

DFA对任何状态s和任何输入符合a最多只有一条标记为a的边离开,NFA可以有多条。

从正规式建立它所定义语言的识别器:正规式–>NFA–>DFA–>DFA化简

上下文无关文法
定义:一个四元组(终结符,非终结符,开始符号,产生式)

二义性: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有不止一颗分析树与之对应。

语法分析
自上而下分析:LL(1)文法

自下而上分析:LR文法、SLR方法、LALR方法

网络协议
组成:

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OSI的七层协议: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的四层协议: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IP)->应用层

五层协议:

物理层(比特)->数据链路层(帧)->网络层(IP数据报)->运输层(TCP报文段,UDP用户数据报)->应用层(报文)

物理层: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机械/电气/功能/过程特性。
通信系统
组成:源系统(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接收器、终点)。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是数据的电气/电磁的表现。

通信方式:

1.单向信道(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信息和接送信息。


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宽带资源。
2.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数据链路层
信道类型:点对点信道(一对一)、广播信道(一对多)。

1.链路: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2.数据链路:在链路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硬件(如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如协议的实现)。



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CRC)。

数据链路层协议:点对点协议PPP。

以太网硬件地址,即MAC地址,实际上是适配器地址。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48位。

转发器: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
网桥/桥接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
路由器: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
网关: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

IPv4(32位)
IP地址 = 网络号+主机号 ABC均是单播地址

A类地址:1-126(8+24) B类地址:128-191(16+16) C类地址:192-223(24+8)

D类地址:224-239(多播地址) E类地址:保留以后使用

IP地址与硬件地址: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

ARP协议:将IP地址解析得到物理地址。

IPv4向IPv6过渡策略:双协议栈、隧道技术。

IPv6变化:更大地址(128位)、灵活的首部格式、改进的选项、支持即插即用、支持资源预分配。

IPv6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类型:单播、多播、任播。IPv6采用十六进制记法。

TCP、UDP
UDP: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面向报文、没有拥塞控制
TCP:面向连接的、可靠交付、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TCP拥塞控制: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TCP的连接建立采用三报文握手机制(三次握手),连接释放采用四报文握手机制(四次握手)。

计算机网络安全
威胁:被动攻击(截获)、主动攻击(中断、篡改、伪造)。

1.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加密、解密密钥采用相同的密码机制。
2.公钥密码体制:使用不同的加密、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开,解密密钥保密。(RSA体制)


数据库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宇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

数据库系统(DBS):实现有组织地、动态的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 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概念设计)
2. 根据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逻辑设计)
3. 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逻辑设计)
4. 根据逻辑模型,设计内部模型。(物理设计) 

1.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ER图:实体、联系、属性)
2.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DB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模型)
3.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4.内部模型:表达DB物理结构的模型。


三层模式、两级映像
外模式: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

1.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用于定义外模式和逻辑模式的对应性。
2.逻辑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的逻辑模式要修改,那么只要对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作相应修改。


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用于定义逻辑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物理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只要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修改。

内模式:数据库在存储方面的描述。

关系模型
定义: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用关键码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三层模型: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

操作:并、差、笛卡儿积、投影、选择、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函数依赖
定义:关系r的任意两个元组,如果x值相同,则要求y值也相同。(一个输入只有一个输出)

1.第一范式(1NF):保证列的原子性(不可分割性)
2.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无多余主键)
3.第三范式(3NF):属性不能传递依赖于主属性


事务
定义:构成单一逻辑单元的操作集合,要么完整的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

ACID性质:

1.原子性(A):一个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什么也不做。
2.一致性(C):数据变化因为事务的执行而遭到破坏。
3.隔离性(I):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保证执行结果是正确的。
4.持久性(D):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后,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不会丢失。



封锁技术
排他型封锁(X锁):事务T对某个数据R加了X锁,那么在T对R解除封锁前,不允许其他事务对R加任何类型的锁。

共享型封锁(S锁):事务T对某数据加了S锁,允许其他事务对该数据加S锁,但在对该数据的所有S锁解除前,不允许任何事务对该数据加X锁。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52063239/article/details/129695065

  • 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