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是公共健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临床研发到上市审批,药品经历了严格的试验与评估,但这些工作往往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样本量、时间周期和人群结构都存在局限。一旦进入真实世界的临床使用,药品面临的是数量更庞大、病情更复杂、用药方式更灵活的患者群体,此时,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或长期安全隐患才可能逐步显现。因此,药品上市后的持续安全监测(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与早期信号识别至关重要。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立了完善的不良事件收集与分析机制,其中的核心数据库——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承担着药品安全“哨兵”的角色。近年来,FDA更是通过开发FAERS公共仪表板,让这一庞大的数据资源更加公开透明,使公众、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都能便捷地参与药品安全信息的查询与利用。
一、认识FAERS公共仪表板
药品获批上市,并不意味着安全隐患从此消失。相反,临床试验往往受样本量、时间、条件等限制,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只有在药品被更大规模、更多样化人群使用后才会逐渐显现。因此,各国监管机构都建立了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体系,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就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