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小结:新闻页面

1.利用html和css(主要)做了一个新闻页面

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h1 {
            /* 标题去除加粗和居中 */
            font-weight: 400;
            text-align: center;
        }

        p {
            /* 开头各两格 */
            text-indent: 2em;
        }

        body {
            /* 整体字体大小,字体,行间距 */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line-height: 28px;

        }

        .c {
            /* 照片居中 */
            text-align: center;
        }

        .text {
            /* 日期字体大小,显灰,居中 */
            font-size: 12px;
            color: #666;
            text-align: center;
        }

        a {
            /* 天气网去下划线,显蓝 */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2d3bd2;
        }

        button {
            /* 搜索加粗 */
            font-weight: 700;
        }

        .tiaojian {
            /* 搜索条件显灰,搜索框宽度 */
            color: #666;
            width: 170px;
        }

        .laiyuan {
            /* 新闻来源显灰,字体大小 */
            color: #666;
            font-size: 12px;
        }
    </style>
</head>

<body>
    <h1>中国气候</h1>
    <div class="text">2024-1-30 11:36:20 来源:<a href="#">中国天气网</a> <input class="tiaojian" type="text"
            value="请输入查询条件"><button>搜索</button>
    </div>
    <hr>
    <h4>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h4>
    <p>中国领土南北延伸约50纬度。由于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就有显著差别,因而导致太阳天文辐射南北各异。尤其是在冬季,南北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值就特别大。例如在冬至日,漠河地区与海南岛南端太阳天文辐射分别为509.9焦耳/平方厘米·日与2546.5焦耳/平方厘米·日。
    </p>
    中国各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约为334.4~919.6千焦耳/平方厘米。其分布形势与日照长短相对应,西藏高原达627.0~919.6千焦耳/平方厘米,新疆盆地约为501.6~678.8
    千焦耳/平方厘米。东部地区最低值在川、黔,为334.4~376.2千焦/平方厘米。由此向东、向北又逐渐增加,至华北、内蒙古一带为585.2~643.4千焦耳/平方厘米,东南沿海及东北地区约为459.8~501.6千焦耳/平方厘米。
      
    <p>中国各地辐射平衡值,除北纬40°以北地区冬季出现负值以外,大部分地区全年均为正值。年均辐射平衡值以海南岛为最大,约292.6~334.4千焦耳/平方厘米。川黔地区最小,约146.3千焦耳/平方厘米。西藏高原西部及东北和内蒙古北部、北疆一带亦小于167.2千焦耳/平方厘米。其他大部分地区为209.0~292.6千焦耳/平方厘米。
    </p>
    <h4>海陆位置和洋流</h4>
    <p>中国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所导致的下垫面热量状况的差异,表现突出。冬季大陆气温明显低于海洋,尤以高纬地区更甚。相反,夏季大陆易于增温,气温明显高于海洋,而非干旱的大陆和海洋亦均匀水汽源,低纬地区尤明显。
    </p>
    <p>具体的海岸形式、走向和盛行风向的相对位置及距海远近等的差异造成各地局部气候差异。中国内陆地区常年得不到海洋气流的调节,气流的大陆性表现非常明显。南疆沙漠的形成除因高原影响外,亦与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有关。

    </p>
    <h4>地形</h4>
    <p class="c">
        <img src="tianqi.gif" width="650">
    </p>
    <p>中国为多山国家,地形对中国气候影响颇大,尤为多种局地性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最为明显,高原本身不仅通过对周围大气的直接加热和冷却作用,形成独特的高原寒冷气候,明显地破坏了气候按纬向呈地带性分布的一般规律,还通过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候特征。高原的突出地形容易加强它南北两侧的气流的东西成分和其东侧的南北成分,能引起5000米以下西风气流的绕流、分支和汇合,直接对中国东部气候季节变化和雨带位置起着制约作用,还对南北气流和水分交换起阻碍和扰动作用。
    </p>
    <p>中国季风结构复杂亦与青藏高原有关,在高原附近对流层低层,中国东部主要是海陆季风。在中低层高原附近受高原上气压系统的控制形成高原季风,冬季表现为高原北侧和东侧为西风,南侧为东风,夏季正相反。对流上层还有冬夏间西风和东风带的季节交替,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
    </p>
    <p>中国许多大体东西走向的山系亦对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起障壁作用,常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如秦岭即为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界线。北起大兴安岭,西南至云贵高原的第二级台阶地形的边缘,阻挡夏季风入侵,大体为中国东部湿润气候和西部干燥气候的分界线。
    </p>
    <p class="laiyuan">文本来源:中国天气网 负责编辑: ahlan</p>
</body>



</html>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