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稻中富含很多种营养元素,在水稻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脱壳处理或者脱皮才能进一步加工,由此出现了水稻脱壳机。
设计水稻脱壳机是依靠电机供动力,将水稻运送到凹板和倒斗滚筒之间,经过高速旋转冲击,将水稻和稻壳初步分离开,在经过之后的风吹筛选将稻壳和水稻分离,最后水稻装袋处理。能够实现自动化过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本次设计包括了水稻脱壳机的简介内容,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等。对机器的整体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如:机械系统设计,总体布局,过程分析,以及对零件选取的要求。
其中对于水稻脱壳机的设计包括脱粒装置和清洗装置,还有对轴承选取的计算和校核,对主轴的选取计算和校核,齿轮的选取和校核,滚筒的转速,直径的计算,长度的选取,风机的计算,电机的选取和功率,效率的计算。并且采用三维建模,三维装配,三维转化二维的方法将机器的外部轮廓完整的表达出来。最后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本次设计的机器完全符合现实的技术。
水稻脱壳机
1 水稻脱壳机研究意义
水稻中富含很多种营养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水稻的味道鲜美,主要作为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在工业中可以提取出乙醇和淀粉,还可以提取出其他产品。并且水稻是我国的主要食物来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其中的粮食就是水稻,所以说大量的水稻才能对人们提供足够的能量,不仅能提供热量还能在生产中提取出额外物质[3]。但是产出水稻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水稻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脱壳处理或者脱皮才能进一步加工。由此出现了一种能去壳的一种农业机器–水稻脱壳机。水稻脱壳机是一种能够将水稻壳剥去的一种机器,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这样效率高,速度快。由于现在水稻种植业越来越发达,而低效率人工去壳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发展了,所以说实现全面普及水稻脱壳机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图1目前大型水稻去壳机
水稻脱壳机的工作原理
依靠电机供动力,将水稻运送到凹板和倒斗滚筒之间,经过高速旋转冲击,将水稻和稻壳初步分离开,在经过之后的风吹筛选将稻壳和水稻分离,最后水稻装袋处理。能够实现自动化过程。
执行机构有滚筒,风筒,凹板等。
其中风筒包括风箱,风扇,斜挡板。
在进行脱壳处理之前还需要将筛选好水稻粒的大小,形状,采用半喂入式,再脱粒后会产生稻杆,所以必须要分离,采用过滤装置。
图1水稻脱壳机的结构
滚筒的设计
1)切流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由螺纹滚筒,凹板和固定装置为主体。依靠摩擦脱粒为主要方式,但是一般不采用冲击的方式来进行脱粒这就造成了效率低,分离能力不强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广大农业机械当中,并且当人工喂入时会出现堵塞的现象,造成机器损坏。
2)切流钉齿滚筒式脱粒装置, 其由钉齿滚筒和钉齿凹板组成。依靠上面的钉齿进行快速的摩擦冲击,进而实现脱粒功能。具有强的抓取能力,在不均匀喂入的时候也不会发生阻塞,但是由于脱粒所施加的力不断增大会造成脱粒的水稻粉碎的情况。
3)弓齿滚筒式脱粒装置,适用脱粒水稻,也可以兼脱小麦。再脱粒的过程中可以只需要把穗头放入机器当中,并不需要上述的两种条件来进行加工。在凹板进行筛选之后可以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操作,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大多数的水稻再脱粒之后会破碎的很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研究。考虑到农村现在的经济条件本设计采用弓齿滚筒式脱粒装置。 脱粒方上脱式分离效果好,但是滚筒的位置特别低,慢慢喂入的效率被再次放大。虽然下脱式分离性能差,但是水稻脱粒的质量非常好,适用于一般夹持式半喂入脱粒机;侧脱式分离性能和喂入性能较好,适用于卧式联合收割机。本设计采用的是下脱式。
图1半喂入式的脱粒方式
水稻脱壳机的三维建模与装配链接
装置的装配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1)将螺栓和螺杆固定到要安装的机架上;
(2)将风机和滚筒正确安装;
(3)将带传动与电机连接;
(4)将各个部分安全地固定;
(5)连接件选用适当的螺钉接。
螺杆上的另一段安装在小轮上,小带轮连接同步带。大带轮的一侧安装在电机的轴上,另一侧安装在机架上,完成整机的装配。
水稻脱壳机装置的装配过程可以分为下轴装配、上轴装配和机架装配。
图1下轴装配体
上轴装配主要包括轴和轴承座以及其他零件的装配。
图2上轴装配体
底板的材料选用应该能够承受及其自身和材料质量的加和,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预定动作。否则会出现不能够承受总体质量底板破碎的情况,此外选好底板还能减少杂质对内部机构的磨损消耗。
图3底盘结构
结 论
本次设计的水稻脱壳机依靠电机供动力,将水稻运送到凹板和倒斗滚筒之间,经过高速旋转冲击,将水稻和稻壳初步分离开,在经过之后的风吹筛选将稻壳和水稻分离,最后水稻装袋处理。能够实现自动化过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并且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可行。
此次毕业设计对机器进行了最优化设计,在对零件的选取和尺寸要求方面上是经过了严格的计算所得出来的。对主轴,轴承,齿轮,滚筒,风筒,电机的选取等都进行了计算校核,结果证明可行。
本次的设计内容有:
(1)对机器本身进行了一个完整地了解,得出了现在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的趋势。
(2)随机器进行可行性分析:机械系统设计,总体布局,过程分析,以及对零件选取的要求。
(3)对所选取的零件设计和零件的计算与校核。
(4)三维建模
(5)设备本身会出现的问题和故障
对于本次设计还有一些想法并没有来得及进行构思。比如:提供动力的来源能更换成光能来提供动力,未来出现的主要能源一定是光能。在凹板经过高速冲击的过程中,能实现在击破水稻壳基础上在进行分离功能,这样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能提升效率。本次设计中的上机架结构复杂加工不易,并且材料厚度较薄,容易发生变形的情况。改进方法应该改良选用上机架的材料。
此次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以上问题并未来得及解决,但是我相信通过努力,在未来在机械设计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