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七层结构及作用

应用层   

抽象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等)----------->编码

1. 提供用户接口: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和界面,使用户能够与网络进行交互,例如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收发邮件等。
2. 应用程序支持:它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程序的运行和操作,这些应用程序满足了用户在通信、数据处理、娱乐、办公等方面的需求,如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网络管理等。
3. 数据格式处理:应用层负责将用户的数据转换为网络能够传输的格式,并且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回用户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格式。
4. 进程间通信:应用层使得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分布式应用的协同工作。
5. 识别和定位资源:帮助应用程序识别和定位网络中的资源,例如网络中的服务器、文件、数据库等,以便应用程序能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

表示层   

编码----->二进制

1. 数据格式转换: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和编码方式。表示层负责将应用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标准格式,或者在接收端将网络标准格式的数据转换为接收系统能够理解和处理的格式,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2. 数据加密与解密:对需要保密的数据进行加密,使得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以加密的形式存在,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和篡改。在数据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解密操作,将数据还原为原始形式。
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节省网络带宽。到达接收端后,再进行解压缩操作,恢复原始数据。
4. 语法转换:对数据的语法进行转换和翻译,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理解和处理彼此的数据格式和语法规则

会话层   

1. 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负责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交换,并在通信结束后正确地终止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同步:会话层可以对会话过程中的数据交换进行同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能够协调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顺序,以及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中断和恢复。
3. 会话管理:它负责管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过程,包括控制会话的时长、确定会话的方向(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以及设置会话的优先级等。
4. 令牌管理:会话层可以通过令牌的传递来控制会话双方的通信权限,防止数据冲突和混乱。
总之,会话层在网络通信中起到了组织和协调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的作用,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稳定、有序和可靠的数据交换环境。

下四层负责数据传输转发--统称为传输流层

传输层

分段,端口号  TCP/UDP

1. 端到端的连接管理:传输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端到端的逻辑连接,使得两个主机上的应用进程可以进行通信。
2. 数据分段与重组:应用层交给传输层的数据可能尺寸较大,传输层会将这些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段(Segment),以便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在目标端,传输层会将接收到的分段数据重新组合成原始的数据。
3. 流量控制:通过控制发送方的数据发送速率,使接收方不会因为数据到达过快而出现缓冲区溢出或数据丢失的情况。接收方会反馈给发送方自己的接收能力和缓冲区剩余空间等信息,发送方据此调整发送速率。
4. 差错控制: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传输层会为每个发送的段添加校验和等差错检测字段,接收方在收到数据段后进行差错检测,如果发现错误,会要求发送方重传相应的数据段。
5. 服务质量(QoS)保证:根据不同应用程序的需求和网络状况,为数据传输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例如,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语音通话、视频会议),传输层需要保证较小的延迟和抖动;对于文件传输等应用,则更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网路层

internet协议---IP----IP地址

1. 逻辑寻址与路由选择:网络层负责为数据包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路由),通过逻辑地址(如IP地址)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标识和寻址,确定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如何通过网络中的中间节点进行转发。
2. 分组和包转发: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Packet),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网络层的头部信息,以便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然后根据路由表和路由算法,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合适的网络节点,直至到达目标节点。
3. 拥塞控制:网络层需要监测网络中的拥塞情况(例如网络中缓冲区队列长度、丢包率等),并采用一定的拥塞控制策略来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或缓解网络拥塞的程度,例如控制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调整路由等。
4. 网络互联:网络层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使得异构网络能够相互通信,实现网络的互联。通过路由器等网络层设备,将多个不同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系统。

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1. 成帧: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包封装成帧,添加帧头和帧尾等控制信息,确定帧的开始和结束,使接收方能从物理层收到的比特流中正确识别出帧。
2. 链路访问控制:如果是共享介质的网络(如总线型网络),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多个节点如何有序地使用共享介质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制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例如以太网的 CSMA/CD 协议、令牌环网的令牌传递协议等。
3. 差错控制: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等检错方法,对帧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比特差错进行检测。当发现错误时,根据差错情况采取相应的纠错措施(如重传),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4. 流量控制:协调发送方和接收方的传输速率和数据处理能力,确保发送方不会过快地发送数据,导致接收方来不及处理而造成数据丢失。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有停止 - 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等。
5. 物理地址寻址: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使用 MAC 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节点,负责将帧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物理层

物理硬件

1. 定义物理特性:确定传输介质的类型(如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以及相关的物理参数,例如连接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方式;信号的电平、脉冲宽度、频率等特性。
2. 数据传输: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以比特流的形式发送和接收数据。将数据链路层传递下来的帧转化为物理信号(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电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还原为数据比特流,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3. 比特同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比特传输同步,使接收方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比特流,确定每个比特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4. 线路编码: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信号编码方式,例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5. 传输模式定义:确定数据传输的模式,如单工(单向传输)、半双工(双向交替传输)和全双工(双向同时传输)模式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