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处理学生之间矛盾
原创:阮班政(2023.2.14)
现象: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常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很关键。
如果处理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心情,影响学生学习。
重则造成矛盾升级(打架斗殴,孤立,霸凌),造成更大,更多矛盾(心理疾病),
甚至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难以预料的后果(安全伤亡事故)。
如果处理方式方法得当,既可缓解矛盾,又可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更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高效学习。
处理矛盾应遵循的原则:
1、达到双赢结果,任何一方赢或者输,都会引起后患。
2、不当法官,不判断对错,因为判断谁错或者谁对,都会引起一方不满意。
不讲道理,学生很不喜欢说教,甚至他都知道你接下来要说什么,适得其反。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3、通过分析事件,引导学生双方反思,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共同成长,这才是目的。
4、引导学生积极看问题,且人的成长需要经历事情。
造成矛盾的原因:
认知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
解决矛盾的步骤和方法:
1、处理问题的人首先把双方分开,逐个交流,以免矛盾或冲突再次升级。
2、处理问题的人应耐心倾听双方把整个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完。
目的一:
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一般产生矛盾的双方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受委屈的,受害方。希望通过诉说,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支持,并帮助自己解决目前矛盾。
目的二:
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为解决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和办法作参考。如果不知道事情前因后果,很难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及办法。
3、接受双方观点,是解决问题关键。处理问题的人可以说:听完你讲的话,站在你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没问题,也没毛病。对此也表示理解。这样说,瞬间就能化解学生对老师的敌意(有些学生对老师也是不信任的),进而为老师提出的有效解决办法奠定基础。
4、向双方提问题:既然双方都没有问题,都是对的,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知:是因为看问题角度,立场不同而产生矛盾。
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包容对方。如此,一切矛盾迎刃而解。
最后,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成长经验和教训,达到双赢目的。
5、继续问:
1)、这个结果是你们想要的吗?
学生一般都会回答:我也不想这样。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2)、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
引导学生认知:害己,害人。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3)、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引导学生要敢于并承担责任,做人有担当。